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抗氧化剂对猪肉脯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肉脯是一种经高温烤制而成的传统关食,其在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POV值升高.本文采用Schaal的耐热实验法,以POV值为指标,研究了TBHQ、BHT、BHA和柠檬酸对猪肉脯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单一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大小顺序为TBHQ>BHA>BHT,复配抗氧化剂的效果优于单一使用TBHQ时的抗氧化效果.0.01%TBHQ与0.01%BHA复配的抗氧化效果比较理想;柠檬酸是增效剂;猪肉脯的最优抗氧化剂组合为0.01%TBHQ+0.01%BHA+0.01%柠檬酸,可使猪肉脯在20℃下的贮藏期达13~18个月.该研究为解决猪肉脯脂肪氧化,延长贮藏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两种抗氧化剂协同增效剂对猪脂肪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过氧化值(POV)作为油脂稳定性的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实验法研究单一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对猪脂肪的抗氧化效果,BHA与异VC钠和BHA与柠檬酸两种增效剂复配组合对猪脂肪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单一抗氧化剂对猪脂肪抗氧化效果强弱顺序依次为:BHA〉BHT,异VC钠和柠檬酸均对抗氧化剂有协同增效作用,且柠檬酸的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优于异VC钠,复合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单一抗氧化剂。添加160mg/kg BHA、40mg/kg BHT、200mg/kg异VC钠、100mg/kg柠檬酸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3.
不同抗氧化剂对辐照扒鸡脂肪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VC、VE、BHA三种抗氧化剂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复配抗氧化剂对真空包装辐照扒鸡中脂肪氧化的影响。通过对添加抗氧化剂的辐照扒鸡的过氧化值测定,比较了三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显著降低辐照扒鸡的过氧化值;单一抗氧化剂以添加0.02%的BHA效果较好;复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单一抗氧化剂,复配抗氧化剂以添加0.02%VC、0.01%VE、0.02%BHA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Rancimat法研究3种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维生素E(VE)及合成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棉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在棉籽油样品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单一和复合配比的抗氧化剂,分别测定诱导时间并考察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棉籽油中单一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依次为TBHQ>迷迭香>茶多酚>VE;在复合抗氧化剂组合中,迷迭香提取物与茶多酚以3∶1进行复配时具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当3种天然抗氧化剂与TBHQ进行复配时,其抗氧化效果优于同等质量浓度的单一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5.
乌桕是我国特有油料树种,从中提取的类可可脂(简称CTCBE)因其独特的性能,可替代天然可可脂(简称CB)制作巧克力。但CB氧化稳定性高,而CTCBE易氧化酸败变质。通过Ranci-mat法及Schaal法对CTCBE抗氧化方法研究得出,抗氧化剂BHA、TBHQ、茶多酚、BHA与柠檬酸或EDTA二钠螯合剂混合使用对CTCBE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延长诱导期,抑制过氧化值升高,尤以BHA的功效最好。试验结果还表明,采用金属螯合剂与抗氧化剂配伍,能增强抗氧化剂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量金属元素对乌桕类可可脂氧化稳定性影响研究(I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脂中的微量金属元素是影响油脂氧化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评价金属元素对乌桕类可可脂(CTCBE)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CTCBE中微量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并用烘箱贮藏法评介金属螯合剂EDTA二钠、柠檬酸及不同抗氧化剂对CTCBE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CTCBE中的这些微量元素,大部分含量较低,但Cu、Fe活泼金属元素偏高;CTCBE易氧化酸败,金属螯合剂EDTA二钠及柠檬酸均具有延缓氧化的功效,且与抗氧化剂复配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油脂中的微量金属元素是影响油脂氧化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评价金属元素对乌桕类可可脂(CTCBE)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CTCBE中微量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并用烘箱贮藏法评介金属螯合剂EDTA二钠、柠檬酸及不同抗氧化剂对CTCBE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CTCBE中的这些微量元素,大部分含量较低,但Cu、Fe活泼金属元素偏高;CTCBE易氧化酸败,金属螯合剂EDTA二附及柠檬酸均具有延缓氧化的功效,且与抗氧化剂复配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抗氧化剂对米糠油抗氧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在(63±1)℃加速氧化条件下,以过氧化值(POV)作为评价指标,TBHQ、BHT、PG、柠檬酸及复配抗氧化剂对米糠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单一抗氧化剂,柠檬酸对酶抗氧化剂有协同增效作用,精制米糠油中添加0.015%TBHQ+0.005%PG和0.01%柠檬酸的抗氧化效果最好,是不加抗氧化剂的米糠油的抗氧化效果的9倍.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适合猕猴桃果酒抗氧化的复合抗氧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植酸、竹叶黄酮、EDTA二钠、茶多酚对猕猴桃果酒抗氧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复合抗氧化剂的配方为:植酸用量为0.14‰,竹叶黄酮用量为0.09‰,EDTA二钠用量为0.029‰,茶多酚用量为0.06‰。用此复合抗氧化剂来代替发酵过程中的SO2,果酒的理化指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感官评分有所提高。在最优工艺下可以获得色泽亮黄、透明、果香与酒香和谐的猕猴桃果酒。  相似文献   

10.
以过氧化值为指标,以空白样和添加TBHQ样为对照,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茶多酚、迷迭香酸、二氢杨梅素与VE4种天然抗氧化剂对鳡鱼内脏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添加量均为0.02%时,其对鳡鱼内脏油抗氧化效果强弱为:TBHQ二氢杨梅素茶多酚迷迭香酸VE;茶多酚、迷迭香酸和二氢杨梅素最适添加量分别为0.04%、0.06%和0.04%;VC对茶多酚和二氢杨梅素均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复配天然抗氧化剂的最佳组合为0.02%二氢杨梅素+0.02%茶多酚,并以0.02%的VC为增效剂;复配天然抗氧化剂对鳡鱼内脏油的抗氧化效果明显好于单一天然抗氧化剂的,且接近于TBHQ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BHA、BHT、TBHQ、茶多酚(TP)、植酸(PA)、维生素E(VE)对高温加热棕榈油劣变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三种人工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次序为:TBHQ>BHT>BHA,TBHQ的最佳添加量为0.012g/100g,三种天然抗氧化剂最佳添加量为:茶多酚0.03g/100g、植酸0.016g/100g、维生素E0.8g/100g。抗氧化效果次序为:维生素E>TBHQ>茶多酚>植酸。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富勒烯[C60]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通过烘箱加热法研究富勒烯[C60]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V_E对橄榄油、文冠果油、亚麻籽油和猪油的过氧化值和防护因子PF20的影响并进行加热实验。结果表明,在亚麻籽油和文冠果油中的抗氧化效果为:TBHQ富勒烯[C60]PGBHTV_E;在橄榄油中的抗氧化效果为:富勒烯[C60]TBHQPGBHTV_E;在猪油中的抗氧化效果为:TBHQPGBHT富勒烯[C60]V_E。在加热实验中,添加抗氧化剂的油脂均没有析出物且色值不发生变化。表明富勒烯[C60]在油脂中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可作为食品加工、生产与储存中油脂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3.
茶多酚对几种油脂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利用烘箱法和OSI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几种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发现茶多酚能有效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尤其是对动物油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效果,而对植物油脂的抗氧化效果略逊于动物油脂。与维生素E和BHT相比,三对植物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的顺序为:VE<茶多酚<BHT,对动物油脂的抗氧化活性是茶多酚明显强于VE和BHT。  相似文献   

14.
用超声辅助醇提工艺,进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出从槐花中提取芦丁的最佳条件,通过测定自由基清除率确定了芦丁的抗氧化活性,最后将其应用到提高辣椒红色素稳定性实验中,并与几种常用的抗氧化剂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醇提工艺的最佳参数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g/mL)1:10、提取温度45℃,超声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得率可达6.10%;芦丁浓度与自由基清除率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较强,其IC50分别为28.39、69.88μg/mL;在用于提高辣椒红色素的稳定性实验时,芦丁作用仅次于VE,而强于VC和BHT。  相似文献   

15.
水栒子果肉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佳  刘春萍  许璟龙 《中国酿造》2013,32(12):52-56
以水栒子果肉总黄酮的粗提物为原料,测定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利用匀浆法提取水栒子果肉黄酮,比色法测定其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2,2-吖嗪双(3-乙基-7-苯并噻唑啉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SRSA)、还原能力测定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FRAP),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水栒子果肉总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随总黄酮浓度的升高而增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与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相当,高于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VC、VE;ABTS清除能力高于BHT、VC、VE,略低于TBHQ和BHA;还原能力与TBHQ相当,高于BHT、VE,略低于BHA和VC;铁还原能力与TBHQ相当,高于BHT、VC、VE,低于BHA。水栒子果肉黄酮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还原力以及螯合金属的能力,并与天然抗氧化剂VC、VE、儿茶素、蜂胶和合成抗氧化剂BHT、TBHQ、PG进行比较,研究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GSE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和螯合金属铁离子的能力,均高于VE、蜂胶、BHT;GSE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较弱,低于VC、VE、儿茶素、蜂胶、BHT、TBHQ。表明GSE的抗氧化机理与自由基、还原力和螯合金属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选择Vc、VE、柠檬酸与小米多酚进行复配,以花生油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全氧化值为指标,探究小米多酚对花生油酸败的抑制作用,并与常见的人工抗氧化剂进行对比。采用气相色谱-甲酯化法对添加最佳复配抗氧化剂的花生油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得出最佳复配体系为2%聚甘油酯+0.08%小米多酚+0.04%Vc,其抗氧化效果为最佳复配组>TBHQ>BHT。同时,花生油中加入小米多酚复配抗氧化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不饱和脂肪酸向饱和脂肪酸的转化,抑制率达28.23%。  相似文献   

18.
以过氧化值(POV)、酸价(AV)为考察指标,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试验法,研究增效剂(柠檬酸CA)与合成抗氧化剂(TBHQ、BHT、BHA、PG)复配,合成抗氧化剂、增效剂CA与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TP、甘草提取物LRNO)复配对湘味挤压面粉熟食的抗氧化性的影响,通过比较产品预测货架期从而得出最佳的复合抗氧化剂组。结果表明:CA对不同合成抗氧化剂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除对TBHQ增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P对TBHQ+CA、LRNO对TBHQ+CA+TP均具有较强的协同增效作用,增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抗氧化剂0.05‰TBHQ+0.025‰CA+0.05‰TP+0.05‰LRNO可使挤压面粉熟食在20℃条件下的预期贮藏时间从64 d延长至136 d,为抗氧化效果最佳的复配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9.
余德顺  叶菲菲  杨秀群 《食品科学》2011,32(17):164-16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珊瑚姜得到珊瑚姜油,添加到在烘箱强化保存条件下(60~65℃)的浓缩鱼油中,测定鱼油的过氧化值(POV),考察珊瑚姜油对浓缩鱼油的抗氧化能力;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珊瑚姜油进行分析,从化学组成探讨珊瑚姜油与BHT和VE对鱼油的抗氧化机理差异。结果表明:珊瑚姜油抗氧化效果优于BHT及VE,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珊瑚姜油添加量为0.03%时对鱼油很好的保护作用;GC-MS方法鉴定出珊瑚姜油有44种成分:单萜类化合物13种,占25.12%;含氧单萜类化合物16种,占26.43%;倍半萜类化合物9种,占8.82%;含氧倍半萜、苯系衍生物及其他6种,占39.63%。  相似文献   

20.
蜂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君  宋欢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8):940-944
以菜籽油和猪油为实验油,采用schall烘箱法测定蜂胶及其乙醇提取物、超临界CO2提取物和CO2残渣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与其他通用抗氧化剂比较。结果表明:总黄酮浓度0.01%以上的蜂胶提取物均能显著延长油脂氧化诱导期,是高效的油脂抗氧化剂;黄酮类化合物仍是各蜂胶提取物中主要含量成分和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之一,且随总黄酮浓度0.005%以上一定范围与其整体抗氧化活性呈现量效关系;在相同添加量0.02%(蜂胶提取物均以总黄酮计)和恒温60℃条件下,各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按强弱顺序排列为:菜籽油中,TBHQ>蜂胶超临界CO2提取物>蜂胶CO2残渣醇提物≥蜂胶乙醇提取物>VE>甘氨酸>蜂胶>BHT;猪油中,TBHQ>蜂胶CO2残渣醇提物≥蜂胶乙醇提取物≥BHT>甘氨酸>蜂胶>蜂胶超临界CO2提取物>VE。本试验结果可望为各蜂胶提取物将来被用作含油脂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