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闪速炉余热锅炉炉膛仿真模型.阐述了炉膛流场优化的数值模拟方案,通过该方案对闪速炉余热锅炉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能预测闪速炉余热锅炉运行时容易发生腐蚀及爆管的位置,为余热锅炉的设计及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依据基本物理定律,建立电站锅炉热力系统典型环节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形成系统设备模块库,以欧拉法求解。以200MW机组作为仿真对象,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开发了基于微型计算机上的电站锅炉运行特性图形化仿真系统,为分析研究电站锅炉的动态特性提供了一种灵活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锅炉的设计资料建立了电站锅炉动态特性数学模型,应用“CSSF”数字仿真程序包,通过全数字仿真获得模型开环暂态响应特性。本文为模拟培训电站提供了建立锅炉数学模型和数字仿真的方法,为电站锅炉及其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描述某台1900t/h超临界参数锅炉内置式分离器启动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该锅炉在由冷态到纯直流运行阶段启动过程中分离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探讨了燃烧率控制规律对分离器启动过程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对此类超临界参数锅炉的优化设计和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O2/CO2燃烧方式的烟气成分和换热特点,建立了O2/CO2气氛下单相介质换热器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开发了通用化的仿真算法模块.以某300 MW富氧煤粉燃烧锅炉概念设计中的过热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减温水、入口烟温扰动下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O2/CO2=30/70气氛下过热系统的动态特性与空气气氛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汽...  相似文献   

6.
以某三压再热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余热锅炉详细的效率计算模型,分析了余热锅炉各个热力参数对效率的影响,并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得到余热锅炉效率随各热力参数变化的关系,同时分析了余热锅炉效率对各热力参数的敏感程度,找到了对锅炉效率影响最大的热力参数,对电厂运行优化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变压器铁芯电磁特性及其动态磁化过程的基础上,运用不同函数分段拟合磁化回线和动态曲线压缩的方法,建立了计及铁芯饱和、磁滞、局部磁滞和原始剩磁影响的单相变压器励磁涌流仿真模型,开发了仿真计算程序,并对单相变压器空载合闸时的励磁涌流作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全面准确地描述了变压器暂态过程中的真实状态,方便地解决了铁芯饱和后的磁化曲线易于拟合成负斜率的问题。同时运用该模型还仿真研究了影响变压器励磁涌流的各种因素,并对仿真所得涌流作了间断角和二次谐波含量分析,以便为电力变压器设计和继电保护装置可靠动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锅炉单相介质换热器的通用性能分析仿真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了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机组性能分析的单相介质换热器仿真模型。该模型采用集中参数法,其静态模型采用工程设计计算模型,考虑了设备的结构、流程及工质的物性等各种因素对流动与传热的影响;其动态特性计算考虑了工质及管壁金属蓄热的影响。模型的传热温压计算采用修正的算术平均温压,既简化了计算过程,又保证了计算精度。同时,也考虑了这些设备区附加受热面的传热计算。  相似文献   

9.
锅炉烟风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及炉膛“内爆”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烟风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对锅炉烟风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及炉膛“内爆”过程进行了仿真试验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于提高同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锅炉烟道流场设计是决定水泥线低温余热锅炉性能的重要因子.针对每年5000 t水泥线余热锅炉的烟道流动,采用标准κ-ε模型对锅炉烟道烟气流动特性、不同受热面布置方式的流场分布不均匀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锅炉废气引入弯管外侧聚集流动,而其内侧出现负压区;受热面管束可降低锅炉引入弯管所致的流动不均匀性.研究结果对水泥线余热锅炉烟道和受热面设计分析和锅炉运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变片距换热器空气源热泵机组结霜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变片距与等片距室外换热器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性能,在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条件下建立系统动态模型,利用数值模拟对变片距与传统换热器的空气源热泵运行特性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入口空气参数和初始蒸发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变片距换热器空气源热泵机组运行时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制冷剂流量、水侧换热量、出水温度均大于等片距换热器空气源热泵机组,从而使得机组供热性能系数提高,并有效延长了换热器结霜周期.  相似文献   

12.
为了避免脉动流技术产生的流体诱导振动造成换热器管的强度、刚度过大而导致结构失效,采用了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换热器的流固耦合模型,施加有脉动流和无脉动流两种不同工况下的边界条件和荷载条件,从模态振型和动态响应等方面分析了两种工况下流体诱导振动对换热器管的影响.提取换热器管中间位置点和端部位置点的模态振型和动态响应曲线图,对两种工况下的计算结果曲线图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有无脉动流对管壳式换热器管的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不大;无脉动流作用时,换热管中间位置易发生刚度失效,端部位置易发生强度失效;有脉动流作用时,换热管中间位置的位移和端部所受的应力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可通过改变脉动流激励函数的系数来避免换热管发生振动失效.对脉动流技术安全地应用于换热器设备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对地源热泵的研究多集中在地热换热器的传热模型理论研究方面,而对地源热泵系统整体性能的研究则局限于实验测试,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地源热泵的系统模型来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系统性能预测.采用理论解析方法建立了竖直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的准三维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两支管间的热短路问题,比现有模型更接近于实际工程.采用确定性模型法建立了热泵机组的模型,然后通过能量和质量守衡方程式建立了系统动态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即可预测在不同的地热换热器配置情况下,地源热泵系统的各项性能.试验表明,该系统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换热网络分析的非线性规划模型,用复合形与线性规划方法的组合求解,成功地解决了换热网络分析中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应用此模型对炼油厂常减压车间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分析,所得的最佳参数可大大提高换热网络的热回收量.  相似文献   

15.
应用气体动力学理论,参照一维等压混合分析方法,对射水式喷射加热器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列出各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式。分析了主要结构参数对喷射器工作性能的影响,得出水喷嘴的出口截面离混合室入口截面距离,及水喷嘴出口截面与混合室喉部的截面比等主要参数对喷射器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和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余热利用率和发电净功率是余热机组优化设计与运行的目标。通过对济钢烧结厂余热发电系统热平衡和平衡计算及结果的分析,指出了降低余热锅炉出口废气损和内部换热损可有效提高余热利用率和增加汽轮机输出有用功,提出了热力循环系统的改进方法。通过编程分别对两种余热发电热力循环系统的余热利用率、余热损和发电净功率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研究了三种技术指标随主蒸汽压力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余热锅炉主蒸汽压力的选择范围。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低压余热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运行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市场对新型高效换热设备的高要求,利用Unigraphics软件进行管壳式换热器参数化模型的创建,充分利用该软件自身的参数化功能,如关系表达式、零件族的Excel工作表及草图的尺寸约束控制特征参数等方法,建立零部件的三维参数化模型,并实现换热器数字化样机的装配.该设计中零部件模型建立方法简单,建模速度快,不需编程,有利于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改造优化.  相似文献   

18.
余热锅炉的变工况性能对联合循环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有较大的影响。以具有整体除氧器的单压余热锅炉汽水系统为例,建立了余热锅炉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设计工况和变工况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程序框图,得到了余热锅炉设计工况和变工况下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计算出变工况下余热锅炉汽水侧和烟气侧的参数;变工况下,非补燃余热锅炉的热端端差、节点温差和接近点温差主要受进口燃气温度的影响;余热锅炉的当量热效率主要受排烟温度的影响,降低余热锅炉的排烟温度是提高余热利用效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环周进汽型喷射式加热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周进汽型喷射式加热器各组成部分结构及工作原理,运用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建立该装置一维的整体升压模型,分析了影响升压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升压性能和各主要影响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和规律,并通过理论分析对这些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了提高升压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