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油站油气回收实施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在装油、卸油过程中存在损耗,全国加油站每年约有1.45×10^8m^3油气排放到大气中,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加油站排放油气污染主要发生在油罐车向地下储油罐卸油、加油机向汽车油箱加油和地下储油罐"小呼吸"等环节。基于此分析,介绍了加油站一阶段油罐车卸油、二阶段加油机加油和三阶段加油站(油库)油气回收装置的油气回收实施方案。同时,介绍了该方案应用的主流工艺技术和设备,着重比较了应用于第三阶段的吸附法、冷凝法、吸收法、膜法等回收工艺的优缺点。建议不同地区应根据不同的排放标准选择适宜的油气回收工艺;只有将油库、油罐车和加油站的相关油气回收工艺设施和设备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系统的油气回收。  相似文献   

2.
李英杰  钱华  景盛翱 《中外能源》2011,(10):105-110
汽油挥发除了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以外,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加直接的危害。多数研究者的研究重点一般为油气排放控制技术,而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较少关注。通过调研、测试加油站密闭性、油气回收系统液阻和气液比、加油站改造前后油气减排效果以及ISD运行状态,发现油气排放控制在我国开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在开展油气回收过程中,安装油气回收系统没有完全按照国家的技术标准执行;二是已安装的油气回收系统未在正常状态下运行。但即使安装的油气回收系统未完全在正常状态下运转,加油站的油气减排效果依然明显,这也说明在中国开展油气排放控制的必要性。现有油气排放技术标准已不适应当前的国情,缺乏对油气回收知识的系统认识以及管理不完善导致了目前的问题。建议修订GB20950—2007、GB20951—2007、GB20952—2007等3项技术标准;开展油气回收知识培训,杜绝人为操作不规范所导致的油气回收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现象;根据汽油回收量给予企业一定的免税政策;加强油气回收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全民油气回收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外加油站油气回收的现状和油气回收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油气回收产业的发展障碍,展望了我国特别是江苏省油气回收产业化的趋势,指出要在出台多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给予政策支持,推动油气回收产业化,提高油气资源利用率,以进一步推动油气回收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油品蒸发损耗不仅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也是能源的浪费。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油气回收技术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膜分离法、冷凝法4种,而油气回收集成技术是油气回收装置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吸收+吸附法、吸收+膜法、冷凝+吸附法、冷凝+膜法等油气回收集成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吸附法在国内外应用较多,可与冷凝法或吸收法相结合,达到高回收率、低能耗和高的吸附剂使用寿命。冷凝吸附法有效解决了能耗和吸附剂寿命问题,同时提高了油气回收率,实现了冷凝吸附低能耗集成工艺的优化;可根据油气性质对冷凝终温进行优化。膜分离法具有占地少、回收效果好、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的特点,但投资偏高,随着膜技术的进步和膜的国产化,吸收+膜法和冷凝+膜法的集成工艺将有较多的应用。油气收集系统对油气回收装置至关重要,油气收集系统必须密封性好、系统阻力小、安全性高、自动化程度高。油气回收集成技术的投资与单一技术相近,运行费用低,回收效率高,能耗小。  相似文献   

5.
柴金柱 《中外能源》2016,(4):97-101
油气回收的关键技术在于如何使空气和油气进行分离,其常见的方法有冷凝法、吸附法、吸收法和膜分离法等。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采用"膜法+吸收法"技术回收1-己烯装车尾气,具体流程为利用吸收塔先进行第一步吸收,然后再利用膜做进一步的分离回收,这样可使尾气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1-己烯回收效率达到95%以上。理论上,该油气回收装置一年回收的1-己烯约为19.68t,产生经济效益37.4万元,而能耗费用约11.5万元。根据实际运行状况,解决了温升、机械杂质等影响装置正常运行的问题。针对国内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油气回收装置的达标标准将进一步严格,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根据物料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油气回收工艺,其次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艺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油气产生进行简要的介绍,并根据当前国内油品的消耗量和各储运环节烃类气体挥发量的调研数据,对油气的总体损耗量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造成国内油气回收落后状况的原因;同时,简要介绍了油气回收的主要工艺过程和技术路线,提出有关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推动油气回收事业促进能源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油气产生进行简要的介绍,并根据当前国内油品的消耗量和各储运环节烃类气体挥发量的调研数据,对油气的总体损耗量进行了估算,重点分析造成国内油气回收落后状况的原因;同时,简要介绍了油气回收的主要工艺过程和技术路线,提出有关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专利地图技术分析国内外循环流化床锅炉相关技术专利,通过专利和专利申请人数量分析得出,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相关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中国已成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重要集中区域,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燃烧和传热方式的优化、烟气处理、颗粒回收和分离领域;结合中国发展现状,提出促进中国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书华  黄维秋 《中外能源》2006,11(6):100-103
为了深入研究油品蒸发损耗的机理和规律,减少油品蒸发的污染和危害,研制开发出一套油品损耗及油气回收测试系统,可以模拟油品储存和装卸过程中的蒸发损耗,并可利用活性炭吸附法和常温常压吸收法实现对蒸发油气的回收处理,为研究和开发高效的油气回收技术和工艺提供技术支持和研究平台。该系统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石化企业铁路装车过程,回收效果显著,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敏 《中外能源》2014,(5):23-27
我国正面临空气污染的严重威胁,而多个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推广天然气汽车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我国目前重点出台扶持政策推广纯电动汽车,但效果欠佳,主要原因一是充电不方便,二是充电时间长,三是销售价格高且性价比低,这些问题在短期内恐无法解决。相对于纯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不存在上述问题,更具有在短期内推广的优势。天然气加气站普及建设更加便利,完全可以将效益不好的加油站改装为加气站,或改装为油气混合站;天然气汽车一般几分钟就可完成加气,与加油时间基本相当;同时价格低,成本回收快,更易被市场和用户所接受;另外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天然气汽车也不逊于电动汽车。目前影响我国天然气汽车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优惠政策少,油气价差小,加气困难,管网建设未能大范围普及。建议应推行差别定价,对天然气汽车充气实行比工业和化工用气更低的价格,并辅以财税优惠;研究推行油气混合站,加强在加油站增设充气设施的研究和实践;同时要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推动我国天然气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地源热泵系统的实际运行能效,通过对武汉市地源热泵系统的短期测试与长期监测,讨论了热泵及系统的实际性能系数、水泵效率、水系统输送系数等,得出了热回收系统实际平均综合能效系数为2.34,低于无热回收机组的性能系数3.77;水泵实际运行平均效率为43.9%,系统实际能效系数是额定能效系数的58.9%;实际累计负荷是计算累计负荷的1/3~2/3,实际投资回收期大于计算回收期。还得出了合理选择设备及附件、提高系统设备能效及附件质量、设置调整水泵输送能力的设施以及合理运行调节是提高地源系统实际能效的重要技术措施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李文涛  金海 《节能》1992,(11):44-45
<正> 哈尔滨啤酒厂于1990年采用国内先进节能技术,即辽宁省能源研究所研究的密闭式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及其主体设备高温冷凝水回收装置,对工厂的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应用1年以来,其节能效果十分显著。我厂年产啤酒7×10~4t,麦芽3000t,采暖面  相似文献   

13.
何孝莉 《节能》2010,29(2):53-55
通过分析目前铁路装车设施操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说明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改造油气回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介绍并对比当前世界流行的油气回收工艺技术及其特点,结合该公司实际运行情况,提出最佳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赵铭轩  侯德祥 《节能》2010,29(3):66-67
开式冷凝水回收系统普遍存在能源浪费问题,为此提出将锅炉、用汽设备、集水罐、防汽蚀装置形成闭合循环系统回收冷凝水,该系统解决了离心泵在泵送高温饱和水的汽蚀问题,以及喷射泵在喷射增压过程中本身的汽蚀问题。结合某厂的实际应用,证明密闭式泵站回收冷凝水技术在工矿企业用汽设备冷凝水回收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国内低温余热应用情况,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常用的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我国能源"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应予以发展的能源系统,根据"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则,研究了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围绕发动机余热回收及利用技术进行专利分析研究,对其专利布局情况和专利态势情况从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类型、专利申请人区域分布等角度进行了宏观上的总体分析,以期通过对国内外的专利分析了解世界范围内发动机余热回收和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国外相关企业在我国的专利布局情况,发现我国企业在技术研发中的优势或不足,供中国企业和研究院、所等寻找技术突破点及制定专利战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郑筱莉  杨林 《江西能源》2007,(1):50-51,56
本文介绍了南钢65吨转炉煤气净化回收工艺、特点及主要设备,论述了煤气回收技术及通过对除尘设备进行技术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满足了煤气回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延川南区块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煤层气排采出的污水无法排放和生产用水供应紧张的矛盾较为突出。为解决此种矛盾,通过查看国内市场中污水储存、回收利用的设备材料,对煤层气排采污水回收、处理、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和技术储备,拟选取一体化系统设备对延川南煤层气污水进行处理回收。  相似文献   

19.
文中在介绍冷凝水回收技术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冷凝水回收技术的特点及常用的回收系统及设备,分析了冷凝水回收系统及设备的选型,并探讨了冷凝水回收技术节能效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油气田节能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当前技术节能的贡献率仅为13.4%,发展节能技术的空间很大,而且必须要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我国油气田节能技术已在系统优化、抽油机及其配套节能技术、放空天然气回收技术、原油常温集输技术、稠油热采节能技术、天然气节流技术、高效节能设备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但油气田节能降耗难度日益增大,单位生产能耗较高、设备老化、腐蚀结垢、地面工程系统负荷匹配不够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国际大型油公司积极采用井下分离技术、先进过程控制技术、油田产出水循环利用、高效保温技术等先进技术,并注重能源综合利用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目前油气田生产对于地上地下整体优化技术、机采系统配套节能技术、油田采出水余热利用配套技术、油气集输市能技术、稠油热采配套节能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技术的发展有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