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渭北黄土高?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虽然对村落的居住环境条件改善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但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性破坏。该文通过对当地村落民居在长期的营建活动中自发形成的生态经验的总结,以及对现状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采用对原有生态经验进行技术性改良的手段,归纳总结出当地村落民居的生态化设计方法,为该地区村落民居的科学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沟壑区作为我国地形、地貌独特的区域,保存着大量传统村落,村落空间格局与地貌都颇具特色.本文采用空间句法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的10个传统村落空间格局进行研究,试图从10个传统村落中找寻黄土高原沟壑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特色基因,进而提出保护策略,为黄土高原沟壑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地形地貌和人文特征,根据陕西长武县5个村落的实地调研,分析传统村落所面临的现实矛盾,提出生态环境脆弱村落逐步向塬面搬迁,恢复山体自然植被、延续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特色,通过调整产业建立自我更新的发展体系等发展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借鉴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 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筛选渭北地区传统村 落人居环境典型案例,基于“C—M—G”矩 阵对渭北地区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建筑庭 院、公共空间、街巷空间、文化系统等进行构 成解析,分析其生态目标,提取生态手段。在 此基础上以村落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初 步提取的生态手段进行类型要素及影响因素 的分析,通过归类凝练总结出具备地域共性 和普适性的“生态模式语言”。尝试以此种 可灵活组合应用的图示化模式语言作为传统 村落人居环境生态理论与建设实践之间的有 效连接。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简述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基础上,通过对黄土地貌景观类型及其结构单元性特征分析,探讨了传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变动趋势与地形地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以“黄土塬”作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构想,并分析了其深层内涵以及对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规划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意义,强调运用因地制宜的规划策略建构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  相似文献   

6.
在对黄土高原人居环境整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作为研究黄土高原人居环境的切八点,并运用GIS方法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进行类型化研究。选取姜家河小流域作为典型案例,利用GIS软件强大的计算和表现能力,对姜家河小流域人居环境进行自然环境状态下的适宜性评价,获取直观的图和量化的数据,使研究更加科学和深入。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的发展规划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地区分布着无数个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极具保护价值。然而,由于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着严峻的人居环境危机,传统村落的延续受到了极大挑战。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黄土高原上的这些传统村落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文章以正宁县罗川村为例,在分析村落现状、总结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从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村落风貌延续、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方式改革等方面提出具体策略,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城镇空间增长存在着城镇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城镇空间增长绩效低下、城市特色消失、城镇空间扩展定量研究不足等问题。文章基于城市空间增长的相关分析方法,借鉴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构建了景观生态学视角下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城镇空间增长分析方法,并以陕西省黄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惠月婵  周典 《华中建筑》2013,(10):82-84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黄土高原沟壑区村镇建设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项目,并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该文从村镇用地分析、村镇建设发展模式等方面,对国内黄土高原沟壑区村镇体系建设发展相关研究的内容、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个人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希望对于进一步开展黄土高原沟壑区村镇建设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新乡市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景观规划为主题,以罗姐寨村落景观规划为例,在深入调研其人文、自然等资源的基础上,分析其特色景观因子,包括村落的自然环境、选址布局、历史脉络、文化遗存、传统建筑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景观规划应遵循的总体思路、规划原则以及规划方法,旨在保护生态、传承文化及发展经济等。本课题研究对传统村落长远的建设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对新乡市太行山区传统村落景观规划及保护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水文地质调查是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提供基础水文地质资料和可供规划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而进行的一项基础性水文地质工作。本文通过实地勘探,全面收集和整理水文地质相关资料,对庆阳市西峰区区域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地貌成因及其形态特征,将西峰区地貌划分为黄土塬、黄土残塬梁峁沟壑和堆积侵蚀河谷三种类型,分析了区域内地层岩性、地表水系和地下水条件及其含水层特征,为庆阳市西峰区区域内水文地质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当地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边缘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域实体,位于其间的村庄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村庄的规划也有特殊矛盾.本文从村庄的区位.农业、用地、人口及社会、工业、第三产业、景观空间等七个方面来分析村庄的发展特征及村庄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3.
刘颂 《风景园林》2013,(4):98-10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整治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而如何优化村庄的布局是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其中既有加快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又要努力避免整治过程中对原有村庄的生态和景观格局的过度破坏。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以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为例,尝试结合景观生态学与区域规划的理论方法来进行整体的研究和思考,揭示村落景观格局内在的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潜力预测和景观格局优化,以保护乡村景观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为村庄整治和乡村景观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章榕  宋尧佳 《园林》2021,(5):74-82
重庆城郊四山管控条令制约下,其管控范围内的乡村建设行为受控,造成配套设施欠缺、产业发展低效、传统文化流失等现实问题,如何统筹四山保护要求和乡村发展诉求,成为四山保护的紧迫课题。旅游产业发展是四山地区村落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其适宜性建设途径和创新运营机制探索是协同四山生态保护与村落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北碚龙王村为例,提出生态保护格局建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生态化产业规划、乡土传统景观营建等景观规划路径,以期为四山保护背景下村落发展规划实践提供借鉴,为协调城郊乡村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适宜性方法提供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15.
空间形态是村落地域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近年来,快速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破坏了村落空间形态的原真性,导致村落空间无序化发展,村落脉络断裂。村落空间形态的优化与延续,成为未来乡村规划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空间形态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城市或传统村落,却忽视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受到破坏的村落;研究方法也都多以定性及粗略的几何测度为主,没有真正深入到村落与周围环境的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研究中。通过采集40个村落样本的几何信息,基于分形理论提取三个空间尺度的平面几何图形,对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并深入探究村落形态的量化特征及空间形态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将空间形态研究拓展到普遍存在的村落中,有效促进南宁市整体村落空间格局的优化与延续,为其未来的乡村空间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为经济后发且城镇化快速发展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其实,以期未来能够更加科学的进行乡村建设与规划。  相似文献   

16.
海口羊山地区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具有特色的传统火山村落群。在现代乡村建设和海南岛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当地如何协调统一历史保护与更新利用,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海口博学村为实例,介绍了其借鉴其他乡村成功模式,在保护传统村落风貌的前提下,村民自发建设特色农业旅游生态社区,并在笔者所在团队协助下进行村落发展规划设计的过程,并思考了这种发展模式对当地传统火山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实践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今雾霾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江南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发展,不仅需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需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针对江南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融入区域环境的生态引领思路",协同区域环境簇群式生长;提出"构建山水村融的生态网架"作为宏观调控传统村落生态格局。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借鉴,并根据江南传统村落水网丰富的特点提出"弹性化的海绵村落生态网架"构思,构筑传统村落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为指导江南传统村落生态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