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根据航空座椅连接件的形状、尺寸、材料以及生产要求,对其进行冲压工艺分析。设计了由4个冲裁工位、4个弯曲工位、2个翻边工位、1个压型工位、1个切断工位和2个空工位构成的排样方案。该排样采用单侧载体,步距为50 mm,材料利用率为45.1%,提出采用多工位级进模进行生产。由于该工件的结构中弯曲成形较多,回弹不易控制,对其材料的回弹角进行了仿真,在弯曲成形中考虑了回弹量并进行模具补偿。为了便于维修和拆卸,采用直通式异形凸模,采用悬挂式销钉固定;圆孔冲裁凸模采用阶梯台肩固定,凹模均采用镶块式结构;并采用定位销进行定位,保证了模具精度。经过试模生产,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金龙建  洪慎章 《模具技术》2010,(5):20-22,45
在对安装板冲孔、弯曲、落料等成形工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零件采用多工位级进模的冲压方案,并介绍了该零件的工步、模具结构及模具加工。多工位级进模从模具结构上可实现快速更换下模镶件和大部分的凸模,提高了模具的重复装配精度。实践表明该模具结构灵活、可靠,达到了操作快捷、高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能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接插件引线脚的成形工艺,介绍了冲压零件的排样设计及凸模刃口外形的分割方式,确定了多工位级进模的总体结构。模具包括冲裁、弯曲、整形、冷镦、压印等多道成形工序,模具结构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可为类似零件的模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于仁萍  司国雷  邢勤 《锻压技术》2021,46(1):142-147
针对一种打印机内部限位板零件,分析了其结构特点和冲压成形工艺难点,设计了冲压成形方案,进行了排样设计和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设计。设计了压线、先"山折"后弯曲成形、Z曲成形、压毛边、冲孔和切断等13道冲压工序,保证工件的成形要求和质量。设计了12对内外导柱、导套同时导向的导向装置,并加设凸模导块,提高了导向精度,保证了冲压精度。采用浮升导料销、导正销和导正针的定位方式,提高了多工位级进模的精度;采用卸料板和弹顶销的弹性卸料装置,提高了工件的平整性。经生产实践证明,打印机内部限位板多工位级进模具能够满足生产要求,可为同类零件的模具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汽车零部件卡箍的冲压工艺分析,确定了包含7个弯曲工位和1个翻边工位的21工位排样方案(其中制件头部需要4次弯曲成形)。介绍了汽车零部件卡箍的级进模总体结构及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依次展示了头部第2、3和4次弯曲成形,利用制件R角部位局部压薄的工艺克服了制件弯曲回弹的难题。分析结果表明,采用20°斜排单侧载体的排样方式,可以极大提高材料利用率。试冲结果表明,采用21个工位的级进模结构是合理的,可以确保制件头部多处R角弯曲成形的稳定性,满足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产品搭边、料带排样、工艺顺序等难点问题,介绍了汽车连接片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过程,并在分析产品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要求,给出了解决方案。设计过程中运用Dynaform软件对弯曲、拉深等重点工艺过程进行了板料成形数值模拟,预测了不同成形方案下产品的成形质量,最终确定了一套10工位的级进模结构。该套模具包含冲裁、弯曲、局部拉深等冲压工艺,料带采用单斜排的排样方式,由自动送料机构送入模具本体,经多组弹性托料块承载向前输送。成形过程中兼顾了产品性能,且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材料利用率最高可达51.5%。经过实际生产验证,该套模具使用过程中运行平稳,所得冲压产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级进模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7.
手柄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文件夹手柄多工位级进模的冲压工艺 ,设计了排样图及模具结构。说明了模具结构的特点。该模具的上下模固定板具有高精度和长寿命 ,可快速更换凸模和凹模镶块 ,且重复装配精度高 ,可快速定位导料板 ,卸料板上安装了弯曲上模 ,卸料板既可弹性压料又可刚性卸料。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某车载CD支架的冲压工艺,确定了排样方案,介绍了车载CD支架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弯曲凸模采用反侧向力结构。为了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了浮动顶料机构。试验结果表明,排样方案和设计的14工位级进模是合理可行的,能满足大批量生产需要。该模具充分利用了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采用了自动卸料、出料、少废料冲裁,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根据支承座的技术要求和成形难点,设计了单侧载体送料加导正销定距的排样方式,在单侧载体上设置工艺弯边增大料带的刚度,设置导正销确定送料进距;在送料末端设置了送料检测装置,出现送料错误时会自动断电,保护模具和设备,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支承座多工位级进模采用顺装结构,设置了不同的除料装置,以保证各冲裁废料和工件从模具中的排除,免于人工分离;设计了斜楔滑块机构,保证侧孔的冲裁;在冲裁工位设置了导正针,保证模具的冲压精度;采用逐次弯曲或多次弯曲的弯曲成形工艺,并增设了整形工序,以减少弯曲过程中的回弹,保证了支承座的形状和尺寸精度要求。生产结果表明,支承座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能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订书机支架的材料、结构特点和尺寸精度要求,分析其冲压成形工艺性能,完成冲压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的设计。确定订书机支架采用多工位级进模来成形。详细介绍了模具的主要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根据零件结构特点,选择纵向排样进行设计,该排样方案包括冲孔、空工位、端部弯曲、空工位和切断、侧边弯曲5个工位。为了配合自动送料装置,模具设计了自动出件装置,采用楔形滑块结构,利用开合模动作,实现对成形件的自动推出;另外,为了保证条料的顺利送进,模具设计了浮顶装置。结果表明:采用多工位级进模成形订书机支架,可满足该零件所有特征的成形要求,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冲压生产。  相似文献   

11.
刘庆东  夏琴香 《锻压技术》2017,(10):149-154
汽车座位加固件的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需要经过冲孔、切边、拉延、翻边、整形、侧面修边、切断等冲压工序才能完成。通过分析汽车座位加固件的冲压工艺性,确定了双排排样,中间载体,左、右汽车座位加固件在同一套模具冲制,每个工位同时冲压左、右各两件产品,共11个工位的连续冲压工艺方案;对模具侧面修边、送料机构和模具整体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设计方案制造出该产品的多工位连续模。模具经过试冲,结果表明,设计的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合理,产品尺寸精度符合图纸要求,可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天宝  袁博 《锻压技术》2022,47(1):168-171
为了批量生产管帽零件,结合零件的结构特点、精度要求和冲压工艺性,进行了零件的多工位级进模排样设计.因管帽零件较小,为了增加模具强度、便于零件布置,在零件的第2工位设计了空工位,冲零件内孔时需与外圆同心.管帽零件侧壁较薄,需要合理设计拉深高度和拉深次数,以保证零件的精度.条料经过定位块后,继续往右运动,经过侧刃切边,侧刃...  相似文献   

13.
介绍冲压生产文件夹面壳的多工位级进模结构特点,为了适应生产同一系列不同尺寸的面壳,采用盒形固定板,可快速调换凸模和凹模的镶块在模盒中的位置,模具对同类产品具有通用性。对生产类似零件的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联接片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茂良 《模具工业》2009,35(12):23-25
分析了零件的冲压工艺,确定了零件成形方案,设计了冲孔、翻边、落料、弯曲和整形于一体的多工位级进模。模具采用可快速更换的小孔凸模、合理的弯曲和整形结构,条料通过侧刃和导正销精确定位,达到了快速、高效的冲裁效果,生产的零件质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5.
支架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支架零件的冲压工艺性,给出了排样设计,确定了模具的总体结构,阐述了凸、凹模的固定方式和模具的工作过程,对此类零件的级进模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支架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分析了制件的冲压工艺性,根据制件外形复杂,成形精度要求高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排样设计,确定了模具总体结构,凸、凹模镶件固定方式以及条料的脱模、送进和定位方式。模具制造和试模过程比较顺利。  相似文献   

17.
针对导纱针针坯的成形难点和技术要求进行了冲压工艺设计和多工位级进模具结构设计,详述了导纱针结构特点、 冲压工艺、 模具结构设计和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为了防止条料塑性变形引起关键尺寸误差,模具对塑性变形区域一次成形;为保证针孔与外圆弧的同心度和送料精度,模具采用了导正块、 导料销和导正销进行精确定位;为保证冲孔凸模强度和刚度要求,模具采用保护套结构;为增加冲裁截面的光亮带,采用了两次整修工艺;为简化模具结构、 便于修模,采用了嵌块式凹模.生产实践证明,冲压工艺合理,模具结构安全可靠,产量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8.
高光 《模具制造》2011,11(3):18-20
介绍了厚板冲裁模冲裁力计算及通过波浪型刃口及阶梯型凸模的应用有效降低冲裁力,最终满足机床使用要求,并介绍了厚板修边冲孔模具结构的设计及模具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9.
张荣清 《模具工业》2003,(12):20-21
介绍了解决厚壁盒形件拉伸后切边困难的难题所设计的可由内向外1次完成冲切的悬挂式切边模具的结构及工作过程。该切边模结构简单 ,工作可靠 ,并可在一般的通用液压机上使用  相似文献   

20.
赵凯  张桂蛟  王华 《模具工业》2021,47(3):26-28
根据定位壳的工艺特点,采用单侧载体1模1件成形,增加了侧整形、侧切边、侧弯曲和精冲小孔等工序,对级进模各子模的上、下模结构进行了优化组合,使材料利用率大于25%。生产实践证明:模具结构合理,工艺性好,生产可靠,满足了企业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