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一九八○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议。到会理事六十一人。选出了常务理事二十一人,组成了常务理事会。同日召开了常务理事会。选举了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等人选,批准了编委会组成人员名单。常务理事二十一人:彭涛、李书华、李文渊、杜明霞、毕可鸿、王师俊、孙万亭、彭必先、付辉玢、朱文烈、杨绪增、林雨和、邱玉成、马成良、刘林生、王承忠、邓汉民、王维华、李守志、郭大梁、曾国爱  相似文献   

2.
全省化工会议开了四天。参加会议的有地州、市化工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厅直属企事业单位、部分省属企业和地、州、市、县化工企业领导同志共233人。省级有关部、委、办、厅(局)和新闻单位的代表应邀到会指导。会议开得很好,很有收获。褚厅长的报告全面总结了“七五”经验,布置了“八五”和今年的工作,使大家认清了形势,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增强了信心。经党组批准,会议还表彰了先进。就如何开展好今年“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我讲四个问题。一、搞好今年生产、建设,是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1996年4月24~25日来自全国化工、石化、轻工、医药、纺织、机电、中国科学院、大专院校的122个单位150名专家和企业家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学术报告37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生物化工、橡塑助剂、农药、染料和医药中间体科研和生产取得的成绩:研讨了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市场的需求;找出了差距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九五”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发布了有关研究开发的成果、可供转让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对柠檬酸三正丁酯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对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试验,找到了佳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中试。在此基础上对柠檬酸三正丁酯的乙酰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对反应催化剂、原料进料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试验,找到了佳化工艺条件。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对新标准进行了解析,阐述了修订内容及过程。新标准对范围、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取样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对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内容进行了增减与替换,引用了ASTM、ISO、IP、GB、SH和SN标准计54个文件。进口车用汽油(Ⅴ)、(ⅥA)和(ⅥB)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89号、92号、95和98号四个牌号。硫、苯、芳烃、烯烃等技术指标与GB17930—2016一致。增加了第10与第11章节。为评定进口车用汽油的质量,在质量评价要求上提供了检验与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德中 《上海涂料》2011,49(6):29-32
简述了光固化涂料与涂装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外市场、技术的现状。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并探讨了我国发展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刘兵  田靖 《化工进展》2012,31(10):2191-2196
对煤质与气流床气化炉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介绍了水煤浆气化炉与干煤粉气化炉的各自技术特点,分别讨论了煤阶、成浆性、发热量、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灰熔融性、渣的流动性、熔渣腐蚀及煤灰沉积对气流床煤气化选型、设计、操作条件及气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两类气化炉对不同煤性质的适应性并给出了典型的煤质适用范围。总结了工业应用针对不同煤质要求的解决方案并回顾了相应领域的研发进展。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对煤质与气流床气化炉的选择、应用与进一步研发方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消息     
全国硫酸技术改造会议在南京召开 化工部于10月14日至23日在南京召开了硫酸技术改造会议。到会的有各厂、研究设计机构、高等院校等28个单位57位代表和专家。会议由化工部技术司副司长冯伯华同志主持。国家经委和计委都派了代表参加指导。 会议共开了10天。第一阶段由冯司长作了关于会议的目的、任务和技术改造方针政策的报告。讲述了差距、方针、重点、步骤、争鸣、协作、经济、产量、基建、长运等  相似文献   

9.
1995—08—07山西省政府在代县召开了山西省长效碳铵推广会议,孙文盛省长、王文学副省长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省、地、县计经委、科委、化工厅(局)、农业厅(局)等领导和化肥厂、土肥站、新闻单位等参加了会议,共120多名代表。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化工部派员参加了会议。与会代  相似文献   

10.
石墨烯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力学、导电、导热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叙述了石墨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包括石墨的氧化、剥离、还原三个步骤。氧化处理主要介绍了Hummers法、Brodie法以及Staudenmaier法,并比较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剥离处理有超声剥离和热膨胀剥离两种,阐述了各自的作用机理。还原处理包括化学试剂还原法、热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举例说明了三种方法的处理效果。最后,对石墨烯材料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介绍几种碳酸钙产品: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纳米碳酸钙,并且从理化性质、制备方法、颗粒形状以及应用等方面对重质碳酸钙与轻质碳酸钙进行了比较,并对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纳米碳酸钙三者的生产工艺以及发展前景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碳酸亚乙烯酯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克国  王安邦 《化学试剂》2006,28(11):701-702
一氯代碳酸亚乙酯在强极性溶剂碳酸亚乙酯溶剂中进行消除反应,合成了碳酸亚乙烯酯,反应产率为50%,反应时间从39h缩短为1h。利用红外光谱、质谱和氢核磁共振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3.
碳酸钾催化酯交换合成碳酸二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碳酸二甲酯(DMC)与正丁醇(n-BuOH)酯交换合成碳酸二正丁酯(DBC)的反应,筛选出合成碳酸二正丁酯的催化剂。考察了物料配比、温度和时间诸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K2CO3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得出了该反应最佳工艺条件:常压,反应温度140 ℃,反应时间4 h,n(DMC)∶n(n-BuOH)=1∶3。在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1%的条件下,DMC转化率为89.1%,DBC收率为86.9%,DBC选择性为97.6%,甲基丁基碳酸酯(MBC)收率为2.2%,碳酸二异丁酯(DIBC)的收率为70.0%,碳酸二叔丁酯(DTBC)收率为10.3%。  相似文献   

14.
张旭 《工业催化》2016,24(10):16-20
碳酸甲乙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市场潜力巨大。相对于传统制备方法,酯交换法制备碳酸甲乙酯具有明显优势。综述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甲乙酯的路线,对比碳酸二甲酯分别与乙醇和碳酸二乙酯进行反应的特点,表明碳酸二甲酯与乙醇反应需要解决产物分离的问题,而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酯交换反应则需要提高转化率。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王桂珍  方诒胜 《广州化工》2012,40(16):101-102,129
以MgO/SiO2复合催化剂用于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反应,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验证,产物的收率最高可以达到61.02%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月桂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正交实验法,对碳酸二甲酯(DMC)与月桂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月桂酯的催化剂,进行了筛选,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K2CO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碳酸钾(K2CO3)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0.5%,n(碳酸二甲酯)∶n(月桂醇)=1∶4,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140℃。在该条件下DMC的单程转化率为59.4%,碳酸二月桂酯产率55.3%,甲基十二烷基碳酸酯产率4.1%,碳酸二月桂酯选择性93%,未反应的DMC与月桂醇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7.
剖析了碳酸钙生产的“三合一”工艺。对传统间歇鼓泡碳化工艺进行了创新性的改进,使之不仅可以生产轻质碳酸钙、微细碳酸钙,还可以生产纳米碳酸钙。讨论了碳化过程中的技术关键。通过TEM等手段对实际生产的产品进行了表征,并对设备的选型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对于中小碳酸钙生产企业的钙产品更新换代,适应新材料发展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碳酸乙烯酯(EC)为原料,经氯代反应得到一氯代碳酸乙烯酯(CIEC)。然后以氟化钾为试剂,丙酮为溶剂,18-冠醚-6为相转移催化剂进行氟取代反应,合成了一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分别考察了不同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总产率为63.81%。利用质谱、氢核磁共振谱等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以负载在Al2O2上的K2CO3为催化剂,研究了正戊醇(n-Pentanol)和碳酸二甲酯(DMC)酯交换合成碳酸甲戊酯(MAC)的反应。考察了K2CO3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物摩尔配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铝负载碳酸钾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常压,反应温度393K,在反应时间4h,n(DMC):n(n-Pentanol)=1: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重量的2%,K2CO3负载量为Al2O3质量的5%条件下,MAC的选择性为89.1%,MAC的产率为64.2%,DMC的转化率为72.1%。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磷尾矿的热解性能,对磷尾矿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煅烧实验,并测定煅烧后氧化钙、氧化镁分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达到600℃时磷尾矿开始分解,分解不是通常认为的碳酸镁先分解,而是碳酸钙和碳酸镁伴随分解,温度到750℃时碳酸钙碳酸镁基本分解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