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针对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工人行为难以监控等问题,通过对施工安全规范和事故案例的调查与分析,对施工现场危险区域进行了定义、识别与分类,进而通过BIM、RFID和网络技术等集成,提出了基于BIM和RFID的施工现场工人实时定位与安全预警系统模型,包括BIM模块、定位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预警模块,以期望提高施工现场工人安全管理的效率,降低建筑业的事故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1,(1)
上海崇明电网采用一套主配网站一体化系统,来满足电力调度的日常需求。通过将语音识别功能引入调度平台,根据电力调度专用术语和沪语习惯用语,建立了常用基础语音库。针对电力调度的特殊工作环境,提出了改进的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与高斯混合-隐马尔可夫模型(GMM-HMM)相结合,可屏蔽掉工作场合的其他噪声,提高语音识别准确率。通过应用该方法对声音模型训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DTW算法更具有优良性,可以较好地识别本项目制作的语音库。  相似文献   

3.
基于行为科学理论,分析建筑施工现场组织安全行为和员工安全行为,建立预防行为、施工过程管理行为、事故处置行为、员工个体行为和员工群体行为等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针对行为的模糊性和测量的灰色性,建立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聚类评价模型。通过实例,验证可通过现场安全培训、安全激励、管理者承诺、群体内沟通等提高施工现场行为安全水平,表明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智慧工地"理念构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模式是新时代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可实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全面监管,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建造.文章对其关键内涵进行了阐述,揭示了其核心为:施工现场电子信息管理;施工现场风险源识别监控和预警;作业环境精细化监测防护;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闭环整改.明确了智慧工地在视频安全监控可视需求和AI视觉分析的应用,解决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隐患盲区,为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识别大型电子工业厂房施工现场存在危险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共有的因素及施工现场特有的安全特征,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科学计算指标权重,得出工人个体行为及所具备的安全意识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最关键因素的结论,为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变电站消防管理科学化水平,实现视频图片火焰特征提取及识别定位。接入视频监控码流数据,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火焰识别模型,进行实时识别火焰特征并预警预报。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自动提取火焰特征,有效提高复杂背景下的火焰识别的准确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在变电站消防管理中有较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建筑业安全事故频发,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施工项目的成败。为降低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利用问卷调查方法采集施工现场数据,并以此为样本研究施工现场的安全氛围对施工工人安全行为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 SPSS 软件和 AMOS 软件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验证了施工现场安全氛围对施工工人安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识别出施工现场安全氛围 5 个形成因子依次为:领导力、知识分享、领导安全态度、团队纪律性和参与度与被认同感,并按对施工工人安全行为的影响力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8.
以寒冷地区某住户为研究对象,采用C4.5决策树算法,提出一种基于室内外环境参数的供暖期人员开窗行为识别模型,选取识别模型的特征变量。结合真实开窗情况,以正确率、准确率作为指标,评价识别模型的识别效果。识别模型的特征变量为室内温度、室内相对湿度、15min室内温度变化量、60 min室内相对湿度变化量、室外温度、室外相对湿度、壁面逐时太阳入射角。各测试房间识别模型的识别正确率均比较高,范围为89.6%~94.8%。识别模型在准确率方面也有较好表现,范围为84.9%~91.6%。各房间识别模型均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准确性。识别结果与真实开窗情况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吻合程度比较高。C4.5决策树算法在寒冷地区供暖期人员开窗行为识别方面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2)
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监控和识别考场中考生的不当行为,可以减轻监考人员的压力,提高考试的有效性、公平性和严肃性。本研究提出考场不当行为自动识别方案设想,以YOLOv3算法为核心,使用模拟考试场景视频数据开展自动识别实验,对考场不当行为自动识别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考场不当行为识别的准确率高、速度快,方案可行且可靠,识别效果达到应用要求,对推动我国考试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与施工现场的传感器、视频摄像头等设备,提出了监控数据与BIM数据的转换方法,利用Revit软件开发接口和互联网TCP数据传输协议,建立了高铁连续梁桥施工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BIM模型中现场传感器数据和监控影像的实时显示,对桥梁施工中超出安全阀值的内力、变形等进行预警,通过人脸和安全帽识别对出入工地现场及未佩戴安全帽的人员进行管控。工程应用表明,建议的系统可有效自动智能识别预警、显著提高监管效率,减少误判、漏判。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铁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及施工风险监控难等问题,通过分析不同施工场景风险特点和监控需求,基于集合覆盖理论方法,提出了远中近程视频监控组合布置优化方法。通过开展地铁基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视频监控研究,得出远中近程视频监控组合布置方案中视频监控布置点具体数量和位置信息,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验证该组合布置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以提升基坑工程施工风险管控能力,并为基坑施工现场风险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并结合系统动力学,构建地铁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系统模型。以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示范性规范和指令性规范作为子系统,运用Vensim PLE仿真分析各子系统中二级影响因素对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动态影响,识别各子系统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4个子系统进行优化均可降低不安全行为意向强度,且示范性规范子系统的优化效果最好。此外,各影响因素对不安全行为意向的作用效果、作用时间存在差异,使得不安全行为意向呈现出阶段性规律;安全监管、工作强度、示范行为次数及班组安全氛围分别为4个子系统中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论、组织论、安全管理理论等理论基础,分别运用 DEMATEL 法计算出 13 个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 主要风险源的中心度、原因度,区别出原因集合和结果集合;应用修正阈值 λ 去除冗余因素,得到 ISM 方法中的初始矩阵 M,最终建立起 ISM 模型。通过 DEMATEL-ISM 综合建模将所有因素按层级结构分为三类,针对每类因素的内部关系、关 键因素提出不安全行为规范措施,通过控制关键影响因素来约束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为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理解不安全行为对于事故的影响,通过复杂网络探究房建工程事故行为致险链的作用机理。结合房建工程相关标准规范等,形成不安全行为列表;收集近些年房建工程事故案例,提取行为致险链,利用 Pajek 软件构建网络模型;分析网络的度和累计度分布,描述网络特性。结果表明,入度值和出度值高的节点分别反映事故的常见直接和间接行为原因,行为致险链网络具有无标度网络的特性。研究揭示了房建工程事故的行为致险机理,在预防事故的发生和发展上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项目建设主体,建筑施工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对减少建筑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破坏、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建筑施工企业环境责任行为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研收到197份有效数据,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SEM)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建筑施工企业环境责任行为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的显著影响,其中主观规范是最重要的因素。研究结果对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以事故预防为主要任务,将工程安全特性细分至各施工岗位中。基于工作安全分析理 论,识别施工岗位安全评价指标,构建施工岗位安全评价模型。依据各指标对工人安全性的要求,编制建筑工人安全施测量 表,构建工人—岗位安全匹配模型。实证表明,该模型合理有效,创新了施工岗位安全配置机制,为探索建立精细化建筑安 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施工现场的塔吊使用过程依赖于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监管,但仅依靠人进行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难免会有疏漏。为进一步实现塔吊使用过程安全管理智能化,提出了一套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故障树分析的塔吊施工重物坠落危险情景智能感知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考虑到上述情景在施工现场复现的危险性,在实验室环境下建立了塔吊使用过程中重物脱钩坠落伤人危险情景,利用提出的感知系统对情景进行了智能感知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智能感知方法能够对塔吊重物坠落情景进行准确的感知,自动感知频率为2次/秒,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建筑工人安全行为水平,探讨偏执心理和敌对心理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引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氛围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偏执心理和敌对心理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假设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和系统动力学( SD)结合的方法揭示偏执心理和敌对心理影响不安全行为的机理。结果表明:偏执心理和敌对心理正向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安全意识和安全氛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同时仿真结果表明偏执心理和敌对心理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在安全意识和安全氛围的中介作用下呈现一种先上升再下降近似抛物线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国各级政府监管层也予以高度重视,加大监管力度,并采取了相关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然而,现有工程建设中依然存在较多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问题,使得安全监管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通过对某一地区建筑行业安全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分析模型,确定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指数与监督管理内容分类。研究成果有助于建筑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明确监督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减少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隐患,实现安全及文明施工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形势依旧严峻,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研究建筑工人的 不安全行为对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基于 CNKI 数据库资源对近年来国内有关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成果进 行了系统梳理,阐述了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发表期刊和发表机构,重点从相关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 了系统归纳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可以为学术界和企业界进一步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视角 研究解决工程安全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