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成岩作用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能源勘探开发研究和现代测试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岩作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了把握成岩作用研究的现状,进而了解其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有关成岩作用研究成果的调研,从成岩环境、成岩流体、成岩模拟实验、成岩相、成岩作用与沉积相的结合、成岩作用与层序地层学的交叉、成岩作用在层控固体矿床中的应用,以及早期成岩作用等8个方面对成岩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成岩作用研究未拳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徐樟有  魏萍  熊琦华 《石油学报》1994,15(Z1):60-67
通过对枣南油田孔店组一、二段砂岩成份特征及主要成岩事件的研究,将成岩作用分成使储层储集物性变好的成岩作用和变差的成岩作用两大类.对成岩作用阶段进行了划分,并阐述了各成岩阶段的特征.在分析成岩作用历史的基础上,总结枣南油田孔一、二段的六种成岩相类型,研究各成岩相的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模式,预测了有利成岩相及其分布特征,为储层开发及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吐哈盆地丘陵构造带中下侏罗统储层成岩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分析化验、储层测试等多种资料对吐哈盆地丘陵构造带中下侏罗统储的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划分出晚成岩A,亚期、A2亚期和B亚期三个成岩阶段,包含五个成岩相序列和七种成岩作用类型,表现为单种成岩作用类型的非均质性和多种成岩作用类型的继承性、共存性.其次分析了对本地区储层物性有利的次生溶蚀作用的形成机理.最后讨论了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合自身实践,将目前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总结为成岩阶段的划分和成岩作用的分类等研究、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成岩作用模拟、成岩相和成岩模式分析、成岩作用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沉积学与成岩作用关系分析、成岩作用建模研究、成岩作用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等8方面,认为研究最多、最重要的是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同时将目前成岩作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研究内容较单一、成岩作用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有待丰富、成岩相的研究薄弱、成岩作用的定量化研究有待加强、成岩作用的综合分析不够、成岩作用研究精度不高等6个方面。指出了今后储层成岩作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分析基础上,对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油藏的成岩相进行了划分,建立了成岩演化模式,研究了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较强,颗粒之间呈点-线接触或线-线接触.胶结物的主要类型有绿泥石、伊利石和高岭石等粘土矿物以及石英、长石、碳酸盐岩等.溶蚀作用较普遍,被溶组分主要有碎屑颗粒(如石英、长石、岩屑)和碳酸盐胶结物.该区沙四上亚段储层的成岩演化目前已经达到了晚成岩A期,压实作用和自生矿物充填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碎屑岩储层是中国油气资源的最重要储层类型,加强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研究对油气资源评价、油藏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探讨了碎屑岩成分、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温压场、地质流体以及埋藏作用等因素对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讨论了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优质储层形成条件.通过研究发现,碎屑岩成分、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是成岩作用的基本条件,对成岩作用有决定性影响;温压场、地质流体是影响成岩作用的关键因素,对储层原生孔隙保存以及次生孔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埋藏作用对储层孔隙度演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化验分析等资料,对延长油气区盒8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和阶段划分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盒8段储集岩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成岩作用类型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目前基本处于晚成岩阶段的B期,部分进入晚成岩C期.早成岩A期至晚成岩B期的压实作用、晚成岩A期的交代蚀变作用是使物性变差的两个重要因素;晚成岩B-C期的充填胶结作用是储层质量变差的又一原因,绿泥石环边胶结和溶蚀作用则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奥陶系是塔河油田最主要的产层,该文系统研究了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成岩序列和成岩环境,分析了对储集性有重要影响的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热水成岩作用和破裂作用,恢复了碳酸盐岩成岩和孔隙演化史,提出了储层形成的成岩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岩反应发生在成岩作用的过程中,水岩反应产物是储集层成岩作用的历史见证.它不仅可以研究成岩作用,而且可以研究流体活动历史、成分和性质.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石南、莫北油气田储集层及西北缘红车断裂带样品中成岩碳酸盐的微区微束分析,探讨了成岩碳酸盐与含油气流体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苏里格气田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海燕  彭仕宓 《石油学报》2007,28(3):100-104
研究了苏里格气田二叠系储集层的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微观孔隙结构,分析了成岩作用对低渗透储层储集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本区砂岩储层特低渗透率的主要原因是成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及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7项参数,建立了遗传神经网络的学习及预测模型.采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对苏里格气田二叠系进行了成岩储集相的识别.识别出了4类成岩储集相,即不稳定组分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物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强胶结剩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和极强压实强胶结致密成岩储集相.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并结合沉积相,确定了各成岩储集相的时空展布.  相似文献   

11.
成岩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发展,成岩作用在理论研究及具体实践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包括:有机质热降解机理及次生孔隙的研究;化学热力学平衡理论对于成岩反应热力学条件及状况的标定;流体、温度、压力、盆地沉降史等多位一体高度综合的石油地质分析;成岩作用与现代地层学、沉积学研究的紧密结合等。成岩作用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继续开展成岩作用实验研究和成岩作用热力学模拟;以盆地—成岩作用系统分析的新观点深化成岩作用研究;探讨地层水的来源及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该文根据羌塘盆地流体包裹体观察测试资料,对流体包裹体的主要类型和特征进行了综合论述.作者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流体包裹体技术在储层成岩研究中的应用,建立了羌塘盆地三叠系—侏罗系成岩演化序列,分析了成岩作用与油气运移的关系,对流体包裹体技术应用于储层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在研究了大量海拉尔盆地钻井岩心铸体薄片的基础上运用阴极发光、电子探针、扫描电镜、能谱及稳定同位素等多种分析成果,讨论了盆地内主要储集层的侏罗-白垩系砂岩中与孔隙发育关系密切的各种成岩变化;论述了该区与大气水、淡水有关的成岩作用的识别标志,并结合各种成岩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砂岩的成岩作用共生序列。对认识盆地的埋藏史、孔隙演化史和储层发育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泥岩成岩作用对砂岩储层胶结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砂泥岩地层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泥岩成岩过程中析出的无机和有机组分伴随压实流体进入砂岩孔隙后,可使砂岩中的不稳定组分溶解产生次生孔隙,并形成新的化学沉淀和某些自生矿物,还可使早期的胶结物发生成岩变化而形成新的组分。因此,地层中泥岩的发育程度、粘土矿物、有机质的类型和丰度以及成岩变化特征都将对砂岩的胶结作用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地球化学自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制主要为白云化和古岩溶作用.在成岩作用与古岩溶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用地球化学自组织理论深入研究了流体热驱对流对储层的影响.结合孔隙介质中水的运移形式,提出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的3个成岩模式:(1)顶部固结一扩散成岩模式;(2)中部岩溶一热驱对流成岩模式;(3)底部淡水平流去白云化成岩模式.控制本区储层发育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岩溶一热驱对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和沙南油田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变化、孔隙结构变化、成岩作用控制因素、成岩相等储层微观特征的综合研究 ,认为研究区整体储层性质较优 ,北三台储集物性相对好于沙南 ,各区略有差异 ,储集性质除与储层埋藏深度有关外 ,还与储层的物质组成 ,胶结程度和泥杂基含量 ,经历的埋藏历史和所处的构造变形强弱 ,古地温的高低等有关。北三台斜长石钠长石化溶蚀孔和剩余粒间孔和少杂基成岩相是北三台物性好的原因之一 ;沙南溶孔少 ,长石以钾长石为主 ,富杂基 ,强压实成岩相是沙南相对于北三台物性差的原因之一。由伊蒙混层转化而来的高岭石和由正常沉积而来的高岭石在北三台和沙南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砂岩中成岩次生矿物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砂岩在成岩过程中,次生矿物多达20余种。次生石英、钠长石、方解石和浊沸石等的形成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砂岩的储集物性。形成次生石英的SiO2主要来源于碎屑长石的溶解粘土矿物的转化。次生长石与长石的钠长石化过程有关,斜长石钠长石化始于成岩早期,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则需较高的成岩条件才能进行。次生方解石主要为成岩早期的无机CaCO3沉淀。浊沸石则是晚成岩阶段的稳定矿物,并与成岩晚期钠长石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辽河盆地第三系成岩作用与有机质成熟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经过对辽河盆地几个剖面的研究,认为沉积岩的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的成熟作用密切相关。不同的粘土矿物对有机质演化的进程影响甚大,从而影响石油的成熟度。并且粘土矿物组合的变化也影响有机质在粘土矿物上的吸附和解吸能力,进而影响石油的初次运移。另一方面,有机质的存在对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的过程起较大作用。当有机质存在时,上述粘土反应的途径将发生变化。进一步对自生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它是有机反应放出的碳酸氢根离子与地层中的氧化钙结合而沉淀下来的。因此,这些方解石为“有机成因”。通过以上讨论,可以认为成岩过程中各种地球化学反应(包括有机的和无机的)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成岩地球化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南部影响储油物性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俊 《石油实验地质》1982,4(2):121-129
松辽盆地南部,经过多年地质勘探,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为了在盆地南部寻找新的油气富集区,必须对盆地南部储油岩的特征变化进行研究。为此,笔者整理了从1973年以来的薄片的物性分析成果,以白垩系泉头组四段-嫩江组为重点,对影响本区储油岩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地处四川西南部威远背斜北翼的资阳地区,背斜及断层稀少,圈闭类型复杂.通过对区内灯影组沉积、成岩、构造及储层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主要有残丘和风化壳型、岩溶溶洞型、透镜型、裂缝型和古残留背斜型等5类有利于天然气聚集的储渗体圈闭,这些储渗体圈闭是各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们对灯影组气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