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依据水文地质条件将三屯河流域平原区划分为单一结构潜水子系统、多层结构潜水—浅层承压水子系统和深层承压水子系统。通过氢氧稳定同位素、氚同位素和碳 - 14的测试数据 ,分析了各地下水子系统的环境同位素组成 ,并初步讨论了地下水系统的水循环特点。  相似文献   

2.
北海市偏酸性地下水pH值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北海市滨海平原分布有低矿化度(小于200mg/L)的潜水和承压水,天然状态下地下水的pH值为3.33~7.0,平均值为5.12,其中潜水3.67~7.0,平均值5.17;承压水3.33~6.97,平均值5.07。地下水的pH值没有显著的上升或者下降,部分监测孔有一定的波动,一般在丰水期要略高于枯水期。总体上,雨水的pH值高于潜水,潜水的pH值又略高于承压水,自内陆地区向海边,地下水的pH值呈略减小趋势。pH值较低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具有多层结构的越流含水系统,有利于这一地区偏酸性地下水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三塘湖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部,天山支脉莫钦乌拉山以北的洪积平原,该地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多层结构的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通过区内多组水样化验结果及收集资料对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康剑  艾静 《西部探矿工程》2015,27(1):123-125,130
采用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加附注方法,对盖孜河拟选水源地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应用浓度法对地下水进行生活饮用水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为拟选水源地单一结构潜水区除巴仁乡西北部一带外,其余地带水质良好,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上覆潜水—下伏承压水区,上覆潜水水质较差,经适当处理,可作为生活饮用水;下伏承压水水质良好,可作为生活饮用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平原区潜水和承压水化学成因和演化,以江汉平原西部为例,综合利用统计学、离子比值法和氢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探讨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以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孔隙水潜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和HCO_3-Ca·Mg型为主,承压水均为这两种类型。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的补给,潜水受到了一定程度蒸发作用的影响。溶滤作用是江汉平原西部浅层孔隙水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主要离子关系和锶同位素比值结果均表明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的溶解,少量来自于盐岩溶解。潜水和承压水中均发生了少量的阳离子交换吸附,导致Na~+增加,但承压水中的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小于潜水。  相似文献   

6.
分别选取pH值、总硬度、矿化度和SO_(42-)、CI~-浓度等5项指标,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DZ/T 0290-2015)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关于水质评价的新旧规定,对甘肃灵台矿区第四系潜水、白垩系承压水组、中侏罗系上承压水组和中侏罗系下承压水组进行了水质评价。第四系孔隙潜水水质综合类别为Ⅱ类、地下水质量良好,适用于各种用途,建议在开发利用中注意节约与保护;白垩系承压水组水质综合类别为Ⅴ类、地下水质量极差,该层地下水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建议根据使用目的选用;中侏罗上承压水组、中侏罗下承压水组水质综合类别为Ⅴ类、地下水质量极差,不建议开发利用,在矿区开发中要避免该层地下水污染其他水体。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在该流域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取样测试,通过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单元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分布特征,并对地下水的咸化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潜水表现出咸化特征,浅层承压水由于上部咸化潜水的混入,总溶解固体(TDS)亦呈现升高趋势,深层承压水的水头高于浅层承压水,TDS总体较为稳定,但局部"天窗"导通地段TDS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质量提高,对调查区潜水及承压水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为当地政府地下水质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于松散地层的潜水-承压水“二元结构”含水层中地下水的平面径向流,及无覆盖层(无越流)的孔隙-裂隙双重介质含水层中地下水的平面径向流,有关文献曾分别有过论述。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孔隙-裂隙含水层(如某些碳酸盐岩或红层含水层)上覆有松散孔隙潜水弱含水层。平时,潜水含  相似文献   

10.
淖毛湖是典型的盆地平原,在盆地内广泛分布着多层结构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新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通过对该地区的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可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该地区地下水资源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论述了定靖平原的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和以更新统冲湖积层为主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形成的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 ;分析了冲湖积层潜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和富水性规律 ;揭示了高矿化地下水和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 ;探讨地下水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和以淡水为主 ,咸水为辅的综合利用途径 ;建议依据本区水、热资源特征及分布规律 ,遵循治理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结构 ,以水为本建立咸淡水结合 ,农、林、牧协调的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饱和与非饱和流溶质运移的试验研究与数学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下水污染系统,一般由非饱和带与饱和带两子系统组成,潜水面为两者的界面。已有的模拟试验多对其进行分段研究,认为污染物在系统中的运移规律为两者中的叠加。由于系统中存在界面过程和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整个系统即饱和─非饱和带联合试验研究的结果较分段模拟结果更客观地反映污染物在系统中的运移规律;且这种联合研究在数学处理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饱和─非饱和流溶质运移的联合研究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宜昌市主城区浅层赋存的松散砂卵石孔隙水、碎屑岩裂隙水、砾岩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以潜水为主,局部弱承压。地下水位埋深0.50~29.86 m,平均埋深5.63 m。地下水位标高39.00~120.00 m,平均标高72.93 m。地下水水力梯度一般0.16~0.004,平行长江方向、地势低平地段地下水水力梯度较小,垂直长江方向、地势起伏较大地段地下水水力梯度较大。地下水位在丰水期较平水期升高0.50~8.25 m,水位变化主要受季节性大气降水影响。松散砂卵石孔隙含水层与奥陶系南津关组灰岩裂隙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弱—中等,白垩系五龙组砂岩夹泥岩裂隙含水层与石门组砾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区内雨量充沛,浅层地下水循环强烈,地下水多为重碳酸型。  相似文献   

14.
依据新疆地勘局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不同水位埋深条件下的地渗仪、负压计和中子仪组合观测资料,分析了定位通量法计算内陆干旱区潜水垂向入渗补给量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定位通量法不能用于计算内陆干旱区降水入渗补给量,可应用于水位埋深4~7m,包气带岩性为粘土的潜水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  相似文献   

15.
以窟野河中下游地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水化学特征分析,总结了神府矿区地下水循环模式:第四系潜水和侏罗系烧变岩潜水主要受地形控制;延安组碎屑岩含水层分5个含水层段,主要受地层倾向控制,沿河道相由东向西流动。进而提出了采煤对地下水影响机制:浅部煤层开采破坏了潜水含水层之下黏土层的隔水性,含水盆地汇水面积减小,泉流量减小或干枯;同时采矿造成的人为“溯源侵蚀”袭夺了相邻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矿井水补给量增加,蒸发量减小;深部煤层开采进一步破坏黏土隔水层,导致潜水含水层消失,使得地表径流转换为地下径流,地下水完全依赖5-2号煤层底板径流。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geochemistry and quality of groundwater in the Hongdunzi coal mining area in northwest China and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sms governing its hydrogeochemistry and the hydraulic connectivity between adjacent aquifers. Thirty-four ground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physicochemical analyses and bivariate analys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groundwater quality evolution. The groundwater in the mine was determined to be neutral to slightly alkaline, with high levels of salinity and hardness; most samples were of SO4·Cl–Na type. Fluoride and nitrate pollution in the confined aquifers were identified, primarily sourced from coals. Natural geochemical processes, such as mineral dissolution, cation exchange, and groundwater evaporation, largely control groundwater chemistry. Anthropogenic inputs from agricultural and mining activities were also identified in both shallow unconfined aquifers and the deeper confined aquifers, respectively.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middle confined aquifer has a high hydraulic connectivity with the lower coal-bearing aquifer due to developed fractures. Careful management of the overlying aquifers is required to avoid mine water inrush geohazards and groundwater quality deterioration. The groundwater in the mining area is generally of poor quality, and is unsuitable for direct human consumption or irrigation. Na+, SO42?, Cl?, F?, TH, TDS, NO3?, and CODMn are the major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poor quality of the phreatic water, while Na+, SO42?, F?, and TDS are the major constituents affecting the confined groundwater quality. This study is benefi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of coal mine development on groundwater quality, and safeguarding sustainable mining in arid areas.  相似文献   

17.
生态脆弱矿区松散含水层下采煤保护土层合理厚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涛  王苏健  韩磊  高颖 《煤炭学报》2017,42(1):98-105
为保护生态脆弱矿区的生态潜水位,对采煤保护土层厚度的合理厚度进行研究。基于地下水动力学,分析了采动潜水位越流变化机理,并采用水-电相似模拟技术,模拟了采后不同有效隔水层厚度及其物理特性条件下潜水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开采,越流水位差越大,采后有效隔水层隔水能力越差,采动潜水位降深越大。研究区典型地质条件下,采后有效隔水层为42.6 m的离石黄土或21.0 m的保德红土时,潜水不会显著漏失。多种软件耦合实现了煤炭开采工作面水-电相似模拟,得到了研究区典型采矿地质条件下不同有效隔水层厚度与潜水位降深的关系,水-电模拟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相吻合,并得到了工程实践的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南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开采工艺流程, 从稀土离子浸出、母液集液与母液处理回收3个环节入手, 建立了稀土资源采选综合回收影响因素评价体系, 列出了8个准则层因素, 细化出27个指标层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定量化分析, 得出主要影响因素为隔水底板岩体节理裂隙特征、浸矿注液顺序、底板与地下(潜)水相对位置关系、地下(潜)水补给径流和排泄、集液方式、集液底板工程与渗透性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包括加强生产勘探、注重基础试验研究及优化开采方法与工艺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了北京市三环路内的土层分布规律、水文地质背景、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及其动态规律 ,将北京市三环路内的区域分成三个区 (A区、B区和C区 ) ,重点对A区的层间潜水含水层分布及水位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