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为解决坝河水源和北小河还清问题,项目实施了北小河沿线截污工程,并利用北小河污水处理厂退水作为水源,以望京沟作为引水通道,实现了北小河向坝河的补水,为确保补水水质,建立了相应的监测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引滦入津工程水质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引滦工程现状,提出了解决目前引滦水质监测问题的新途径:即通过实验室监测、应急移动监测、自动站监测收集数据并通过水资源管理软件,建立引滦“水资源质量评价系统”实施现代化管理。从系统层面到基础应用层面,论述了全方位解决引滦目前所面临的水质监测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实际业务需求,结合全国水利信息化总体架构,设计了鄂北工程自动化调度运行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包括采集与监控、网络与会商、数据资源、应用等4个层次。系统覆盖了鄂北局,3个建管部,沿线各闸站、视频监视点、水位流量水质监测点、安全监测汇聚点以及沿线受水区的供水企业,可实现通信传输、采集监测与数据汇聚共享、异地会商、监视监控、水量调度、工程管理、信息服务等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工程受限于当时规划设计和信息化总体建设水平,存在输水调度不能与沿线受水区实现供需最优 配置,水质监测自动预警程度不高、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缺乏科学决策支持及工程安全风险不能主动精准预 警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现状和数字孪生技术特点,从框架设计、技术路线规 划 2 个方面提出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总体建设思路,并且围绕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的“四预” 需求,详细阐述实施路径和重点建设内容,为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燕菊  王立林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11):133-135,139
从于桥水库水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出发,提出了由自动监测、应急移动监测、实验室监测和软件分析系统组成的,旨在解决于桥水库水质监测问题的综合方案,并详细阐述了其各部分的构成、关键技术和功能.该系统可提高于桥水库水质监测能力,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服务,有效地解决于桥水库面临的水质监测问题.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线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其中工程穿越河南境内731km,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从水质污染、局部小气候改变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论述了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引江济太水量水质联合调度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2003年太湖流域实施了引江济太水量水质联合调度试验,经过两年的调水试验,望虞河沿线及太湖水体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在试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何在保证调水效率和水体水质的前提下,解决望虞河沿线的排污问题,如何结合流域自身的特点,提出一套能够综合评价水体水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如何量化调水效益,在各区域合理分配调水,使调水效益达到最大,进一步指导工程调水,本文在调水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尹炜  王超  辛小康 《人民长江》2020,51(3):17-2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我国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水质保护要求极高。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重点考虑了沿途降水降尘、桥面污染径流、雨洪风险、事故倾覆等因素对渠道水质的影响。按照环评报告和环评复核报告的要求,中线工程建立了系统的水质保障体系,有力保证了通水后水质稳定在Ⅰ~Ⅱ类。监测结果显示:总干渠通水后出现了部分水质指标沿程升高的问题,通水初期还出现了藻类过度增殖的现象。为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干渠沿线的大气干湿沉降、桥面径流、雨洪漫溢、地下水内排等因素都可能会造成污染输入;南北温差和季节温差、pH值沿程梯度等因素驱动的水化学过程变化可能是水质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渠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水流过程、生境演变和生物群落演变等各种因素交织耦合,可能是驱动氮、磷生源要素相关的水质指标时空变化规律的重要机制。根据分析结果,鉴于对总干渠这一复杂的巨系统认识不足,因而目前对水质的变化很难做到预判,预测则更难。为了总干渠水质能够得到长效保障,建议应重点解决对系统的认知、模拟预测以及调控管理等3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线路多段为敞开式渠段,沿线交叉工程多,影响工程调水水质安全的隐患较多。针对南水北调东线济宁段存在的水质风险及影响,提出了水质风险应对措施:做好防护措施、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水质安全监测等,并建立了调水水质安全应急联动保障系统。通过开展突发水污染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对该体系进行了验证,证明了建立水质安全应急联动保障系统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智慧水务背景下的城区建设能够较好地协调都市生态功能区各个链条,有利于丰富区域多层次的自然生态系统。针对天河智慧城智慧水系水安全缺乏保障、水质较差、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等一些水利治理问题,基于环境因素评价提出适用于该水系的智慧水务系统总体架构和环境监测方案,进而对工程沿线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成果可为本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柳  逄勇  李幸 《水资源保护》2016,32(3):131-136
为缓解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状况及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修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利用所建位山引黄入冀工程模型相关试验参数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研究设置的6个情景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此次工程对输水沿线及受水区白洋淀的地表水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在实施输水沿线水污染治理后,多年平均情况下,当引水口水质满足其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时,输水沿线各断面水质除TN外可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可有效改善沿线及入白洋淀地表水环境。由运行初期所存在的问题建议入白洋淀断面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一旦水质超标应立即停止向白洋淀引水,确保初期输水安全。  相似文献   

12.
水质监测是农饮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的重点环节,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是安全饮水的保障。目前广东省农饮水工程水质监测存在监测网络未建立、水质监测体制不完善、未能建立长效监测机制等现状,为此文章提出了全省统一规划农饮水水质监测体系、建立县级为单位的水质监测子系统、加快建设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及建立水质监测考核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叶洪桂  安礼忠 《治淮》2003,(8):15-17
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淮河流域中下游,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显著,人均年水资源量为406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的1/5。不断加剧的水污染使得淮安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解决水污染问题,对实现淮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顺利实施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淮安市水质状况淮安市对境内淮河、入江水道、大运河、里运河、盐河、废黄河、苏北灌溉总渠、清安河、浔河及淮沭新河10条河流进行监测,并对洪泽湖进出口水域及盱眙龙王山水库也进行了监测。全市今年第一季度水环境总体状况较差,在参加评价的35个水质站点中,达Ⅰ类…  相似文献   

14.
水质监测技术的应用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质监测在我国水利系统的现状和问题着眼,结合国家在水环境方面的远景规划和目标,提出了实验室监测、应急移动监测和自动站监测的综合解决方案以及与此相关的先进监测技术,从系统层面到基础应用层面阐述了全方位解决我国水利领域目前所面临的水质监测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自然环境和工程实际出发,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水质监测站网的规划原则、监测站分类、站网布设及监测方案进行了研究。根据设站目的将水质监测站分成4种类型,规划布设了重点监测站4个、基本监测站3个、辅助监测站11个和流动监测站4个,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监测项目、采样时间和频率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监测站网的详细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万家寨引黄工程太原供水区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引黄工程的最终效果,建立一套先进、可靠、实用、高效的水质信息采集系统,是引黄供水工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文中提出应通过对供水区水质监测站网布设、实验室仪器设备系统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移动监测系统建设、水质信息通讯传榆系统及计算机网络建设、中央监控系统建设、系统运行管理等7个方面来实施万家寨引黄工程太原供水区水质信息采集系统,为供水工程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于黄河水质监测的高含沙量前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监测中仪器设备运行需要进行前期预处理,尤其是针对大颗粒泥沙等杂质更需要进行泥沙滤除预处理。针对黄河流域高泥沙、水质情况复杂等情况,研发了特殊的高含沙量水质过滤系统,解决了黄河流域水质监测水样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海波 《中国水利》2012,(21):41-43
做好村镇供水设施水质检测与监测工作,是保证村镇供水设施水质卫生安全,促进村镇供水工程长期有效运转的重要措施。介绍了北京市村镇供水工程概况及水质监测现状,分析了当前北京市村镇供水工程在水质监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北京市村镇供水工程水质监测、保障饮水安全的建议和做法。  相似文献   

19.
以浙江省浙东引水工程为例,阐述在平原河网地区开展跨流域重力引水时如何建立较完整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并通过监测掌握沿线河网和建筑物运行、水量水质等重要参数,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并总结工程运行以来的经验,展望工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东线(黄河以北)水质预测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的好坏关系到工程能否早日立项开工建设。本文通过对黄河以北沿线污染源水质评价,选取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氯氟进行2000年调水水质预测。结果表明,当地污染源将使调水水质下降二至三个水质级别.提出解决调水水质污染问题的推荐方案:即在治理有关污染源的基础上,兴建拦河闸,将临清以上卫河来水导引至黑龙港地区进行灌溉;临清、德州二市污废水经治理后导引至漳卫新河.实施导污工程方案后,黄河以北调水水质将达到国家地面水Ⅱ~Ⅲ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