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间相炭微球(MCMB)是一具有极大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型炭材料。通过对MCMB的微观结构、粒径分布、收率、热失重等性能检测与分析,探讨了氧化铁掺杂对MCMB制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氧化铁有利于MCMB表面的絮状物减少,球形度变好,粒径分布变窄;氧化铁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使MCMB的收率随氧化铁增加而提高;氧化铁掺杂对MCMB失重率有一定的影响,使热失重较快达到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2.
以煤沥青为原料,通过溶剂分离法调整煤沥青中α、β、γ树脂的含量,采用热聚合的方法制得中间相炭微球,研究表明:α树脂起着阻止炭微球融并长大的作用,中间相炭微球的收率随α树脂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随后又有所增加。β树脂在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过程中起着增加母液粘度的作用,具有阻止中间相微球融并和吸附α树脂的作用。中间相炭微球的收率随β树脂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γ树脂含量的变化基本不会引起中间相炭微球收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W/O型微乳液以其独特的结构可以用来制备纳米粒子的微反应器.为了遴选一个适用于制备纳米粒子的微乳液体系,利用相图分别研究了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混合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烷烃、温度等对W/O型微乳液的形成及微乳区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m(Span80)/m(Tween80)质量比为10/2,正己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且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正己醇的质量比为2/1,正辛烷为油相,温度为40℃,是一个适合用于纳米微反应器的W/O型微乳液体系.  相似文献   

4.
以中间相炭微球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2种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表明: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容随着KOH/MCMB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采用微波加热制得的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KOH/MCMB较小时,比表面积和孔容随活化时间的延长达到最大值后不再发生变化,在KOH/MCMB较大时,比表面积和孔容随活化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采用微波加热可大大缩短活化时间,通过FTIR分析,微波加热比传统加热所制得的活性炭具有较低浓度的含氧基团.  相似文献   

5.
用表面活性剂反胶团法制备超大孔苯乙烯共聚物微球,两亲性聚(葡聚糖-GMA)二嵌段共聚物为表面活性剂。考察了油溶性表面活性剂Span80在反应体系中对聚合物微球孔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Span80质量分数增加,聚合体系稳定性增强,Span80质量分数20%以上时,乳液电导率曲线呈现缓增-骤升-缓增的趋势,从制备微球的SEM图片看出,Span80质量分数越高,微球孔径越大,40%时孔径最理想,但修饰上的亲水基含量低,微球疏水改性效果不明显,若要将其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还需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6.
以TiO_2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表面活性剂与改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e-La/TiO_2空心微球.利用环境测试舱、等温吸放湿法、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氮吸附(BET)和激光粒度仪(LPSA)对TiO_2空心微球进行性能测试与表征,分析表面活性剂与改性剂对TiO_2空心微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表面活性剂、Ce-La作为改性剂,不仅有利于TiO_2与SiO2的界面分离,形成较好微观形貌;还促使晶粒尺寸减小与比表面积增加,提高吸放湿性能;而且增加光子的利用效率,促使吸收边带红移,提高对可见光源的响应能力.Ce-La/TiO_2微球具有良好的空心结构且以开放圆筒孔为主,表现出较好的吸放湿性能,在相对湿度为84.3%时的平衡含湿量达到0.242 3g/g;同时兼具较好的光催化性能,经过6h对甲醛气体的降解效率达到52%.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扑热息痛(ACE)缓释固体分散体来减缓药物释放的速率.方法:通过测定扑热息痛在各种辅料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来选择最优载体及表面活性剂,通过溶出度实验结果来确定各组分最佳比例,最终以乙基纤维素(EC)为最优载体,吐温80(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用溶剂法制备ACE-EC缓释固体分散体,结果:当以EC为载体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且药物EC Tween80的比例为1 5 1%时,对扑热息痛可起到很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间相碳微球/石墨材料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中间相碳微球(MCMB)/石墨复合材料,通过常温模压成型、1 000℃埋碳碳化烧结工艺制备双极板;研究了不同MCMB加入量对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和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更佳的综合性能,其制造成本低、效率高,抗压强度>152 MPa,抗弯强度>40 MPa,电阻率<30μΩ·m,满足燃料电池苛刻工作条件和性能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氨水调节体系pH值,采用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微球。考察了聚乙二醇、曲拉通X-100、吐温-80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二氧化硅微球形貌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不同,加入量不同,可制备出粒径范围在80~600nm左右的光滑的二氧化硅微球。  相似文献   

10.
以油酸、乙醇胺、Tween40为乳化剂,正丁醇为助剂,制备了柴油微乳液,并对其增溶水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乙醇胺与油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75时,微乳柴油体系增溶水量最大可以达到13.92%。微量无机盐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体系增溶水量。复配表面活性剂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当Tween40与油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1时,二者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最佳效果。在最佳配方下制备的微乳柴油稳定性良好,外观澄清透明。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表明,乳化柴油的低温性能、硫含量、腐蚀性等指标均优于柴油。  相似文献   

11.
根据微乳化理论选择Span80+Tween80+油酸作为表面活性剂配制了多种配比的甲醇-柴油微乳化燃油,并讨论表面活性剂加入量、甲醇的加入量、不同的HLB值、以及助剂的种类对微乳柴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实验条件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为m(Span80)/m(Tween80)/m(油酸)=3∶3∶6,其最佳加入量为4%(质量分数),助剂为正丁醇,甲醇与燃料油的物质的量比为1∶8。  相似文献   

12.
以醋酸铅和氟化氨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200℃下反应8 h与制备了尺寸均匀的PbF2微球和多孔微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产物是直径分别为3 μm和5 μm左右的立方相PbF2微球及多孔微球.此外,研究了反应时间、柠檬酸和表面活性剂 (CTAB)在反应溶液中的添加量对PbF2微球和多孔微球尺寸及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聚苯乙烯微球(PS)掩模板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制备面积大、可精确控制周期结构参数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光子晶体、超材料、超表面等纳米量级二维阵列的结构器件。采用了一项新兴的技术利用聚苯乙烯微球制备硅纳米线结构。主要研究了基于自组装技术在不同实验参数的情况下,对聚苯乙烯微球掩模板规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铺展剂水与乙醇1∶2的配比、表面活性剂4wt%的浓度、静置平衡2分钟后再提拉、用塑料滴管滴加纳米球悬浊液可以制备出大面积规整排列的单层聚苯乙烯微球掩模板,进而得到了规整的硅纳米线结构。  相似文献   

14.
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对IgG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悬浮包埋法制备SPA-Sepharose免疫磁性微球,并对产物的结构、粒径、磁性能进行了表征,所得产物粒径大约为5μm,表面包裹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简称SPA),分散性较好,具有超顺磁性。利用SPA对免疫球蛋白G(IgG)的特异性吸附反应及磁性微球的超顺磁性,从猪血清中分离IgG,试验结果表明:SPA免疫磁性微球对猪血清的最大吸附效率是70.12%,可反复使用29次。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苯乙烯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与影响因素.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流体,并进行双层表面活性剂改性.以改性后的Fe3O4磁流体为核心,通过开环反应、共聚等方法制备含有氨基的磁性微球.讨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引发剂的用量及温度对磁性微球性能的影响.通过粒度分析仪测出微球粒径,并用x-射线(XRD)对Fe3O4及磁性微球进行表征,证明Fe3O4结构没有变化.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微球结构表面含有氨基基团.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高的渗透和选择性能,分别以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和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为水相反应单体和油相交联剂,利用界面引发剂在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油水界面处引发聚合制备中空微球,浇铸形成具有纳米空腔的中空微球膜,并考察了膜内纳米空腔对分离膜气体渗透性和分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中空微球平均粒径为95 nm,中空结构明显;在高交联剂含量中,中空微球膜的渗透分离性能较壳层材料的本征值都有显著提升,在35℃、0.2 MPa下,CO_2的渗透系数增大4.5倍,且分离系数也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7.
增效剂Tween 80实现磷矿常温浮选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ween80(简写成Tw80)作为油酸浮选的增效剂,进行了磷灰石—石英人工混合矿分离实验。当Tw80为油酸用量的10%时,在低温(10℃)条件下可提高回收率30%左右,达到常温单独使用油酸浮磷相同的浮选效果。通过对溶液化学和磷灰石表面吸附的研究查明,作为增效剂的Tw80,物理吸附于矿物表面,促进了油酸钙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简单溶剂热,以乙二醇(EG)和苯(Benzene)为溶剂,在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了Ni2P微球.结果表明,产物为纯的六方相Ni2P,形貌为由大量20nm的粒子组成的球形,微球直径介于1~3μm.通过考察反应温度、溶剂体积比及反应时间等对产物的影响,得到Ni2P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160℃,溶剂比例V(EG)∶V(Benzene)=1∶1,反应时间12h.并以所制备Ni2P微球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样品的初始放电容量达1 915mAh/g.  相似文献   

19.
借助水热法,在表面活性剂和正硅酸乙酯混合过程中引入超声波作用,通过陈化、晶化及随后的煅烧,制备了SBA-15介孔微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扫描电镜、氮气吸附一脱附及高分辨透射电镜对样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二维六角介孔结构,平均粒径5μm、颗粒分散较好的介孔微球,球产率达到97%.微球的最可机孔径为6nm,且比表面积为626m^2/g.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林可霉素粗品中A组分的纯度,研究了制备林可霉素A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方法及其性能.以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林可霉素A为模板分子,通过单步溶胀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静态平衡结合法研究该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和分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选择性和识别能力,对林可霉素A和林可霉素B的分离因子α为1.27,而非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分离因子α仅为1.02;林可霉素A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可用于制备林可霉素,并提高其粗品的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