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花山河大桥地处湿地公园内,对桥面排水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对国内类似工程排水方案的研究与分析,以及近年来排水设计理念变化的总结,基于"水满则溢"的理念提出了"初期收集+溢流排放"相结合的新型排水方案,桥面下方设置溢流管的方式既满足了湿地公园的总体景观规划,又解决了环保部门对长大桥梁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穿越跨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特点对穿越跨越工程技术方案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或思路。规划方面应加强城市规划和专项规划,增强穿越跨越工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架空跨越型式应优化总体布置、确保线路净空距离、提高设计安全系数和完善展放导线的施工组织设计。桥梁跨越型式应确保桥梁净空高度、落实35k V线路改建设计、解决路基防洪影响问题、加强桥梁排水和桥墩基础施工防护、提前考虑桥梁维护方式。定向钻地下穿越型式应提高管道设计等级、做好管道空隙回填处理、严格控制穿越轨迹和泥浆压力。  相似文献   

3.
张大勇  尤岭  闫海青 《人民长江》2010,41(16):42-44
丁洼东南跨渠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南阳膨胀土试验段上的一座大桥,该桥的设计施工对于其他跨渠桥梁的设计施工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对该桥桩基础的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了膨胀土地区大气影响带范围内桩基础负摩阻力应考虑土层深度;通过桥墩止水方案的研究比选,选定了合理的止水方案;最后,提出了解决桥头跳车问题和桥面排水、防护问题的具体方案。其试验结果为今后膨胀土地区的桥梁建设,特别对于其他待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渠桥梁的设计和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跨度桥梁不断刷新纪录,对桥梁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大跨度桥梁多为拱桥、悬索桥,由于拱桥受力复杂,为满足受力要求,拱座基础设计多样,对施工要求大大提高。文章所述怒江四线特大桥拱座基础设计为与拱轴线一致,形成内收倾角,而且基础断面大,基坑深大。大断面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对施工要求高,加上内倾角的存在,又加大了施工难度,为解决这一施工问题,进行了开挖方案优化。  相似文献   

5.
毛丹清  卫忠平 《陕西水利》2023,(8):53-54+57
为解决城区防洪排涝问题,应着重分析城区产汇流特点,建立与市政雨水排水可衔接的计算模型,拟定河网规划方案,计算确定城区设计排涝能力的防洪排涝水位,从而为确定河道规模、排涝泵闸等级、桥梁及道路竖向标高等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依据,系统提高城市化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广东钢铁环保迁建工程自备电厂取、排水口的物模试验,对工程近区的潮流及水力热力特性进行分析,针对设计方案存在的取水口面层热水下潜引起电厂取水温升升高、排水出口横向流速过大影响航运安全等问题,对取、排水口方案进行了多方案试验比较,解决了取、排水口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试验的较佳方案,为工程设计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盛泽镇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设计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盛泽镇排水管网的现状和在排水管网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对管网定线、水量预测、穿越河流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就东南沿海城市管网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堤防工程渗流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选择合理有效的排水管幕方案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为此,本文采用改进排水子结构法并运用程序实现对某堤防工程排水管幕的模拟,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考虑排水管幕的岸坡结构,对岸坡浸润面形态以及排水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考虑经济以及排水效果等因素提出相应的工程排水管幕布置方案,最终确立排水管幕双排布置间距15m作为该工程最优方案,并已运用于该工程除险加固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论证了改进排水子结构法在堤防工程渗流分析中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同时也可为相关工程的渗流问题解决提供思路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地铁基坑降排水水量非常大,目前在建地铁工程,大多直接排放到市政雨水管网,造成了水资源浪费。通过降排水再利用研究,给出再利用方案,提出实施过程中问题解决方案。通过石英砂过滤后,地下水能够达到非饮用、日常生活用水标准,可以作为环保、道路清扫、浇灌等水源加以利用;采用斯耐德PLC为控制核心的控制系统,能够对净化系统等用电设备实现自动控制;免费为市政养护提供用水,减少对自来水的使用;该再利用设计和实施方案可以向更多地铁施工标段推广应用。实现对部分降排水再利用,提高企业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大亚湾核电基地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岭澳三期扩建工程开展大亚湾核电基地温排水试验研究.试验提出了4个方案布置思路,经方案比选,形成了8个基本可行的方案,其中推荐方案Ⅰ较好地兼顾解决了电厂的取水安全与温排水对保护区的影响程度问题.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盖梁施工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从盖梁支架方案的设计和选型角度出发,结合乌鲁木齐绕城高速(西线)工程PPP项目头屯河连接线特大桥大悬臂预应力盖梁施工,分别介绍了两种支架方案:(1)桁架式穿心棒法,其由传统的盖梁穿心棒法改进优化而来;(2)扇形托架支架方案,其由连续刚构桥梁0号块扇形托架改进而来。两种支架方案各有特点,均有效地解决了大悬臂预应力盖梁施工支架平台的搭设、拆除问题。与常规方案相比,大大地节约了工程措施费,保证了工程进度,所取得的经验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其虎 《人民长江》2023,(2):159-164
两河口水电站库区哈格达沟特大桥建成后,经勘探复核发现右岸桥基边坡存在软弱破碎层面,电站蓄水后岸坡在库水反复升降浸泡软化及消落的作用下,存在蠕滑变形并局部失稳的风险。综合考虑岸坡岩体和桥梁基础在水库消落运行环境下的相互作用,构建了特大桥右岸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和设计工况,同时采用摩根斯坦-普莱斯法复核了该部位桥梁及岸坡稳定性。结果表明,蓄水后右岸边坡桥位区浅层卸荷松动岩体可能产生变形失稳。为了预防岩体变形失稳对桥梁墩台的影响,提出了“抗滑桩+锚索”“框格梁+锚索”的综合加固方案。经过处理后的哈格达沟特大桥经受住了近100 m的库水位抬升考验,各项监测数据均满足设计要求,边坡无明显变形,保障了复建道路在蓄水期、水库运行期安全稳定运行。该库区特大桥梁岸坡处理案例可为同类工程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核电站空调机组冷凝水排水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结合空调机组排水管线现场设计和布置情况,应用Fluent软件对现场排水管线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冷凝水排水不畅原因,给出了解决空调机组排水不畅问题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A20立交排水设计实践,阐述了高架道路排水设计参数的选择、计算,新型透水沥青路面的采用及细部设计,大型互通立交地面雨水管道布设难点的解决思路以及采取盲沟系统排除路基内部积水的解决方案,体现了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物理模型的试验研究,明确了适合广东粤电平海电厂的取排水方式,试验提出的推荐方案取水温升低、对海区水域热污染少,并能适应未来碧甲港建设,为电厂的设计和环保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高墩大跨桥梁裂缝检测困难的问题, 设计了四旋翼无人机桥梁裂缝检测系统, 包括无人机系统、摄像系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通过对桥梁检测特性及无人机动力特征的分析, 以STM32F427为主控板搭建满足飞行动力、控制、安全要求的硬件平台。在摄像系统中, 借助相机矫正提高图像精度, 采用像素物理尺寸标定、物距测量的方法, 为裂缝图像自动测量提供辅助信息, 并设计一种图像实时远程传输方案。在数字图像处理中, 针对桥梁裂缝的噪声特点, 经由中值滤波、边缘强化、阈值分割、形态学处理等获得裂缝二值图像, 结合框选法实现裂缝宽度自动测量。所设计的无人机桥梁检测系统为解决高墩大跨桥梁裂缝检测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也为提高桥梁检测效率和精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居住小区下沉庭院作为易涝区域,其雨水排水设计需按规范综合考虑。以某高层住宅区首层下沉庭院雨水排水设计为例,介绍了下沉庭院雨水排水的几种方案,并对其进行优化,确定雨水潜污泵及雨水集水坑的参数。总结了下沉庭院雨水排水设计要点,提出更合理、有效的排水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8.
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及暴雨天气的频繁出现,城市水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以安徽省宣城市有容路道路排水规划设计为例,提出采用低影响开发(LID)理念构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的道路排水规划设计方案。介绍了道路横断面、生物滞留带、低地绿地、透水铺装等设计及与传统道路排水方案比较所体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问题,以宁德市主城区为例,构建了基于Infoworks ICM的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3、5、30a4种不同设计重现期的暴雨情景下研究区域排水管网系统的排水能力和积水深度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评估研究区域的排水能力。经模型模拟,采取管网改造方案等综合性措施以后,可降低宁德市主城区内涝风险,保障城市安全。  相似文献   

20.
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安装高程为-5.00 m,集水廊道底板高程为-19.5 m,均在海平面以下,不具备自流排水的条件,因此地下厂房场内排水只能通过水泵动力排水。深蓄电站下库为一级饮用水源,对水质要求很高,通过比较分析,推荐采用清污分排的排水方案,避免了厂房排水对下库水体污染,同时达到了水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的效果,符合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对同类型地下工程的排水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