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背压余热供热可回收汽轮机乏汽热量,扩大机组的供热能力同时减少高品位供热抽汽量,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针对供热改造汽轮机,文中提出同时适应冬季高背压余热供热和夏季凝汽工况运行的低压转子解决方案,对其关键技术及热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为增加1号机高背压供热改造后全厂供热灵活性,2号机进行了增设高低旁的供热改造,兼顾供热能力和负荷灵活性.结果表明:宽背压低压转子既能满足冬季高背压运行,又能保证夏季纯凝工况运行的经济性,无需多次更换转子;2号机在供热保障前提下电负荷可降至19.4%,实现深度调峰;回收乏汽余热后,机组热效率提升,与改造前相比,机组的发电标准煤耗降低84.2 g/kWh.  相似文献   

2.
通过低温热能回收热泵改造技术,以凝汽器出口循环水为余热源、汽轮机采暖抽汽为驱动热源,余热和抽汽共同将热网回水温度提高到80℃。再进入热网换热器继续提高温度,达到供热要求。由于利用了循环水余热,机组排汽热损失减小,热耗降低。若机组(抽汽550 t/h)背压提高到9.1 k Pa运行,热泵利用该机组70%的循环水余热,机组热耗将下降22.6%。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供暖期长,对供热质量有很高要求.北方地区的火电机组大多是热电联产型,通过抽汽供热可以更好地利用能源.抚顺热电分公司对抽汽供热机组进行高背压供热改造,但受供热负荷影响,发电负荷灵活性有所下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采用了循环水双冷源改造运行模式,使损失热量远小于高背压运行方式,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电厂供热能耗偏高,利用EBSILON仿真软件搭建了200 MW和300 MW机组的联机供热系统模型,获得机组最佳运行方式,有效缓解了联机机组能耗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在模拟过程中,对不同热电负荷进行计算模拟,得到机组总煤耗与发电标准煤耗随300 MW机组热电负荷占比的变化关系曲线。根据模拟结果得出:当300 MW机组发电量为250 MW至280 MW时,机组的经济性及安全性最佳。为确定联机机组最佳热电负荷分配提供了理论支持,实现了节能减排、能耗降低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热泵调峰型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尽可能地提高燃气供热能力,分布式热泵调峰技术在热力站处二次网侧采用热泵进行供热调峰,同时利用热泵原理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为热源处低温余热回收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提高系统供热效率.为了评价分布式热泵调峰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以一套二拖一大型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背压供热机组为例,对分布式热泵调峰型燃气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和常规燃气锅炉调峰供热系统在设计工况及运行工况下进行比较.在系统输入燃气量不变的前提下,新系统较低的回水温度有利于回收更多的烟气余热,在提高系统供热能力、降低供热能耗方面具有优势.节能性和经济性分析表明,该系统供热能耗降低6%,动态增量投资回收期为3.1 a,可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热电母管制背压机组在多炉多机并列运行时,任一汽机遮断或任一锅炉主要辅机跳闸都会对整个热力系统产生影响,控制不当将直接危及机组的运行安全,影响热用户的生产安全。依托某3×480 t/h超高温高压燃煤锅炉+2×50 MW抽背式汽轮发电机组热电联产项目,当汽机遮断或锅炉主要辅机跳闸时,采用自动快速减负荷运行设计理念,同时维持热网供汽的控制技术,使机组能够在短时间内平稳降至安全运行区域,避免人为操作风险和热网用户损失。  相似文献   

7.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在实施汽轮机打孔抽汽采暖供热基础上,对600MW亚临界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改造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设备布置、系统参数及运行效果的分析,验证了改造技术方案提高了机组乏汽的回收效果,降低了锅炉供热的燃煤量,解决了煤、灰的运输储备问题,改善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热电联产汽轮发电机组运行与热网加热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热电联产机组低位能分级混合加热供热技术,即通过改变传统的热电联产热网加热方式,由汽轮机低压缸排汽的低位能替代中压缸排汽的高位能加热热网循环水,实现热能转换的梯级利用。以某典型200 MW级湿冷机组抽凝式供热为例,分析了低位能供暖系统的热力学特性和节能效果。结果表明,低位能改造后,机组在供热初末期、维持全厂发电负荷不变的情况下,燃煤量减少5.45 t/h,供热负荷增加208.7 GJ/h。供热热源蒸汽代价焓减少150.68 kJ/kg,效率提高23.73%,折合单机供电煤耗下降84.26 g/kW·h。严寒期维持全厂单位h燃煤量不变,电负荷增加12.62 MW,热负荷增加306.1 GJ/h,供热热源蒸汽代价焓减少98.5 kJ/kg,效率提高14.3%,发电煤耗相对下降79.0 g/kW·h。运行表明该低位能改造技术,系统稳定可靠、经济效益显著,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在实施汽轮机打孔抽汽采暖供热基础上,对600 MW亚临界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改造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设备布置、系统参数及运行效果的分析,验证了改造技术方案提高了机组乏汽的回收效果,降低了锅炉供热的燃煤量,解决了煤、灰的运输储备问题,改善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引入能量品位的概念及背景,根据我国地域及气候差异分析采暖供热的主要趋势,对现行国内300MW抽凝机组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利用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则对300 MW供热机组重新进行热力计算,并与现有运行方式下的热经济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能够提高机组的热效率和供热能力,降低机组的冷源损失。以某300MW供热机组为例,确定两种计算方案,对抽汽供热与循环水吸收式热泵供热的联产机组经济性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热泵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直接空冷机组运行参数对其热经济性具有较大影响,基于机组配汽方式及环境因素确定其最佳值,对实现节能降耗具有较大意义。以NZK600-24.2/566/566机组为例,建立供电效率最大为目标函数,通过建立机组及其风机系统变工况计算模型,利用改进型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随着机组负荷或环境温度的增加,最佳初压、排汽压力及各段抽汽压力随之升高,反之降低;当环境温度高于20℃时,对机组运行参数影响较为突出;在较低环境温度下,机组排汽压力低于末级极限压力时,需停运部分风机;在相同负荷下,随着环境温度或风速的提高,机组供电效率逐渐下降。通过优化运行参数,能为机组经济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供热机组的基本特性,建立了汽轮机变工况运行时以热定电的数学模型,对供热机组以热定电的运行方式进行在线监测,研究了供热机组最大最小负荷调度方法、快速调整负荷调度方法和节能模式下的负荷调度方法,分析了调度实施过程中优化方式的选择、供热能力和供回水温度限额问题,提出了基于气象参数的电力与电量预测方法.实践证明,供热机组负荷优化调度方法为电网调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低谷时段热电矛盾,某电厂210 MW汽轮机组的低压缸采用了光轴运行方式以实现热电解耦。通过对光轴运行方式经济性的分析,测试了热耗率和煤耗率的经济指标,拟合了发电机功率与供热量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在额定蒸发量时,采用光轴运行方式可使机组的供热能力增加305.3 MW,负荷减少了54.3 MW,发电煤耗下降了187 g/(kW·h)。  相似文献   

15.
以某300 MW机组为例,针对供热机组热电解耦、深度调峰能力差的问题,分析了高低旁路联合供热方案的技术特点,以及当前火电机组调峰补偿政策。对机组高低旁路联合供热投运前后分别进行了汽轮机热耗率及机组煤耗率等热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高低旁路联合供热在保证供热负荷的同时,可使机组负荷降低13.217 MW,提高了机组热电解耦能力,在调峰补偿政策背景下,可提高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供热机组灵活性改造是打破“热电耦合”、实现煤电机组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容量支撑的有效措施,最常见的技术方案是汽轮机低压缸零出力运行加高低旁路抽汽供热或电锅炉供热。针对一350 MW超临界供热机组,采用变工况迭代计算方法,对两种方案的最小电出力、最大供热和保热调电典型工况点的热经济性,以及深调峰负荷段的电出力的可调范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冷端损失很小,在相同热电负荷工况下电锅炉方案耗煤量仅略大于高低旁路抽汽方案;而因电锅炉具有优良的逆向电负荷调节能力,深调峰负荷段下的电负荷可调区间要显著大于高低旁路抽汽方案。  相似文献   

17.
某热电厂6 MW背压机组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热电厂为提高能源利用率,拟新建一台6MW中温次高压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替代2台3MW中温中压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同时为解决公司淡季热负荷低造成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将一期1台3MW抽凝机组改造成后置机接在背压机排汽管道后,利用背压机排汽作为它的进汽,起到维持背压机稳定运行的作用。本文对此技术改造进行了分析,以高参数的背压机组替代低参数的背压机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区域内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是当前供热机组灵活性改造的主要方式。依据电网现行深调峰补偿政策,核算机组不同工况下的收益是现场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一种基于热平衡规律的变工况快速算法,能够在保证基本计算准确度的情况下快速计算出机组变工况后运行状态。以某350 MW超临界供热机组为例,分别计算100%TMHCR(最大供热)和40%THA工况下低压缸零出力运行前后的发电功率、供热功率及热耗等参数,进而计算出发电供热收益。结果显示,100%TMHCR工况低压缸零出力运行能够降低发电负荷约8%,提升供热负荷27%,40%THA工况可将发电负荷降低至25%Pe,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某电厂1 000 MW机组循泵各种运行工况进行试验,总结机组在一定负荷和循环水进水温度情况下所对应的最佳循泵运行组合方式和最佳运行背压,并以机组满负荷运行,循环水进水温度16℃为例,将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电网调峰的需要,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对^#5新型220MW机组进行了定压和滑压两种运行方式不同负荷下的对比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比较,确定出机组最佳的调峰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