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黑龙江省春夏秋季连旱出现年数最多, 春旱夏秋涝为其次, 年年自春至夏秋季有旱涝, 并有连涝连旱交替的规律.春季旱多于涝, 夏秋季旱涝出现的机会均等, 生长季则涝多于旱, 旱涝年均占总年数的85%以上.黑龙江省采用减产量等于某年粮食总产量减去标准年粮食总产量公式来估算旱涝等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全省旱涝灾害有随时间推移而增多的趋势,70年代后更为明显.旱涝灾害的加剧, 自然因素是第一位的原因, 但也存在着不合理的人为因素.据研究, 近百年来, 全省气候发生了变化, 年均气温上升0.6~0.9 ℃ , 冬季增温高于夏季,五个积温带分别向北移动0.5~2个纬度.到2030年,全省年均气温将比现在上升1 ℃,年降水量减少10%~15%,温度上升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减少可能会导致旱涝出现频率加大,不利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降水与旱地土壤水渗透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实测土壤含水量资料,分析本地区土壤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以2003年夏秋季发生的大范围降水过程,分析旱地农田土壤水增长和消退过程,确定不同质地土壤的最大田间持水量指标,研究影响旱地土壤水变化的因素及特性,科学判别旱涝程度.为农业生产、防汛抗旱、生态环境治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诸多地区旱涝碱三害并存,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一个旱涝碱综合治理的优化模型,以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改良盐碱地和除涝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农业作为对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部门之一,任何程度的气候变化都会给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过程带来潜在的或显著的影响,尤其是旱涝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为不利。利用淮河蚌埠闸以上流域65个气象站1961—2014年的降水及温度数据,构建冬小麦主要生长期的条件降水温度指数PTCI,尝试确定冬小麦旱涝致灾阈值,同时采用土壤重量含水率和典型旱涝年的实际灾情验证PTCI的适用性,并分析冬小麦旱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及空间分布,探讨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与主要生长期PTCI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冬小麦抽穗—乳熟期降水变异系数最大达到0.54,返青—拔节期温度上升最快可达0.4℃/(10 a);(2)冬小麦主要生长期内,PTCI0.35时,发生干旱,PTCI0.58时,发生洪涝,PTCI所指示的旱涝状况与土壤重量含水率和实际灾情具有一致性;(3)干旱是影响淮河蚌埠闸以上流域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1961—2014年间抽穗—乳熟期大部分站点的旱灾发生频次超过20次;(4)PTCI所指示的旱涝状况与冬小麦产量增减之间具有一致性,但各站点冬小麦旱涝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建设哈尔滨市生态农业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建设哈尔滨市生态农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以大量的观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气候变暖,气候灾害频发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对黑龙江省4个城市未来30、50a气候变化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赖启明 《商品与质量》2022,(15):157-159
大气环境会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运用大气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对空气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采集和分析.本文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剖析大气环境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随后对大气环境监测的布局设点、气体采集及质量分析进行设计,最后提出通过大气环境监测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从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策略,旨在从根源上杜绝大...  相似文献   

8.
结合哈尔滨市实例,阐述了只有发展节水灌溉、发展特色农业,才能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水的利用率,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流域旱涝灾害日趋严重。根据鄱阳湖流域的14个气象站1951—2013年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指数)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流域的SPI指数进行了多尺度(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分析,对其旱涝特性规律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PI指数分析出的鄱阳湖流域旱涝变化规律与流域实际旱涝频发且交替发生的情况基本一致,说明SPI指数适用于鄱阳湖流域旱涝规律研究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是生态补偿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支点。优化农业环境和保护农业资源的关键是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缺失及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探讨,并最终以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法律制度为上策。  相似文献   

11.

均衡考虑城市公园绿地提供的服务与负面服务

毛靓,崔馨月

(东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哈尔滨 150040)

创新点说明:

以往对于城市公园绿地的评价研究,均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文章主要从生态系统负面服务的角度对城市公园绿地展开讨论,对于城市公园绿地的概念与分类,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识到需要均衡处理公园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与负面服务,使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研究目的:

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通过论述城市公园绿地服务与负面服务的均衡关系,概述了研究城市公园绿地生态系统负面服务(PEDS)对提高人类福祉的意义。最后,指出未来城市公园绿地在规划设计和管理维护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与田野工作法相结合。

研究结果:

1)理解生态系统负面服务的概念,表明生态系统负面服务(EDS)是由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产生的。

2) 意识到研究生态系统负面服务的必要性。

3)对于城市公园绿地的评价,需要对公园绿地的生态服务和负面服务进行综合评估。

4) 均衡考虑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负面服务对应策略。

结论:

突出生态系统负面服务评价的重要性:首先识别生态系统中潜在的生态系统服务(ES)和生态系统负面服务(EDS),然后保护生态系统服务(ES)并避免或最小化生态系统负面服务(EDS),恢复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ES),最后减轻和适应生态系统负面服务(EDS)。对生态系统负面服务(EDS)进行的研究越多,就越能在不减弱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情况下消除负面服务。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负面服务;城市公园绿地

  相似文献   

12.
湖泊生态系统恢复关键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退化是人类干扰的结果,现代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为退化生态的恢复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污染源的顶端控制和水体污染的末端治理是恢复退化生态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海河流域典型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河口生态系统健康内涵,建立了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即构建了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生态系统健康等级及标准,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提出了基于计点模型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以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漳卫新河河口进行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揭示漳卫新河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及形成原因,并提出河口生态恢复和科学管理的建议.结果表明,漳卫新河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为0.355 3,处于不健康状态,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污染物大量排放等不合理人类活动是造成河口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进化史上,人类活动无时无刻地对河流进行着改造,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修建水坝、渠道、农业活动、林业、采矿业、放牧、娱乐、城市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就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减轻对河流生态系统胁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无标度网络能较好地描述现实世界中网络的增长和偏好依附的特性。然而由于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流动性、发展性和方向单一性,以及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多元性,其间关系的非线性及反馈性,结构层次性,整体涌现性以及演诧中学习的能力所形成的自组织临界性,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无标度网络模型。从注重于整体性方面,对生态系统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公路作为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对生态系统具有线性切割作用,并导致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公路网作为廊道网络,对于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影响巨大.为了分析公路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作者将景观生态学中的方法引入到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之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叠图法,经过景观图件绘制、景观分类、景观指数计算以及景观影响分析等4个步骤,分析公路网规划可能造成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定量分析公路网规划实施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生态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房地产开发中大量水景住宅的产生,水环境的生态设计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文章阐述了水环境生态规划与水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讨论了传统景观水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水环境的生态设计中水资源的利用、建立生态链的修复技术以及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生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在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应遵循环境的整体性、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再生性及循环性,实施措施必须具备合理性和经济性,这是水景住宅实现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8.
立克里德1968年关于网络生态的预言正在变为现实。作为新媒体的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媒体格局,而且影响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转变了人们有关自身存在的观念。在考察网络生态时,必须注意到它所包含的文化与反文化的矛盾、正视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理解互联网趋“老”的必然性。趋“老”的涵义之一,是指互联网在网络生态中所占地位的变化,即从相对新的媒体转变为相对旧的媒体,表现在产业链、用户群、媒体声望、主导价值取向、管理方式、社会印象等方面。“老”不仅是积以时日,而且是日益成熟。与时光相伴的“老”不可避免,问题在于这种过程性变化是进入化境,还是导致衰朽。我们的任务不是否认互联网趋“老”的事实,而是努力使这种变化有利于网络生态、媒体生态以至于整个人文生态的建设。为此,要提倡老实诚恳地办网、上网,以增进网络公信力,老练周到地应对信息“洪水”,以增进网络净化力,老成持重地处理各种矛盾,以增进网络亲合力。  相似文献   

19.
以流域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尺度和载体,流域生态学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学科支撑作用日益重要。“流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机制-调控”是流域生态学的研究范式,其中空间结构量化及其指标体系构建是流域生态学开展定量研究的一个关键途径。尽管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量化的指标体系涉及到淡水生态学、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农业环境学和水利工程学等多个学科,但仍未在流域尺度上形成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整合量化框架体系。基于此,总结了多个关联学科在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量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着重分析了流域生态学在流域尺度上量化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难点,并重点以等级结构和集合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量化指标体系,包括流域整体指标、各结构成分指标和结构成分间关系指标,为量化流域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和结构成分之间关系提供了新方法,对尝试推动流域生态学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定量研究及评估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The water quality in Victoria Harbour.Hong Kong is dominated by strong seasonal effects resulting from the variation in freshwater discharge into the Pearl Estuary.The quasi-three-dimensional water quality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variations in water quality and the ecosystem in the harbour.The model is unique in that it completely integrates the refined modelling of the hydrodynamics,biochemical reactions and the ecosystem in the harbour.It is a quasi-three-dimensional segmented model which is capable of resolving mean daily variations in all the parameters relevant to pollution control.It predicts daily fluctuations in the oxygen content at different depths in water throughout the year.It takes into account transport and settling of pollutant particles.It predicts light penetration from computed turbidity variations.It includes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ecosystem and water quality,through nutrient cycling and photosynthesis.The model has been calibrated well against the data set of hi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