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钢制焊接并门NC MAG焊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阀门电传统的铸造阀门改为焊接阀门后,根据产品结构特点,设计研制了三台数控自动焊接机床。在焊接工艺试验研究基础上,实现了联结体的环缝,阀体与阀杆座的马鞍形焊缝,联接体与阀体的环角焊缝的数控MAG焊接,产品经检验,完全满足使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型水轮机金属焊接蜗壳各分节大多采用按各分节平面展开线轮廓进行数控切割加工.但各分节间的环焊缝都是分段切割为定角度坡口面,这样形成的环焊缝实际焊接坡口角是变角度的,这不符合最佳焊接工艺要求.为了实现等角度环焊缝坡口面切割,就其推导出数控切割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型水轮机金属焊接蜗壳各分节大多采用按各分节平面展开线轮廓进行数控切割加工。但各分间的环焊缝都昌分段切削为害角度坡口面,这样形成的环焊缝实际焊接坡口角是变角度的,这不符合最佳焊接工艺要求,为了实现等角度环焊缝坡口面切割,就其推导出数控切割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优化设计试验方案,综合考虑影响高强钢数控激光焊接质量的工艺参数,通过镀锌高强钢的激光焊接试验研究,对试件焊缝的力学性能试验、焊缝金相及显微组织试验、焊接接头的SEM能谱分析和焊缝盐水腐蚀试验,表明镀锌高强钢数控激光焊接工艺可以获得较高的焊接质量。提出了可以有效控制焊接镀锌高强钢加工质量的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5.
研制了一种超低碳型多用焊接材料,该焊接材料所获得的焊缝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基 体,通过在合金系统中加入Ni、Cu等合金元素,保证了焊缝金属与铸铁、高碳钢等材料的可焊 接性.这种焊接材料不但可以用于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件的补焊和连接,也可用于焊接中碳钢、 中合金钢和部分高碳钢.  相似文献   

6.
焊接接头力学不均匀体断裂力学参量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MARC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平板拉伸和三点弯曲试样焊接接头力学不均匀体的断裂参量──J积分进行了数值分析.考察了焊接接头不均匀裂纹体J积分的守恒性,以及不同裂纹长度、强度匹配和焊缝宽度在加载过程中对J积分及塑性区发展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接头J积分具有守恒性,裂纹越浅,加载时塑性区越大,断裂韧性值越高.高匹配焊缝中的裂纹更容易进入浅裂纹状态,从而使高匹配焊缝具有较好的抗断性能.焊接接头强度匹配因子M对J积分值有很大的影响.焊缝宽度对J积分值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2.25Cr-1Mo珠光体耐热钢,有较高的抗氧化性、耐高温和具有长期服役的微观组织的稳定性。主要用于原子能、石油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和加氢重整等反应器。为了控制2.25Cr-1Mo长期在高温状态下服役母材和焊缝金属出现回火脆化及在焊接过程中焊接难度较大的问题,针对回火脆化控制过程提出了母材与焊材的选材规则、焊接方法、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评定、分步冷却处理程序及试验数据和一些其他辅助的措施,确定了如何选择焊接材料、保证预热温度、控制好层间温度和后热温度、控制焊接线能量、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等一系列方案。通过焊接工艺评定结果的验证,焊缝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产品技术要求所规定的各项数值,并获得符合产品技术要求所规定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8.
新型电动机轴与护环焊缝焊接成型以后,为确保其焊接质量满足工艺设计要求,必须对焊缝进行跟踪质量检测,所以要根据焊缝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铝合金交流A-TIG焊中活性剂和焊接参数对焊缝熔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铝合金交流A-TIG焊中单组分活性剂对焊缝熔深的影响,还针对多组分活性剂研究了焊接参数对焊缝熔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卤化物几乎不能增加焊缝熔深,而氧化物对焊缝熔深的影响很复杂,有的能增加焊缝熔深,有的效果不明显,有的甚至减小焊缝熔深.其中SiO2增加熔深作用最显著.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接速度、氩气流量和电弧长度等对焊缝熔深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桂壳理论的近似计算方法.对薄壁圆筒环向对接焊缝的应力与变形进行了分析讨论.定量地结出了焊后残余应力与变形随筒体尺寸及焊接条件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CO2激光焊接加工中,影响高强镀锌钢板焊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此处根据试验加工对相应因数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套可以有效控制焊接高强钢加工质量的工艺参数,从而确保高强镀锌钢的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塑料压力管道多角度热熔焊机的基本构成及工作过程的分析研究,介绍了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的熔接机的自动控制系统,从工程需要出发,重点探讨了基于电液比例阀的控制系统及一些重要参数,完成了基于电液比例阀的多液压缸顺序控制,实现了焊接过程控制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试验中的因子设计方法,并采用因子设计方法进行焊接试验,测得焊缝尺寸数据。通过有关统计分析,研究了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及混合气体配比等3个规范参数与焊缝几何形状参数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焊缝熔深H,焊缝宽度B和余高a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对这些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所得到的数学模型可对焊缝的几何形状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不锈钢TIG焊活性剂对焊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TIG焊生产效率低,单层焊可焊厚度小等问题,采用活性化TIG焊(A-TIG),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焊缝熔深,从而提高焊接效率和生产率。研究了在不锈钢TIG焊中,5种单一成分的活性剂(SiO2、CaF2、TiO2、Cr2O3和NaF)对焊缝机械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传统的TIG焊相比,在相同规范下,上述5种活性剂都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焊缝的熔深,但是不同的活性剂对焊缝机械性能的影响不同,其中活性剂SiO2所形成的焊缝的抗拉强度和塑性最好,而活性剂Cr2O3所得到的焊缝硬度最大;活性剂对焊缝微观组织没有明显改变,仅仅改变了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的纹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GMAW焊接工艺参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焊接工艺参数决定着焊缝几何尺寸和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正确地设计焊接工艺参数是焊接结构生产的重要工作.基于数值模拟和神经网络技术,以焊接质量信息(焊缝几何尺寸和冷却时间)为输入,焊接工艺参数为输出,建立了BP网络设计焊接工艺参数系统,对该网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探讨平板单层熔敷成形中的焊接工艺,为后续成形试验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研究了与机器人MIG焊金属快速成形焊接过程密切相关的重要焊接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获得了各焊接参数对成形焊缝尺寸(余高和熔宽)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可知,送丝速度和焊接速度对焊道几何尺寸影响显著; 焊枪倾角、工件坡度及干伸长对成形焊道几何尺寸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用于对焊道精细规划中的焊缝尺寸(余高和熔宽)进行微调.  相似文献   

17.
高速焊由于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已成为焊接界的研究热点.但焊接速度提高的同时也更容易产生焊接缺陷,如驼峰焊道,即焊缝金属沿焊接方向上分布严重不均的焊缝成形缺陷.驼峰焊道的出现限制了焊接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国内外焊接学者已对驼峰焊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提出了多种模型来解释驼峰焊道的形成机理,但尚未形成统一认可的理论.为此介绍驼峰焊道的形貌,并以高速电弧焊中驼峰焊道为例,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高速电弧焊中驼峰焊道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认为保护气、金属成分、电极几何形状和热源形态等都是影响驼峰焊道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顶板与U肋焊缝连接处残余应力及与外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局部受力特征,针对宽体钢箱梁工程实例,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对该焊缝的施焊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焊接过程中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以初应力的方法实现了焊接残余应力与外荷载作用的组合。研究结果表明:面板下缘垂直于焊缝方向的残余拉应力峰值接近材料的屈服强度,远离焊缝的区域应力急剧减小,焊趾处的横向残余应力要明显大于焊根处;由面板上缘至下缘,纵向残余应力由压应力变为拉应力,横向残余应力呈现出“拉应力-压应力-拉应力”的交替变化趋势;以初应力的方式考虑残余应力,稳定应力场的相对误差可控制在5.0%以内;自重与二期恒载对焊缝区局部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和焊根及焊趾处的应力极值的影响不大(1.7%以内);外荷载中考虑局部对称轮载作用且未考虑焊接残余应力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消散情况时,焊根及焊趾处垂直于焊缝的横向应力极大值最大分别可增大10.7%、17.6%;焊接残余应力及与外荷载组合作用下,焊趾及焊根位置处沿面板厚度应力的分布符合“直线+抛物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不锈钢长焊缝CO2激光焊接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O2 激光焊接不锈钢,研究了长焊缝焊接中轴向保护和侧保护对焊接熔深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轴向保护时,熔深随着焊接长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侧保护时,熔深几乎不随焊接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光路系统的热透镜效应对熔深的影响不明显. 进一步分析表明,轴向保护对等离子体的控制效果较差是长焊缝中熔深随焊接长度减小的原因,可通过间断焊接的方式避免等离子体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生产中常用的16Mn钢材料为焊接母材,采用单丝交流、单丝直流埋弧焊和双丝埋弧焊工艺方法制备焊件.对不同工艺方法得到的焊接接头进行了拉伸试验,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的室温冲击试验,观察了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冲击断口形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了不同工艺方法下的熔敷速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丝埋弧焊工艺下的熔敷速度比单丝交流、单丝直流埋弧焊工艺下的熔敷速度分别提高了108%和64%,焊接速度分别提高了59%和67%,焊接工艺稳定性好,焊缝成形美观.三种工艺方法下得到的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无明显区别.单丝埋弧焊时焊缝金属的室温冲击韧度值比双丝埋弧焊时的高,单丝交流埋弧焊时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的冲击韧度值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