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汽车动力传动系的弯曲振动不仅会影响乘坐舒适性,而且会引起车辆零部件的早期损坏。该文在探讨动力吸振器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阻尼式动力吸报器DVA(DynamicVibrationAbsorber),并将其安装到某轻型客车的动力传动系中。试验证明,动力吸振器能有效地控制该车动力总成的弯曲振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具有阿基米德螺旋线图案的位标器的基本结构原理及其运动规律,同时介绍了这种陀螺转子振动与绕动的平衡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惯导平台上使用动调陀螺时,通常认为将两陀螺电机电源的频率错开一些,系统效果较好,本文详细分析了陀螺受到正弦振动时的漂移变化,为如何选择陀螺电源频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于治会  王阿春 《制导与引信》2000,21(4):31-37,57
叙述了具有阿基米德螺旋线图案位标器的基本结构原理及其运动规律,说明了这种陀螺转子振动与“绕动”的平衡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船舶推进轴系受到螺旋桨非定常激振力作用,产生纵向振动。通过建立船舶推进轴系分布质量模型,分析轴系纵向固有频率及影响因素;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 Patran 仿真分析被动式动力吸振器和主动控制方法对轴系纵向振动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螺旋桨质量和附链水对轴系固有振动特性影响较大;被动式动力吸振器受吸振器质量的限制,不如主动控制方法对轴系纵向振动控制效果好;主动控制力在达到激振力一半以上时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必须考虑系统时滞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惯导平台上使用动调陀螺时,通常认为将两陀螺电机电源的频率错开一些,系统效果较好.本文详细分析了陀螺受到正弦振动时的漂移变化,为如何选择陀螺电源频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转子上的不平衡会给位标器陀螺带来振动和绕动,影响系统的性能和寿命。以前应用较多的自由状态下的调动平衡的方法,设备繁多。试验过程复杂;文中重点介绍了一种用机械轴锁定位标器陀螺的平衡方法,并给出了试验数据。这种新方法原理简单成熟,操作方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对某反馈式速率陀螺仪进行支承方式、输电装置及力矩器和电机的技术改进,在提高产品可靠性的同时,又提高了仪表零位电压的稳定性、产品的合格率和工艺性、仪表比例系数的一致性、电机的低温启动能力;伺服回路放大器由集成电路改通用化分立电路,提高了速率陀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通过增加DC/DC电路提高了系统的电磁兼容能力;通过设计微型减振器,提高了电子箱总体结构的抗振性能。以上的改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反馈式速率陀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位标器陀螺转子的动平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具有阿基米德螺旋线图案的位标器的基本原理及其运动规律。还说明了这种陀螺转子的振动与绕动的平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轮毂电机驱动的车辆非簧载质量显著增大,并且路面激励直接作用在电机上,影响电机的电磁效应,使得振动加剧,因此提出一种新型动力吸振构型.将电机作为吸振器悬置在车轮之内,并针对此构型提出一种新的半主动悬架混合控制策略,且通过Matlab建模仿真.结果表明簧上加速度和轮胎动挠度均有所衰减,采用混合控制策略的悬架系统在平顺性方面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地得到压电舵翼的动力学特性和动力学参数,根据压电舵翼的工作原理,分析舵翼工作时各部件的运动特性; 以振动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舵翼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测量压电舵翼系统在阶跃信号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结合动力学模型和舵翼系统的动力学响应曲线,得到了压电舵翼有阻尼自振周期23 ms,阻尼比0.571 5,是一个二阶欠阻尼系统,这为舵翼系统的结构优化以及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稳定平台的性能,针对平台中各种类型陀螺高速度、高精度、宽动态范围的设计指标要求,研制了一种通用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在详细分析动力调谐、光纤和微机械陀螺典型型号性能参数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指标要求,选择8通道24位∑-?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S1278和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812,设计实现系统的硬件电路,编写了相关的软件程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系统的转台测试数据与陀螺出厂标定的性能参数之间,测量误差小于1%,完全满足稳定平台中陀螺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动力调谐陀螺仪中的轴承的问题,采用磁悬浮轴承。根据目前动力调谐陀螺仪的结构,设计了磁悬浮轴承,为提高动力调谐陀螺仪精度和寿命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啸  韩太林  张恩奎  张永立  刘轩  宫玉琳 《兵工学报》2017,38(11):2226-2233
为了解决在冲击波测试过程中,压力传感器有限的工作带宽和较低的谐振频率导致测试信号发生畸变问题,提出采用烟花算法对传感器进行动态补偿方法,并针对动态补偿改进适应度函数,进一步提高补偿结果的动态性能。通过激波管测试数据得到传感器动态补偿传递函数,可将阶跃压力信号的上升时间补偿至15.0 μs,超调量降低到8.27%;对实际炮口冲击波测试数据进行动态补偿,结果显示,动态补偿可有效抑制压力传感器谐振频率的影响,提高超压峰值和正压作用时间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5.
减振器动刚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刚度特性是减振器设计及选型的重要指标,通过改变减振器刚度和阻尼,使系统避开共振区间,以发挥减振器最佳减振效果是目前的研究重点。针对目前减振器动刚度特性研究较少的情况,提出一种减振器的动刚度计算方法。通过静力实验获取加载和卸载的变形-力曲线,拟合得出减振器静刚度值;根据静刚度值和单自由度系统动刚度计算公式获得动刚度随频率变化规律;设计减振器动刚度验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动刚度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情况较好,误差平均值在6%以内,可为实际工程的减振器选型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型号惯性平台振动超差问题。以振动实验数据作为参考。从而确定出陀螺的计算特性参数。通过进行有限元动态分析,发现了台体结构的薄弱环节;针对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动力修改意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结构较改进前其动态特性显著提高。文中为该型号平台振动超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以后进行结构设计奠定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运动激励下身管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管振动是影响火炮射击精度的重要因素,针对弹丸膛内高速运动冲击下的身管振动问题,建立了移动弹丸作用下身管的横向振动模型,导出了无质偏弹丸激励下的动力学方程,并采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了身管振动的动力学响应;对不同弹速激励下的身管振动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讨论了弹丸运动速度与炮口振动幅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欲抑制火炮发射时的炮口振动,弹丸膛内的运动速度应尽量取得大些;建立的模型与采用的分析方法,亦可用于电磁轨道炮的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针对动导数试验采用的自由振动法存在抗干扰能力弱,不能控制振幅和频率等缺点,采用强迫振动方法对风洞动导数俯仰振动试验装置进行设计。利用平行双曲柄机构原理,通过飞行器模型在风洞中以给定的振幅、频率完成俯仰正弦振动运动,模拟实际飞行状态测得俯仰姿态下的动导数,并通过实例进行校核验证。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刚度,能更准确地模拟飞行状态,提高试验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平台振动与电视成像系统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电视成像系统动态传递函数快速测量方法。通过将压电陶瓷带动的快速反射镜系统引入 I-SITE 测量系统光路中的方法,实现了对不同振动环境下电视成像系统传递函数的快速测量。通过测量发现,平台低频振动时,随着频率的增加,电视成像系统动态传递函数下降速度比静止时增加了10.1%~41.2%;平台高频振动时,随着频率的增加电视成像系统动态传递函数下降速度比静止时增加了42%。  相似文献   

20.
程祥利  刘波  赵慧  刘军 《兵工学报》2020,41(4):625-633
为揭示侵彻过程中引信电路模块的动态响应机理,将机械振动理论引入侵彻过程理论分析与计算,提出一种简化的侵彻战斗部-引信系统动力学模型。以侵彻战斗部-引信系统的载荷传递关系为基础,基于多自由度弹簧-质量-阻尼系统建立模型的动力学微分方程;通过谐响应分析确定固有频率、阻尼比等动力学参数,并采用数值积分的方法预测不同侵彻工况下的响应特性;从系统幅频响应特性的角度分析响应特性与传统经验公式解有很大差异的原因。与谐响应分析结果、火炮试验实测过载信号的对比分析表明:提出的动力学模型能准确、快速地预测战斗部、引信在侵彻过程中的响应特性;考虑轴向振动后,侵彻战斗部表现出明显的振动放大特性与周期振荡特性,而且是影响引信电路模块响应特性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