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乳化炸药中乳化剂的发展进行研究,概述乳化剂的由来,阐述乳化剂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我国当前乳化炸药用乳化剂的生产现状,提出了当前乳化炸药的合成策略及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2.
自乳化水性丙烯酸环氧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敏兰  楼李华 《涂料工业》2007,37(1):22-23,26
合成了自乳化环氧丙烯酸乳化剂,并用此乳化剂对丙烯酸环氧进行乳化,所得乳液采用光固化技术进行固化。  相似文献   

3.
新型高效乳化剂--丁二酰亚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国财 《化工进展》2000,19(2):38-39
介绍了新型油包水型高分子乳化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合成工艺和理化特性。这种乳化剂可乳化合成高内相比的,非常稳定的油包水型乳液、是矿山采用乳化炸药和环境保护用乳液的优秀乳化剂。  相似文献   

4.
刘德峥 《化学与粘合》2001,(4):176-177,180
以丙烯酸酯类为单体,采用复合乳化剂和预乳化方法合成了自交联织物涂层剂,讨论了乳化剂,预乳化和交联剂等对涂层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固体环氧树脂(E-20)与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在过硫酸钾的催化下合成了环氧树脂乳化剂,并采用转相乳化法制备了固含量为53%的E-20环氧乳液。乳化剂的结构由红外光谱分析来表征。利用离心稳定性、粒径尺寸分布和旋转黏度等测试探明了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以及乳化剪切速率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E-20与聚乙二醇4000成功反应合成了乳化剂EPEG4000;乳化剂用量为E-20质量的10%、乳化温度为40℃以及乳化剪切速率为600 r/min时,乳液平均粒径最小为0.7μm,25℃旋转黏度为4 300 cps。  相似文献   

6.
罗强章 《广州化工》2020,48(15):68-69,108
以聚异丁烯丁二酸酐,N-羟乙基-乙二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乳化剂产品,并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测定了产品的乳化性能与储存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新型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乳化剂的乳化性能与储存稳定性能均优于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2)以及聚异丁烯丁二酸聚甘油酯乳化剂,适用于乳化炸药行业。  相似文献   

7.
合成基钻井液基础油分子链短、分子间作用力弱,乳化难度大,特别是抗高温的乳化剂还达不到要求。通过引入低聚型表面活性剂,研制了抗高温的合成基钻井液用乳化剂。通过破乳电压法、乳化率评价法、离心法以及高温老化法系统地评价了乳化剂的性能,并建立了抗高温的合成基钻井液体系。研究表明:该乳化剂抗温能力强(220℃),使用该乳化剂配制的乳状液破乳电压值高(800 V)、乳化率高(90.0%)、析液量低(0.8 mL)。以该乳化剂为基础建立的合成基钻井液体系,抗温能力强,破乳电压值高、流变性优异。  相似文献   

8.
沈启航  梁大川  王瑜  杨阳 《化学世界》2020,61(4):298-304
以有机酸(C_8~C_(18))、氨基乙基乙醇胺为原料,KOH为催化剂,经酰胺化反应合成了可逆乳化钻井液用乳化剂EMUL-GP。研究了胺值、黏度、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乳化温度等对乳化剂的影响。采用二种或者二种以上的乳化剂复配混合乳化剂,研究了混合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对乳化稳定性能的影响,并对所研制的可逆乳化钻井液体系进行了放置稳定性、热稳定性、可逆乳化性、抗盐性、润滑性等一系列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4%混合乳化剂,在乳化温度80℃,油水质量比为7∶3条件下,该可逆乳化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引发剂,乳化剂对苯丙核/壳乳液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研究了引发剂种类、乳化剂用量及两阶段乳化剂用量比等对苯丙核/壳乳液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机硅改性VAc/BA/AA共聚乳液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有机硅改性 VAc/BA/AA共聚乳液胶粘剂的合成工艺 ,讨论了预乳化工艺、乳化剂体系、PVC及改性共聚单体对粘接强度、耐水性等乳液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通过采用预乳化工艺、适宜的乳化剂体系和 PVA,引入有机硅、BA、AA等单体对 PVAc乳液进行共聚改性 ,可以合成综合性能优异的乳液胶粘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反应性乳化剂与传统乳化剂的比较,介绍了反应性乳化剂的优点。可聚合乳化剂是一种新型乳化剂,对可聚合乳化剂按其亲水基的类型分为阴离子型可聚合乳化剂、阳离子型可聚合乳化剂、非离子型可聚合乳化剂和两性可聚合乳化剂,并根据其性质进行详细介绍。阐述了国内外反应性乳化剂发展状况。综述了乳化剂在食品工业,医药、造纸工业、农药、纺织工业、皮革和毛皮工业、石油工业、涂料与印刷工业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反应性乳化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s of emulsifier distribution ratio between the initial charge and the feed on particle formation and kinetics of butyl acrylat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sodium lauryl sulfate as emulsifier and potassium persulfate as initiator, were investigated. The number of particles increased with initial emulsifier concentration in the reactor charge. It was shown that traditional ranking, in terms of number of particles produced, of semibatch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ith monomer emulsion feed is not always justified and a semibatch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can produce far more particles than a conventional batch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he number of polymer particles was found to be practically independent of the emulsifier distribution ratio between the charge and the feed for a high overall emulsifier concentration, while for a low overall emulsifier concentration, the number of particles increased with initial loading of the emulsifier. The polydispersity index (PDI) of the final latexes showed a minimum with emulsifier distribution. A bimoda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a latex with a large PDI, was obtained when there was no emulsifier in the charge. As the initial emulsifier charge increased, a unimodal PSD with a smaller PDI was obtained. With higher proportions of emulsifier in the initial charge, the PDI rose again due to particle nucleation at monomer‐starved conditions, and a skewed unimodal PSD was obtained.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79: 582–597, 2001  相似文献   

13.
乳化剂对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春睿  于秀兰 《辽宁化工》1998,27(5):265-267
选用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复合使用,研究了乳化剂的用量、乳化剂的配比以及加入方式对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反应型乳化剂对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和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高平  沈玲  袁婷婷  叶青 《化学试剂》2012,34(4):353-357
使用反应型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和常规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这两种乳化剂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比较了两种乳化剂对乳液粘度的作用方式,探讨了反应型乳化剂对乳液粘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与常规乳化剂SDS相比,使用反应型乳化剂DNS-86制得的乳液稳定性得到提高,当DNS-86的用量为2.0%时,乳液的稳定性最好。乳液的粘度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大呈锯齿状增加。使用DNS-86制备的乳液粒径较大、粒径分布较窄、粘度较小。  相似文献   

15.
10%辛硫磷水乳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an20和Tween20以不同比例复配对10%辛硫磷进行乳化,发现复配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为11.5。再根据此HLB值选择出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乳化剂对,确定了最佳乳化剂对。乳化剂的用量为2%,加入0.5%的助乳化剂十六醇和0.1%的增稠剂可明显提高水乳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丁二烯/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10h、转化率达到70%为研究目标,在分析了标准配方条件下提高转化率对反应时间影响的基础上,考察了补加乳化剂对反应后期聚合速率及胶乳黏度、粒径和机械稳定性的影响,与采用增加初始乳化剂法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补加乳化剂提高反应后期聚合速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增加初始乳化剂用量可以显著提高聚合速率,但胶乳黏度明显增大,且机械稳定性降低;补加乳化剂有利于提高反应后期的聚合速率和胶乳的机械稳定性;乳化剂补加量越大,反应后期的聚合速率越快;当乳化剂补加量相同时,在反应时间为2~4h,补加时机越早,反应后期聚合速率越快;补加乳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初始量100%,补加量10%,补加时机为反应2h。  相似文献   

17.
以白油为乳化对象 ,AEO3 、AEO9、TX4 、TX12 为乳化剂 ,在不同的乳化剂配比 (HLB值 )、用量的实验条件下 ,通过观察乳液破乳 ,分层的程度和测定乳液显微镜粒径分布 ,发现乳液稳定性随HLB值的变化规律与文Ⅰ相同 ,可用同样的界面模型稳定机理解释。本文还考察了乳化剂用量、超声乳化、乳化剂种类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中发现乳化体系的最佳HLB值随活性剂用量的增加而上升 ,此现象被解释为粒子粒径小的乳化体系的最佳HLB值更大。  相似文献   

18.
高耐水高光泽苯丙乳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反应型乳化剂AMPS及常规乳化剂合成了一种高耐水高光泽苯丙乳液。讨论了合成工艺、引发剂、乳化剂、AMPS等对乳液的影响。乳液中乳化剂含量 0 .9% (占单体 ) ,耐水性 14 4h不变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半连续聚合工艺,使用可聚合非离子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ANPEO10)制备了聚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不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用常规非离子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作对比。结果表明:ANPEO10乳化体系比OP-10乳化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小、粒径大、粘度变化幅度大;用可聚合乳化剂ANPEO10提高了乳胶膜的耐水性和耐溶剂性。  相似文献   

20.
袁婷婷  沈玲  王汉峰  叶青  管蓉 《粘接》2010,(9):63-66
使用可聚合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通过半连续聚合工艺制备了水基丙烯酸酯乳液。考查了DNS-86对乳液的固含量、转化率、乳胶粒的大小及形态、Zeta电位以及各种稳定性(聚合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的影响。与常规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的丙烯酸酯乳液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DNS-86因反应活性大,能与丙烯酸酯单体进行共聚,制得的乳胶粒大小均一,形态规整,乳液的稳定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