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为更合理地评价与选择 EPC 项目联合体的模式,解决评价指标过多与评价方法不足等问题,在对联合体模式分析的基础上,从有利于业主管控 EPC 项目的角度,构建了 6 个一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 TOPSIS 法、灰色关联度及两者组合的评价方法,结合电力工程案例进行大型、中小型 EPC 项目联合体模式的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对于大型 EPC 项目, 3种方法的结论是一致的,设计方牵头的紧密型联合体是首选,其次为设计方牵头的合伙型;对于中小型EPC项目,采用TOPSIS法与组合评价法,排序结果与大型 EPC 项目是一致的,当采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时,其排序结果则存在差异。通过引入不同的评价方法及选择合适的偏好系数,可以帮助业主方对 EPC 项目联合体模式的评价与选择作出更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李祯 《砖瓦》2023,(6):127-129+132
建筑行业当前管理协同水平较低,已经成为限制装配式建筑项目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开展对项目管理协同相关内容的研究,依托某装配式建筑项目,识别对管理协同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与权重分配、协同度评价,构建EPC模式下的项目管理协同模型;通过该模型的应用,明确该项目在采购阶段和策划阶段的管理协同程度最低,其他阶段的管理协同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提出了提升协同度管理的措施,对提升该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协同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联合体架构,结合政府投资EPC项目联合体特征,基于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4个方面构建设计院牵头的政府投资EPC项目联合体发展策略SWOT模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提升设计院牵头的EPC项目管理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 EPC 项目联合体风险进行合理分担,促进 EPC 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文献分析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确立了 EPC项目联合体风险因素指标体系。采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对风险因素进行初次分担,针对共担风险构建风险分担修正指标体系,采用 G1 法及 CRITIC 法对 EPC 项目联合体风险分担修正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并以自然风险为例构建改进 Shapely 模型,确定 EPC 项目联合体合理的风险分担比例,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EPC项目联合体成员风险分配更加合理,在识别EPC项目全过程风险的基础上,运用ISM法对总承包商风险进行层次划分,构建“四阶段”风险动态分担框架;在此基础上,针对共担风险,提出基于随机合作博弈的最优风险分担模型并进行求解,得到联合体成员的最优风险分担比例。以经济风险为例,应用此方法对其在联合体内部进行转移,实现风险的最优分配,使项目总效益提高,验证了风险动态分担模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模式相比,高速公路 BOT+EPC 模式在融资、施工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从项目投资到运营阶段易出现建设前后不一致的现象。结合成功度评价法全面高效、结论清晰的特点,构建高速公路 BOT+EPC 项目的成功度评价体系;采用灰色理论构建白化权函数,实现各级指标的量化;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法进行加权评分,计算项目成功度值,最终实现全面、多层次的项目后评价。 KK 高速公路实例结果表明,项目整体成功度为 4.029,属于基本成功;但项目运行效果和效益的成功度仅为 3.799,属于部分成功,主要原因是实际交通量低于预期所致,后期需提高财务部分的抗风险能力,重视类似 BOT+EPC 项目在决策阶段的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7.
组建项目联合体在国内EPC项目中运用广泛,而项目联合体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利润的分配。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激励EPC项目联合体成员企业实现联盟,考虑成员所承担的风险,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联合体成员的风险因子,并将风险因子纳入Shapley值模型,建立"基于贡献、兼顾风险"的收益分配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实现最大收益下的最合理的利润分配,并且考虑了风险后的分配模型不影响联合体总利润,只对优化收益根据"高风险、高回报"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满足了公平性的要求,更体现了联合体成员的诉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外 EPC 项目的增多,人们对其风险的管理也愈发重视,对风险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对海外 EPC 项目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归类,建立较为完善的评判指标体系;基于 AHP 及熵权法构建决策偏好组合赋权模型确定指标权重,基于该权重构建海外 EPC 项目风险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某海外 EPC 项目进行评价并给出合理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体风险与评价结果较为接近,证明了该模型有效,能够对海外 EPC 项目做出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9.
冯洁玉  吴翔华 《建筑经济》2023,(S1):252-257
从主体协同、要素协同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确立协同度评价体系,构建居住性历史街区更新治理协同度模型,并以南京小西湖项目为例,测度该项目治理系统的协同度,识别治理中的薄弱点并分析成因,最后从参与机制、更新机制和加强居住性历史街区的活力塑造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项目群管理协同综合水平,建立包含信息协同、组织协同、资源协同、目标协同和文化协同等5 个维度的项目群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物元可拓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管理协同效果评价模型。在区间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综合权重的前提下,运用多级可拓法对协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进而确定项目各指标因素协同水平,为企业提高工程项目群管理协同能力和管理效率提供参考。将该评价模型应用到某高速公路项目群建设评价中,从而验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EPC 联合体合作关系质量对项目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研究 EPC 联合体内部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合作关系,通过双方收益和成本得出双方合作关系支付矩阵,构建并求解演化博弈理论的复制动态方程及演化稳定策略,并应用 Matlab 软件对影响 EPC 联合体合作关系的因素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合作关系长期演化结果可能是均采取“合作”策略,也可能是均采取“不合作”策略;群体采取“合作”策略的比例与额外收益分配及其分配系数、收益实现系数及“不合作”策略损失及其风险系数成正相关,与合作成本和损失分配系数成负相关。针对双方合作困境给出了改善 EPC 联合体内部各参与方合作关系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国内建筑业深化改革的推进,EPC总承包模式成为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及国内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提升我国建筑企业EPC总承包能力,以应对国内外EPC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从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新时期建筑企业EPC总承包能力的内涵,并对能力层级进行划分,从产业链视角分析识别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能力层级对影响因素的能力特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维矩阵能力评价模型;运用实例分析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以期为提高工程总包商工程总承包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对国家出台的有关 EPC 项目政策研究,构建 EPC 项目中业主方、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演化博弈模型,借助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分析了三方演化路径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业主激励成本和设计施工优化成本对合作关系的建立呈负向影响,公平合理的收益分享系数和额外优化收益能加速合作关系的建立。并根据仿真结果分析,针对 EPC项目三方实现合作共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施工噪声是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噪声污染问题和噪声投诉的主要来源。以深圳市某河水环境治理的 EPC 总承 包项目为例,基于现场施工过程噪声源强的定量研究和现场调查及环境影响问卷调查,分析了项目施工阶段的噪声污染特征, 并基于查尔斯·戴明提出的 PDCA 项目管理模式和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提出了 EPC 项目施工噪声环境管理体系。 该案例可减少施工大城市噪声投诉事件,为施工噪声污染管理提供参考,也为水环境治理 EPC 项目施工环境管理提供了重 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EPC 模式在我国工程领域得到日益广泛应用。针对 EPC 模式下如何从业主与总承包商关系治理角度改善项目管理绩效的问题,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 309 个 EPC 项目有关数据进行检验,以关系行为中“合作”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并验证了关系治理多因素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程度和改善机理。研究表明,关系治理中信任、承诺、沟通和惯例4 个关键要素可有效促进双方合作,从而改善 EPC 项目管理绩效。进一步明确了 EPC 模式下“关系治理—合作—项目管理绩效”的关联路径。关系治理理论及方法在 EPC 项目中合理使用,将对我国工程领域大力推广 EPC 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