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及邻区中新生代大型大陆扩张盆地的特点和性质取决于距离相邻相关大洋的位置。从陆内到中新生代特提斯洋岩和北西太平洋岸,分别发育了陆内、陆缘和边缘盆地,各有3个系列,羽状对称排列,越近洋岸,活动性越强,演化世代越新。发育时期盆地处于扩张状态,属于扩张性大地构造单元,具有造山作用,对于塑造造山带细部形态起决定性作用,成为造山带造形的“砥柱”。中国及邻区中新生代造山作用有3种类型,大陆扩张盆地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日本冲绳海槽和欧亚大陆板块附加体二维构造应力场,并根据库仑-摩尔准则讨论了有限元模型中断裂构造发育与变形,定量化地研究了大陆岩石圈的扩张作用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对大陆板块边缘构造应力场及其变形作用的影响。数学模拟的结果表明,大陆地壳底部的扩张作用使得冲绳海槽内发育正断层,从而导致冲绳海槽这一弧后盆地的形成。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引起欧亚板块附加体中形成逆掩断层。有限单元模拟实验结果与研究区地震震源机制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新生代以来亚洲板块与周邻板块运动学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及盆地抬升的 地质学证据,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高原转型期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鄂尔多斯盆地— 高原转型期的驱动力主要源于印度板块北移、青藏高原隆升和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产生的远源波及力。鄂尔多 斯盆地抬升的时期主要分为:新生代早期(65~45、45~25)MaBP,盆地处于缓慢阶段性抬升期;新生代晚期(25 ~0.78、0.78)MaBP,盆地处于快速阶段性抬升期,且抬升的频次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演化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华南东部震旦-志留纪大地构造属性是大陆边缘弧(优地槽型建造)和弧背盆地(冒地槽型建造)造山带;中国南方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属性是陆上三向造山带,南华造山带;指出把华南地台盖层褶皱、“松潘甘孜褶皱系”、“三江褶皱系”和“右江褶皱带”看做是印支褶皱的主张是一种误解。南华造山带中的印支褶皱非常轻微而且是局部性的。南华褶皱是晚二叠世以来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叠加形成的。主要褶皱时代在滨太平洋区是晚侏罗世至中始新世,在特提斯大地构造域和内陆区是中晚始新世之交。讨论了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的成因、中新生代特提斯与北西太平洋大地构造域的相互关联和印支-南海准地台。  相似文献   

5.
沙尔布尔蛇绿岩,为西伯利亚古板块与塔里木古板块之间的广襄古大洋一古中亚大洋的残片,即哈萨克斯坦板块的组成部分.它形成于震旦纪,是目前准噶尔地区已知的最古老洋壳.该大洋一直扩张到早奥陶世末,从中奥陶世开始进行俯冲,向哈萨克斯坦古板块拼贴,直至早泥盆世末闭合.继之开始了残留海盆发展阶段.早石炭世末,海水全部退出该区,由此进入了陆内造山阶段的发展.该阶段以强烈的断裂活动为其特征,准噶尔大型盆地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产物.至于准噶尔盆地,有无古老基底,本文以震旦一寒武纪为大洋发展阶段的强有力的证据,证实了盆地底不存在前寒武纪的古老基底.  相似文献   

6.
利用人工和天然地震剖面解释,地面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南天山与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空间对接关系.结果表明:在浅层阿图什与克拉托—明尧乐背斜带之间是来自于南天山与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的构造结合带,南天山冲断带可分为浅层叠瓦式冲断系统和深层的隐伏双重冲断系统,西昆仑帕米尔冲断带以乌泊尔基底断裂为界分成北部的克拉托—明尧乐背斜带和南侧的乌泊尔背驮盆地;在深层塔里木地块受到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和乌泊尔右行走滑断裂的控制作用,产生南北两侧的双向大陆深俯冲作用,致使南天山与西昆仑仰冲于塔里木地块而抬升,形成南北两大新生代复活造山带.  相似文献   

7.
克拉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地块。克拉通之所以能够长期稳定存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巨厚、刚性的岩石圈地幔。古老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具有高度难熔(富Mg、贫Fe)的特点,其密度较下伏软流圈小,能够“漂浮”在软流圈之上而长期存在。古老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是在地球早期壳幔分异之后形成的,其形成可能与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典型的克拉通没有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和大地震,因此,传统理论认为克拉通是稳定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克拉通并非一成不变,它会被改造和破坏,从而失去稳定性。造成克拉通破坏的原因是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在大洋板块俯冲触发的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中,克拉通赖以稳定存在的刚性岩石圈地幔遭受改造和破坏,岩石圈地幔的物质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发生转变,进而导致克拉通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三塘湖盆地中新生代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塘湖盆地中、新生代沉降与沉积作用是在一种准平原化的地貌背景上发生、发展的,共经历了两个沉降期:侏罗纪—早白垩世,第三纪—第四纪和一个隆升期晚白垩世。相应形成了两种类型的盆地:中生代为简单的坳陷盆地;新生代为与“A”型俯冲作用相关的前陆盆地。与此同时,盆地沉降中心亦经历了自北向南的迁移过程。三塘湖盆地这种隆坳格局的变化明显受区域构造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9.
板块俯冲起始是固体地球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是板块构造理论发展的关键和新方向,主要包括俯冲起始时间和机制两个关键科学问题。目前,关于俯冲起始机制存在多种模型,但根据其驱动力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自发俯冲起始和诱发俯冲起始两类,前者包括转换断层塌陷、被动陆缘塌陷和地幔柱头周缘垮塌,后者包括俯冲传递和极性反转。不论是自发还是诱发俯冲起始过程,均会产生相应的地质记录,主要包括俯冲带(SSZ)型蛇绿岩、前弧玄武岩、玻安岩和变质底板。深入研究俯冲起始的地质记录是解开俯冲起始机制的基础,更是检验俯冲起始机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另外,通过俯冲起始的地质记录研究,可对地幔属性提供制约,揭示不同源区对大陆地壳增生的贡献,并有效恢复古大洋及相关构造单元的演化历史,进而对其动力过程提供制约。虽然地质记录是解决板块俯冲起始问题的关键,但这些记录具有碎片化、非系统性的特征。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这些地质记录进行横向、大面积对比,从而形成系统性约束; 另外,需要注意现有的地质记录和俯冲起始可能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没有地质记录的地方不一定就没有俯冲起始。但无论如何,通过俯冲起始研究,可以深入理解特定板块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过程,并预测板块行为。同时,对比类地行星(如火星等)的演化过程,将有助于揭开地球独特性和宜居性等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斑岩型铜矿成矿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菲律宾位于环太平洋铜矿成矿带西带的外带上,分布有较多的斑岩型铜矿床.斑岩型Cu-Au-Mo矿床与白垩纪-渐新世辉绿岩、蛇纹岩、闪长斑岩侵入有关,含矿斑岩具有来源深、就位浅、多期次侵位、各期次侵位空间共存的特征.大洋板块的俯冲是形成斑岩铜矿床的主要因素.大洋板块俯冲形成了adakite和含矿斑岩,导致了大洋板块的膝折和撕裂,形成撕裂构造窗,控制斑岩铜矿床的分布.由于板块俯形成的撕裂带影响,形成了NW向切割造山带的正断层为特征的断裂系统,是控制含矿斑岩浅成侵位和矿床空间分布的重要构造系统,特别是大型线性构造或线性构造的交汇部位,是沟通浅表与深部过程的高渗流带和含矿斑岩岩浆上升侵位的重要通道,与板块俯冲形成的撕裂构造窗相联结,更趋于形成大型斑岩铜矿.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88篇文章的引文数量、类型、语种的统计分析,从中看出《学报》作者利用专业文献的特点及规律,为图书情报部门做好文献服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氧化镁与2.5mol/L氯化镁溶液反应制备氯氧化镁(A)和(B)。在微量量热计上测得样品在2.163mol/L盐酸中的溶解热,据溶解热与比值n的关系求得(A)和(B)的溶解热,进而获得它们的生成热。  相似文献   

13.
一类LP问题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单纯形法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化处理,并给出了更加直观的证明,从而,总结出单纯形法迭代的“二看一算”规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我院智能小区实验室设计方案的论述,着重讨论了智能小区实验室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砌体结构弹性模量取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砌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力学参数是弹性模量。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砌体结构弹性模量取值,评述了其取值原则,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砌体弹性模量的方向及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图及其补图的覆盖数、边覆盖数与全覆盖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唐兰  韩乃仁 《桂林工学院学报》1998,18(1):41-44,T00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Rastritesguizhouensis的超微形态,胞管孤立部分直管状,中部稍膨胀,向末端收缩变小并向腹侧弯曲成小钩状,背部末端弯曲时形成膝弯,腹侧则形成加厚的下口唇和三角形的凹陷唇口窝。Rastritesguizhouensis胞管的形态与一些孤立的:Monograptusconvolutus,Monograptusdenticulatus.的胞管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18.
对5种桉木进行了原料分析,同时在用碱量(Na2O)17%、硫化度25%、液比1:4、升温时间2h、保温2h、最高温度170℃的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了蒸煮实验,进而对其综合制浆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浑浊度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将对研制及合理使用各种测量浊度的仪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建筑设计中美学原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符合艺术性的建筑都必须遵守形式美的规律,建筑师通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它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是人类通过长期反复实践、认识而总结出来的.从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入手,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建筑师们所关注的建筑构图原理以及通常运用的表达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