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TEACO2激光器工作时会产生强烈的电磁干扰,这种干扰会使其控制系统中的液晶显示屏发生显示数据混乱、甚至无显示等现象。文章对TEACO2激光器系统的电磁干扰和液晶显示模块进行了测试及分析。通过对液晶显示模块进行电磁屏蔽、对液晶显示模块的显示区域进行双层屏蔽、供电电源隔离滤波、数据线电缆适当缩短等措施,有效地抑制了激光器对液晶显示模块的电磁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屏蔽措施在全部电磁干扰频带内效能满足需求,其中在34MHz处磁场屏蔽效能为56.2dB,供电电源已无干扰出现,液晶显示模块能稳定显示数据。结果说明:采取传导和辐射干扰的电磁兼容性加固措施,能够使液晶显示模块在强烈电磁干扰环境中稳定可靠地工作。  相似文献   

2.
韩威  郑翔  赵柏秦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9):906008-0906008(7)
针对激光探测小型化收发系统的设计难点,提出了一种大视场小型化设计方案。将激光器与驱动电路集成在氮化铝基板上,达到提高性能和压缩尺寸的目的。经过理论计算和ZEMAX光学仿真,采用光纤、自由曲面阵列柱透镜及球面柱透镜实现光的整形和会聚,减小轴向尺寸。设计了带放大电路的小体积接收模块。对小型化系统中脉冲电流带来的电磁干扰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多种措施屏蔽电磁干扰。最后加工制作了原理样机并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抑制了电磁干扰,并能有效探测距离为5 m的目标,验证了小型化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潘冰冰  梁勖  潘宁  林颖  徐健  方晓东 《激光技术》2020,44(3):343-348
为了实现基于准分子激光光源的应用系统集成和激光的功能扩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准分子激光器控制系统,PC端基于LabVIEW软件实现人机交互,激光端基于微控制单元(MCU)主控模块控制硬件电路及检测传感器信号等,LabVIEW与MCU采用光隔离的RS232通讯,通过虚拟仪器实现计算机对准分子激光器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结果表明,该系统结合PC端的良好人机交互以及MCU端高效稳定实时控制等特点,有效地实现了放电激励准分子激光器强电磁干扰下的整体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研究对基于准分子激光光源的应用系统的集成和功能扩展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系统中的电磁干扰问题在许多应用中,特别在医疗设备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文中描述了准分子激光器中的电磁干扰的来源和干扰途径,并详细从激光放电回路、激光腔和软硬件设计角度讨论了抑制电磁干扰和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系统中的电磁干扰及抑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系统中的电磁干扰问题在许多应用中,特别在医疗设备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文中描述了准分子激光器中的电磁干扰的来源和干扰途径,并详细从激光放电回路、激光腔和软硬件设计角度讨论了抑制电磁干扰和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放电激励准分子激光的电磁干扰环境下,实现有效的抗干扰控制系统设计,采用全光纤接口设计和基于电压频率转换实现的高精度模拟信号传输的方法,取得了放电准分子激光空间电磁干扰强度和压频转换波形等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最强电场干扰14V/m、最强磁场干扰38A/m的条件下,系统能够实现误差小于2.5%的模拟信号稳定传输,工作稳定可靠。这一结果对分析和设计能够稳定工作并抗干扰的准分子激光器控制系统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李潭  陈长乐 《应用激光》2005,25(3):179-182
XeCl准分子激光器激励电路性能对激光器的输出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我实验室自制的XeCl准分子激光器创新性的采用了火花开关控制电路,对瞬时大电流进行控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针对激光器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了过流保护、光耦合器隔离,电磁屏蔽等措施,优化了激光器的性能。实测数据表明采用的设计及改进措施使激光器激励电路工作稳定,激光器输出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多芯电缆屏蔽效能原理及其仿真分析软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车载通信系统电磁兼容设计方面,多芯电缆的屏蔽效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采用屏蔽电缆是消除和抑制电磁干扰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提出了屏蔽效能的定义,并根据多导体传输线理论论述了多芯电缆屏蔽效能的仿真计算方法,然后根据多芯电缆屏蔽效能的原理,给出设计开发基于VB和Borland C 语言的多芯电缆仿真分析软件的基本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最后比较了仿真结果和测试结果,达到较好的一致性,为设计人员合理设计和选择电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XeCl准分子激光器激励电路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潭  陈长乐 《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34(5):617-621,630
XeCl准分子激光器激励电路性能对激光器的输出特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提升激光器的输出特性.我实验室自制的XeCl准分子激光器创新性地采用了火花开关控制电路,对瞬时大电流进行控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从激光器电路部分的设计入手,研究了XeCl准分子激光器的电路结构.确定了激光器的电路参数。针对激光器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了过流保护、光耦合器隔离、电磁屏蔽等措施,优化了激光器的性能。实测数据表明采用的设计及改进措施使激光器激励电路工作稳定.激光器输出达到设计要求。为提高XeCl准分子激光器的输出特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后向散射式激光探测系统中,脉冲激光器产生的强电磁辐射会对系统内其他组件造成干扰。针对激光探测系统电学设计中出现的电磁兼容性问题,采用电源隔离、铺地、屏蔽的方法增强接收组件抗干扰能力,特别设计了雪崩光电二极管组装方案,管脚寄生电感降低约73.2%,使85%的APD面积被有效屏蔽,接收组件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为保证强电磁干扰下的有效通信,硬件上分别采用超五类双绞线和RS-422两种总线结构,软件上人为增加冗余性,设计了自动检错功能和闭环检错重发机制,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电子引信抗电磁干扰封装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适应日趋恶化的电磁环境,迫切要求提高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各种电子引信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文章以地雷电子引信为例,分析了电子引信技术的发展,工作原理及其抗电磁干扰技术,进行了新型抗电磁干扰材料的设计和研究。采用自制的模拟电子引信,研究了在强微波辐射场中的电子引信的保护和失效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强的电磁辐射可以使电路失效,新型抗电磁干扰材料对电磁波表现出良好的屏蔽效果,提高了电子引信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及抑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开关电源本身的工作原理,使得电磁干扰问题相当突出,其干扰信号经传导和辐射对电子设备、通信系统等产生电磁污染。本文介绍了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和传输方式:一种是传导传输方式,另一种则是辐射传输方式。本文从电磁干扰产生的机理入手,着重分析了开关电源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总结了抑制电磁干扰的措施,比如滤波技术、屏蔽技术、软开关技术、扩频调制技术、PCB设计技术和接地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某型无人机连续波电磁辐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无人机在战场电磁环境下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对无人机壳体的屏蔽效能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在开阔场环境下建立连续波电磁辐照系统,利用连续波电磁辐照系统对无人机整机和通信链路核心部件收发组合进行辐照效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10MHz ~1GHz 连续波作用下,无人机壳体的屏蔽效能较低,为10dB 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在某些频点或频段,无人机会出现通信链路中断的现象,表现为失锁状态,即无人机不能与地面控制站进行有效的数据传输,且不同的辐射场极化方向导致出现失锁现象的电场阈值不同。分析表明,电磁能量进入无人机机体内部产生干扰的主要耦合途径为无人机天线和无人机壳体的透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近场电磁干扰源探测定位法分析了某机载天线伺服系统的辐射发射问题。通过对比测试数据确定码盘及开关电源为主要辐射源,针对码盘和开关电源辐射超标的问题采用屏蔽、接地和滤波等措施进行整改。在设计共模滤波器时使用仿真软件CST对滤波器的参数进行仿真,最后通过电磁兼容试验验证整改效果,确定伺服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阐述了研究电磁屏蔽材料和吸波材料的重要性,分析了在不同情况下电磁屏蔽材料和吸波材料的作用机理。综述了常见的电磁屏蔽材料的种类以及各种屏蔽用涂料、填料的特点,同时介绍了吸波材料的种类和研究热点,并着重讨论了导电填料、基体、复合工艺等因素对其屏蔽效能的影响关系。最后对电磁屏蔽材料和吸波材料的研究和发展趋势也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史萌萌 《激光技术》2009,33(1):100-103
为了解决准分子激光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对激光器控制系统信号的影响,利用光纤的抗电磁干扰特性,采用光纤进行信号的传输,研制了用于信号传输的模拟和数字光纤传输模块和基于该模块的嵌入式准分子激光器控制系统。经测试,该系统模拟通道的-3dB带宽为直流到3MHz,非线性误差最大为1.2%,激光器在工作过程中,控制系统工作稳定、可靠。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7.
A low-cost plastic package of the standard 1 /spl times/ 9 type with effective electromagnetic (EM) shielding ability is developed.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s with transmission rates of 155 Mb/s and 1.25 Gb/s are tested to evaluate the EM shielding against emitted radiation from the plastic packag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ckaged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s exhibit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SE) of over 20 dB. The EM shielding properties of plastic materials consisting of nylon66 and liquid crystal polymer (LCP) with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ar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weight percentage of fibers, carbon fiber length, and material thickness on the SE of the plastic composites are studied both from the plane-wave and near-field sources approaches. The packaged plastic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s with their good SE are suitable for use in low-cost and low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Gigabit Ethernet lightwave transmiss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车载通信对抗系统具有大功率干扰、高灵敏度接收、对抗设备与通信设备共存、设备集成度高等特点。为解决系统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问题,针对车载通信对抗系统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6种传播路径进行了分析。在系统EMC解决方案中,分别从接地设计、电缆屏蔽设计、整机屏蔽设计、电源滤波、电磁频谱规划和天线隔离等方面,通过理论分析及相应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具体的系统电磁兼容解决措施,这些措施在工程实践上得到验证,能够有效指导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