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充分认识和掌握建平地区降水的变化特征,提高水资源高效利用意识,采用1953~2012年大气降水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等分析手段,研究年、季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建平地区近60年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年降水量近10年(2003~2012年)较前10年(1953~1962年)平均减少72mm;5~9月降水量近10年较前10年平均减少102mm。在四季中春季降水量增加;夏季降水量减少,近10年较前10年平均减少89mm;秋季和冬季变化趋势不明显。本研究可为地方根据降雨情况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河主要产沙区近年降水变化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整理了1966—2014年黄河潼关以上主要产沙区604个雨量站的逐年逐日降水,并基于GIS制作了1966—2014年不同时期的年降水量和日降水大于10、25、50、100 mm的年降水总量空间分布图,进而分析了该区不同雨强量级的年降水总量和大暴雨发生频次等降水因子的变化。研究认为,该区日降水大于50 mm的降水总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为2.3%~7.8%,其产洪产沙量占年水沙量的比例分别为20%和44%;在潼关来沙较天然时期减少约88%的2005—2014年,河龙间大部、泾河上中游和汾河上游等日降水大于10、25、50 mm的年降水总量总体偏丰;2010—2014年,日降水大于25 mm和50 mm的年降水总量偏丰程度更高,其偏丰程度大于5%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76.9%和69.6%;近年降水偏枯区主要分布在祖厉河和渭河上游西北部。2012—2013年几乎是1966年以来研究区降水最丰的时段。2001年以来,河龙间大部和泾河上中游地区大暴雨发生频次偏高,其它区偏低。  相似文献   

3.
黄河上游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径流占流域多年平均(1956—2000年)总径流的62%,降水变化不仅是水源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关系到涵养能力的变化。本文利用黄河上游43个气象站1960—2021年逐日降水系列数据,基于小波分析划分周期,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距平法、频率曲线法等对上游区降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上游降水可划分出1963—1981年、1981—1999年、1999—2018年三个明显的周期;(2)1960—2021年年降水量以4.9 mm/10a的趋势增加,三个周期时段内年降水量的倾向率分别为-0.9 mm/10a,-1.0 mm/10a,46mm/10a;(3)1960—2021年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在-15%~15%的正常年份占比74%,距平百分率在-30%~-15%的轻旱年份和15%~30%的轻涝年份分别占比15%和8%;距平百分率在30%~40%的中涝年份占3%,旱涝年份基本发生在1963—1981年、1999—2018年两个周期;(4)三个周期时段日降水量具有差异的主要是频率小于10%的降水,且随海拔变化有差异,表现为1999—2018年玛沁站25~45.4 mm/d降水量比以往增强,1999—2018年临夏站20~50 mm/d降水量比以往增强,1963—1981年乌审召站50~65 mm/d降水量比以往增强。  相似文献   

4.
利用粤港澳大湾区31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Hurst指数、小波分析法、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法等方法,分析区域年、季节降水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4粤港澳大湾区降水波动较大,时空分布不均,年、冬季、春季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秋季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春夏两季降水分别在1964—1965年和1965—1966年发生突变;降水变化的整体方向将继承过去的趋势,系统的平均循环长度分别为4 a、6 a、8 a、10 a和11 a;年降水量变化以28 a为主周期,以18 a、13 a和6 a为次周期;年降水量总体上从东南至西北呈现递减趋势;大湾区降水主要是全区一致的变化,其次为东部沿海地区及西北部封开、怀集地区与内陆地区反位向分布。  相似文献   

5.
1流域湿地现状及问题山东省海河流域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左右。大气降水呈明显季节性,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全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64·4mm,最大(1964年)为993·2mm,最小(1968年)仅为333·9mm。大部分降水集中在7~9月。径流主要由当地降水形成,也呈明显季节性,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45·6mm,主要集中在汛期,约占年径流深的85%。山东省海河流域历史上湿地众多,这些湿地既是调蓄洪水的场所,也是流域长期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流域广义湿地主要由洼淀湿地、水库湿地、水稻田湿地、鱼塘湿地、湖…  相似文献   

6.
以黑龙江省分辨率为90m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数据为基础,结合ArcGIS软件,分析黑龙江省83个气象站点1971—2018年的降水资料,采用克里金法(Kriging)、反距离权重法(IDW)、径向基函数法(RBF)、全局多项式插值法(GPI)和趋势面法(TS)五种方法进行空间插值模拟.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年平均降水量东多西少,具有自边缘到中心逐渐增加的特征.西南部和西北部(漠河和北极村)的降水量大多在500mm以下,部分中部地区的降水量超过700mm.总体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700mm之间,大部分地区属于半湿润区.在该研究区域中,通过克里金指数模型插值方法获得结果的准确性优于其他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流域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金沙江流域2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降水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及经验模态(EMD)趋势拟合等方法,分析了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近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年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高程4 000 m以上的区域降水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面平均年降水量变幅达1.68 mm/a;高程4 000~3 000 m的区域降水量总体呈不显著增加趋势,面平均年降水量变幅为0.8 mm/a;高程3 000 m以下的区域降水量总体表现为不显著下降趋势,面平均年降水量降幅为-0.59 mm/a。年降水量变化主要体现在夏秋季降水量变化上;高程4 000 m以上和3 000 m以下两个区域降水集中性和降水强度存在增加趋势,其干旱现象也愈发严重;近期流域极端降水可能存在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曹立军 《治淮》2023,(4):13-14+23
以周口市28个降水站点2009—2020年共12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为依据,采用经典统计学分析方法,并结合Arc GIS的空间插值法,研究河南省周口市月降水量及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2009—2020年,周口市全域年均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位于471~958mm之间,其中2019年降水量最少,2020年降水量最多;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夏季多冬季少,月降水量峰值通常发生在6—9月;过去12年周口市年平均降水量位于636.52~813.01mm之间,且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明显,呈现南部多和西北和东部少的特点;每年的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变化明显,降水量的高值区表现出从北部逐渐向南部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结合中部地区降水站点1962年~2018年数据,对其区域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年降水量呈现递增变化,年递增幅度为106.6 mm/10a,降雨日数也呈现递增变化;汛期(5月~9月)降水量变化较为平稳,非汛期(10月~12月、1月~4月)降水递增,且降水日数增加;除冬季外,其他季节降水总体变化稳定,冬季降水及日数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不同频率降水的分布特征研究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布局有重要意义。利用ArcGIS软件对陕西省渭北旱塬区28个县(区)1981—2005年的日降水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构建各站的年降水序列,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5%、50%和95%三个典型频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分析了各频率下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地区频率为5%的丰水年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北至西南逐渐增多;频率为50%的平水年年降水量分布以铜川市宜君县和宝鸡市中部为最高,并向四周逐渐减少;频率为95%的枯水年年降水量分布与平水年的趋势相似,但降水量相对较大的区域扩大;研究区东北部区域较其他地区而言丰水年降水偏少,枯水年降水偏多,总体降水量分布较为均匀,应属于不易发生旱涝灾害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利用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22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基于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从概率角度讨论了两个源区的年、季节和日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年平均降水量和标准差均大于长江源区,近年来长江源区降水量明显增多,两者之间差异减小。两个源区年内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长江源区降水量大多集中于夏季,年际间丰枯差异显著;黄河源区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年际变率随时间变化减小,降水稳定性增加;两个源区的日降水量以小雨为主,极端日降水量可达暴雨程度,近年来,随着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的增大,日降水量概率分布有偏度和陡峭度减小的趋势,导致日降水量有所增大,进而影响到极端日降水量,使其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江汉平原区域降水与气温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挑选江汉平原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5个气象站52年间(1957-2008年)的逐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取显著性水平α=0.05,运用Mann-Kendall检验对年季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区域年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从季节变化来看,春秋两季降水呈缓和的下降变化趋势,夏季降水呈上升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冬季降水有显著的上升变化趋势;区域年平均气温有显著的上升变化趋势,特别是最近20年来上升幅度明显增大。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从1994年开始发生了突变,突变以后上升变化趋势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划降水时空演变动态影响的问题,选取青藏高原内部及周边85个气象站点1978-2018年共41 a的日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Sen’s斜率估计、滑动t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年降水量典型分布型以及区域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78-2018年青藏高原整体年降水量主要存在南北差异、东南-西北差异两种典型分布型,且存在以雅鲁藏布江下游、澜沧江下游以及川西为中心逐渐向四周减少的干湿差异性。采用REOF将青藏高原分为8个降水区,Ⅴ区、Ⅵ区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幅分别为1.5%、3.7%,Ⅳ区的降水量变化平稳,Ⅰ区、Ⅱ区、Ⅲ区、Ⅶ区和Ⅷ区的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增幅分别为 8.6%、28.3%、10.0%、3.8%和6.0%。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地区和北部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形成喀喇昆仑山脉地区、柴达木盆地地区、四川西部地区、高原东南地区和羌塘高原地区5个降水异常区。8个降水量分区的年平均降水量有多个突变年份,各区有着不同程度的年代际变化以及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近52a黄河源区降水量和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5,(7):16-21
利用黄河源区8个气象台站的降水量和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值法、累计距平法和回归分析法,系统研究了黄河源区1960—2012年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了黄河源区不同区域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降水量和气温呈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1.92 mm/10 a和0.29℃/10 a,黄河源区降水量变化趋势与青藏高原一致,降水增加速率低于青藏高原的,升温幅度高于青藏高原的,为全国异常变暖区之一;2从5 a滑动平均曲线可以看出,黄河源区降水和气温变化趋势不同,降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显著偏高,1986年之后迅速减少,直到2004年又开始增加,气温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显著偏低,1986年之后迅速回升,进入显著高温期;3黄河源区降水量在春、夏季和冬季呈升高趋势,秋季呈减小趋势,气温在全年都呈升高趋势,降水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春季,而气温的升高主要发生在冬季;4黄河源区降水量空间变化差异显著,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气温从西部向东部、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升高,表现出以西部地区为中心,呈同心圆向四周升高的空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应用降水倾向率法和M ann—kendall检验法等方法对南小河沟流域1989~2004年雨量和雨日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50.2%,年平均降水日数为89 d,其中降水量大于等于1.0 mm的降水日数占全年的66.9%,大于等于10.0 mm的降水日数全部集中在3~11月份,大于等于25 mm、50 mm主要集中在5~10月份。相对于年平均降水量520 mm而言,本地区正常降水年份占38%,异常降水占62%。90%的最长干旱持续期出现在冬季,但春末夏初也会出现10~20天的干旱天气。从年际变化看,流域年降雨量、汛期雨量均呈增加的趋势,旱期雨量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卫星降水产品在降水空间格局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分析卫星降水产品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精度,利用2003~2010年长江流域175个雨量站实测降水资料检验了同期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降水产品3B42 RTV7及V7的精度。结果显示:(1)长江流域年平均降水总量从东南向西北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年降水量从2 000 mm/a减少到400 mm/a,降水空间差异极大,时间分布也不均。(2)RTV7和V7降水产品能够捕捉到长江流域降水空间分布格局,尤其是V7在长江流域有较高的精度,对59.85%流域面积的估算偏差在-10%~10%之间;实时产品RTV7在长江上游存在明显的高估现象,偏差大于50%的流域面积高达33.51%。(3)长江中下游RTV7和V7日降水数据与对应的实测数据相关系数都大于长江上游地区,偏差更小。(4)RTV7和V7降水产品在丰水期的估算精度整体优于枯水期。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与全球平均增温幅度相近。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如华北大部分地区每10年减少20~40mm。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黄河三角洲水资源概况 1.1 地表水资源量及特点 黄河三角洲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51.9mm,多年平均径流量4.69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58.2mm。降水的趋势为从南向北递减,南北相差72.7mm;年际变化较大,1964年最大年降水量991.2mm,是1992年最小年降水量327.8mm的3.02倍;年内分配亦极不均匀,其中75.2%的降水集中在汛期,冬春季节降水稀少。  相似文献   

19.
1961-2012年贵州省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贵州省1961-2012年日值降水资料,选取并计算了6个极端降水指数,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与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理论以及R/S分析等方法,就贵州省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省近52年以来,连续湿日(CWD)呈显著下降趋势,年最大1日降水量(RX1day)和降水强度(SDII)增多但不显著,年最大5日降水量(RX5day)、强降水量(R95)和年极强降水日数(R20mm)表现为不显著的下降趋势;2RX1day、RX5day、SDII和R20mm分别在1973、1972、1981和1992年发生明显的突变现象;3极端降水普遍存在6~7a的主周期和10~12a的次周期;4极端降水的高值区位于黔西南和黔东南地区,而低值区集中在黔西北地区;5各极端降水指数与年总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6极端降水在未来变化趋势中具有长期记忆性。极端降水的变化对贵州当地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造成负面影响,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徐冰鑫  孔笑峰 《治淮》2001,(11):44-45
一、降水的变化 沙颍河水系所固有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性,使其年降水量在地理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别。总的年降水量分布是西部山区大于东部平原,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西南伏牛山、外方山一带900~1100mm,东北部700~800mm。年际丰枯变化较大,丰、枯年的流域平均降水量相差2倍多,降水量离差系数Cv一般为0.3。降水量年内分配:7、8月太平洋副高发展强盛,西风槽频频东移,加上西南低涡、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