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构造样式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经历了多期变形、改造与叠加,形成了多种构造样式,油气资源丰富。通过解释雅克拉断凸的新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区主要发育挤压、伸展、走滑、反转和潜山等构造样式。挤压构造样式可进一步分为背冲和褶皱一冲断构造,主要发育于前中生界,全区均有分布;伸展构造样式以正断层为主,发育于中、新生界,全区均有分布;走滑构造样式在剖面上表现为花状构造,平面上呈雁列式排列,发育于中、新生界,分布于亚南断裂中段;反转构造样式以上正下逆的负反转构造为主,仅东部地区可见;潜山构造样式可分为单斜、断块和基岩潜山,全区均有发育。雅克拉断凸不同类型的构造样式形成了背斜、断块、断层遮挡、潜山和潜山内幕背斜等多种类型圈闭,不整合面、输导层及断裂充当了油气运移通道,为油气远距离侧向和垂向运移提供了条件,由此研究区形成了背斜、断背斜、断层遮挡、潜山和潜山内幕等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2.
《油气地球物理》2020,(1):84-91
针对埕岛地区潜山复杂的构造及地层特征,在总结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解析构造学的方法,开展了构造特征的研究。指出了构造对断裂发育、圈闭形成、油气运移及成藏的控制作用。前中生界潜山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及喜山期三期构造运动,形成了三组二级断层控制三排潜山的构造格局,主要发育了伸展、挤压、走滑、负反转四种构造样式。先期挤压后期多次伸展的构造演化过程产生了大量断鼻、断背斜及断块圈闭。构造作用形成的负反转断层、走滑断层与多期不整合面配置形成了良好的油气立体输导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断裂对油气分布控制作用,评价了有利含油圈闭。为东部断陷盆地潜山油藏的勘探提供了借鉴实例。  相似文献   

3.
缅甸伊洛瓦底盆地中北部构造样式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婵  林畅松  王川  王必金  孙璐 《特种油气藏》2012,19(4):46-50,153
伊洛瓦底盆地是经历多期构造作用的第三系沉降盆地,后期强烈挤压导致盆地中北部主要发育基底卷入型的挤压构造。研究区构造样式包括挤压、反转、伸展和走滑构造。盆地发育甘高复背斜带、洪湾复向斜带、Patolon复背斜带、赛带复向斜带、Mahudaung复背斜带和甘尼斜坡带构造单元。研究区经历了断陷—挤压反转—强烈挤压坳陷-沉降3个发展时期,各地质时期的动力学背景决定了断裂构造的性质。研究区最有利圈闭类型为三角带构造和反转构造所形成的背斜圈闭。  相似文献   

4.
麻黄山西区块二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与圈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维地震资料,采用正反雷克子波对工区内14口井的侏罗系直罗组底(T4)等3个标志层进行了精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及构造解释,明确了研究区断裂及构造特征。西部断裂带逆断层发育,4条主断层由北向南延伸,中部被2条近东西向的调节断层剪切,主要圈闭类型为断背斜、断鼻、断块圈闭;东部地层平缓,断裂不发育,主要发育低幅度背斜圈闭。针对复杂地表条件,通过精细速度场的分析和建立,提高了T4,T5,T6构造图的精度,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的勘探部署意见。  相似文献   

5.
南贝尔凹陷位于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中北部,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和不同应力场作用,盆地内断裂带比较发育.研究表明,南贝尔凹陷东次凹构造演化和整个塔木察格断陷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一致,纵向上划分为3个构造层,即铜钵庙组、南屯组下部断陷构造层,大磨拐河组、伊敏组中部断坳构造层,青元岗组及其以上地层为上部坳陷构造层;伴随多期构造演化发育4种类型的构造样式:伸展构造、走滑构造、挤压反转构造和重力构造;圈闭类型以断鼻、断块圈闭为主,其次为断背斜和背斜圈闭及砂岩透镜体圈闭;以岩性一构造油藏为主,其次为构造油藏,岩性油藏规模最小.  相似文献   

6.
南沙海域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南沙海域丰富的地球物理资料和调查结果 ,对南沙海域各盆地区域不整合面及与之对应的构造运动的特征进行了探讨 ,认为自中生代末期以来本区发生过 4次重要的构造运动 :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南海运动和南沙运动 ,它们对南沙海域盆地的形成、沉积和构造演化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礼乐运动和西卫运动主要表现为拉张性质 ,礼乐运动造成盆地初始裂离、断陷 ,西卫运动使盆地断陷、断拗加剧 ;南海运动使盆地由断拗逐渐转化为拗陷 ;南沙运动主要表现为挤压性质 ,该时期所形成的构造圈闭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南沙海域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南沙海域丰富的地球物理资料和调查结果。对南沙海域各盆地区域不整合面及与之对应的构造运动的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自中生代末期以来本区发生过4次重要的构造运动;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南海运动和南沙运动,它们对南沙海域盆地的形成,沉积和构造演化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礼乐运动和西卫运动主要表现为拉张性质,礼乐运动造成盆地初始裂离,断陷,西卫运动使盆地断陷,断拗加剧;南海运动使盆地由断拗逐渐转化为拗陷;南沙运动主要表现为挤压性质,该时期所形成的构造圈闭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苏北盆地构造样式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北盆地发育了伸展、走滑、挤压、反转等多种构造样式,不同构造样式发育在盆地的不同部位。伸展构造样式主要有掀斜断块、滑动断阶、潜山披覆、重力背形等四类次级构造样式;走滑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走滑断层;挤压构造样式主要是中、古生界构造层中的逆冲推覆构造和中、新生界的褶皱构造;反转构造样式可以分为仪征期的区域负反转、吴堡期的局部正反转和三垛期的区域正反转。构造样式的发育与烃源岩、油气成藏和含油气系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南部构造圈闭系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松辽盆地南部不同的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的构造圈闭系列。断陷阶段的裂陷期,受张裂运动影响,主要发育伸展构造,构造圈闭以同生披覆构造、生长背斜为主;断陷阶段的反转期,受登娄库期末挤压构造运动的影响,反转构造较为发育,构造圈闭以反转背斜为主。坳陷阶段的沉陷期,构造相对平缓,受古构造格局的控制,构造圈闭以继承性同沉积背斜、同沉积背斜为主;坳陷阶段的褶皱抬升期,受嫩江期末、明水期末构造运动的影响,主要发育挤压和走滑构造,构造圈闭以反转背斜、断块背斜以及花状构造为主。对深部领域的油气勘探来说,同生披覆构造、同沉积背斜、反转背斜,特别是多期继承发展的构造圈闭是勘探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雀河地区受库鲁克塔格断隆与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较为复杂。对该区有重要影响的断裂有孔雀河断裂、巴里英断裂、尉犁断裂和维马克– 开屏断裂。本区经历了 5 个演化阶段:被动陆缘盆地阶段; 挤压反转古鼻凸形成阶段; 克拉通内凹陷阶段; 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发展阶段和类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加里东末期的构造运动,奠定了下古生界的基本构造轮廓; 燕山运动古生代构造再生; 侏罗系构造基本定型; 喜马拉雅运动使本区发育为类前陆盆地。古生界发育大型鼻凸,中生界以断背斜圈闭为主,依附于逆冲断裂。圈闭类型可划分为 4 大类、10 小类,主要发育 3 种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最新钻井与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石炭系的地震波组特征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研究区构造-地层层序。通过分析对比30口井的合成地震记录,识别出4个主要反射界面:T0,T1,T2和T3。T0和T2界面反射波振幅强、连续性好、波形稳定,为本区主要的区域性不整合,也是关键的可对比标志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4个反射界面间各地震地层的波组特征,其中T1与T2之间的反射波组整体振幅弱、中-低频和中-差连续,反射外形呈楔状,可作为陆东地区对比的标志层。在不整合面追踪的基础上,结合露头、古生物资料和年代学资料等,将研究区石炭系划分为4套构造层,从下至上分别为:下沉积岩段C1-s(滴水泉组)、下火山岩段C1-v(松客尔苏组下亚组)、上沉积岩段C2-s(松客尔苏组上亚组)和上火山岩段C2-v(巴山组)。研究认为,石炭系各构造层的分布受基底、构造背景、发育位置及后期改造作用的控制,在弧内断陷和弧前盆地等部位发育的厚度相对较大,在岛弧凸起部位厚度较小;早、晚石炭世末发育的两期构造挤压运动,导致C1-v与C2-s之间的地层及C2-v构造层顶部遭受剥蚀,并使石炭纪断陷发生反转。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属断、坳叠置型盆地。断陷成藏体系受断陷的分割性和沉陷强度控制,源岩以Ⅲ型、ⅡB型为主,热演化程度较高,油气形成早,以天然气为主。油气主要以断裂为通道作垂向运移,但T3,T4界面侧向运移的调节、补充作用不能忽视。同生圈闭、早期构造圈闭、多期复合型圈闭是捕集油气的有利圈闭。由于圈闭规模小、源岩分散,后期构造改造较强,断陷成藏效率较低。坳陷盆地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源告分布稳定、面积大,主要为Ⅰ,ⅡA型干酪根,整体演化程度较低,油气形成晚,以石油为主,伴生气次之。油气主要以T1,T2界面和储层的侧向运移为主导,叠置在古隆起、古斜坡之上的各类圈闭是最有利的圈闭,成藏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
塔中地区C油组是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主力产层,由石炭系巴楚组底砂岩及泥岩构成储盖配置。海西早期运动所形成的区域性不整合(Tg3),一方面使早期形成的古油气藏遭受破坏;另一方面使主力烃源层即中上奥陶统停止生烃。海西末及其以后,中上奥陶统二次生排烃、圈闭形成,是C油组主要成藏期。多次构造变形造成石炭系褶皱,形成了一系列近EW向的三级构造带,发育大量的圈闭构造群。三级构造带的空间组合形成油气运移的汇烃脊。圈闭是否能够形成油气藏,取决于其是否处于汇烃脊之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区晚中生代盆地构造与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东北区晚中生代含油气盆地形成有两期,各具不同的构造环境.第一期盆地(J1+2)为断陷盆地;第二期盆地(J3-K)为NE向分布的裂陷盆地群.晚白垩世在松辽盆地发育大型湖泊,形成规模巨大的陆相油气聚集.郊-庐断裂左行走滑作用及周边构造应力场变化导致盆地内平移断层和一系列的反转构造,为油气聚集提供了优越的圈闭条件.根据盆地构造发育史、充填特征及热演化史,将东北区中生代含油气系统划分为单源型和多源叠合型两大类,各自有自身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自本区开展工作以来,多数地质工作者认为,青山口组与泉头组为整合接触,连续过渡.泉头组四段和青山口组为一粒度逐渐变粗的水进序列,是地壳沉降中的统一水进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南海西南部含油气区圈闭类型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在分析该含油气区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划分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压缩型、伸展型、剪切型3种构造类圈闭和重力、地层-岩性两种非构造型的圈闭,并选用南、北两条典型地震剖面模拟了典型圈闭形成过程及其与构造运动之间的演化关系,可为在该区中寻找同类型含油气圈闭和进行构造演化史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泥盆世末构造不整合是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不整合之一,是早海西构造变动的产物.这一不整合在盆地内分布十分广泛,从隆起区向洼陷区表现为叠合不整合、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至整合.在塔北、塔中等地区对下伏地层削蚀强烈,不整合之后又伴随着晚泥盆世东河砂岩的沉积上超,形成多个削蚀不整合三角带和上超不整合三角带.不整合的分布和结构样式反映了构造运动的结果,同时对有利地层圈闭发育分布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削蚀不整合三角带是寻找志留系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上超不整合三角带是寻找泥盆系东河砂岩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构造-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的构造-地层层序及盆地演化,不仅对于认识盆地结构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文章利用井、震结合的思路,精细追踪地震同相轴,结合连井剖面对比,分析石炭纪以来各地层内部的削蚀及超覆尖灭关系,并结合相应的构造体制转换过程,将研究区综合划分出6个大的构造层。依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重点分析了沙湾凹陷自晚石炭世以来的构造演化。研究认为沙湾凹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晚石炭世伸展断陷、早二叠世伸展拗陷、中二叠世—晚三叠世前陆盆地、侏罗纪陆内拗陷及压扭盆地、白垩纪—古近纪陆内拗陷及新近纪—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7个阶段,其演化过程主要受周缘边界断裂带多期活动的控制。西边界的红车断裂带在晚海西运动中期(P2),印支运动晚期(T3)及燕山运动中晚期(J2-E)的强烈扭压作用对沙湾凹陷的构造演化及相应地层的发育与分布影响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