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Fe—Cr—Mo—C系粉末压坯烧结致密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烧结温度对Fe-Cr-Mo-C系试样密度及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实现烧结致密化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在1160 ̄1260℃范围内,Fe-(13 ̄20)Cr-1.5Mo-(1.8 ̄3.6)C粉末压块可实现液相烧结致密化,制得密度大于7.3g/cm^3,硬度HRA70以上的高Cr烧结铁基材料,适宜的液相烧结温度随C含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热—力循环对热处理硬质合金钴相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leeble-1500动态应力应变/热模拟试验机对WC-20%Co(质量分数)热处理硬质合金进行热-力循环实验,借助XRD技术分析计算了合金中钴粘结相的相组成,并在SEM下观察了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合金烃热-力循环后,钴相中面心β-Co含量降低,密排六方α-Co含量相应升高;热处理合金钴相中面心钴相对体积百分含量下降的程度低于常规烧结合金。热处理硬质合金制品使用寿命的提高与合金中钴相相结  相似文献   

3.
W—Cu合金中Cu相纯度对热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提高W-Cu合金热导(TC值)的途径,采用4种不同纯度铜,用熔渗工艺制备W-150Cu(质量分数,%)复合材料试样,并用CO2激光仪测试熔渗试样的TC值。研究发现,铜相纯同小变化对W-Cu合金的TC值产生重大影响,并对铜相纯度影响W-Cu合金TC值的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实验证明,用99.9%的铜,并用适当的熔渗工艺,可以得到TC值为200W·m^-1·K^-1的W-15Cu合金。  相似文献   

4.
试样为未脱蜡WC-10Co硬质合金,在N2气氛下采用微波快速烧结.用XPS灵敏度因子法分析了生坯、正常烧结样品及过烧样品的W、C、Co化学状态及其相对含量异同.测得样品中W、C原子比同理论比基本一致,Co的重量百分数同实际配比基本接近,从XPS全区扫描谱线中的N1S峰观测说明,在N2气氛保护下样品不氮化.本文还着重就WC-Co硬质合金碳的化学状态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未脱蜡烧结后的样品中出现大量石墨相.  相似文献   

5.
试样为未脱蜡WC-10Co硬质合金,在N2气氛下采用微波快速烧结。用XPS灵敏度因子法分析了生坯、正常烧结样品及过烧样品的W、C、Co化学状态及其相对含量异同。测得样品中W、C原子比同理论比基本一致,Co的重量百分数同实际配比基本接近,从XPS全区扫描谱线中的N1S峰观测说明,在N2气氛保护下样品不氮化。本文还着重就WC-Co硬质合金碳的化学状态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未脱蜡烧结后的样品中出现大量  相似文献   

6.
气体喷雾—水淬工艺制造Al—Si合金粉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体喷雾-水淬工艺制造一系列Al-Si共晶和过共晶合金粉末,重点研究喷雾条件对粉末粒度的影响及初晶硅大小和粉末含氧量与粉末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用这种经过改进的工艺制造的合金粉末组织十分均匀细致,初晶硅的尺寸为2 ̄7μm。氮气喷雾粉末的含氧量为0.15%(质量分数),小于0.200 ̄0.220mm的细粉占全部粉末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借助三元扩散偶/电子探针分析技术测定了W-Ni-Co三元系在1100℃时的等温截面,它包含了:3个单相区,即bcc(W),u-Co7W6和fcc;3个两相区,即boc(W)+u-Co7W,boc(W)+fcc和fcc+u-Co7W6;1个三相区,即bcc(W)+fcc+u-co7W6。  相似文献   

8.
高Cr含量镍基高温合金热腐蚀行为研究──I.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合金元素Ti,Ta和Nb对合金系统Ni-16Cr-9Al-2W-1Mo-4Co-(0~4)Ti-(0~4)Ta-(0~4)Nb(at%)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成分范围内,实验合金在75Na2SO4+25NaCl(体积分数)溶盐中的热腐蚀抗力类似于IN738LC合金。在较高的热腐蚀抗力条件下,合金系列保持了较好的其它性能,这就为开发高性能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提供了成分选择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能球磨钨基高密度合金超细粉末的烧结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了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球磨后的97W-2Ni-1Fe(质量分数,%)高密度合金混合粉末的特性和烧结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球磨可以生成纳米晶粉末和W的超饱和固溶体,产生大量的缺陷,促进烧结致密化,在1250 ̄1420℃固相烧结时可以达到几乎全致密和得到非常细的晶粒。作者还对烧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不同烧结工艺条件对低钴粗晶Wc-Co合金性能的影响,证实了利用真空烧结提高低钴粗晶Wc-Co合金性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设计改进了气一气换热器传统的列管布置方法,强化了气体间的传热过程,提高了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本设计用于硫酸生产中转化工段所用的气-气列管换热器的设计,可以把总传热系数由10~14W·m ̄(-2)·K ̄(-1)提高到18~22W·m ̄(-2)·K ̄(-1),这样,仅换热器的一次性投次就可以降低大约37%。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淬火和回火对WC-15wt%,Co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淬火能明显提高粘结相中α-Co(fcc)的含量,WC-15wt%,Co硬质合金在1200℃淬火后其粘结相几乎全部由。α-Co(fcc)组成,回火能有效地降低硬质合金的微观应力,热处理能明显提高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和硬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获得Ni-Co-Mo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条件及该镀层的析氢催化活性,依经最佳工艺条件制得Ni-Co-Mo复合电极,其析氢超电势η100为112.8mV,比不加Mo粉制得的Ni-Co合金电极(η100=204.8mV)低92mV,比纯镍片(η100=453mV)低340.2mV。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固相烧结和熔浸工艺制备Ag(Cu)-WC35和Ag(Cu)-WC65触头材料,研究添加元素Co、Fe,Ni和制备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C粉愈细,烧结收缩愈小,硬度愈高,湿混合方式优地干混合,添加Co,Fe,Ni能促进Ag(Cu)-WC烧结。由于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改善了液态铜对WC颗粒表面的润湿性,WC颗粒在液态铜中的重排列更容易进行,X射线衍射和SEM分析表明,WC颗粒表面生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合金系统Ni-16Cr-9Al-2W-1Mo-4Co-(0~4)Ti-(0~4)Ta-(0~4)Nb(at%)热腐蚀过程受碱性熔融机制控制,形成了致密的保护性表面膜,因此在这些成分范围内的合金表现出较好的热腐蚀抗力。而在富Ta区内,交替发生碱性和酸性熔融,结果导致多孔性非保护性表面膜的形成,生成严重热腐蚀。此外,“等效铬含量”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此类合金的热腐蚀抗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K_4〔Fe(CN)_6〕-硫脲-H_2SO_4测定痕量汞的催化显色新体系。Hg(Ⅱ)的浓度在0~1.02μg/25mL范围内遵守Beer定律,间接摩尔吸光系数ε′_(615)=6.6×10 ̄5L·mol ̄(-1)·cm ̄(-1).回收率90.2%~102.0%,变异系数2.08%。该法用于饮料等食品中痕量汞的测定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运用均匀设计法,采用树脂催化剂,考察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建立了数学模型,该模型的计算值和实验值相一致。并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醚化反应的影响,同时确定其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65℃,反应空速2.5~3.0h-1,醇烯比为(14~15)g/100g。生成油中醚含量的质量分数为14.1%~14.7%,烯烃转化率为13.5%~14.5%。  相似文献   

18.
对碳、硅对低合金白口铁中碳化物形态在高温罡的变化程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合金白口铁中含有合适的碳量不仅可获得较理想的碳化牧量,而且还可得到有利于高国变形的形态,硅的加入可降低热处理温度、缩短保温时间。C:2.6%-3.0%,Si:1.3%-1.8%,Cr:1.8%-2.5%,Mn:1.8%-2.5%,经960℃,4小时保温,空淬后的ak值达14J/cm^2,硬度为HRC52,碳化物多呈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微波烧结技术,研究了添加VC/CBQ晶粒生长抑制剂对WC-10Co超细硬质合金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总量质量分数为0.6%的抑制剂的合金的综合性能最好,过量的抑制剂反而会降低合金性能;并且微波烧结合金不论是否有晶粒长大抑制剂,均能得到均匀的细晶结构。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元烧结剂Ni-Fe-Cu在低温下进行了钨合金的液相烧结研究。通过加入2wt%Cu,在1573K-30MPa-90min的热压条件下成功制备出几乎完全致密并具有较高抗弯强度的93W-3.5Ni-1.5Fe-2.0Cu合金,详细探讨了W-Ni-Fe-Cu体系钨合金的低温密致化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