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菜籽油加工企业采用不同的精炼工艺来降低由进口菜籽加工的菜籽油的蓝色值及蓝色增加值,但有影响油脂出品率、增加生产成本、起泡试验不合格等问题.采用分类精炼的方法可降低75%油脂的蓝色增加值、改善油脂外观,同时还可降低酸价及过氧化值,利于油脂的仓储保存.  相似文献   

2.
油脂在加工储藏过程中,由于受光线、空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氧化酸败。经氧化酸败以后的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采用活性白土吸附法,水蒸气蒸馏法和还原法对氧化型油脂进行品质改良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能降低油脂的过氧化值。而水蒸气蒸馏法对改变氧化型油脂的品质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n-3和n-6型多不饱和油脂——亚麻籽毛油和葡萄籽毛油为原料,探讨了物理精炼对亚麻籽油和葡萄籽油的脱酸效果、氧化程度、反式脂肪酸产生和生育酚含量的影响.在真空残压≤50 Pa、220℃条件下脱酸,精炼4 h后,经脱胶脱色的亚麻籽油酸价为0.67 mg/g,过氧化值为4.25 mmol/kg,茴香胺值为105.32,反式脂肪酸含量为3.62%,生育酚为28.05 mg/100 g;而脱胶脱色的葡萄籽油酸价为0.49 mg/g,过氧化值为2.27 mmol/kg,茴香胺值为21.66,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27%,生育酚为26.23 mg/100 g.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物理精炼,亚麻籽油氧化裂变程度和反式脂肪酸生成速率均比葡萄籽油高,这说明多不饱和油脂的不饱和度越高、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物理精炼工艺脱酸.  相似文献   

4.
植物油在贮藏过程中,品质会发生变化。本文通过油脂贮藏的试验结果,分析了油脂的过氧化值、酸价、碘值等变化与贮藏方式、时间及环境条件的关系。对油脂贮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棕榈调和油、菜籽油与大豆油进行鸡排煎制实验,检测煎制前后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粘度、颜色、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及维生素E等变化。结果表明:三种食用油在煎制鸡排后,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反式脂肪酸含量都升高,维生素E的含量下降,但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对鸡排的品质也无明显的影响,从企业成本来看,棕榈调和油更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6.
微波加热对花生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一定的输出功率下,微波和常规加热的时间对花生油的温度、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影响,并比较了两种加热方式处理后油脂的氧化诱导期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过氧化值(POV)均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且油温受加热方式的影响较大;微波加热与常规加热法相比,花生油在微波加热下的温度和POV随加热时间而增大的幅度略高于常规加热;微波加热后的油脂氧化诱导期略小于常规加热法,但这些差别都不是太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120℃、200℃和280℃下,电磁加热0~4 h大豆色拉油、花生油(一级)和玉米油(一级)的酸价(AV)、过氧化值(POV)及丙二醛(MA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加热(EH)条件下油脂的过氧化值、丙二醛值均低于常规加热(CH);AV、POV随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MAD含量随加热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时间的延长开始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分别从用油种类、添加抗氧化剂、油炸时间、面粉质量及包装材料等几方面来分析油炸方便面油脂氧化哈败的原因。通过对过氧化值,酸价两项理化指标和感观检验的测取,获得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植物油脂脱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油脂是当今应用最广泛、使用最多的食用油脂,而油脂中的色素不仅会使植物油的颜色加深,影响其外观,还会对成品油的最终品质造成一定的危害,降低油脂的贮藏稳定性。脱色是植物油脂精炼加工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保证植物油脂品质的重要操作工序之一,而吸附脱色是当前油脂企业加工中最常用的油脂脱色方法。概述了植物油脂中色素来源的3个主要方面以及油脂中色素的存在对油脂的安全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与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分别论述了植物油脂在高、低两种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吸附脱色的过程和吸附脱色的机理,并对影响植物油脂吸附脱色效果的因素,如吸附剂的种类(包括一些新型的吸附材料)和吸附剂的添加量、油脂的种类和油脂的品质、脱色的时间以及脱色的温度等进行了阐述。针对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些新型的油脂脱色技术,如膜脱色法、超声波辅助脱色法、光能脱色法、化学脱色法、酶脱色法等的脱色原理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且对植物油脂加工过程中有辅助脱色作用的其他精炼工序进行了总结。同时,简述了不同颜色的植物油脂脱色效果的评定方法。最后,对目前油脂工业中的脱色技术和脱色操作装置的现状以及在脱色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大豆充氮储藏中油脂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充氮气调储藏对大豆油脂品质的影响.在控制氮气体积分数为98%、90%和78%的条件下,比较了水分含量和储藏温度对大豆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藏温度是影响大豆油脂酸值最重要的因素,水分含量是影响大豆油脂过氧化值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相同氮气含量下,储藏温度、水分含量越高,大豆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增加越多.高水分(14.9%)大豆在30 ℃下充氮(98%)储藏180 d后,油脂酸值较对照组低20.2%;低水分(12.2%)大豆在20℃下充氮(98%)储藏180 d后,油脂过氧化值较对照组低26.1%.因此,充氮气调储藏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大豆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增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活性炭对大豆浓缩磷脂进行脱色,发现活性炭对磷脂有一定的脱色作用,也对磷脂质量产生副作用.活性炭的酸性及脱色温度的联合作用,促使磷脂轻度水解和氧化.对磷脂脱色优化条件为活性炭加入量4%、脱色温度40℃、脱色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12.
水酶法工艺可以同时提取浓香花生油和花生水解蛋白,但由此得到的蛋白酶解液色泽较深.分别使用颗粒和粉末活性炭对花生蛋白酶解液进行脱色处理,发现粉末活性炭更适合于蛋白酶解液的脱色,其脱色最佳条件为:活性炭用量(g/mL)8%,温度55℃,时间30 m in,pH3.2.在此条件下酶解液的脱色率可以达到79.38%,而蛋白损失率为20.86%.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吸附水中罗丹明B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对水中罗丹明B吸附的影响,并对活性炭再生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炭处理罗丹明B,具有处理效果好、再生容易等特点.运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其吸附进行了描述,表明吸附属于化学吸附;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罗丹明B在活性炭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14.
在微分中值定理中,着重研究了中间值的存在性,而对中间值的具体位置却讨论的比较略。本文给出并论证了微分中值定理中的满足下式:  相似文献   

15.
羟基化改性磷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试验法对大豆磷脂的羟基化条件进行优选 ,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 ,同时也得出了磷脂碘价、半价值与改性磷脂亲水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原创精神的基础上,逐一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方法与适用条件的区别、价值的决定和源泉以及价值和价格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力求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实践,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哲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低pH值与低有机负荷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及其恢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SBR法处理啤酒废水和化工废水的试验研究表明:两种废水的活性污泥在低有机负荷时有利于丝状菌的增殖而会发生污泥膨胀,这种膨胀污泥可以通过提高有机负荷得到控制和恢复。啤酒废水在长期低pH值(4.06 ̄5.0)和有机负荷连续由高变低时引起的污泥膨胀,其SVI较相同有机负荷、正常pH值(6.5 ̄8.0)条件下上升缓慢,有出现丝状菌缠绕型粒状污泥。在高负荷及pH=6.0恢复时的粒状污泥消失过程中,SVI仍  相似文献   

18.
关于积分中值的渐近性讨论(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积分中值定理及推广的积分中值定理中的中值下ζ的渐近性作了讨论,获得了ζ的极限性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钢筋混凝土均载简支配箍梁抗剪强度计算中引入跨高比后,推导出了两个抗剪强度计算式,使抗剪受力概念与强度计算式相一致,从而使新规范抗剪强度计算式更臻完善.本文二式具有自动调强(自动调整梁截面抗剪强度)之功能,且形式简单,使用方便,几乎不增加计算工作量.在常用跨高比范围内能节约箍筋用量10%左右.  相似文献   

20.
对高温条件下苦杏仁品质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下苦杏仁中的苦杏仁甙含量、脂肪含量、酸价、过氧化值和羰基值发生明显变化,影响了苦杏仁品质.提示需要采用适宜的保藏方法,使其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