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克-依构造带高产气藏试井的流压上升现象,导致了克-依构造带超高压气藏测试(试井)资料不能被有效解释。自喷井定产量试井流压下降与非自喷井流压上升的试井理论已较成熟,对于自喷井定产量试井流压上升的试井分析理论还没有人进行研究,章研究了高压气井定产量试井导致流压上升的原因。根据渗流理论,建立了交表皮系数、高速非达西渗流、部分打开地层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值模拟理论,建立了差分方程;研制了数值模拟软件,用研制的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部分打开地层、高速非达西渗流、变表皮系数等因素的井底压力响应。在测试过程中地层损害程度在减轻,这是高压气井流压上升的主要原因,表皮系数降低得越多时,井底流压上升得越快。部分打开地层、高速非达西渗流单因素不能导致高压气井流压上升。这些认识对建立自喷井定产量试井流压上升的试井理论有重要意义。章建立的高压气井试井流压上升的数值模拟方法可用来解释高压气井试井流压上升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文[1]和文[2]给出了DST非自喷井续流数据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不用测取产量,即可求得地层系数Kh、表皮系数S。这样使非自喷井的解释更加精确,缩短了关井时间,节约了测试费用。同时编制了可供现场使用的分析软件。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分析非自喷井的续流数据。  相似文献   

3.
地层测试压力恢复资料解释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地层测试非自喷井关井压力恢复资料解释方法,采用4个误差统计参数定量检验该方法的解释结果,并采用相对性能系数,对比该方法和流动段压力资料解释方法、Peres压力恢复方法一及压力恢复方法二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其它方法。通过定量检验,达到了求准地层参数的目的。对比流动段和恢复段的解释结果,发现恢复段的解释方法总体上优于流动段的解释方法,原因是由于流动段的时间同恢复段相比过短。  相似文献   

4.
根据抽汲井开采工艺特点,考虑测试井底压力出现山形流动曲线情况,设定圆形封闭复合地层中心1口抽汲井生产,在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系数情况下建立数学模型,并建立块中心网格并用隐式格式对定解问题离散后求出数值解.与以往有关模型相比,可以同时解释变井储变产量自喷井、抽汲生产的非自喷井流动期或恢复期资料,能更准确地反映井底压力复杂的变化过程.用该模型对W35井进行了解释,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具有山形流动期抽汲井地层参数解释精度高,能为油田开发提供更丰富、可靠的油藏评价数据.  相似文献   

5.
考虑DST测试周期的压力解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全面考虑DST非自喷井测试周期的压力解释方法─-周期法,并用大量实例解释结果,将周期法与DST非自喷井解释模型的Correa法、Peres法以及自喷井常规解释模型的霍纳法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前测试周期及关井续流对解释结果的影响,指出常规解释模型有停于实际测试条件,周期法更能解释早期压力资料.  相似文献   

6.
王天顺  王浩 《钻采工艺》1992,15(3):38-42
本文阐述了非自喷井钻柱测试(DST)资料解释的新方法。从DST测试实际特点出发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组新型典型曲线,同时还给出了半对数直线方法和非自喷井DST测试压力恢复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简单,并提高了解释精度。通过实际油田资料应用表明,本文给出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抽汲井井底压力变化复杂,若采用以往根据自喷井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解释,难以准确描述整个地层压力变化过程。建立的圆形封闭地层中心一口抽汲井的定产量试井模型,在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系数的情况下,用块中心网格隐式差分格式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后求出数值解。用该模型对SX12井进行解释,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井底压力复杂的变化过程,能较准确地解释双孔油藏抽汲井生产的非自喷井流动期或恢复期的测试资料。  相似文献   

8.
由于抽汲井的开采工艺特点而导致的井底压力变化是非常复杂的。对这类井,若采用以往自喷井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解释,难以准确地描述整个地层压力变化过程。建立圆形封闭地层中心一口抽汲井的定产量试井模型,在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系数的情况下,用块中心网格隐式差分格式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后求出数值解,用该模型对m13井进行解释,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井底压力复杂的变化过程,能较准确地解释双渗介质油藏抽汲井生产的非自喷井流动期或恢复期的测试资料。  相似文献   

9.
山形流动曲线解释的数值模拟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具有山形的流动期资料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解析解。本文研究了流动期资料解释的数值模拟法,它不仅能解释变井储变产量自喷井、非自喷井流动期资料,还能解释变井储自喷井、非自喷井恢复期资料。具有山形的流动期资料可用具有井储效应的变产量自喷井模型来解释。阳后,最后,对-实测山形流动曲线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对应用Duhamel原理得出的卷积积分提出了显式解.把传统的用产量表征的方程演变成用累计回收量表征的方程.满足了非自喷井的测试情况.因而可直接用于非自喷井DST测试资料的解释。用该解解释非自喷井测试数据.能较好消除续流影响.校正压力恢复速度达到缩短测试时间的目的。同时.还解决了其他早期段分析方法不能求地层压力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气井生产期间不进行井下测压即可确定井底流动压力和地层压力的新方法。通过对大量的气井回压试井测试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每口气井一旦确定了生产管柱,井口压力即与井底流动压力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建立每口井生产期间井底流动压力与垂直管压力损失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可根据井口压力实时获取井底流动压力,并根据产能公式计算地层压力。该方法无需测压即可确定井底流压和地层压力,操作非常简单,无需额外的测压成本并可随时掌握井底流动压力,及时提供给气藏管理部门确保气藏合理开发,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抽汲井测试资料数值试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抽汲井极容易出现段塞流而导致井底压力变化非常复杂,采用的抽汲生产将进一步加剧井底压力的不可预见性。对这类井,若采用以往根据自喷井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解释,难以准确地描述整个地层压力变化过程,而且试井解释率低,可靠性差。本文建立了圆形封闭地层中心一口抽汲井的定产量试井模型,在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系数的情况下,建立块中心网格并应用Crank-Nicholson格式对定解问题离散后编写软件求解。对克拉玛依芳3井进行了解释,得到的地层参数与试井软件得到的参数值拟合非常好。数值模型最大的优点是不需停产恢复也可以计算出抽汲过程中任一时刻的地层压力、井底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非自喷井完井评价与产能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化试油条件的情况下,对于常规非正喷井可以通过测不同时间液面恢复下的井底压力变化,应用段塞流试井解释理论,求得表皮系数、地层流动系数以及外推地层压力。经现场应用,该方法简单可行,可准确的对非自喷井进行完井评价和产能预测。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特点,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方向性和时效性的情况下,提出了低渗储层注水井井下关井试井压力响应机理。据此,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井筒储集效应、表皮效应、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建立了低渗储层井下关井奢件下泣水井的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应用Bessel函数、Green函数和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利用该模型对长度油田注水井进行试井解释实例分析,解释结果与实际资料相吻合,较真实地反映了低渗储层的参数和渗流特征,可为制订注水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双坨子气田坨17井于1998年7月10日完井,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1次不稳定试井,1次修正等时试井。利用产能试井、压力恢复试井资料的解释获得了大量信息,采用双对数和半对数对该井外边界进行分析,提出在进行试井解释时,解释模型选用十分重要,一定要结合地质条件和试井曲线形态进行判断。利用该井修正等时试井资料确定真表皮系数为0,而压力恢复试井解释的S为34,说明该井配产太高紊流损失严重。确定产能试井无阻流量为108.582dam^3/d,用无阻流量的1/5确定合理产量为21.7dam^3/d。  相似文献   

16.
油藏动态监测是油藏生产管理与经营的重要依据。长时间压力监测系统不仅能够直接监测流压和流温,确定油井当前的生产压差和产能,而且利用长时间压力监测和井口计量数据可以建立相应的变产量试井解释方法,从而确定地层参数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不动管柱多层压裂及排液一体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满足探井试油需要,研究了不动管柱多层压裂及排液一体化工艺技术.该技术包括3种形式:压裂两层及排液一体化管柱、选择压裂一层及排液一体化管柱及选择压裂两层及排液一体化管柱.该技术利用一趟管柱,对一个或两个层实施压裂,并在不动管柱的前提下,实现压后排液求产;同时通过管柱的结构设计与井下工具的合理设计,实现井下压力监测与压后井温测试,形成了集压裂、排液、求产、测压、测井温等于一体的完整配套的工艺技术.应用该技术在大庆外围油田及海拉尔地区的5口井中进行了现场试验,成功率100%.该技术使试油工序衔接得更加紧密,既可减少压裂液对储集层的浸泡时间,降低储集层的损害程度,又可降低作业成本,改善作业环境,实现绿色施工,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图6表4参8  相似文献   

18.
煤基质的孔隙性对注体流动影响极小,试井所得渗透率反映的是割理系统的渗流能力。储层压力的变化引起有效应力改变,使得煤层裂隙开度和渗透率发生变化,渗透随储层压力下降而减小。文章针对压力衰减测试过程中,井筒附近储层压力变化影响煤层渗透率这一因素,应用Duhamel原理,导出了分析压力衰减测试数据的解释方法。该 新煤层甲烷井中,可以荻工层原始渗透率、原始储层压力以及表皮因子,避免了用段塞流解释需要预先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