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无人机受参数摄动和外界扰动影响的特点,对H2/H∞混合控制控制理论在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典型无人机的横航向飞行控制系统,用混合H2/H∞鲁棒控制方法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使飞机控制系统在鲁棒稳定条件下,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在求解多目标综合控制问题方面的优势对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扰动抑制能力和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人机受参数摄动和外界扰动影响的特点,对H2/H∞混合控制控制理论在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典型无人机的横航向飞行控制系统,用混合H2/H∞鲁棒控制方法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使飞机控制系统在鲁棒稳定条件下,满足一定的性能指标.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在求解多目标综合控制问题方面的优势对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扰动抑制能力和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姿态控制问题,将鲁棒轨迹跟踪控制与动态逆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基于鲁棒轨迹跟踪的直/气复合鲁棒控制姿态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将鲁棒轨迹跟踪控制与动态逆控制有机融合进行虚拟控制设计,在慢回路动态逆设计的基础上引入鲁棒轨迹跟踪控制,抑制直接力控制对气动力控制的干扰,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仿真研究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线性二次型高斯/回路传输复现技术(LQG/LTR)是一种多变量频域设计方法,它以良好的鲁棒性和解耦特性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文中以某飞机的纵向着陆模态为例,采用LQG/LTR原理设计了该飞行控制系统的LQG/LTR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用该控制方法设计的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并具有较强的干扰抑制能力,从而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应用混合灵敏度H∞控制理论设计飞行控制系统鲁棒控制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来优化H∞加权函数阵.找到了同时满足系统时域和频域性能要求的鲁棒控制器。以某型推力矢量飞机侧向运动为例进行仿真与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出来的飞行控制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还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空-空导弹在追踪平面内非线性运动问题,基于H2/H∞混合控制方法设计了H∞鲁棒制导律.根据导弹和目标在同一平面内的运动模型,由非线性H2/H∞混合控制理论,描述任意给定目标加速度、控制加速度指令,并由H2/H∞混合控制标准设计问题的解,得到系统具有一定性能指标的控制输入,实现H∞鲁棒制导律设计.最后的数值仿真验证表明所设计的鲁棒制导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飞机自身与外界干扰的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采用μ综合控制方法,根据飞行品质要求,构造了飞机侧向飞行控制系统μ综合设计框架,选取了不同环节的权函数.以某推力矢量飞机侧向运动为例,对其进行了μ综合设计并做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飞行控制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以及很好的解耦效果.  相似文献   

8.
混合H2/H∞鲁棒控制在飞行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混合H2/H∞。鲁棒控制技术设计了某型飞行器运动控制系统。用小扰动方法对飞行器非线性运动控制系统进行线性化,之后建立了混合H2/H∞。鲁棒控制问题的系统模型,设计了H2/H∞鲁棒控制器,使飞行器运动系统有较大的鲁棒稳定性同时满足一定的鲁棒性能要求。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满意的鲁棒稳定性和闭环噪声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9.
舰载机纵向自动着舰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QG/LTR是一种现代多变量频域设计方法,它以良好的鲁棒性能和解耦特性得到广泛应用。文中讨论了舰载机纵向自动着陆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引导控制律的设计方法,并用LQG/LTR方法设计着舰控制系统的控制律。在考虑大气干扰、舰尾流和甲板运动的条件下,以某飞机为例,对其纵向自动着舰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与仿真,结果表明采用LQG/LTR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并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定量反馈理论(QFT)是一种频域鲁棒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综合考虑了对象的不确定范围和对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从而保证了设计结果具有稳定鲁棒性和性能鲁棒性.文中以某飞机的协调转弯模态为例,采用QFT方法设计控制器. 仿真结果表明用该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自动驾驶仪鲁棒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两类不同的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导弹自动驾驶仪结构,进行了鲁棒稳定性分析,分别给出不同结构复合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区间,即确保系统稳定前提下,直接力喷流机构应满足的约束条件;最后,对不同驾驶仪结构的鲁棒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为直接力复合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具有较好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四旋翼飞行器姿态的稳定控制,针对该系统的非线性、易受外界干扰和参数摄动影响等问题,提 出一种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四旋翼飞行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其次在线性化飞行器模 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最优二次型鲁棒伺服控制方法的姿态控制器;然后应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自 适应补偿器消除系统不确定性的影响;最后对加入了鲁棒自适应控制的飞行器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 具有稳定精确的指令跟踪性能和强鲁棒性,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实现稳定良好的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飞机飞行条件变化引起的模型不确定性问题,基于μ控制理论设计鲁棒的俯仰姿态控制系统。根据干扰抑制原理将俯仰姿态控制系统设计转化为μ综合的一般框架,将鲁棒性能问题转化为广义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问题。利用D-K迭代算法求解得到14阶的μ控制器,基于平衡截断方法将该控制器成功地降为4阶。对μ降阶控制器进行鲁棒性分析,结果表明μ控制能兼顾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14.
高空高速无尾布局无人机全包线鲁棒控制因其宽泛的飞行包线和特殊的布局成为飞行控制设计的技术难点。文中把鲁棒控制设计分解为无尾飞机的鲁棒稳定和高空高速无人机宽包线飞行的鲁棒控制两步,阐述了适合于无尾飞机的鲁棒稳定结构,给出了全包线鲁棒控制设计方法,仿真分析显示较好的解决了无尾飞机从低空低速到高空高速的鲁棒控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滑翔制导炸弹,提出了一种变增益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通过将作战空域划分为几个小空域,并在其中一边界点对线性化后的系统,采用双回路鲁棒设计方法,设计满足系统性能和动态性能的鲁棒控制器.然后在各个边界点,采用插值方法将控制器内回路设计成与高度和速度相关的连续变增益控制回路,使内回路控制参数随着滑翔制导炸弹的飞行状态变化而变化,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时域响应性能,可以控制滑翔制导炸弹在大范围飞行过程中稳定,获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镇定问题。应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法和李亚普诺夫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不确定项上界的连续型鲁棒镇定控制器设计方法。所提出的鲁棒镇定控制器不仅可确保相应闭环系统的可观状态指数稳定、内部状态一致最终有界,而且计算简单,更易实现。最后给出了一个仿真算例,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H2/H∞混合控制的空-空导弹鲁棒制导律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一空导弹在追踪平面内非线性运动问题,基于H2/H∞混合控制方法设计了H∞鲁棒制导律。根据导弹和目标在同一平面内的运动模型,由非线性H2/H∞混合控制理论,描述任意给定目标加速度、控制加速度指令,并由H2/H∞混合控制标准设计问题的解,得到系统具有一定性能指标的控制输入,实现H∞鲁棒制导律设计。最后的数值仿真验证表明所设计的鲁棒制导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无人机鲁棒飞行控制系统采用μ综合设计构造其纵向姿态控制系统.其μ综合控制设计框架涉及广义标称对象、反馈控制传递阵、不确定模块及相应输入、输出等问题.断开控制器和不确定模块后,得到μ综合控制系统的开环结构,则设计转化为μ综合控制设计框架中对权函数的选择.选择并代入相应的权函数后,可得到广义飞机对象传递函数阵.数字仿真表明,据此设计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鲁棒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动态逆与QFT 的鲁棒飞行控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保证无人战斗机控制器的解耦性能和鲁棒性能问题,设计一个某无人战斗机的姿态控制器。将动态逆(DI)和定量反馈理论(QFT)相结合,用动态逆实现无人战斗机控制的动态解耦,用定量反馈理论保证控制器的鲁棒性能,并以实例进行仿真结果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气动数据变化±30%的范围内,DI与QFT控制器可以实现对飞机姿态的精确控制,能很好地解决飞机的姿态控制问题,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代飞机在大飞行包线内飞行是一个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的非线性模型的问题,首先采用非线性变结构鲁棒解耦控制方法为其设计了控制律,即在设计切换函数时,引入误差积分项以抑制变结构控制的抖动,并提出了一种将不连续控制变为近似连续控制的方法.然后用不同飞行条件下的空气动力参数变化来模拟系统的不确定性,并进行闭环系统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不仅可实现对飞机滚转角、侧滑角、迎角等的渐近解耦控制,而且对系统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说明系统具有较好的解耦性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