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某弯曲分叉型河段疏浚后,为了解该段河道水流流动状况,采取CFD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数值预报。结果表明,该河段主叉道流流态相对较差,出现回流区与低速区;当来流增大时,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该段河道水流流态基本趋势;河道疏浚后来流水流平缓,在一定流速范围内,其横向流速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随着来流流速的增大,主、支叉道过流流量不断增大,分流比不断减小,主、支叉道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自1950 年以来,随着下荆江裁弯、葛洲坝截流和三峡水库等水利工程的相继建设,荆江河段藕池口分流比逐年减少,而且近期出现长时段的断流问题。为认识汛期流量变化对水动力沿程调整的影响,基于实测地形数据和水文资料建立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可为藕池河段河道整治、疏浚和水系连通工程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低来流量条件下河道最大流速出现在梅田湖河段;中、高来流量下由于藕池河中支分流能力增加,黄金闸下游水流流速明显减少,最小流速集中在黄金闸—殷家洲河段。受逆坡作用影响下殷家洲河段水流动力轴线自上游开始逐渐偏向右岸,最大流速出现在梅田湖进口靠近河道左岸的口门处,右汊分流比受流量级和过流断面面积控制。  相似文献   

3.
赣江尾闾为冲积性多级分汊型河道,分为西河、东河。西河在裘家洲头,分西支和北支;东河在杨子洲头,分中支和南支。近年来人类各类活动使得赣江尾闾水文情势发生根本变化,对下游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等带来一系列影响。为了研究赣江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对河段水流特性的影响,采用物理模型试验,重点分析了赣江尾闾河道在不同整治方案下的洪水位、分流比、流速分布等对河网河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赣江尾闾北支控堵整治方案对各支沿程洪水位、分流比、流速分布影响较大;而南支疏浚、四支建闸的影响较小,南支疏浚后对工程河段内流速分布的影响主要在于主流线向左岸偏移,而对断面最大流速的影响较小。试验成果对优化整治工程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宋凯  邓军  卫望汝  杨正丽 《人民长江》2018,49(10):109-114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无坝取水工程的典范。研究分析了都江堰工程的布置特点以及引水防沙原理,与现代分流拦沙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我国西部山区某河流的取水枢纽布置。通过模型试验,在河道主流中心位置布置人工岛,将河道分为内江和外江,模拟枢纽的取水防沙效果。结果表明:在内江入口处设置拦沙坎减小了进口附近河段的流速,有效阻碍了泥沙进入,不影响工程取水效果;受拦沙坎影响,内江流速小于天然河道,但由于人工衬砌的内江底部糙率小于天然河道,泥沙随水流一起向下游运动,在弯道环流下大部分泥沙沿人工岛一侧运动并从飞沙堰排入外江,少量进入取水口泥沙沉积在沉沙池。  相似文献   

5.
针对概化的"葫芦"区河段,采用概化非恒定流,模拟了不同规模"葫芦"区的河道行洪情况,探究了"葫芦"河段滩区规模对其河道行洪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葫芦"区对其进(出)口起到引流减阻作用(坦化作用),对河道起到明显调蓄作用,河道拓宽比为0.30时效果最为显著;(2)"葫芦"区滩区分流能力随着河道拓展宽度的增加而增强,沿程先增大后减小,且随着流量增加滩区分流比最大值断面向下游推移。总体来看,涨水时,滩区分流比减小;落水时,滩区分流比增加,且较断面流量过程有一定相位延迟;(3)河道拓宽比0.30可作为一般河道"葫芦"区保留宽度的下限,河道"葫芦"区的实际保留宽度需视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频率流量和阻水程度条件下,采用一维明渠非恒定流网河数学模型,分析规划中的佛山市桥梁群对区间河道洪季行洪、枯季水环境的影响,计算洪季不同频率洪峰流量下规划桥梁群对区间河道行洪洪水位、分流比的影响,枯季时规划桥梁群对区间河道过流量、分流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一维网河数学模型计算佛山市中心组团规划桥梁群对区间河道断面平均水位、流量和流速的影响,结果有足够的数值精度,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7.
宽窄复式河道水流运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水槽试验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对宽窄复式河道的滩槽过流能力、断面平均流速、垂线流速及横向分布等水流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宽窄复式河道的主槽流量随着滩槽宽度比的增大而减小,滩地流量随着滩槽宽度比的增大而增大;水流发生漫滩之后,随着水深的增加,主槽流速先减小后增加,滩地流速不断增加,二者的变化幅度与滩槽宽度比有关;在大部分区域内垂线流速偏离对数分布,主槽一般偏小,滩地偏大;垂线平均流速沿横向分布与一般复式河道相似,但滩槽流速差别减小.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洪水位与河床冲淤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长江中下游近50年来部分水文断面如螺山、城陵矶洪水位抬升明显、高洪水位持续时间加长的问题,统计了大量水位、流量、水流含沙量以及河床地形等实测资料,并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洪水位变化与河段河床演变及河道形态变化密切相关,江湖淤积及河道形态变化是造成洪水位抬高及高洪水位持续时间加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军庄-三家店河段的水流、泥沙运动,研究河床演变规律。定床试验给出了分汉河道的分流比及分流点,不同频率洪水的水位、流速、流态、流势。动床试验分析遭遇20年、50年洪水河道的冲淤演变规律,为该河段的河道整治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一、金马河概况岷江为长江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岷山南麓郎架岭,流至都江堰后被鱼嘴分为内江与外江,内江即流经宝瓶口的河系,外江即岷江干流。岷江外江自都江堰鱼嘴至青城大桥之间的河段长3.0 km,属都江堰渠首区,自青城大桥至新津岷江大桥之间的河段长70.6 km,当地称金马河,金马河流经成都市所辖的都江堰市、崇州市、温江区、双流县、新津县,两岸有113个镇(乡)、180万亩(1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船闸对主河道洪水的影响,探究船闸的分流作用,以新汴河及灵璧船闸为研究对象,运用MIKE21对研究区进行网格有限差分、参数率定得到水动力模型,将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二维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洪水频率以及船闸建成以后,主河道节制闸上、下游监测点水位下降值在0.106 m以内;而流速变化最大值达0.168 m/s,水位和流速均有较大变化幅度。同时,水流流向和流速在新汴河节制闸和船闸闸墩处发生改变,存在水流的阻滞效应和绕流现象,可能会对过水建筑物及大堤造成冲刷,需要配置闸口处导流设施以及加固堤防。在船闸工程建成后的几种洪水条件下,水流水位和流态变化响应明显,船闸工程对新汴河主河道行洪产生了一定影响,可为下游水文站点提供补偿资料。  相似文献   

12.
论长江汉口边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长江武汉段洲滩冲淤影响汛期分流、汉口边滩密集的建筑物阻碍行洪、排放的污染物破坏水环境的现状 ,根据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方案以防洪、环境景观为主的方针 ,进行了工程实施后长江武汉段的水位、流速、流态和天兴洲左、右汊分流比变化的定床试验 ,以及在不同典型水文年条件下 ,长江武汉段河势、河道冲淤变化和疏浚区的回淤问题的动床试验 ,比选 8种治理方案 ,认为整治长度 7.0km ,工程段内疏浚的方案 3综合效益较好 ,作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3.
淮河中游王家坝至临淮岗河段行洪不畅,无法满足设计泄洪能力要求,2020年淮河干流王临段治理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为评价现阶段淮河干流王临段治理工程对王家坝站行洪能力的影响,结合治理工程前后洪水实测资料,运用水文学方法,从河道过水断面、水位-流量关系以及洪量和洪峰比值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治理后濛河分洪道分洪过水能力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淮河干流王家坝断面的洪量和洪峰流量,提高了淮干王家坝断面的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14.
洪水资源利用是治水方略的新发展,引洪量计算是洪水资源利用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洮儿河龙华吐引洪工程断面不同频率洪水的洪水过程、特点,拟定引洪时间,通过对设计洪水的调算,考虑引洪的沿程损失率,最终得出了不同频率洪水的引洪水量。  相似文献   

15.
1954年型洪水淮河中游防洪工程联合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淮河中游洪河口至浮山段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采用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水动力数学模型,在现状工况条件下,对1954年型洪水进行了调度模拟分析,研究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行蓄洪区与分洪河道等防洪工程联合调度运用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对于1954年型洪水,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全部启用,不启用临淮岗工程,蚌埠以上大部分河段水位超保证水位,蚌埠以下河段水位低于保证水位.启用临淮岗工程,可以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减少行洪区启用数量,减少行蓄洪区淹没面积,同时也增加了上游蓄洪区和部分河段的淹没水深和高水位历时.综合全河段分析,启用临淮岗工程,干流大部分河段水位较低,行蓄洪区淹没面积减少,防洪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6.
导流洞改建旋流式泄洪洞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我国大多数导流洞为城门洞形断面,若改建旋流洞需要改成圆形断面,致使二期工程量大幅度增加,不经济。结合公伯峡水电站导流洞改建旋流式泄洪洞试验研究,采用收缩墩形成水垫塘的技术,大大缩短旋流洞的长度,同时增加消能力度,使泄洪洞的消能率达85%以上,流速降至15m/s以下,可防止洞内空蚀和下游冲刷,雾化现象,为导流洞改建旋流式泄洪洞的推广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收集地形及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对小清河分洪区的水流运动进行了二维数值计算,分析了分洪区洪水的运动特性、淹没情况及涿州市防洪圈建设对分洪区蓄滞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长江南京河段洪水成因及趋势的水文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南京河段积累的水文资料,分析了该河段的洪水组成,洪水波运动特点,以及该河段中南京站年最高水位形成和出现时间规律,洪水位在9.0m以上大洪水的特点,江淮洪水遭遇和年最高水位的未来变化趋势,对于大洪水年份,汉口-大通区间的洪水,对长江南京河段的大洪水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洞庭湖对宜昌-汉口河段洪水过程有很大的调蓄作用,所以即使川江发生特大洪水,只要其不与宜昌-大通区间特大洪水发生遭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