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草菇V93液态发酵条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8株草菇菌种摇瓶培养的菌丝生长量,对适宜液态摇瓶培养高产菌丝的草菇菌株进行筛选,结果表明V93菌株产菌丝体量最高。进一步对V93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得到V93的菌丝体生长量较高的摇瓶培养条件为:温度35℃、起始pH=7.5,转速130r/min,培养时间4d,合适氮源和碳源分别为麸皮和葡萄糖,且葡萄糖的适宜质量分数为2%。  相似文献   

2.
林肯链霉菌突变株ZL-1在斜面生长时间为4 d,母瓶培养时间为48 h,摇瓶发酵时间为5 d,摇瓶效价为2867μg/mL.与出发菌种SL98-2-8的3024μg/mL相比,虽然其摇瓶效价降低了5.2%,但其斜面生长缩短了2 d,母瓶培养缩短了6 h,摇瓶缩短了2 d,总发酵周期缩短了4 d,而且传代10代后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3.
荧光假单胞菌RB5产嗜铁素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假单胞菌RB5是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对禾谷丝核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通过CAS法检测分析,发现RB5菌株能产生嗜铁素.为明确荧光假单胞菌RB5产嗜铁素的发酵条件,采用摇瓶培养发酵,利用特异光谱吸收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RB5菌株嗜铁素产量的影响.最终得出RB5产嗜铁素的最佳发酵条件:起始pH 7.0,接种量2%,瓶装量90 mL/250 mL,发酵时间48 h,Fe3+质量浓度为0.8 mg/L.抑菌试验表明,优化发酵条件后的RB5发酵液(OD400值2.35)有很显著的抑菌效果,抑制率达65.28%.  相似文献   

4.
新型耐酸性α-淀粉酶液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了产生耐酸性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多考贝融合基因而获得的白曲酶基因工程菌株TR12作为试验菌株,分别在摇瓶条件下和2L通气发酵罐上进行耐酸性α-淀粉酶的液态发酵工艺条件的试验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A3B3C2D1,即玉米粉4%,玉米浆1.5%,黄豆粉2%,麸皮4%,摇瓶产酶活力81.69u/mL,2L发酵罐的产酶活力达到了83.6u/mL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姬松茸深层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内多糖产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中玉米粉加量3%,豆饼粉0.3%,250mL摇瓶装液量45mL,发酵温度25℃.在此培养条件下,胞内多糖产量达到7.26g/L.并通过培养基中添加8种中草药提取液,发现生地黄对姬松茸多糖产量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多糖产量可达7.83g/L.  相似文献   

6.
纳豆枯草杆菌的筛选和纳豆激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纳豆激酶是由纳豆枯草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针对目前常用菌株的产酶活力较低、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问题,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摇瓶复筛的筛选策略,从纳豆中筛选获得了一株高产纳豆激酶的菌株,该菌株在筛选培养基上进行摇瓶培养,发酵液中纳豆激酶的酶活达到970 IU/mL.用Plackett Burman方法对影响液体发酵的各因素的效应进行了评价,并筛选出了有显著效应的四个主要因素:胰蛋白胨浓度、种龄、发酵温度和Na2HPO4浓度;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产酶条件区域;最后通过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分析优化了纳豆枯草杆菌液体发酵的条件.通过在初始发酵条件和优化发酵条件下的对比研究,液体发酵液中纳豆激酶浓度从1 005 IU/mL提高到1 314 IU/mL,表明响应面法优化可成功地用于纳豆枯草杆菌液体发酵的条件优化.  相似文献   

7.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连云港地区采集的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得到31株细菌,经刚果红染色鉴定和液体发酵获得一株产纤维素酶高的细菌,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体成杆状,有芽孢。摇瓶产酶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培养基初始pH=8,35℃,培养30 h产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达70 U/mL。  相似文献   

8.
从大连海域的海参肠道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胞外多糖较高的酵母菌HS-J9,经形态学和2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季也蒙假丝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GenBank检索号为KF668241。采用苯酚-硫酸法和响应面法对该高产菌株进行胞外多糖测定及发酵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pH、接菌量和发酵时间3个主要因素对发酵产糖量的影响,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确定显著性因子的最佳水平,并以胞外多糖产量为响应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pH为6.6、接菌量4%、发酵时间41.3h时,HS-J9的胞外产糖量最大,为0.762 mg/mL,比优化前的产胞外多糖量(0.616mg/mL)提高了23.67%。  相似文献   

9.
对产海藻糖酿酒酵母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得到的最适条件为:每升发酵液中葡萄糖10 g,酵母膏7.5 g,尿素7.5 g,KH2PO42.5 g,Na2HPO42.5 g,微量元素液7.5 mL,发酵初始pH为7.0,对数生长期培养温度选择30℃,稳定期培养温度37℃,装液体积分数40%。摇瓶优化后海藻糖质量比为152 mg/g,约为优化前的2.3倍。选用最优条件在5 L发酵罐中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两次补料,确定最佳培养时间为52 h,在该时间海藻糖产量为1 072 mg/L,比摇瓶中培养的最高值831mg/L高出241 mg/L。  相似文献   

10.
虫草深层培养产多糖条件的优化及多糖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温度、pH、培养基、接种量和培养时间对菌丝体生物量、菌体产胞内、外多糖量的影响,优化了培养条件,并测定了多糖组成.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玉米面2%、蔗糖5%、酵母浸出汁0.03%、NH4NO30.04%、KNO30.08%、MgSO4·7H2O0.02%、K2HPO40.04%、FeSO4·7H2O0.02%;最适温度为:22℃,pH6.0,摇瓶培养5天,每100mL发酵液,菌丝体干重为546mg,胞外多糖为114.8mg,胞内多糖为170.3mg.胞内、外多糖产量与菌丝体生物量呈正相关,且胞内多糖产量高于胞外多糖.胞内、外多糖经硅胶-G薄层层析分析,二者所含组分相同,均为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豆黄浆水发酵生产维生素B12的工艺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谢氏丙酸杆菌为菌种,大豆黄浆水为原料,进行了黄浆水预处理、斜面菌种活化、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等实验,考察了不同的培养条件对维生素B12产量的影响,选出了合理的发酵条件:接种量7%,糖浓度8%,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为4天。结果表明,利用大豆黄浆水发酵生产维生素B12既利用了废弃资源,又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转化甘油生产1,3—二羟基丙酮的菌株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地区的土壤进行菌种筛选,得到30株可将甘油转化为1,3-二羟基丙酮的菌株,其中3株转化活力较高,本文仅对其中ZW12菌株的培养和转化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较优的培养条件下,甘油到1,3-二羟基丙酮的最高转化率可达16%。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植物乳杆菌Bx6.2的发酵液对甜瓜疫霉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抑菌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发酵液对甜瓜疫霉菌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pH6.0时抑菌效果较好,对酸性蛋白酶敏感,对中性蛋白酶不敏感,常温下10d的稳定性较好.通过调节pH、酶处理和加热处理实验,说明其抑菌活性物质不是乳酸,蛋白质类物质起了一定的抑菌作用,但其抑菌现象可能是与其他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黑曲霉菌丝凝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黑曲霉菌丝体凝集成球机理进行了讨论,并试验研究了培养方式、接种量及培养基起始PH对菌丝凝集成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稀释平板法从曲样和窖泥单菌落中分离得到2株毛霉1#和2#,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产蛋白酶活力分别达到:1#菌6 565 U/g,2#菌9 146 U/g.对两株菌进行紫外诱变,获得的诱变U1#菌、U2#菌分别比出发1#菌、2#菌产蛋白酶活力提高了48.58%和54.45%.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能够直接降解秸秆积累还原糖的复合菌系,并评价其产糖能力,采用连续稀释转接的方法进行复合菌系的富集筛选.同时,提出利用分室同步糖化发酵产氢培养的方法,将降解秸秆复合菌系与高效产氢菌株分室培养,以产氢所消耗还原糖量,推算复合菌系的产糖能力,以此作为评价复合菌系糖化效果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连续稀释转接法,筛选得到糖化效果较好的复合菌系JY665,菌体产氢量与所消耗还原糖量可拟合为二次曲线,通过计算得到复合菌系产糖能力达到0.5150g/g秸秆,秸秆降解率达到61.06%.  相似文献   

17.
酸乳制品中乳酸菌分离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在七种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酸化MRS和M17培养基分别是该两菌的较好的分离培养基。菌种的筛选应进行产酸风味和组织状态的综合比较,两菌不同组合菌株的选择应结合不同发酵条件进行。通过该方法分离筛选到不同风味类型的两组混菌。  相似文献   

18.
5株蜜环菌产几种胞外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个蜜环菌不同菌株的生长特性,以及在液体培养过程中的滤纸纤维素酶、漆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菌株M1的生长速度较快;在液体发酵过程中,菌株M1发酵液的滤纸纤维素酶、漆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高于其它4个菌株。分析表明,菌株M1为一优良菌株。同时,研究了菌株M1在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体生物量和发酵液pH的动态变化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取自某工厂的一株未知乳酸菌种进行菌株的培养条件优化及菌种鉴定。以乳酸菌在不同固体培养基中的菌落数、菌落大小及溶钙圈大小为检测指标确定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为最优乳酸菌固体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对其固体和半固体形式中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半固体培养较固体培养更适于乳酸菌生长。通过对乳酸菌生长曲线、pH-t曲线的绘制,了解了此种乳酸菌的生长特性。通过菌落形态观察以及生化鉴定实验,如:吲哚试验、接触酶试验、运动性检测、糖发酵试验等鉴定出此种乳酸菌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相似文献   

20.
结合涂布平板法和温室盆栽植株法,测定了41株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对灰霉病病原菌及黄瓜灰霉病的抑制效果,以此筛选出针对灰霉病的生防菌株.结果表明,抑菌效果最好的枯草芽孢杆菌为BS01和BS03.采用涂布平板法研究了菌株BS01和BS03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抑菌效果均为50%时,BS03比BS01的菌体浓度低,得到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BS03.采用温室盆栽植株法测试了菌株BS03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菌悬液比发酵滤液的抑菌效果好,并且在菌悬液处理黄瓜苗后的第3天抑菌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