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降低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物含量,采用糠醛溶剂精制和TTS络合脱氮两种方法对辽河焦化蜡油开展了脱碱氮工艺研究。研究发现,采用糠醛二级抽提的方法可使焦化蜡油中的碱氮脱除率达到81.3%,但糠醛对碱性氮化物的选择性较低,精制油收率不高;采用TTS络合脱氮的方法可使精制油收率达到95%,碱性氮化物的脱除率达到73.3%,TTS脱氮剂对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有较好的选择性,脱碱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脱除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物,采用一种酸性复合络合脱氮剂,以甲苯为溶剂,对焦化蜡油进行脱氮研究。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剂油比、沉降时间等条件对焦化蜡油碱性氮化物脱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40min、剂油比为1∶4、沉降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物的脱除率可达91.34%,焦化蜡油收率达到95.54%。  相似文献   

3.
采用专利脱氮剂,在相同条件下,对大庆、大港、辽河以及委内瑞拉焦化蜡油进行络合脱碱氮试验。结果表明开发的络合脱氮剂具有通用性,能够脱除大庆、大港、辽河以及委内瑞拉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  相似文献   

4.
以硅胶为载体,利用等体积浸渍法负载杂多酸制备3种不同负载型杂多酸吸附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氮气吸附-脱附法对吸附剂负载状态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负载型吸附剂用于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物的脱除,考察了负载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剂油质量比对焦化蜡油脱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钨酸负载质量分数为40%、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0min、剂油质量比为1:4的条件下,负载型杂多酸吸附剂能有效脱除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脱氮率达到89.07%,脱氮油收率达95.54%.  相似文献   

5.
焦化蜡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尤其是碱性氮化物危害最大,吸附到催化剂上,毒害催化剂的酸性活性中心,使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受到影响,因此脱除碱性氮化物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组合脱氮技术具有收率高、成本低的特点,适合工业化生产。加氢脱氮技术油品转化率高,油品质量好,利与环保,但投资成本高。随着人们对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氢资源的高效利用,加氢脱氮技术会成为主流。微生物脱氮是目前热门研究课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焦化蜡油脱氮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水浴温度、剂油比、含水量(酸的稀释比)等工艺条件对酸性试剂络合萃取脱除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物的影响。确定了焦化蜡油脱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50℃,剂油比1%,含水量0.12mL/g,在此条件下脱氮率为62.5%。此脱氮工艺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焦化蜡油中的碱氮含量,而且操作条件缓和,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7.
焦化蜡油主要作为催化裂化的原料,其含有的碱性氮化物会引起分子筛催化剂中毒,严重影响催化裂化的反应。本文主要介绍了具有较高选择性的络合脱氮技术,指出了Lewis酸、有机酸、无机酸等络合方法的优缺点,络合脱氮与其他脱氮方法的组合工艺具有选择性高、成本底、收率高的特点,适合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焦化蜡油的加工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宋荣君  赵德智  曹祖宾  王峰 《当代化工》2003,32(3):149-151,171
我国焦化蜡油与直馏蜡油相比含有较多的氮、绸环芳烃、胶质等组分,然而作为催化裂化(或加氢裂化)的掺兑原料,高含量的氮、稠环芳烃、胶质会使催化裂化(或加氢裂化)的轻质油收率降低、生焦率增大、装置的处理能力下降,尤其碱性氮化物会导致裂化催化剂中毒失活,是装置总转化率下降、汽油产率降低的重要原因^[1,2]。针对焦化蜡油的特点,目前我国在加工中所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种:优化催化裂化操作条件并采用高效抗氮催化剂来提高焦化蜡油的掺炼比;采用分段进料的吸附转化工艺(简称DNCC工艺);以及焦化蜡油的加氢处理和溶剂精制等。几种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焦化蜡油的掺炼比,改善裂化后的产品分布和产品质量,但与实际需要仍存在差距,需进一步改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内外焦化蜡油(CGO)的深加工处理方法以及在加工时所存在的问题。焦化蜡油中的氮化物不仅能使深加工过程中的催化剂中毒且其产物燃烧时还会严重污染环境。为有效利用焦化蜡油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加氢脱氮预处理设备投资少、操作费用低,但耗氢量大、加氢催化剂开发难度大、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非加氢脱氮预处理方法有酸碱中和法、溶剂萃取法、络合法、吸附法等。组合脱氮技术是由单一的非加氢脱氮方法相互组合,互取长短,使得脱氮效率大幅提高,该工艺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杰  雷小佳 《当代化工》2021,50(8):1818-1821
辽河油田某炼油厂生产的焦化蜡油含氮量和含硫量较高,直接催化裂化反应的效果较差,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因此,开展了焦化蜡油加氢精制工艺优化实验研究.以目标炼油厂的焦化蜡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考察了催化剂类型、实验温度、实验压力、氢油比以及反应空速对焦化蜡油加氢精制处理后脱氮率和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压力以及空速的增大,焦化蜡油的脱氮率和脱硫率逐渐升高;而随着氢油比的逐渐增大,焦化蜡油的脱氮率和脱硫率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存在一个最佳氢油比,使脱氮率和脱硫率达到最佳;辽河油田焦化蜡油加氢精制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PSR-102,温度380℃,压力12 MPa,氢油比1000,反应空速0.8 h-1.在此实验条件下,焦化蜡油的脱氮率可以达到60%以上,脱硫率可以达到95%以上,达到了良好的精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宝君  王绍勤 《广州化工》2012,40(15):126-128
以辽河石化焦化蜡油对象,对甲酸精制、乙醇-FeCl3络合、白土吸附、硅胶氧化铝吸附、沸石吸附以及糠醛精制等非加氢脱碱氮技术进行了筛选和评价。研究表明,甲酸精制对焦化蜡油中碱氮的脱除效果显著,剂油比在1∶7时就能使碱氮从1766 mg/kg降至800 mg/kg以下,蜡油收率95%以上;FeCl3的络合作用有利于碱氮的脱除,但乙醇-FeCl3的脱氮效果并不明显,白土、硅胶氧化铝、沸石等吸附脱碱氮效果不佳;糠醛萃取也可将辽河石化蜡油中的碱氮脱至800 mg/kg以下,尽管抽余油收率相对较低(70%左右),但抽出油可作为化工原料使用,在经济成本及技术可行性上由于甲酸精制。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在焦化蜡油糠醛精制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糠醛溶剂在精制焦化蜡油时的溶解能力及选择性,选取超声波装置,考察超声波技术对精制油收率及脱碱氮的影响,根据工业操作条件,选取操作温度为60℃。在实验室做单段抽提实验,重点考察了超声波作用下剂油体积比和精制时间对精制油收率和质量的影响,同时测量抽出油残炭作为参考。结果表明,通过超声波强化萃取后,能够使糠醛抽提的精制油收率得到提高、脱氮效果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13.
离子液体脱氮-加氢精制处理高氮焦化汽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液体对高含氮焦化汽柴油进行脱氮预处理,确定了处理过程适宜脱氮预处理条件,并对预脱氮后焦化汽柴油进行加氢精制工艺评价。结果表明,离子液体预脱氮处理适宜条件为:剂油质量比1∶100,反应温度50 ℃,搅拌时间30 min,沉降时间1.0 h,此条件下,焦化汽柴油的碱氮脱除率为94.9%,且离子液体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在相同条件下,经预脱氮处理后的柴油与未处理柴油相比,加氢生成油中硫、氮和芳烃含量明显降低,尤其是氮含量低,氮化物的含量高低对催化剂的加氢精制性能有影响。采用离子液体脱氮-加氢精制可深度脱除焦化汽柴油中硫化物与氮化物,降低芳烃含量,改善产品质量,达到生产低硫和低芳烃清洁燃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影响环烷基白油光安定性的主要原因。采用了溶剂精制和络合精制组合方法,对白油光安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络合剂4%,溶剂萃取的剂油比为6:1,反应温度80℃的条件下白油光安定性良好,满足白油的光安定性要求。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白油光安定性的主要原因是碱性氮化物。  相似文献   

15.
催化裂化提高焦化蜡油掺炼比的技术措施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掺炼焦化蜡油(CGO)对催化裂化装置产品分布的影响,针对FCC装置掺炼CGO所存在的问题,评述了FCC提高CGO掺炼比所应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The investigation of nitrogen bases occurring in a coker gas oil before and after catalytic hydrotreatment has shown important differences in reactivity of azaarenes. Compounds with a low degree of aromaticity are relatively resistant compared with higher benzologues. Particularly stable are α-methylated azaarenes, which are also major nitrogen bases found in crude oils. Alkyl anilines, the last intermediates before denitrogenation, are the most abundant bases in hydrotreated samples.  相似文献   

17.
柴油中碱性氮化物脱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S复合溶剂脱除催化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以改善催化柴油的质量和储存安定性;考察了精制溶剂组成、剂油比、精制温度、反应时间及静置时间对脱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V(甲醇):V(二甲基亚砜):V(聚丙烯酰胺):V(NaOH溶液)=2:1:0.5:6.5,复配的复合溶剂作为络合溶剂、络合时间3min、剂油比0.02、络合温度为室温时效果最佳,精制后的柴油,色度由25下降为14,碱氮脱除率达到92.30%。精制后的催柴油品颜色和氧化安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酸碱洗涤-溶剂萃取的方法对兰州窑街的页岩油中的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产物经GC—MS进行了测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碱性氮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含氮化合物共检出87个。其中碱性氮化合物共有64个,主要分为吡啶、喹啉、苯胺3类。非碱性含氮化合物23个,主要分为吡咯、吲哚、咔唑3类。根据碱性氮的组成性质,分别考察了剂油比、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剂油比为3%、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为10min,脱氮效果最好,页岩油中碱氮脱除率可达到82.1%。  相似文献   

19.
焦化柴油氧化法脱碱性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抚顺石油三厂焦化柴油进行氧化法非加氢预精制研究,选用实验室所开发出的氧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与油的质量比和催化剂与油的质量比等因素对精制效果及收率的影响,确定出适宜的工艺条件为:m(催化剂)/m(油)为0.010~0.020,m(氧化剂)/m(油)为0.010~0.015,反应温度30~40℃,沉降时间为20~30 min,反应时间10~2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碱性氮脱除率达到96%以上,柴油颜色呈现较好的浅黄色,可有效缓和后序加氢精制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