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速公路出入口因缴付通行费造成交通拥挤的现象日益严重,电子收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电子收费的关键和核心是识别车辆行驶路径。基于RFID技术在我国高速公路的应用现状,结合已试行电子收费系统省份的应用经验.提出一种RFID与非接触式IC卡相结合的路径识别电子收费方案。经仿真验证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解决电子收费中路径识别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RFID技术在电子收费系统路径识别的应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出入口因缴付通行费造成交通拥挤的现象日益严重,电子收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电子收费的关键和核心是识别车辆行驶路径.基于RFID技术在我国高速公路的应用现状,结合已试行电子收费系统省份的应用经验.提出一种RFID与非接触式IC卡相结合的路径识别电子收费方案.经仿真验证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解决电子收费中路径识别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交通网,带来了高速路径选择的问题。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基于RFID技术,通过加装路侧识别设备,更换多义性路径识别卡,使车辆在自由流状态下精确识别路网中每一车辆的实际行驶路径,避免路网中出现行驶路径的歧义,以解决路网中的多路径引发的收费不合理和收取的费用在不同收费站间拆分无依据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提高公路收费道口通行能力,减少公路收费道口车辆阻塞的目的,设计研发了基于RFID的不停车收费系统,采用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自动车辆识别(AVI)、自动车型分类(AVCS)、短程通信、逃费抓拍等技术,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电子标签与在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专用短程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停车就能交纳费用的目的。通过乌昌高速公路收费站应用证明:ETC车道通行能力比普通车道提高4~6倍,有效的提高了收费道口通行能力与收费效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通信》2007,9(8):94-94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将存有信息的标记状或卡片状芯片附于人或物品上,用电波进行读取和识别的技术。与传统的识别方式相比,RFID技术无需直接接触、光学可视、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且操作方便快捷。目前,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从桥梁、高速公路、公共交通的自动收费,到办公室和工厂的身份识别,RFID的应用可以大大提供效率。  相似文献   

6.
吕修福 《电子世界》2012,(13):110-111
随着高速公路的车流量不断增长,容易导致在收费路口出现车辆拥塞的情况。本文介绍了RFID技术及其原理,分析了现阶段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然后探讨了RFID技术在"不停车"的智能收费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他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读取距离大、安全性强、存储容量大、存储信息更加自如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针对RFID卡的应用的需求,本文以Philips公司的Mifare 1 S50卡为例介绍RFID卡的结构及其芯片技术。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车辆行驶路径在省界站处被自然分隔为两段,不能真实反映行驶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路径信息.本文选取收费系统中车牌号、出入口时间、轴型、车货总重等字段信息,利用贝叶斯方法对分隔路径进行模糊匹配,从而得出行驶车辆在高速公路的全路径信息.  相似文献   

9.
ETC收费系统为自动收费系统,驾驶员无需停车,收费系统就可以将驾驶员所需要交纳费用计算出来.ETC收费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完成全程收费,其具有自动识别技术,能够对驶入高速公路的车辆进行识别.运用计算机网络建立高速公路与银行的联系,实现后台信息交换.目前,ETC收费系统已经在全国各地普及,面对车流量呈增长趋势,多数收费站都改用ETC收费系统.本论文针对ETC收费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电子技术》2016,(8):60-63
高速公路联网一次性收费在为出行者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逃费、作弊车辆提供方便。逃费、作弊已经使高速公路运营、投资方蒙受巨大损失。射频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工作、抗干扰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的同时,能够准确获取车辆在路网内的行驶信息。结合收费系统的主要漏洞,首先对当前高速公路网内存在的逃费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射频多义性路径识别数据,给出高速公路整体防逃费整体实施方案。该方案在充分利用已有硬件资源的前提上,可覆盖当前路网内的主要逃费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RFID的单片机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RFID技术设计了一个单片机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对于Mifare1 IC卡的读写控制。本文首先概述了RFID技术与RFID系统的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单片机控制实现的读写器模块。文章分别对MFRC522接口电路设计和读写卡流程设计做了简要概述。实验板测试阶段着重对卡片的读、写、修改密码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2.
基于MF RC500型读卡器的无源RFID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组成和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Philips公司MF RC500型读卡器和AT89S51型单片机实现的射频识别读写器的设计方法.首先介绍RFID系统的组成及MF RC500的特性,接着给出由AT89S51型单片机和MF RC500构建无源RFID系统的原理设计,以及对Mifare S50卡的读写流程.  相似文献   

13.
一种适用于RFID读写器的加密算法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适用于RFID读卡器的XXTEA算法,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来的分组TEA相比,XXTEA算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更快的运行速度和较小的负载等特点。针对Mifare1智能卡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设计了一种基于XXTEA算法的Mifare1智能卡安全通信方案,通过密码动态变换及存取数据加密的方法来降低RFID通信数据被盗取的可能性,并采用MFRC500芯片在RFID读写器中实现了这一安全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仲芳强 《电子器件》2011,34(3):324-327
介绍一种通用的基于ARM7的13.56MHZ RFID读写器硬件系统设计过程.该系统通过LPC2364(ARM7)对MFRC500射频识别芯片进行驱动和控制,利用DM161A芯片与PC机进行网络通信和传输实时数据.经实践证明该系统可以读写Mifare One等射频卡,在实际情况中底层的软件和硬件不需要修改,无需了解底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纸质记录钻具信息以及采取基于二维条形码巡检的方法不能够实现对每一根油田钻具准确高效跟踪的问题,提出基于RFID的油田钻具巡检手持终端的开发,介绍了该手持终端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的设计。该手持终端主要利用RFID技术和GPRS技术完成油田钻具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以实现对油田钻具资源的合理利用。实验表明:该手持终端能够稳定可靠的进行油田钻具信息采集和传输。  相似文献   

16.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is a wireless technology used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to minimize the complexity of everyday life. However, it opens a large number of security and privacy issues that require to be addressed before its successful deployment. Many RFI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s are proposed in recent years to address security and privacy issues, and most of them are based on lightweight cryptographic techniques such as 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PRNGs), or bitwise logical operations. However, the existing RFI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s suffer from security weaknesses, and cannot solve most of the security and privacy problems. A new solution is necessary to address security and privacy issues. In this paper, an improved three-pass mutual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ITPMAP) for low-cost RFID tags is proposed to offer an adequate security level for RFID systems. The proposed ITPMAP protocol uses one PRNG on the tag side and heavy-weighted cryptographic techniques (i.e., digital signature and password-based encryption schemes) on the back-end server side instead of lightweight cryptographic techniques to address the security and privacy issues. The ITPMAP protocol is secure against various attacks such as cloning, spoofing, replay, and desynchronization attacks. Furthermore, as a proof of concept, the ITPMAP protocol is adopted to propose the design of three real-life RFID systems; namely: Signing and Verification of Graduation Certificate System, issuing and verification of e-ticketing system, and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f prepaid card system. 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design of the proposed ITPMAP protocol and systems. Java language is use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posed systems. In addition, the “Mifare Classic” tags and readers are used as RFID apparatuses for the proposed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石瑀  杨斌 《信息技术》2006,30(4):135-139
简要介绍了现今使用较为广泛的Mifare1非接触式IC智能射频卡的功能模块以及存储结构,并且针对ucLinux操作系统,详细阐述了如何实现Mifare1卡驱动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