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聚氨酯—环氧接技互贯网络聚合物I.机械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sieh  KH 何涌 《化学与粘合》1995,(4):236-238,242
把聚巳二酸丁二醇酯(PBA)和聚年头氧化丙烯多元醇(PPG)来基聚氨酯被引入双酚A二环氧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中,构成具有聚氨酯(PU)接技 环氧树脂Epoxy)二体系的抗拉强度随着P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共最大值出现在Pu/Epoxy比率为19/81到27/73之间。这是由于接技 结构引的结果,接技结构可使接技互贯网络聚合和物中的聚氨酯和环氧之间产生更加紧密的互贯网络。  相似文献   

2.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聚氨酯(PU)聚丙烯酸酯(PAA)胶乳互穿聚合物网络(LIPN)。试验结果表明PU/PAA LIPN具有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3.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类胶乳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AA)胶乳互穿聚合物网络(LIPN)。试验结果表明PU/PAA LIPN具有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4.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碳酸酯型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PCPU/EPIPN)。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两组分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化学结合。动态力学性能分析表明:由于两网络间的互穿、缠结以及接枝反应的发生,使体系中PCPU和EP的相容性得到改善。用溶胀法测定了IPN体系的交联密度,结果发现形成IPN后体系的交联密度相应比纯组分有所提高。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在m(PCPU)/m(EP)=25/75处IPN体系的力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呋喃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糠醇型呋喃树脂或HF9200A环氧型呋喃树脂与聚环氧丙烷醚型聚氨酯制备了互穿聚合物网络(IPN)。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聚氨酯(PU)/呋喃树脂(FA)IPN网络形成的动力学和微相分离行为,并考察了不同配比下IPN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U/FA达到某一比值时,产生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协同效应,可改善聚氨酯的刚性,提高呋喃树脂的抗冲击等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DSC、TG、溶胀性测定等分析方法,对环氧树脂/聚(丙烯酸丁酯一苯乙烯一甲基丙烯酸甲酯)[EP/P(BA-St-MMA)]半胶乳型互穿聚合物网络(semi-LIPN)中环氧树脂对体系的玻璃化转变、热稳定性、溶胀性、成膜性及乳胶膜的吸水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EP与丙烯酸酯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大EP用量,实际上提高了丙烯酸酯聚合物的交联密度,从而使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而该semi-LIPN弹性体的溶胀性则略有降低;在热稳定性实验中,虽然EP的分解温度一致,但交联聚丙烯酸酯的分解温度提高;实验范围内,EP对乳液的成膜性影响不大,但可显著降低乳胶膜的吸水性,并提高乳液对基质的粘附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环氧树脂(E—51)与甲基丙烯酸合成了大分子链中含有羟基或羟基被封闭的乙烯基酯树脂(分别称为VERH与VERA),并用它们与聚氨酯(PU)合成了不同组成的PU/VER互穿网络(IPN),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这些IPN材料的形态,发现网络间的化学键对IPN的形态有很大影响,它们抑制了两个网络间的分相以及PU硬段局部有序结构的形成。对这些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网络间的化学键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格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N,N—二甲基苄胺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合成聚氨酯(PU)环氧树脂(EP)互穿网络(IPN)弹性体,考察了产物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IPNPU/EP比纯PU具有更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加工性能,拉伸强度得到很大提高,并在EP含量为20%时达到最大,而热稳定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连华  胡春圃 《弹性体》1995,5(2):13-19
研究了适用于反应注射成型的乙烯基酯树脂(VER)与聚氨酯(PU)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IPV)时,VER中的羟基与异氰酸酯的反应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若异氰酸酯的化学计量忽略VER中的羟基,则对所合成的PU/VERIPN而言,PU对VER的增韧效果较差;若异氰酸酯的用量考虑VER中的羟基含量,则用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合成的PU/VER(组成比50/50)IPN的拉伸或冲击强度分别比纯pu或纯VER网络要高得多,可获得兼具刚性与韧性的材料。在这类IPN中添加少量聚醚接枝的VER,可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共轭三组分IPN和界面共轭互穿新概念,制备了聚氨酯(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废胶粉(SRP)共轭三组分IPN。其性能明显优于PU/SRP体系。还通过TEM,SEM,DSC,PAL等手段对三组分体系进行了结构形态分析,发现作为公共网络的PMMA对性能改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同步法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PU/VER-IPN),研究了PU/VERIPN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PU含量的增加,IPN的热稳定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VER的含量增加,PU/VER-IPN的剪切强度提高。实验还发现:当PU/VER-IPN为部分相容的多相微区结构时,对增加IPN的力学损耗更有利  相似文献   

12.
黄鹤  李建宗 《粘接》1997,18(2):5-8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及复合乳液聚合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EP/P(St-BA-MMA)]半胶乳型互聚合物网络(Semi-LIPN)的聚合反应规律。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交联剂种类及用量,特别是EP含量对单体转化率及反应速率的影响。环氧树脂因含有微量双酚A,在聚合反应中同时起到了阻聚剂和缓聚剂的作用。从而使得该聚合反应较不含合成树脂(或橡胶  相似文献   

13.
环氧—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导电涂料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以环氧-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EP-PUIPN)为基料,镀银铜粉为导电填料的导电涂料。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不同配比EP-PUIPN的两相相容性,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IPN的玻璃化温度。讨论了EP-PUIPN的结构及选择,镀银铜粉的粒度及含量对导电涂料的电阻率和使用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90/10EP-PUIPN作为基料,镀银铜粉的含量为80%、粒度为400目,涂膜的电阻率低,使用性能好。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离聚型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高南  于志钢 《涂料工业》1994,(1):8-12,36
本文采用聚氨酯中引入丁基二乙醇胺,形成带有叔氮原子的聚氨酯(NPU)和聚甲基丙酸甲酯(PMMA)中引入甲基丙烯酸(MAA)的方法,合成了带有离子键的离聚型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再通过引入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蓖麻油,改善了NPU/PMMA-MMA IPN的模量,延伸率和吸水性,并用DSC和TEM等研究了离聚型IPN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LARGESCALEPURIFICATIONOFPHOSPHOGLYCERATEKINASE(PGK)ANDGLYCERALDEHYDE3-PHOSPHATEDEHYDROGENASE(GAPDH)FROMYELLOWPEASBYPEG/REPPAL...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和半凝胶法技术,合成了聚氨酯/聚苯乙烯/胶粉共轭三组分IPN,并通过DSC和TEM等方法对该体系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NCO/OH当量比为2.8、PU/PS质量比为60/40时,该共轭三组分IPN体系力学性能最佳。DSC和TEM则证明在该体系中,作为公共网络的PS有助于PU与SRP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17.
聚氨酯/乙炮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同步法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研究了PU/VER-IPN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PU含量的增加,IPN的热稳定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VER的含量增加,PU/VER-IPN的剪切强度提高。实验还发现:当PU/VER-IPN为部分相容的多相微区结构时,对增加IPN的力学损耗更有利。  相似文献   

18.
以聚酯型聚氨酯为疏水组分,光固化聚乙二醇为亲水组分,通过溶液聚合制备了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结构的APU。研究了亲疏水组分比例、光固化条件等因素对IPN型APU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APU中光敏剂质量分数为0010,光照前停放20h,光照时间为6min时,IPN型APU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聚碳酸酯型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碳酸酯聚氨酯(PCPU)与环氧树脂(EP)合成了一系列PCPU/EP复合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PCPU与EP的反应历程及表现反应动力学,表明两者间发生了接枝反应,受力实验数据表明:当PCPU/EP=10/100时PCPU/EP的冲击强度和粘接剪切强度呈现最大值,最佳PCPU/EP复合聚合物可通过调整PCPU中NCO/OH的比值和PCPU/EP组成来设计与制备。  相似文献   

20.
庞永新  吴燕  潘慧  贾德民 《橡胶工业》1999,46(3):131-135
以聚酯型聚氨酯为疏水组分,光固化聚乙地二醇水亲组分,通过溶液聚合制备了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结构的APU。研究了亲疏水组分比例,光固化条件等因素对IPN型APU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APU中光敏剂质量分数为0.010。光照前停放20h,光照时间为6min时,IPN型APU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