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根据尾矿库溃坝特征,引入泥流水力计算对尾矿库溃坝事故进行计算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GIS工具耦合,从空间层面对溃坝事故进程和产生的影响进行动态预测和展示,从而建立尾矿库溃坝事故预警体系,为事故应急工作提供指导。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支流老灌河流域为例,选取流域上下游两个典型尾矿库进行溃坝事故情景模拟,得出上游尾矿库溃坝事故影响范围55km,对该尾矿库下游3~5km处居民区有严重危害,事故影响时间约6~7h;下游尾矿库溃坝事故影响范围13km,主要破坏该尾矿库周边农业资源,事故影响时间约2h。模拟结果在验证本研究实用性的同时,为该流域尾矿库溃坝事故预警应急措施和流域日常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根据尾矿库溃坝特征,引入泥流水力计算对尾矿库溃坝事故进行计算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GIS工具耦合,从空间层面对溃坝事故进程和产生的影响进行动态预测和展示,从而建立尾矿库溃坝事故预警体系,为事故应急工作提供指导。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支流老灌河流域为例,选取流域上下游两个典型尾矿库进行溃坝事故情景模拟,得出上游尾矿库溃坝事故影响范围55km,对该尾矿库下游3~5km处居民区有严重危害,事故影响时间约6~7h;下游尾矿库溃坝事故影响范围13km,主要破坏该尾矿库周边农业资源,事故影响时间约2h。模拟结果在验证本研究实用性的同时,为该流域尾矿库溃坝事故预警应急措施和流域日常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尾矿库风险评价应研究坝及其附属构筑物的安全状况,评价尾矿库运行期的安全等级。因此,加强尾矿库风险管理,建立尾矿库溃坝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模型,对于减少和防止尾矿库溃坝事故的发生,确保尾矿库的安全运行,使之更好地为矿山安全生产服务,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服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相关性计算方法,建立了尾矿库溃坝风险指标体系,并应用多层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建立了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模型,并提出了尾矿库运行期安全等级的划分方法。建立的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模型,可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尾矿库普查和管理系统结合,用于尾矿库运行期安全等级的划分。  相似文献   

4.
尾矿库是具有高势能的泥石流灾害源,一旦发生溃坝会对下游人员和设施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基于离心机振动台,针对含弱透水夹层的上游法堆石尾矿坝开展了动力离心模型试验,模拟了典型尾矿库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重点探究了尾矿库内部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地震作用下尾矿液化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库内弱透水层对液化破坏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尾矿坝受地震荷载作用时,初期坝的安全程度较高,不易发生破坏,溃坝则主要是由于尾矿库内部孔压升高造成局部发生液化,进而导致尾矿坝发生变形和破坏。尾矿坝发生变形前期,主要以尾矿水平向下游流动为主,未发生液化的部分则以相对完整的整体发生位移;尾矿库内部的弱透水层会影响内部孔压积累的过程,同时会加速附近土体的液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阶段尾矿库研究侧重于风险率的问题,综合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造成的损失,开展尾矿库防洪风险综合评价研究。将尾矿库防洪风险等级分为4级,综合防洪标准、滩顶与库水位高差等溃坝可能性指标及生命损失、财产损失等溃坝损失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基于可变模糊理论建立了评价模型,以本溪市某尾矿库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尾矿库防洪风险管理提供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信息窗     
河北铁矿发生溃坝据《燕赵都市报》报道4月23日上午7时左右,河北迁安市蔡园镇一座铁矿的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堤坝崩溃后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泥石流将正在作业的6名矿工淹埋,1人被救出时已死亡,被埋的另外5人失踪,下落不明。据介绍,发生溃坝的尾矿库已于半年前废弃,附近另一铁矿在矿库下游开采,不久前发现尾矿库向外渗水,矿上的负责人担心发生溃坝,派人用铲车和运输车、打眼机到半山腰修补尾矿堤坝。在修补过程中发生溃坝,导致多人被泥石流淹埋。中国今年大江大河存在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中新社北京六月一日电今年中国气候异常,全国防汛形势…  相似文献   

7.
矿山开采中尾矿库对下游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态都是一个潜在危险源,由此而引起的工程事故也屡见不鲜。为研究尾矿库的溃坝过程及对下游的影响情况,以拟建尾矿库为对象,通过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整个溃坝过程中的坝体失稳的形态变化、水砂流向下游的演进过程、水砂流的淹没范围,以及溃坝流场的演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试验中整个溃坝过程共历时30min,下游上地村居民点完全被淹没,时州村居民点左岸部分高程较大房屋未被淹没,坝脚区域尾砂淤积量约为总溃泄量的36%,水砂流的流速受地形、地势及流经长度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尾矿库及类似尾矿库的工程论证与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尾矿库溃坝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尾矿库溃坝致灾机理、尾砂力学性质及溃坝流体性质、溃坝影响范围和预警及防治措施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总体而言,尾矿库溃坝研究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然而在许多领域有待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尾砂不同于常规土料,相关研究目前多针对具体工程,尾砂的力学性质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提升尾矿库溃坝安全评价水平;物理模型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方法是目前预测尾矿库溃坝影响范围的主要手段。指出了当前尾矿库溃坝研究及灾害防治方面的几个关键问题,建议从新试验技术、尾砂及溃坝流体性质和筑坝工艺等方面突破研究。  相似文献   

9.
尾矿库溃坝风险指标体系及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相关性分析,将与尾矿坝安全有关的参数和设计指标进行归类,建立了相互独立指标的尾矿库溃坝风险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理论建立了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模型。随后通过国内尾矿库专家系统对体系各指标进行的评估,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了各指标的权重,并将指标分成4个级别,建立了分级标准,从而提出尾矿库运行期安全等级的划分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本文建立的尾矿库溃坝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模型,可以应用于评估尾矿库运行期的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10.
尾矿库溃坝研究综述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尾矿库溃坝研究主要包括尾矿坝坝体失稳和泥石流的演进两部分.首先对尾矿库坝体失稳原因、机理和计算模型进行了综述,目前尾矿坝失稳计算模型研究主要集中在尾矿坝静力抗滑稳定和地震作用下尾矿砂的液化判别,而对渗透变形和洪水漫顶导致的尾矿坝渐近失稳模型研究较少,同时对地震作用下尾矿砂液化后流滑变形稳定分析的研究也较少;其次,对尾矿坝失稳后泥石流的物理性质、流变模型、演进计算模型进行了综述,目前尾矿库溃坝泥石流演进计算模型中存在大量的假设,包括对溃坝范围、溃坝过程、溃口大小的假设等,这对泥石流演进分析带来一定的偏差.总之,尾矿库溃坝计算模型还不完善,需要借助土力学、水力学和泥沙动力学等学科的交叉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尾矿库失事造成的后果往往比较严重,其安全性近年来倍受重视.尾矿库建库后,洪水对尾矿库安全将会产生很大威胁,尾矿库防洪安全是保证尾矿库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防洪评价要点主要包括:1)随着尾矿库运行,尾矿库滩顶、坝高、有效库容等在不断变化,其评价可主要针对尾矿库现状与终期两种状态;2)尾矿库设计等别及防洪标准由全库容和坝高两个因素决定;3)尾矿库设计洪水应根据尾矿库所在地水文手册或有关部门建议的适用于特小汇流面积的公式计算;4)洪水调节计算中起调水位、水位—泄量、水位—库容由尾矿库型式决定;5)水库防洪安全复核主要包括安全超高、坝顶高程、干滩长度、排水时间4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水是影响尾矿库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对青海云天化磷石膏尾矿库进行了洪水条件下的防洪和渗流计算,并利用上述计算结果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在计算过程中,针对磷石膏尾矿库的特殊性,提出了将防洪计算和渗流计算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计算思路。结果表明,该尾矿库在其防排渗设施正常运行的工况下是安全的,但在其排渗设施失效的情况下则是不安全的,在实际运行中应当加强对排渗设施的监测与维护。  相似文献   

13.
尾矿库排洪系统通常由进水构筑物和排水构筑物组成。文章介绍尾矿库排洪系统类型、工作方式及其特点与适用条件。尾矿库的排洪系统具有进水口多,水流流态复杂等特点,其水流形态与常见的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过流有较大的差别,如何选择尾矿库排洪系统,涉及尾矿库的安全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随着尾矿坝坝高的增加,处于尾矿库高埋深条件下的尾矿料在地震作用下是否会出现液化现象或发生较大永久变形,选择尾砂土进行高埋深条件下不同围压400,800,1 200 kPa的动强度试验,并进行尾砂土液化影响深度分析。分析成果表明高埋深条件下尾砂土的动应力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大,随固结应力比的增加而增大,变化规律和小围压下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高围压条件下,围压对液化应力比影响较大,液化应力比随围压的增加而减小,但归一化较差。采用规范的尾矿料地震液化判别方法,在尾砂土较小干密度和低固结应力比条件下,中部尾砂土存在大概率液化可能,随着地震作用应力比随埋深的逐渐折减,底部尾砂土可以不考虑液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坝体浸润线是尾矿坝的生命线,及时准确监控在役尾矿坝浸润线位置的实时变化,对保证尾矿库安全运行意义重大。建立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的尾砂浸润线监测物理模型试验系统,探讨了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监控尾砂浸润线的量测方法,重点分析了5A、10A、15A三种加热电流作用下尾砂浸润线稳定、下降和上升时分布式光纤温差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选定合适大小电流加热的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可及时准确捕捉尾砂浸润线位置的实时变化,是一种有实用的尾矿坝浸润线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铜矿尾矿库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规律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尾矿库是矿山生产环节的必建场所,对周边生态环境有深远影响。以甘肃南畔铜矿为研究对象,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三维可视化水文地质模型,并通过MT3DMS溶质运移模块对4种特征污染物在无防渗和防渗破损两种非正常工况下进行污染物运移规律模拟和预测,从而验证尾矿库的可靠性,为尾矿库周边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沿水流方向运移,随运移距离的增大,污染物浓度逐渐减小;总磷和氨氮运移距离远,对水环境的影响超过总砷和六价铬;相对于尾矿库无防渗,尾矿库采取防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含水率尾矿泥浆对坝体产生危害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通过添加深色有机物掺合料改变泥浆表面对太阳辐射量的吸收来提高尾矿泥浆蒸发速率,实现加快尾矿泥浆蒸发固结的目的。选取木炭屑、草木灰2种常见的深色有机物作为掺合料,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观测对比天然尾矿泥浆表面水分蒸发固结过程发现:木炭屑和草木灰均能提高尾矿泥浆蒸发速率,比不加掺合料的天然泥浆蒸发完成时间分别提前了32 h和24 h,同时减少了残余含水率18.8%和16.5%;木炭屑和草木灰在尾矿泥浆表面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其底部温度比天然泥浆样品高出8~12 ℃,从而促进泥浆的水分蒸发。深色有机掺合料能提高尾矿泥浆的固结程度,大大降低尾矿泥浆流动性,从而提高尾矿库的安全性能,是一种潜在的绿色环保尾矿泥浆排水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尾矿库坝体溃决演进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在自主研发的尾矿库模型试验平台上完成了尾矿库模型的搭建,进行了由于坝体排渗系统失效致使浸润线持续升高而诱发的尾矿库溃坝模型试验。利用坝体位移跟踪测量系统对尾矿库坝体溃决的演进过程进行了观测,总结了整个试验过程中的溃决模式及破坏形式。结果表明,坝体整体呈逆流牵引型溃决模式,溃决破坏形式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坝面沼泽化诱发张拉裂缝、流土与局部塌落、较大范围崩塌与滑坡,其中前两个阶段是崩塌与滑坡的诱发阶段。在流土破坏出现前会出现堆积坝局部渗水、坝体裂缝等现象,此时若采取有效措施迅速降低浸润线,可避免发生大范围流土破坏。崩塌与滑坡过程溃决量大、持续时间短,一般难以防范。将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和尾矿库溃坝原型资料对比,三者吻合良好。本文提出的模型试验方法可以预测尾矿库溃坝过程以及对尾矿库溃坝事故进行反演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选矿过程会产生大量尾砂,尾砂大部分堆放在尾矿库,而堆放在尾矿库的尾砂可能随降雨进入河道,对河流产生影响。通过在长宽高分别是23,1,0.6 m的水槽中开展试验,研究流速为0.05~0.3 m/s、投砂速率为20~315 g/min条件下的选矿尾砂在水流中的运动规律,分析尾砂扩散、淤积形态和淤积量分布、含沙量沿程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尾砂进入水槽后,存在明显扩散;尾砂淤积总量占投砂总量的比例随流速增大而减小,当流速从0.05 m/s增加至0.3 m/s时,淤积比例从75%以上降至不足25%;投砂主要影响区域内含沙量沿程呈减小趋势,含沙量分布与指数公式拟合的较好,相关系数R2值约为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