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住区空间安全防卫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戴慎志  江毅  罗晓霞 《规划师》2002,18(2):37-40
在城市住区里,应如何通过物质环境规划与设计,制造“防卫空间”来阻却犯罪,确保住区安全,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针对住区、组团宅间、住宅外部及住区智能安全设计等几个方面作了相关的设计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行列式单位住区户外空间形态的类型特征及其与交往行为的关系,以徐州西关北村为例,借鉴R·克里尔理论分类梳理住区主干道、宅前路、主干道与宅前路交叉口、住区入口以及主干道尽端等空间的形态特征,并利用行为注记法对交往行为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交往行为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时动态和静态集体行为各自青睐不同的空间类型特征。研究成果为完善行列式单位住区户外空间形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天津市15个典型既有住区为研究对象,调查记录各住区居民满意度,从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四个层面对住区外部空间质量影响因素进行选取、整合,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揭示其内在关联性,深入探究影响住区外部空间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住区外部空间品质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施的大规模既有住区环境更新效果明显,但仍存在手法粗放单一的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群健康诉求尚需进一步回应。后疫情时期,既有住区宅间空间作用凸显,如何通过优化宅间环境设计,满足老年人日常活动,促进健康生活,已引起多方关注。研究从大连典型既有住区中筛选出18个宅间样本,对老年人群宅间评价及宅间活动偏好以及行为方式等内容,采用实地调查,结合模拟、行为标注、统计等工具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探索宅间环境品质要素对老年人群活动类型、频率、时长的影响关系,并提出相关环境品质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亚文化的研究视角对重庆市渝中半岛具有典型山地特征的老旧住区进行现状调研,分析不同老旧住区所处区位及其周边环境、历史遗存、外部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选取嘉西村和大井巷两个老旧住区开展深入研究,从区域、边界、路径、节点和标志等五项要素综合分析老旧住区的外部空间特征,并尝试挖掘不同外部空间要素所映射的亚文化内涵,进而从时间、人和行为系统三个纬度来提出保护与重塑亚文化人性场所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董晶晶  金广君 《华中建筑》2010,28(2):136-139
该文针对当前居民健康问题,分析了居民健康改善对住区外部空间的具体需求,阐明了健康导向下住区外部空间设计的三要素以及三者间的关系,形成了确定健康节点、搭建健康骨架、组织健康片区,三方互动的住区外部空间营建策略,目的是为建设健康住区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7.
住区的外部空间作为家居生活室内空间的有机延续,是居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针对现阶段城市高层住区外部空间给人的沉重压抑感展开研究,将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和谐相融,借鉴"高台"设计理念,把纯粹的高台建筑转化为高台景观与建筑并存,形成多维空间层次,旨在丰富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让生活回归本源,打造独具特色、人性化的品质生活住区。  相似文献   

8.
以天津市16个典型既有住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率、空间可达性、功能混合度、绿地生态性四个方面提取与空间效率相关的空间变量。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既有住区外部空间效率的关键因素,并结合统计图进行适宜阈值估算,为住区外部空间效率改造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老旧住区的外部公共空间逐渐衰退,不能满足当代居民的居住需求。交通、休憩、娱乐、停留等各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居民的生活上出现各种不便利的情况,居民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文章主要以老旧住区的外部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居民需求,总结老旧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筑学的角度研究适合老旧住区外部公共空间的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住区外部人性化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住区外部空间设计的基本方面探讨了现代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策略的目标、原则及相应的操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宅旁绿地面积占住区绿地总面积的35%左右,且比小区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大2~3倍,人均绿地可达4~6m~2,对居民居住环境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居住区绿地环境的规划设计常常存在重中心绿地建设、轻宅旁绿地的问题,使宅旁绿地环境过于单调,往往不能形成良好的居民活动空间。本文以齐齐哈尔市宅旁绿地的虚实空间营造为例,详细介绍如何打造舒适宜人的宅旁空间,以进一步提高居住区的园林绿地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居住外部空间的剖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在回顾居住外部空间形态演变的基础上,对住区的外部空间形成进行解剖、分析和比较,总结各种居住外部空间的特点,并对居住区外部空间的优化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琳 《重庆建筑》2016,(8):33-34
该文通过对宅旁绿地特点及宅旁绿地植物设计原则的解析,研究了重庆地区自然气候条件,总结出该地区住区宅旁绿地现存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适宜重庆地区气候的住区宅旁绿地的植物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住区公共开放空间是指住宅建筑外部的公共空间,是住区内建筑与建筑间的空隙或是由住宅建筑围合所形成的场地,具体包括住区内的道路、庭院、广场、游园、景观绿地等。它是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也是连接住区空间与外部城市空间的桥梁,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住区公共开放空间"的概念在现代才被提出,但在中国传统的人居模式中早有体现。上海里弄与北京胡同是我国南北方两大典型的传统居住空间类型,是时代、历史与当地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香港公屋的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为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保障性住房。目前,香港已经兴建超过120万住宅单位,为超过300万的香港居民提供住所。文章以香港公屋住区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根据香港公屋发展的四个阶段,就公屋大厦的基本类型、公屋住区的空间形式和设施配套等三方面分析香港公屋住区外部空间的特征演变,最后对外部空间特征及其设计策略进行总结,为内地保障房住区设计提供设计参照。  相似文献   

16.
贾小艳  刘骏 《福建建筑》2011,(12):19-21
与平地住区相比,山地住区具有鲜明的地形特征,正是这种地形高差变化及走势使得山地住区外部空间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因此,探究山地住区的入口空间特色,需抓住地形地貌这一因素,分析在这种因素影响下住区入口与城市空间及住区布局之间的联系,并总结出空间的多层次构成和各构成要素的细节设计,对今后山地住区入口空间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唯山 《规划师》1999,15(3):67-70
作在回顾居住外部空间形态演变的基础上,对住区的外部空间形成进行解剖、分析和比较,总结各种居住外部空间的特点,并对居住区外部空间的优化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开放式老旧住区是城市居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居民老龄化的比例也相对其他类型住区高.本文从开放式老旧住区外部空间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安全性需求出发,以合肥市西园新村为例,对开放式老旧住区的道路、休憩活动空间、景观空间和空间导视标识做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交通系统整体的适配重整、安全系统稳固、设施辅助系统和空间利用维度等改造...  相似文献   

19.
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住区绿地为老年人进行社交、康健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其空间分配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针对老旧住区内、外绿地两个空间维度,利用绿地服务效率、空间使用率与绿地可达性三个指标构建老旧住区绿地评价体系,并选取苏州姑苏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各住区间内部绿地状况差异较大;各住区外部绿地可达性较好,城市公共绿地分布较为均匀。后续实践中,在保持维系外部绿地良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重点提升内部绿地景观,以实现适老性住区绿地的整体塑造。  相似文献   

20.
以株洲市传统工业住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株洲市典型工业住区公共空间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职工住区改造的理论思想提出株洲市传统工业住区外部活动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和景观绿化系统的适应性改造策略,并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职工住区的改造实践中探求株洲市传统工业住区公共空间整体机能复苏活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