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钢-混组合梁因其受力性能、经济、造型各方面的优越性得到广泛运用。依托某实际钢混组合连续梁桥,采用MIDAS/CIVIL桥梁结构计算软件,建立考虑实际施工阶段的组合梁全桥整体杆系单元模型,并对组合梁全桥施工过程中钢结构及混凝土桥面板应力、变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借鉴,对于提高组合梁的应用效果、实现工程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程实例,对一种新型的波形钢腹板工字型组合梁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组合结构墩顶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受力性能的方法,并简要介绍了装配式波形钢腹板工字型组合梁的施工过程,指出了装配式波形钢腹板工字型组合梁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钢混组合梁桥设计关键点之一是能否有效抑制负弯矩区桥面板开裂,若设计不当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以北京市京雄高速公路中一跨径为40+60+40m的钢混组合梁为研究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三维杆单元有限元模型,对负弯矩区采取不同施工方法,定量比较中支点处混凝土桥面板及钢箱梁的应力差异,定性分析不同设计方法的施工适用性及优缺点。最后提出采用后浇筑中支点混凝土桥面板以及施加中支点强迫位移的组合方法,在提高中支点桥面板压应力储备的同时优化其预应力钢束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实际设计工作中组合梁的设计思路,重点阐述了组合梁混凝土桥面板的受力理论分析,并对混凝土桥面板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对设计和施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耀  周姝 《钢结构》2021,36(4):20-25
钢-混凝土板组合梁桥预制装配技术是一种在工厂预制墩柱、盖梁、钢梁和混凝土桥面板,再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快速装配施工的一种新型组合桥梁施工技术.目前针对钢混组合梁桥的主梁预制装配施工的研究较多,而对桥梁墩柱、盖梁和主梁全预制装配施工综合分析的研究较少,故对桥梁主体结构全预制装配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全国首例多主梁...  相似文献   

6.
翟立强 《建材与装饰》2013,(10):186-188
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由钢箱梁和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两部分组成,在受力原理上是通过剪力把钢箱梁与混凝土板加以组合,对钢箱梁或混凝土板或二者同时施加预应力的一种组合结构。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关键施工技术体现在铜梁制作、构件运输、钢梁组装对接、预应力拉索施工、临时支墩拆除等环节。  相似文献   

7.
组合梁是一种较为稳固的结构形式,在装配式桥梁施工中作用十分显著,由钢梁和桥面板(混凝土)搭接而成,共同形成受力组合结构。另外,钢材抗拉能力强,可以满足各项施工要求,在大型工程中应用较广。论文结合某钢混桥梁项目的具体施工方案,重点分析组合梁施工的关键技术,全面掌握连接方式以及施工组合顺序等核心内容,以便取得理想效果,为今后的项目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预应力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华 《市政技术》2010,28(5):45-47
通过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设计施工和混凝土桥面板预加力的研究,提出了通过调整混凝土浇筑顺序、运用支座位移法、张拉预应力钢束等技术措施来提高混凝土桥面板压应力存储有效性的方法,得出了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措施能取得更好效果的结论;运用ANSYS软件计算分析了钢-混凝土组合梁,并在其设计、施工和构造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用于拱桥结构中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由于剪力滞效应的存在,同一截面上的混凝土桥面板不能完全相同地参与组合梁的受力。现行的设计规范中没有有关拱桥中组合梁混凝土桥面板有效宽度的规定,这对按梁格法分析组合拱桥的受力带来一定困难。本文结合对一带有连续组合梁的多跨拱桥进行的受力计算,研究了混凝土桥面板的应力在横桥向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混凝土桥面板有效分布宽度在纵桥向的变化情况,并讨论了荷载和结构细节变化对混凝土桥面板有效宽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泰东河大桥为主跨270m的城市宽幅组合梁斜拉桥,桥面全宽40. 5m,边跨采用支架拼装施工,中跨采用悬臂整拼施工。由于工期需求以及桥面起重机空间位置,桥面板需在前移起重机后采用汽车式起重机进行安装。由于组合梁斜拉桥成桥受力状态与施工过程密切相关,结合本桥超宽幅桥面的特点,为保证施工和运营阶段结构受力性能的安全性,开展了桥面板滞后安装对结构受力状态和变形影响研究。研究表明,桥面板滞后安装会引起钢主梁应力有一定增加、桥面板压应力减小,对施工累计变形也有较大影响,通过合理的施工控制,将其对施工及运营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