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考虑用户视觉注意机制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提高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质量和效率,将视觉注意的计算方法引入到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过程中,提出了一种考虑用户视觉注意机制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方法.利用视觉注意计算模型分析了人机交互界面中各元件的视觉注意程度,构建了视觉注意焦点图;采用配对比较法确定各元件的重要度和使用频率,以灰度图的形式建立了人机交互界面重要性分布图.通过比对视觉注意焦点图和重要性分布图,以用户的视觉特性为评价指标对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估.以智能手机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为例,对所提出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优化了用户的视觉特性,与传统方法相比,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质量和效率得以提升;所设计的人机交互界面增强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自行研制开发的机器人仿真系统中,一个用于全局监控的多窗口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其中包括设计原则的实现,并具体介绍了其中人机交互对话窗的设计。该界面设计采用面向对象方法。界面结构清晰,操作方便并具有可扩充性的特点,其设计原则和方法对于建立较大型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3.
用户交互体验是用户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从仪表盘交互界面的操作方式、界面信息识别、多功能设计及视觉审美几方面研究了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动汽车仪表盘的交互界面设计,目的是增强用户体验的愉悦性并提高人机交互效率.可以直接指导后期的仪表盘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对提升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品牌的品质和创新价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触摸屏作为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接口,其界面设计对用户的操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以蓄电池充放电自动控制系统为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指导触摸屏界面设计的方法.首先通过对触摸屏操作过程中的按键序列数据进行收集,获得操作数据源,然后采用频繁模式挖掘技术,得到频繁按键模式,再根据这些模式指导触摸屏界面中的按键位置设计.  相似文献   

5.
安全套包装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安全套的自动化包装及其控制,基于欧姆龙PLC编程实现了安全套包装机控制系统。该系统涉及气动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PID温控控制等,从而实现了该包装机系统自动化运行,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操作人员对机器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并维护。运行结果表明,系统采用欧姆龙PLC,不仅可靠性高、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现场控制站监测的基础上,阐述了人机交互系统模拟设备状态显示出各种参数值.当出现变量值超限立即报警.针对窑利用组态王设计出一种监测分析系统人机交互系统,适应操作人员监视,有效地进行组态.此界面在实践应用中具有系统监测分析的直观性、实用性,美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用户指向运动规律,以此为基础,从差异化人机交互设计角度探讨电动汽车操控界面的可用性,总结出电动汽车操控人机交互界面可用性分析方法,即分别从属性特征、外观特征和操作行为特征3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对改进电动汽车操控界面的人机交互设计以及提高交互效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8.
VB和Fortran语言混合编程在结构动力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ortran语言强大的计算功能并结合Visual Basic语言良好的可视化界面设计功能,开发出能计算复杂工况且具有较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的结构动力分析有限元计算程序系统(SDAFEM),讨论了VB和Fortran混合编程方法中VB与Fortran的接口、VB调用Fortran编译的可执行文件,以及shell函数异步执行和"黑屏"的解决方法.对SDAFEM系统的功能、运行环境、操作流程、数据结构等进行了阐述,分析并解决了在前后处理界面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完成的软件具有使用简捷方便、自动计算并处理数据、自动绘制动态动力响应图的功能,提高了结构动力分析工作中在数据处理时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Petri网的协议分析技术及工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基于Petri网的协议分析技术及工具并对要开发的协议分析器工具软件进行需求分析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进而阐述该工具主要功能模块实现的思路和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对AB通讯协议的描述和性能测试分析,表明所开发的工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界面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艺术设计等科学相交叉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设计的界面存在于人—物信息交流,凡存在人—物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设计界面。探讨了界面设计的工作流程和界面视觉设计。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A)的电能质量监测仪的设计。设计中选用了一种最新的电源转换芯片(AS1117)和232通信芯片(SP3223E),它们设计简单,应用方便。TMSLF2407A芯片是TI公司新开发的数字信号处理信片,它本身带有丰富的资源,非常便于实时的电能质量监测分析。主要讨论装置的硬件系统的设计和硬件系统的软件设计,并简要介绍了电能质量各项指标的处理方法。经过实际的运行检验,装置运行正常,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电能质量的在线实时监测在电能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1种基于ARM9微处理器的电能质量远程监测系统,系统由电能质量监测终端、GPRS通信网络、电力中心上位机系统三部分构成。采用双处理器结构,其中DSP作为协处理器主要完成电能质量相关参数的在线计算及处理,ARM9作为主处理器完成资源管理与数据存储等;利用GPRS网络实现监测终端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给出了系统的硬、软件设计方案。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电能质量远程监测的需要,可以为电网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工业生产对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电能质量监测仪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了软件设计,介绍了软件遵循的模块化设计原则,对数据采集单元和DSP单元软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以AT91M55800A为核心部件,设计了多功能三相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器.监测器硬件主要由模拟量采集电路、数据存储模块、显示与键盘模块和报警模块构成.设计了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用于三相电流采集,保证测量精度.监测器软件采用模块化、任务驱动设计方法,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功能的可扩展性.采用FAFT算法计算三相电网各次谐波,提高了谐波数据的准确度.监测器配合上位机软件,具有远程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5.
解决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问题,首先需要对电能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改善电能质量。依据我国的6项电能质量国家标准,作者设计了一台基于DSP的电能质量分析装置。并从电能质量基本概念入手,在硬件、软件两方面对该装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防腐电源监控系统实现了对防腐电源的工作状况的实时监控。叙述了防腐电源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实现。防腐电源监控系统主要由防腐电源传感器,微控制器单元(MCU)和工控机组成。其监控程序采用VC开发,监控系统可对现场实现实时数据进行存储和显示,并能根据要求查询历史数据,在异常情况下报警。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机/无机杂化溶胶-凝胶方法制备高质量的SiO2薄膜和光敏性薄膜材料;利用三维FD-BPM(finitedifference beam propagation method)研究了掩埋式和暴露式矩形波导结构多模干涉(MMI)型光功率分束器的主要性能,理论模拟发现,掩埋式矩形波导结构分束器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容差性都优于暴露式矩形波导结构的MMI型分束器,并且具有更宽的带宽特性。通过简单的紫外曝光、显影工艺制备了1×4 MMI型波导分束器,分束器在1 550 nm波长附近的插入损耗为8.1~8.8 dB,功率分束不均匀性小于1 dB。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宁夏大坝300MW火电机组全仿真机中索拉计算机安全监视系统仿真结果。除介绍本系统仿真的基本功能外,详细论述了SOLAR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基本构成及各主要任务模块完成的功能。它对在仿真机上仿真其它过程计算机监视、监控系统提供了一种实现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基于SOPC的远程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远程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缺陷,本文重点引入SOPC(System On Programmable Chip)技术,将该系统下位机的各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片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s Array)上,再通过GPRS网络以实现对远程电能质量的监测,以此构建的系统具有性能稳定、实时性强、集成度高、可重构的特点。作者首先给出了NiosII软核及SOPC的技术特点,并结合给出的设计方案就其中的设计要点、难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针对医院手术室多参数的监控,介绍一种利用串口扩展芯片GM8125开发情报面板数据通讯系统的方法.采用AT89S8252作为该系统主控MCU,利用GM8125进行多串口扩展,使得IT电源监控数据、空调控制参数、医用气体压力参数、上位机控制参数等多种数据方便的集成到情报面板中.经实际测试,该种控制方法简单,最大限度地减少控制线,不需要占用太多主机的系统资源.在完成可靠的数据通信的同时,也充分满足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