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盘式制动器辅助电磁制动装置的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盘式摩擦制动器与电涡流缓速器集成,在车轮制动盘内侧挡尘板上安装若干电涡流缓速器线圈,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乘用车的电磁辅助制动装置,实现摩擦制动器与电涡流缓速器联合制动.针对所设计的电涡流缓速器分析了制动原理,建立数学模型,确定了辅助制动装置的制动力矩和制动功率的计算方法为使该型电涡流缓速器获得最大缓速效果,采用优化设计方法,以提高汽车制动力矩为目标,对电涡流缓速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从优化结果看该设计获得了一定的辅助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2.
运用向量磁位描述了电涡流缓速器三维磁场的分布,建立了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完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的磁感应强度分布,并研究了磁动势对磁场分布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求得的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证明了建立的模型和分析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3.
介绍车用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的结构,分析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的性能要求。对某一型号的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进行台架试验,列举部分试验项目的试验结果。台架试验表明,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足够的制动力矩,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永磁式涡流缓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考虑了涡流透入深度,运用电磁场理论推导了永磁式涡流缓速器的涡流密度表达式;采用磁路方法,将涡流去磁效应折算到永磁铁上,根据涡流损耗原理推导了永磁式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计算公式,该计算公式反映了永磁式涡流缓速器各设计参数的相互关系,且理论计算值与台架试验值基本吻合,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可用于指导永磁式涡流缓速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5.
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计算的新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力矩提出了一种相对简单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集肤深度,对涡流去磁效应运用了折算的计算方法,编程计算了在不同气隙情况下的制动力矩,并与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说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简要说明了电涡流缓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提出了利用ANSYS模拟计算了一定条件下的制动力矩,分析了制动效果,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回收的动能可以提供绝大部分励磁消耗的电能。此结果作为电涡流缓速器优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电涡流缓速器是一种辅助制动系统,转筒式缓速器其转子采用圆筒式结构,整体质量轻,约为盘式电涡流缓速器的1/3;外形尺寸小,便于拆装,匹配方便;其产生的制动力矩可达到1400Nm,完全可以满足中小型客车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重载工程车辆缓速器设计偏好性强、制动转矩波动大等问题,以某型号重载工程车辆电涡流缓速器为研究对象,推导该型电涡流缓速器制动转矩计算公式,结合缓速器实际关键参数并考虑各参数波动对制动性能的影响,依据稳健优化设计理论对电涡流缓速器进行优化设计,最后通过实验对优化后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重载工程车辆电涡流缓速器模型能够较好地改善制动转矩与制动时间的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发动机缓速器的工作过程,建立了发动机缓速器的数学模型,采用仿真计算及试验测量的方法对发动机缓速器的功率调整方法和制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任一发动机转速下,有一最佳的气门开度使发动机辅助制动功率达到最大,转速越高,此最佳气门开度越大,通过调整排气门的开度和排气蝶阀的开闭,可以实现发动机辅助制动时多种工作状态的转换,在同一转速下得到较大的连续变化的辅助制动功率,从而获得不同转速下的制动面工况,满足不同行驶条件下的辅助制动需求。  相似文献   

10.
比较电液缓速器与已有缓速器的性能,分析电液缓速器工作原理及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的指标:最大制动力矩、热衰退率、响应时间。介绍电液缓速器的磁路结构,线圈组件,电液缓速器水冷系统,产品编号规则,电液缓速器安装的变速箱前置缓速器结构、变速箱后置缓速器结构和传动轴中置式缓速器结构型式,通过列表求解,得到选择车辆所需电液缓速器制动力矩和制动功率。  相似文献   

11.
An eddy current retarder for vehicles generates much heat when it works continuously, which leads to serious decline in braking torqu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permanent magnet retarder (PMR) for vehicles, whose cooling system connects with engine cooling-water.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developed to model the electromagnetic behavior of a permanent magnet retarder under a constant speed. The magnetic field and eddy current field in PMR are numerically solved by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By accounting for the nonlinear permeability of the rotor and the weakened effect in the magnetic field that is generated by the eddy current magnetic field,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air-gap magnetic field is enhanced.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retarder is less than 150°C, and the braking torque keeps the hard characteristics curve. The calculated air-gap magnetic flux density is fairl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one.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电涡流缓速器制动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汽车制动时的简化受力模型,运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装用电涡流缓速器汽车的运动学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了汽车减速过程中速度与加速度的变化规律。该方法可以作为电涡流缓速器设计的辅助验证手段,可有效节约设计时间与费用,提高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3.
An analyt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nalyzing the braking torque in electromagnetic retarder by flux tube and armature reaction method. The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in air gap, the eddy current induced in the rotor and the braking torque are calculated by the developed model.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s for retarder have also been developed. Results from the analytical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finite element models. The validity of these three models is checked by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nd the measurements from an experimental prototyp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aking torque have been studied.  相似文献   

14.
针对重载货车在长大下坡路段行驶事故频发的问题,为减轻行车制动器工作负荷,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该文建立了排气制动、电涡流缓速器制动的数学模型,研究重载货车在长大下坡行驶的持续制动特性,得出持续制动力矩与发动机转速的关系,为研究制动鼓温升模型以解决制动器热衰退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辅助制动系统的功能特点、发动机制动和缓行器等主要辅助制动装置类型、安装试验效果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盘式制动器电磁辅助制动装置(以下简称制动装置)的结构和原理,运用标量磁位和矢量电位,描述了制动装置三维磁场的分布,给出了制动转矩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制动装置完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借助Maxwell软件三维瞬态求解器,获得了制动装置稳定工况时的磁感应强度和电涡流密度分布云图,分析了磁感应强度和电涡流密度分布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并计算了制动转矩,为实际设计和优化制动装置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叶栅参数对液力缓速器稳态制动特性具有决定性影响,但其对动态制动特性、尤其是保证制动响应快速性的液力缓速器起效特性影响的研究鲜有涉及。为提升液力缓速器起效特性和保证行车安全,在给定负载惯量和充液方式时,构建液力缓速制动动态特性预测模型,通过对叶片表面压力分布积分预测动轮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获取起效过程制动转矩与转速随时间变化趋势,并由台架试验进行对比验证。通过给定不同动、定轮主叶栅及辅助叶栅典型参数配置,分析叶栅系统参数对起效特性及其轮腔内部流动状态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动、定轮主叶栅参数影响轮腔内部油液流动旋涡结构的衍生与发展,进而在起效特性上反映出峰值转矩与起效时间的差异。利用该方法能够为液力缓速器动态特性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理论分析法和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电磁旋转涡流制动器的制动特性。介绍制动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并结合磁路分析法与分层理论,推导出制动盘中的涡流密度及涡流损耗公式,解析得到制动力矩的理论公式。结果显示,制动力矩同线圈匝数及励磁电流乘积的平方成正相关,而且受气隙长度、制动盘厚度、电磁材料的磁导率与电导率影响;建立旋转涡流制动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有效性,并进一步研究制动器的几何参数与电磁参数对制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适用于列车紧急制动工况的制动器参数;根据制动特性曲线建立制动器的参数模型,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以改善高速区间内列车制动的平稳性。所提出的制动力矩理论推导、制动特性分析及控制器设计方法可以为涡流制动器的总体设计及优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电涡流缓速器是一种利用电磁场原理将汽车行驶的动能转化为热能散发掉,从而实现汽车减速和制动作用的辅助制动装置。在分析车用缓速器性能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缓速器的底盘测功机模拟道路试验方法,并以电涡流缓速器为例介绍了试验过程,模拟了缓速器平路制动、恒速下坡试验,进行了速度-功率试验和拖磨试验。缓速器的底盘测功机试验方法克服了道路试验的缺点,是对缓速器台架试验方法的必要补充,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车用电涡流缓速器。  相似文献   

20.
对液力缓速器在车辆传动系统中的常见布置方式进行总结,并结合液力缓速器相对于变速机构前置、中置与后置型,针对结构特点、制动特性、拆装维护性等方面进行不同布置方式优缺点的分析比较。基于某型双循环圆液力缓速器,研究了液力缓速器前置与后置型对制动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分析表明,后置型液力缓速器具有良好的制动特性,前置型液力缓速器低挡位输出制动转矩优于后置型,其整车低速制动特性也优于后置工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