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新电脑》2006,(4)
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是电脑发展的初创时期,经过漫长的技术积累,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各方面条件都已经成熟之后,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终于诞生了。不过,简单的字符界面和复杂的DOS命令,使得个人电脑还不具备进入家庭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要发展就必须研发更新更好的飞机,如果能设计出一款更好的产品,受到航空公司的青睐,最终才能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2007迪拜国际航空航天展落幕后,空客宣布获得总价值280亿美元的确认订单,波音紧随其后。回顾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民用客机制造业还由四大公司瓜分,波音居行业龙头,其它三家是美国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一个曾经从事过数学、国际关系和中国历史研究的美国人——JohnH.Maier,来到中国,对新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史作了一番考察。回到美国后,他在美国信息处理学会联合会(AFIPS)的1988年报《计算技术史》上以《1956-1985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科学发展的三十年》为题发表了文章。他的考察虽欠全面,但结束语比较客观:“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若干显赫的计算机科学成就。虽然还不能完全同西方或苏联的计算机技术并驾齐驱,但是却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完全封闭的境遇下确实参与了20世纪…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70年代,Xerox公司的一批专家在对下一代计算机构思时提出了目前工作站的基本思想,即能使用户独占高性能资源,并使用户能相互通信。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小型机上运行的程序量日益增大,多用户状态等待时间长且等待时间无规律,微机又不能满足高性能的要求,加上硬件技术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工作站的思想便得到了实现和迅速发展。到80年代后期,工作站的性能早已超过了在工作站发展之初公认的3M指标(1MIPS的运算性能、1M象素的显  相似文献   

5.
在19世纪末,随着第一个高频(当时认为)信号发生器的制造成功,高压放电的医疗特性就得到了人们的承认。同时,有人提出了高频(100~150kHz)、小功率、高电压(20~40kV)脉冲电流的医疗方法。在1891年有人就利用高频电流发生器治疗人体的麻痹(瘫痪)和神经系统疾病。在以后年代内,生产商生产出若干型号的电子管和晶体管医疗器材,其频率在100~400kHz,电压在20~30kV。苏联60~70年代时期,有人经过改进推出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6.
类型系统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类型系统源于罗素为避免朴素集合论中的悖论而引入的“分类”思想。后来邱奇在他的λ演算中也引入了“类型”。60年代初出现的Algol语言提出了数据类型的概念。逻辑学家J.Girard和计算机科学家J.Reynold在70年代初为类型系统引入了“多态性”,分别提出了System F和多态λ演算。另一方面,Mar-tin-L of为了研究数学的逻辑基础,在70年代初提出了直觉类型理论,后来也用于程序开发的研究。 80年代后,类型系统的研究更是蓬勃发展,在程序语言设计、程序开发和验证以及机器定理证明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随着面向对象思想逐渐占据软件开发的主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类型系统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在80年代初,L.Cardelli提出了“子类型”(subtype)的概念,在1985年,他结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的出现为企业利用计算机系统改善产品设计能力、缩短产品设计生产周期提供了保证,一汽集团几十年计算机应用的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早在70年代,一汽集团就购入国产小型机用于生产计划和劳资管理。80年代引进美国IBM4381机用于生产管理,又引进CDC。SOLAR小型机用于工程计算和一些简单的三维设计。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微机CAD软件的发展和日益完善,又引进了大量的微机,利用微机CAD进行汽车的二维工程设计,基本上甩掉了绘图板,有力地推动了产品设计的开展。随着国内外…  相似文献   

8.
Internet及移动手机通信可以说是现代信息通信文明史上两项最伟大的划时代创举.20世纪70代初的ARPANET、80年代初的TCP/IP标准化及90年代初的Internet商用化至今,Internet走过了持续不断地创新与坎坷曲折不平的快速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Internet及移动手机通信可以说是现代信息通信文明史上两项最伟大的划时代创举。20世纪70代初的ARPANET、80年代初的TCP/IP标准化及90年代初的Internet商用化至今,Internet走过了持续不断地创新与坎坷曲折不平的快速发展之路。现今E-mail、3W浏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与信息系统建设清华大学MIS系教授侯炳辉20世纪后半叶,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80年代初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深刻蛮革,于是在80年代中期出现了第一支世界范围内的“信息热”。进入90年代,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苏欧的社会剧变、...  相似文献   

11.
PDM应用三问     
如果说60年代制造业企业战略追求的是生产规模的扩大,70年代是生产成本的降低,80年代是产品质量的提高,90年代则追求的是市场响应速度,即缩短交货期。产品数据管理(PDM)一经问世,便迅速得到制造企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开始应用或者准备实施PDM。  相似文献   

12.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是为适应当代生产过程自动化的需要而发展的新型成套自动化仪表。从5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电动单元组合仪表已经经历了四次升级换代。第一代电单组合仪表DDZ-I型采用电子管和磁放大器作为核心部件,于60年代投入批量生产。第二代电单组合仪表采用晶体管及孩调制器作为核心部件,70年代初投入批量生产,年产量20万台件。70年代初中期参考了国外经验,开始研制第三代产品,即集成电路化的DDZ一直系列仪表。采用国际标准信号,具有本安防爆功能。并于1979年鉴定投产,年产量超过20万台件。80年代以来,随着微机技术的广泛…  相似文献   

13.
当今信息世界出现两股推动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一是大功率计算机微型化;一是信息数字化。 自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电话以来,至本世纪80年代,模拟系统(连续信号处理方式)是最流行的电信技术,即在视听器材上模拟波的变化。例如,在一张乙烯唱片上再现波的振荡。我们知道,这种模拟系统极易受到灰尘、潮湿、划破等外界因素影响而使声音改变,电话也一样。然而,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数字技术恰好弥补了模拟系统的  相似文献   

14.
本次调查显示.企业高层管理者非常重视自己的沟通能力.超过半数的参与调查者都对自己目前的沟通能力不满意。对于CIO来说,良好的沟通技巧至关重要。另据一项对500名CIO所做的调查显示:70%的人认为通往成功的关键是有效的沟通;58%的人选择谙熟商业流程和运作;而46%的人则认为战略性的思想和计划能力很重要。而此前被认为很重要的IT技能,只获得了10%的认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观念改变。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CIO职位  相似文献   

15.
汤韬 《程序员》2009,(4):70-70
如果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Apple和IBM分别推出个人电脑作为现代PC产业开端的话,作为PC机的核心组成之一的操作系统也在世人的关注下,进行近30年的战争。如果把这场旷日持久战分作两个阶段的话,上世纪80-90年代可以看作是战国群雄并起时代。而进入21世纪,这场战争已进入了三  相似文献   

16.
《程序员》2000,(4)
上个世纪60年代早期,拥有巨型计算机的大学电脑设施,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成为黑客初显身手的舞台。最初,“黑客”(hacker)是一个褒义词,指的是那些尽力挖掘计算机程序的最大潜力的电脑精英。80年代后期,由于一些喜欢恶作剧的“电脑精英”再三制造麻烦,hacker一词带有贬义。进入90年代,更有人利用“黑客技术”从事犯罪活动,盗窃钱财、破坏设施;至世纪末,在国际政治事件、军事冲突中也可见到“黑客活动”;新世纪初,无明确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我国经历了三次普及高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主要在学校和科技界,以程序设计为突破口,受众人数为数百万;第二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针对知识界和在职人员,以文字处理和  相似文献   

18.
从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在本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的遥感技术是发展控制侦察系统,到70年代才在民用方面有较快发展。80年代,除了美、苏两国以外,中国、法国、印度和日本等国都有了自己的遥感卫星。80年代遥感的发展可归纳为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我国加入WTO后,能否对市场需求快速响应,关系到民族制造业的生存.快速成形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手段.80年代初,发达国家推出了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快速成形技术(以下简称RP技术).这是一种集精密机械、数控、计算机、激光和高分子材料等工程学科于一体的高新技术,能在几小时或几十小时内将CAD三维实体模型制成原形,不仅提高了CAD模型的可视性和直观性,还可用于功能测试(如装配检验、风洞实验等),可使新产品在较短时间内一次开发成功.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上大学的时候,中国还基本没有PC,所以在电脑上玩游戏是毕业后的事情。那时只有很简陋的掌上游戏机。当时最流行的游戏应该是俄罗斯方块,我经常乐此不疲。记得曾在火车上,一天一夜没干别的,就用掌机玩这个游戏,直到把它“打爆”为止。毕业后在单位,有了当时全国最好的PC机,记得玩得最多的是《三国演义》,在那些320×250、16色屏幕的PC上居然玩得昏天黑地。那时最盼的是周末,可以玩个通宵三国。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说:孩子不该这么爱玩游戏,应该多做正经事。虽然心里觉得,年轻人不玩做“正经事”,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