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炼钢厂冶炼20CrMnTi,45,40Cr,GCr15钢的生产流程为70 t BOF-LF-VD-220 mm×220 mm CC工艺。由22炉20CrMnTi,40Cr和45钢中氮含量分析得出转炉出钢后钢中平均氮含量-[N]为21.70×10-6,LF精炼后平均[N]48.95×10-6,中间包平均[N]63.62×10-6。通过将铁水比从85%提高到92.3%,控制转炉终点[P]≤0.008%,出钢前钢包充氩,LF精炼快速形成泡沫渣,渣层厚100~120 mm,防止钢水吸氮,连铸时采用长水口控制吹氩量等措施,6炉GCr15钢冶炼结果表明,LF精炼后[N]为51.8×10-6~60.2×10-6,VD后[N]29.1×10-6~33.9×10-6,钢材中氮含量为31.8×10-6~40.0×10-6,满足用户对钢材冷加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李峰 《特殊钢》2011,32(2):52-53
重轨U71Mn钢(%:0.66~0.76C、0.15~0.35Si、1.10~1.40Mn、≤0.030P、≤0.030S)的冶金工艺流程为100 t转炉-LF(VD)-280 mm×380 mm连铸。研究了转炉至中间包各工序[N]及影响因素,氮含量对钢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钢中氮含量由54×10-6增加至94×10-6,钢轨的断裂韧性由34.7~38.1 MPa m1/2降至28.1~31.5 MPa m1/2。LF精炼时将增碳剂由沥青焦改为无烟煤时,钢中氮含量可控制≤64×10-6,平均氮含量为50.9×10-6。  相似文献   

3.
安杰  赵越  李忠伟  魏仁杰 《特殊钢》2015,36(6):10-12
依据30 t VOD生产数据,在初始[C]0.50%~0.60%,初始[Si]0.12%~0.20%,初始钢水温度1 640~1 650℃,氩和氮气压分别为0.8×106~1.0×106 Pa和1.5×106~1.6×106Pa的条件下,对比底吹氩气和底吹氮气两种工艺在入VOD初始、吹氧脱碳以及还原脱气后的不锈钢(0.04%~0.06%N)中氮含量。结果表明,VOD底吹氮气精炼后Cr13型和Cr17型两类不锈钢的钢液氮含量为260×10-6和300×10-6,其氮合金化效果显著;常压下氮气搅拌Cr13型和Cr17型不锈钢钢液的平均增氮速率为40×10-6/min和45×10-6/min;钢液温度升高,增氮速率增加,通过降低VOD精炼不锈钢的钢液氧含量,能够提高底吹氮气的氮合金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邢梅峦  包燕平  林路 《特殊钢》2015,36(2):25-27
0.79%~0.86% C  SWRH82B高碳钢的生产流程为130 t顶底复吹转炉-LF-8流150 mm×150 mm坯连铸工艺。通过转炉吹炼时采用较高泡沫渣高度,终点枪位较其他钢种高100~150 mm,转炉全程底吹氩0.02~0.05 m3/(t·min),圆流出钢,LF精炼时快速成渣,合适的吹氩量20~30 m3/h,连铸全程保护等工艺措施,有效控制钢中氮含量,205炉氮含量分析表明,钢中氮含量为13.7×10-6~37.4×10-6,平均氮含量为23.3×10-6  相似文献   

5.
易正明  肖慧 《特殊钢》2013,34(2):45-47
钢厂试验的低碳铝镇静钢(/%:0.036~0.037C、0.009Si、0.173~0.176Mn、0.012~0.013P、0.005~0.006S)生产流程为200 t LD转炉-钢包吹Ar精炼(LBAr)-230 mm×1 300 mm板坯连铸工艺。通过LD转炉挡渣出钢,并加入Mn-Fe、铝丸进行预脱氧和合金化3 min,钢水T[O]和[N]分别为91.8×10-6和19.4×10-6,在氩站经10~12 min 25~45 m3/h流量吹氩和3~5 min 15~25 m3/h的软吹氩后,T[O]降至42.3×10-6,[N]为22.0×10-6,中间包和铸坯T[O]分别为38.3×10-6和28.9×10-6,[N]分别为23.6×10-6和26.5×10-6。该流程生产的铸坯满足T[O]≤30×10-6的内控要求。经氩站精炼后,显微夹杂物去除率为30.0%,而大型夹杂物去除率达58.7%;显微夹杂物主要为脱氧产物Al2O3;大型夹杂物主要为SiO2、Al2O3、SiO2-Al2O3、CaO-SiO2-Al2O3。  相似文献   

6.
石油套管用钢(/%:0.26~0.29C,0.25~0.35Si,0.40~0.50Mn,≤0.009P,≤0.004S,0.95~1.05Cr,0.09~0.11V,0.02~0.04Al,0.015~0.020Ti,≤0.0060N)的生产流程为铁水预处理-120 t BOF-吹氩-LF-喂CaSi线-RH-合金化-喂CaSi线-软吹氩-Φ220 mm圆坯连铸工艺。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出钢中N含量超过50×10-6以及工业试验得出生产的圆铸坯中的N含量为67×10-6时,在铸坯中易形成2μm以上的TiN夹杂。通过控制BOF终点[N]≤30×10-6,LF终点[S]≤25×10-6,[O]≤25×10-6,[N]≤35×10-6,RH合金化后终点[N]≤35×10-6,[H]≤1.5×10-6,稳定喂CaSi线速度300~400 m/min,控制中间包[N]≤40×10-6,严格连铸保护浇铸工艺,则铸坯中的N含量≤50×10-6,钢中TiN夹杂数量显著下降,未发现大尺寸TiN夹杂物。  相似文献   

7.
在42CrMoA合金结构钢LF-RH精炼生产中,进行了原生产工艺和增氮析氮法去除钢中夹杂物技术工业试验研究,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通过系统取样,发现在增氮析氮法LF精炼过程中,通过底吹增氮法可使钢中T[N]含量增至260×10-6以上,满足RH真空精炼过程中以气泡形式析氮的需求;增氮析氮法还具有良好的全氧去除效果,经RH真空处理后,平均T[O]含量下降率可达37.4%;增氮析氮法也具有良好的夹杂物去除效果,经处理后单位面积夹杂物数量由原有的8.771个/mm2降为3.585个/mm2,去除率达34.6%;在各类夹杂物中,增氮析氮法对氧化铝夹杂去除效率最高,处理后可将钢中Al2O3夹杂比例由83%降为74%,有效提升了42CrMoA合金结构钢洁净度。  相似文献   

8.
陈均  曾建华  陈永  陈天明 《特殊钢》2016,37(2):49-53
针对攀钢重点品种钢氮含量偏高的问题,通过调研,确定了转炉终点钢水氮含量高、出钢过程增氮严重、精炼结束至中间包增氮严重是导致氮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提出“转炉低氮钢冶炼”、“两步脱氧控制出钢过程增氮”、“双氩封长水口保护浇注”等氮含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可将转炉终点钢水氮含量平均控制在13×10-6以内,出钢过程及精炼结束至中间包增氮控制在5×10-6以内。应用结果表明,板坯大梁钢、电工钢、IF钢成品氮含量分别为30.3×10-6、18.2×10-6、16.3×10-6,方坯重轨钢和帘线钢成品氮含量平均为40.8×10-6、38.2×10-6,使攀钢低氮品种钢氮含量控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闻小德  吕安明  刘利  刘兵 《特殊钢》2016,37(2):36-38
风电法兰用钢S355NL(/%:0.14~0.48C,0.15~0.40Si,1.30~1.60Mn,≤0.013P,≤0.005S,0.04~0.12V,0.03~0.05Nb,≤0.009Ti,≤0.30Cr,≤0.50Ni,≤0.20Cu,≤0.10Mo,≥0.020Alt)的冶金流程为100t UHP EAF—LF—VD—Φ650 mm,Φ800 mm坯CC工艺。该钢1~2 mm裂纹探伤不合格的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原因为氧的铝类夹杂和铸坯疏松缺陷所致。通过在LF终点喂钙线0.45 kg/t,VD处理时间由原25 min增至27 min,降低钢中[N]至78×10-6~82×10-6,[H]为1.1×10-6~1.3×10-6,[O]为12×10-6~15×10-6,软吹氩气流量由2×25L/min降至2×20 L/min,时间≥12 min,降低钢水过热度5℃等工艺措施,使铸坯锻造后的探伤合格率超过99%。  相似文献   

10.
张勇  康建光  任焕  何明辉 《特殊钢》2010,31(5):33-35
N80-1石油套管钢36Mn2V(%):0.34~0.38C、0.25~0.40Si、1.45~1.70Mn、≤0.020P、≤0.015S、0.01~0.04Al、0.11~0.16V,(Sn+Sb+As+Pb+Bi)≤0.035,[O]≤35×10-6,[N]≤80×10-6,[H]≤2.5×10-6由80 t顶底复吹转炉-LF-VD-Φ210~270 mm圆坯连铸工艺冶炼。通过高拉碳补吹氧、控制终点[C],控制出钢回磷≤0.008%,使用碱度3.2~4.0的精炼渣系等工艺措施,使该钢P为0.012%~0.019%,S为0.003%~0.005%,[O](11~22)×10-6,[N](39~76)×10-6,[H](1.5~2.1)×10-6,其成分、组织和性能均达到用户以及API Spec5CT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卢秉军  董学涛 《特殊钢》2012,33(2):40-42
本钢采用铁水预处理-150t复吹转炉-LF-RH-350 mm × 470 mm连铸、M-EMS-连轧工艺生产φ130~170 mm石油钻杆连接套用钢SAE4137M(/%:0.35~0.38C、0.15~0.35Si、0.85~1.00Mn、≤0.015P、≤0.008S、0.90~1.20Cr、0.28~0.33Mo、≤0.005Ca、≤0.0090N)。通过转炉出钢过程加复合脱氧剂,LF扩散脱氧全程吹氩搅拌,RH"软吹氩",严格控制喂钙线量,控制连铸钢水过热度20~30℃,使钢材中氧含量为(13~15)×10-6,氢含量(0.4~0.5)×10-6,氮含量为(35~44)×10-6,残余钙含量(12~18)×10-6,并保证钢中Al/N≥2,满足石油用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两炉次无取向硅钢XG800WR(/%:0.003~0.004C、0.71~0.75Si、0.32~0.33Mn、0.004~0.007S、0.016P)的炼钢流程为铁水预处理(KR)-210 t顶底复吹转炉-钢包吹氩-RH脱碳精炼-230 mm×1220 mm板坯连铸。53 t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为25~30℃,钢包到中间包采用长水口全程吹氩保护浇铸,中间包至结晶器采用浸入式水口浇铸。结果表明,在RH、中间包、结晶器过程中钢中总氧以及夹杂物数量和尺寸均明显降低;但在钢包到中间包过程T[O]、[N]和钢中夹杂物数量增加,说明长水口浇铸过程存在二次氧化。连铸坯中T[O]、[N]平均他分别为11×10-6和30×10-6,显微夹杂物数量平均为4个/mm~2。铸坯中的显微夹杂物主要为3~5 μm的AIN,同时存在少量的MnS、Al2O3·AIN和Al2O3·MgO·MnS。  相似文献   

13.
济源钢铁公司采用60 t顶底复吹转炉高拉碳操作法,控制转炉终点[C]0.08%~0.20%,出钢过程钢包底吹氩并加铝铁脱氧,LF采用CaO-Al2O3-SiO2高碱度渣精炼,连铸钢水过热度20~30℃,M+F电磁搅拌,全程吹氩保护浇铸,铸坯堆垛缓冷工艺生产150 mm×150 mm GCr15轴承钢铸坯。实践表明,GCr15轴承钢的氧含量为(6.3~11.9)×10-6,平均氧含量为9×10-6,连铸坯的低倍组织良好。  相似文献   

14.
济源钢铁公司生产齿轮钢20CrMnTiH的工艺路线为60 t顶底复吹转炉-LF(VD)-150mm×150mm方坯连铸工艺。通过控制转炉终点[C]≥0.08%,钢包进行硅钙钡-铝铁-铝粒复合脱氧,LF采用SiO2-Al2O3-CaO渣系精炼,LF精炼时喂Ti-Fe线微调钢中Ti成分,VD真空处理后≥15min软吹,中间包液面自动控制,全保护浇铸、M-EMS和F-EMS电磁搅拌,使齿轮钢20CrMnTiH成品成分(%)为:0.19~0.21C、0.23~0.27Si、0.86~0.90Mn、1.11~1.15Cr、0.057~0.063Ti、≤0.020P、≤0.010S,钢中全氧含量为(5.6~19.3)×10-6,氮含量为(40.6~65.2)×10-6,各项检验指标达到标准要求,Φ32~40 mm钢材的J9 HRC值为34.42~39.10,△HRC≤6。  相似文献   

15.
对80t单嘴真空精炼炉的冶金功能进行了生产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单嘴精炼炉具有脱氢、脱氮、脱碳、脱氧、脱硫、化学升温、去除钢中夹杂物和合金成分调整等冶金功能。利用80t单嘴精炼炉精炼钢水,实验合结钢中氢含量可达(0.9~1.2) ×10-6、氧含量(9~12) ×10-6,超低碳钢中碳含量为(10~20) ×10-6、氮含量(29~37) ×10-6、钢水中硫含量为(10~30) ×10-6;单嘴精炼炉具有较好的化学升温效果、去除夹杂物效果同RH精炼炉相当;采用单嘴精炼炉进行20炉超低碳钢合金成分调整结果表明,合金收得率高,硅、锰、铝的收得率分别为93%~96%、93%~95%、64%~67%。  相似文献   

16.
高玉来  李闯 《特殊钢》2012,33(1):30-31
在钢厂生产的300系不锈钢原工艺为140 t EAF-150 t AOD二步法,EAF采用部分低镍高磷生铁炉料冶炼,其终点[P]为450×10-6。为降低EAF终点[P],改进的工艺为60 t Consteel电弧炉+140 t EAF-150 t AOD流程。60 t Consteel EAF用低镍高磷生铁,其终点[P]为≤250×10-6,加上85 t EAF终点[P]450×10-6的钢水,使AOD精炼前的[P]≤360×10-6。新工艺冶炼周期缩短10~30 min,钢水磷含量从450×10-6降至360 X 10-6以下,提高了不锈钢产品质量,并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马琼  胡秋芳  冯捷 《特殊钢》2012,33(5):38-39
转炉后吹氩气搅拌工艺可以更进一步促进钢液中的碳氧反应,有效降低转炉冶炼终点的钢液氧含量。通过对120 t复吹转炉的后吹氩气搅拌工艺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后吹氩气搅拌可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底吹流量800 m3/h的氩气搅拌5 min后,[O]从吹氩前的897×10-6,降至400×10-6;(FeO)从18.5%降至13.7%,平均[S]从0.009%降至0.005%,平均[P]从0.008%降至0.006%;搅拌3~6 min钢液平均温度降低10~20℃。  相似文献   

18.
0.88%Si无取向硅钢的生产工艺为100 t BOF出钢时加300kg石灰,终点[C]0.035%~0.05%,出钢温度1640~1650℃,RH吹氧脱碳,加99.0%Al-Fe合金6.69 kg/t,加70%Si-Fe合金15.70 kg/t,70 mm板坯连铸过程全程保护浇铸,使用镁质碱性中间包覆盖剂。分析结果表明,RH终点[O]28×10-6,铸坯[O]22×10-6,RH-前[N]为16×10-6,RH过程增氮4×10-6,RH结束到铸坯增氮6×10-6;RH脱碳终点时钢中夹杂物以球形MnO·Al2O3为主;RH出站时以不规则形状的Al2O3为主,并伴有少量单独存在的CaS夹杂;中间包钢液内的夹杂物主要以不规则形状的Al2O3为主;铸坯中多为不规则形状的Al2O3以及少量AlN,还有少量由结晶器卷渣引起的含Na成分的复合夹杂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