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参与洛阳新区博物馆建筑设计竞标和对11个入围设计方案的聚类分析,比较了在特定地域和文化条件下的不同建筑空间形态,探讨了传统文化的建筑诠释途径。  相似文献   

2.
建筑技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传统建筑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是延续民族文化与地域建筑文化的必要举措。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建筑的物质遗产保护与建筑师对传统建筑技艺的创新应用三个层面论述了当今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发展方式,并以南京地区两个实践项目为例,诠释了砖与竹材料的具体应用、设计及其中对传统建筑技艺的当代演绎。  相似文献   

3.
校园建筑是不同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物质文化载体,地域文化对校园建筑设计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如何将地域文化特色诠释为建筑语言融入到校园之中,是建筑创作构思的关键所在。文章将从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地域文化特性在校园建筑中的演绎方式,最后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实践,总结出地域校园建筑设计方法,以期为之后的校园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岭南建筑在历史进程中结合独特文化特征不断融合发展,呈现出了独特地域文化特征及绿色建筑特质。现代岭南建筑创作应借鉴传统岭南建筑在不同层面适应环境及气候的营建策略,在传承、弘扬岭南建筑地域特色及绿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营造方式和材料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对岭南建筑的创作经验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总结,为创造出适应岭南气候特点、具有岭南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特征的现代岭南绿色建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谢俊 《中外建筑》2012,(10):80-84
地域建筑设计研究就是通过选取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建筑类型,深入归纳该地域建筑类型常用的建筑手法,深入分析地域传统内在的文化特质,精辟提炼其所用的建筑符号,用以继承传统文化和开拓创新。本文以典型的徽派建筑为例,分析其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典型的建筑特征,以"三雕"为装饰特征,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通过对典型元素的抽象和提炼,利用点线面、黑白灰、有机随机的构成方式和色彩组成的分析,提炼出典型的徽派建筑符号,弘扬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为地域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6.
蔡晓曦  徐峰 《中外建筑》2009,(9):130-132
本文通过对浏阳市民文化中心设计方案的总结与分析,探索了在设计大型综合文化建筑时,如何表达建筑与所在地域和场所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如何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在设计中运用非线性建筑语言表达,诠释当地文化。  相似文献   

7.
赵梦思  田丹 《中外建筑》2014,(5):99-100
本文以“一颗印”传统民居为例,探讨建筑生命本源及其形式与人类文化心理的永恒关系。通过剖析“一颗印”建筑的构成元素及组合特征,解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建筑形态的影响,挖掘建筑形态背后的基本法则、内在秩序以及地域文化精神,总结传统建筑形式的衍生机制。将传统建筑精神融合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创造出富有地域性特色的现代建筑,给迷失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各民族地域文化,具有诸多优势,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当前,建筑业快速发展,但存在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缺失现象,且形式比较严峻。为此,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充分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各地域文化,这样才能创造出兼具时代感和民族性的建筑。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河南大学校园的规划实践,着重分析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校园精神的传承与创造。规划将校园看作一个文化场所,通过校园整体布局结构、空间意象、交通流线、场所环境、绿化景观和建筑布局彰显河南大学国际学院所承载的黄河文化、河南地域文化、郑州现代科技实力和河大百年积淀的历史传统。用校园环境再次诠释"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张鹤 《安徽建筑》2010,(2):33-35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建筑的背景下,作为最为传统建筑材料之一的木,重新进入了建筑师的视野,并在当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木构建筑对技术理性与地域文化的创新表达在当今博览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而这些具体的案例理应成为我们这个一度以木为建筑传统的国度的有益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丁文慧  沈佳 《华中建筑》2006,24(6):8-11
该文首先分析了中西方由于自然观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建筑观,而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又使双方的建筑观发生着变化.近现代以来,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西方的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从而使西方的建筑观被中国普遍接受.但事实上,中国的传统建筑观才真正有利于应对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化,并积极发掘和继承本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中国建筑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试图将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传统建筑装饰的研究领域,侧重解读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言文化特质与文化载体,以及在其文化传播进程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征等问题,从而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构建本民族建筑精神文化的基础。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我们自身所拥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深厚,对外来文化的承载力和选择能力就越强,更利于构建出中国建筑的文化精神。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确立了"以传统文化为基石"的教学原则。每个年级设置一个传统文化承继和发展的专题课程,探求传统文化对景观建筑教育品质的提升。其中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是综合性最为突出的课程,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内涵与空间架构的关联,以及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延展,进而提升教学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江苏高原生态园会议中心建筑设计为例,探讨了新建筑的设计如何满足现代使用要求。通过对藏式传统建筑元素的借鉴和进行应用,阐明了新建筑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李丽  贾晓浒 《华中建筑》2014,(5):140-143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其地域特征与文化特征显著,民族的发展有着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传统地域建筑装饰艺术形式在蒙古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该文从建筑装饰形态与色彩两方面入手研究内蒙古地域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对建筑造型、建筑立面装饰及建筑装饰色彩三方面内容的地域性表达进行探讨,分析了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方法,总结了本地域建筑装饰的艺术特征与表现方法。该文的分析与研究对继承地域建筑文化传统,繁荣地域性建筑艺术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各地分布了许多传统民居建筑,这些建筑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及文化,也是前人留下的智慧结晶,日本传统民居建筑有着什么样的特征,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这些课题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作为江西省文化厅的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以日本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为研究对象,研究着眼于民居形成的建筑文化内涵,通过民居建筑来研究文化和以文化背景来研究民居建筑形式。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传统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在人们热衷于求“大”、求“洋”、求“奇”的同时,传统民族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如何把民族建筑文化的精髓有机地融入现代建筑,是当今建筑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建筑的影响,说明了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域建筑文化是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开放性、可塑性、复杂性和包容性的基本特点。本文在对东北地域建筑文化背景进行简述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历史建筑文化保护与利用、乡土建筑、中外寒地建筑文化比较等方面加强对东北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董勤铭 《中外建筑》2010,(10):82-83
纵观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和西方两大势力是最具有活力和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主体,中国通过20年左右的改革,发展的趋势直追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些年的发展成就中最具有代表的是建筑业的发展,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让西方世界目瞪口呆。但是我们发现建筑形式还是以西方美学形式主导我们的建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精品建筑少之又少,最具有代表和经典的现代建筑并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建筑是北京香山饭店。其设计师是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美国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还有几个代表作中国建筑大师戴念慈设计的北京饭店等作品,让我们看见的具有民族亲和力的作品比较少,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中西古建筑的一些文化特征,作为我们建筑设计的参考,从中汲取美学、文化元素是作为一个建筑师应具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传统建筑群落中对风水的应用和风水的文化根源.和风水与生态学的关系,要求我们从传统建筑中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把他们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