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聚乙二醇为软模板,氨水为沉淀剂,室温下采用沉淀法制备出二氧化硅空心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二氧化硅空心球粒径100~250nm,壳层厚度10nm,表面光滑,球形规整度好。  相似文献   

2.
用表面活性剂反胶团法制备超大孔苯乙烯共聚物微球,两亲性聚(葡聚糖-GMA)二嵌段共聚物为表面活性剂。考察了油溶性表面活性剂Span80在反应体系中对聚合物微球孔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Span80质量分数增加,聚合体系稳定性增强,Span80质量分数20%以上时,乳液电导率曲线呈现缓增-骤升-缓增的趋势,从制备微球的SEM图片看出,Span80质量分数越高,微球孔径越大,40%时孔径最理想,但修饰上的亲水基含量低,微球疏水改性效果不明显,若要将其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还需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3.
通过使用熔融乳液法将聚乙烯(PE)用表面活性剂聚乙烯-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E~b—PEG)乳化成纳米级胶束,同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将硅源水解并自组装到纳米PE胶束表面上,制备了纳米聚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产物分别用纳米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适量的表面活性剂PE-b—PEG存在的条件下,复合微球的可控尺寸在30~190nm范围内,平均粒径为94nm.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粒.利用拟三元相图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比、水相变化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并得到了稳定的油包水型微乳液.对含硅酸钠的微乳液酸化后可制备得到二氧化硅颗粒,其粒径约为30nm,晶型为β-石英.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硅酸乙酯、氨水和丙醇为原料,合成了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粒子粒径可控,单分散性良好,表面非常平整光滑;此外着重研究了在实验温度、氨水浓度、正硅酸乙酯的用量以及加水量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时间对样品粒径的影响,结合对所合成产物的扫描电镜表征,确定了制备不同粒径、均匀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适宜的时间条件.  相似文献   

6.
纳米二氧化硅(nSiO2)微球因其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力强、其表面富含可供改性的化学官能团,并且稳定性高,目前已经广泛用于模板化包药、药物运载、药物缓释等领域.以磁性Fe3O4为核,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有核壳结构的磁性纳米二氧化硅(nMSiO2)微球,在药物传输以及荧光标记诊断方面可以实现磁导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nMSiO2微球上接枝可以发荧光的异硫氰酸(FITC),可以实现磁引导的同时示踪.获得的nMSiO2微球利用磁性测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红外光谱(FTIR)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nSiO2微球包裹了磁性Fe3O4后,nMSiO2微球具备磁性,且其性能与纯nSiO2有了本质的差异,接枝异硫氰酸且能够发出荧光.  相似文献   

7.
以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粒子核壳微球,从中探讨了不同R值(R=n水/n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微乳液滴的粒径分布;以及柠檬酸三钠稳定的银离子浓度和正硅酸乙酯(TEOS)浓度对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粒子核壳微球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R越大,微乳液滴粒径越小。当R=10时,0.15m L的0.0123mol/L柠檬酸三钠溶液、0.25m L的0.02467mol/L硝酸银溶液、0.15m L的0.0924mol/L硼氢化钠溶液、0.05m L的正硅酸乙酯和0.1m L氨水所得到的核壳微球形貌和单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煤沥青为原料,采用聚合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MCMB),主要研究分离过程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MCMB分离过程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关键生产工艺过程——分离过程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分离萃取剂中添加合适比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可大幅提高滤饼的渗透性,有效地改善分离效率;当溶剂中加入0.15%Tween20后,过滤时间明显减少,过滤效率可提高近25%,中间相炭微球的分离收率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甲醇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单分散微米级聚苯乙烯(PS)微球.通过种子无皂乳液聚合法,以PS微球为种子、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将一种可聚合光引发转移终止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对乙烯基苄酯(VBDC)和苯乙烯(St)的共聚物负载到PS种子微球表面,得到PS/Poly(St-co-VBDC)微球.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在PS/Poly(St-co-VBDC)微球表面用紫外光引发接枝聚丙烯酸(PAA),制备一系列表面接枝不同长度PAA的PS/Poly(St-co-VBDC)毛发状微球.利用动态光散射(DLS)、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多种方法对所得各种高分子微球进行了详细表征.  相似文献   

10.
以超声分散辅助双层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油酸(OA)处理的磁性粒子为磁性来源,选用苯乙烯(St)、二乙烯苯(DVB)和甲基丙烯酸(MAA)分别作为聚合单体、交联剂和功能基单体,采用改进的悬浮聚合法制备出多孔磁性高分子微球,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显微镜(OA)和热重分析仪(TG)对磁性微球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及磁含量等进行了表征,详细探讨了MAA用量、超声分散时间、搅拌速度和分散剂浓度等因素对磁性多孔微球磁含量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乙酸钴为钴源,水合肼为还原剂,在不同表面活性剂下,溶剂热法制备出不同形貌的二维、三维钴微纳米颗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自制的2-十一烷基-1-二硫脲乙基咪唑啉季铵盐(SUDEI)为表面活性剂时,制备出直径400~600nm,厚度约100nm的六角盘状二维产物,采用其他表面活性剂只能制备出三维的花状钴。初步探讨了溶剂热条件下钴微纳米颗粒的构筑习性。  相似文献   

12.
W/O型微乳液以其独特的结构可以用来制备纳米粒子的微反应器.为了遴选一个适用于制备纳米粒子的微乳液体系,利用相图分别研究了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混合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烷烃、温度等对W/O型微乳液的形成及微乳区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m(Span80)/m(Tween80)质量比为10/2,正己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且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正己醇的质量比为2/1,正辛烷为油相,温度为40℃,是一个适合用于纳米微反应器的W/O型微乳液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氨水为催化剂,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我们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不同介孔形貌的二氧化硅微球.这些粒子可以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得到表征.在采用带电荷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水溶液的条件下将生成具有高度有序介孔通道的不规则球形粒子.在以酒精/水为共溶剂条件下将生成表面更光滑的介孔微球.在均相不带电模板十二烷基胺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无序介孔通道的球形粒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微球,通过多巴胺自聚合在其表面形成了均匀的聚多巴胺包覆层,利用聚多巴胺对银离子的吸附和还原作用制备了载银四氧化三铁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以甲基橙与硼氢化钠的还原反应为模型,研究了载银磁性微球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粒子核壳微球,从中探讨了不同R值(R=n水/n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微乳液滴的粒径分布;以及柠檬酸三钠稳定的银离子浓度和正硅酸乙酯(TEOS)浓度对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粒子核壳微球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R越大,微乳液滴粒径越小。当R=10时,0.15mL的0.0123mol/L柠檬酸三钠溶液、0.25mL的0.02467mol/L硝酸银溶液、0.15mL的0.0924mol/L硼氢化钠溶液、0.05mL的正硅酸乙酯和0.1mL氨水所得到的核壳微球形貌和单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几年来纳米二氧化硅的一些主要制备方法,例如:St(o)ber法、模板法、微乳液法、气溶胶法.并且简述了纳米二氧化硅在抗菌剂、药物缓释等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的浓度、粒径大小、表面性质等方面对纳米二氧化硅的生物安全性的影响.介绍了无定型纳米二氧化硅的毒性与其结构的关系,同时指出了单分散纳米石英颗粒的制备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以硝酸锌、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出氧化锌微纳米晶,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氧化锌微纳米晶形貌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形貌氧化锌微纳米晶的生长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光致发光谱(PL)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借助表面活性剂CTAB、SDBS、PVPK90可分别制得片状、棒状和花状纤锌矿型氧化锌微纳米晶,3种形貌的氧化锌微纳米晶均具有光致发光特性,尤其片状ZnO微纳米晶的光致发光峰最强。  相似文献   

18.
以醋酸铅和氟化氨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200℃下反应8 h与制备了尺寸均匀的PbF2微球和多孔微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产物是直径分别为3 μm和5 μm左右的立方相PbF2微球及多孔微球.此外,研究了反应时间、柠檬酸和表面活性剂 (CTAB)在反应溶液中的添加量对PbF2微球和多孔微球尺寸及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二乙烯三胺和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基本原料,在室温下通过反相细乳液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脲空心微球。研究了乳化剂、连续相、分散相和助稳定剂对反相细乳液稳定性和空心微球形貌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以司盘80为表面活性剂、甲酰胺为分散相、环己烷为连续相、Ag NO3为助稳定剂时,可制备出粒径在100 nm左右且具有明显空心结构的聚脲纳米微球,其微球囊壁厚度约为1 7 n m。以罗丹明B为模拟药物对纳米空心微球进行了药物装载及体外释放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心微球具有较强的药物负载能力和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每克空心微球最大药物吸附量可达101 mg罗丹明B(即101 mg/g),体外连续释药时间能达14 h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适量的月桂酸硫脲咪唑啉季铵盐(SUDEI)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剂热法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乙二醇中140℃反应24h,制备出了花状的SUDEI-CuS混凝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与UV-Vis等进行了表征,对SUDEI-CuS混凝球形成机理、结构的材料性能进行探索。同时发现SUDEI-CuS混凝球,具有较强的紫外可见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