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叶片式减振器内部缝隙泄漏对阻尼力的影响.将泄漏缝隙简化成一个与常通孔并联的等效节流通道,依据伯努利方程计算常通孔流量,并将计算值作为真实值,应用减振器阻尼力台架实验数据,间接得出了等效节流通道的流量特性及结构参数.最后,利用插值法绘制了泄漏流量百分比与常通孔孔径、叶片摆动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图.研究表明:极小孔径变化能引起极大阻尼力变化,说明通过控制传统叶片式减振器常通孔的流量可以实现可控阻尼力减振器;减振器内部泄漏缝隙对阻尼力的贡献要大于节流孔的贡献,缝隙泄漏量是影响可控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关键数据.等效节流通道的结构参数可为可控减振器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静压止推气浮轴承动特性的微扰动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对静压气浮轴承的动特性进行研究,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具有可变截面积均压槽的静压气浮轴承,结合气浮轴承的力学振动模型采用微扰动法建立了气浮轴承动态控制方程,运用有限差分法对气浮轴承动态控制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气浮轴承的动态刚度和阻尼。计算结果表明:当振动较小时静压止推气浮轴承的动态刚度值与静态刚度值相当,在气膜间隙为5.5 μm左右时,气浮轴承的动、静刚度均达到最佳值;在同一供气压力下,随着气浮轴承气膜间隙的增大,其动阻尼呈非线性减小,气膜间隙对气浮轴承动阻尼系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减振器在高频激励下存在的发热问题,提出了一种阻尼特性与位移相关的叶片式减振器,即在减振器静平衡位置设计附加通道,改变减振器的阻尼特性,以降低发热功率.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二自由度悬架振动模型,在特定频率的路面激励下针对不同的附加通道尺寸对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及减振器发热功率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车辆悬架上用阻尼特性与位移相关的减振器,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热量.  相似文献   

4.
某导弹故障诊断系统减振器设计遵循隔振、缓冲系统期望的动态特性要求--变阻尼、变刚度,采用刚度拟合、干摩擦阻尼技术,实现了低固有频率、无谐振峰,并兼顾了缓冲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种橡胶隔振圈动刚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晶  张振山  熊鑫 《鱼雷技术》2012,(2):125-128
在以往对橡胶隔振器动刚度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隔振器主要部件作为一体进行动刚度仿真计算的方法。建立了包含金属和橡胶部件的橡胶隔振圈有限元模型,根据隔振圈在不同方向上的实际受力情况对隔振圈施加不同频率的正弦激励,仿真计算得到了隔振圈不同方向上的动刚度。通过与隔振圈静刚度和橡胶材料动刚度的比较,得出了动刚度的变化规律,为发动机的振动分析和橡胶隔振圈的简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属橡胶减振器(以下简称MRD)是为克服目前惯性平台常用橡胶减振器随时间老化这一致命弱点而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减振器,其在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建立了MRD的力学模型,通过对其力学模型的分析与研究,得到了MRD系统的参数识别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力学模型和参数识别方法的合理性,提出了MRD的特性参数与工艺安装参数关系的研究策略及其优化设计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金属橡胶减振器(以下简称MRD)是为克服目前惯性平台常用橡胶减振器随时间老化这一致命弱点而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减振器,其在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建立了MRD的力学模型,通过对其力学模型的分析与研究,得到了MRD系统的参数识别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力学模型和参数识别方法的合理性,提出了MRD的特性参数与工艺安装参数关系的研究策略及其优化设计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传统缝隙尺寸的公差分析公式进行改进,得出了一套适合工程应用的缝隙计算的统计方法,并针对目前主战坦克上广泛使用的叶片式减振器进行计算,将其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对照,表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分析出叶片式减振器各尺寸、形位精度对阻尼力散布的贡献,从而为叶片式减振器各尺寸和形位公差的调整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
内燃机橡胶扭振减振器特性参数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扭振减振器在中小型内燃机上应用比较普遍 ,其特性对所匹配发动机的扭振影响很大 ,目前其特性参数测试技术不能适应匹配的需求。本文介绍了一套自行研制的内燃机橡胶扭振减振器特性参数计算机自动检测分析系统 ,它基于正弦扫描法 ,实现了检测过程—数据分析—检测报告全过程的自动化。用该系统和 (B&K)测试系统对同一样件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 ,该系统能准确测定出减振器的特性参数 ,从而为减振器的质量监控和配套产品的检验提供了批量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0.
空空导弹用电动舵机为具有间隙、摩擦等非线性因素的复杂机构,其精确的力学建模技术是空空导弹结构动力学主动设计的关键技术。本文以某型空空导弹电动舵机为实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舵机系统数字模型,研究了摩擦、间隙及螺纹联接对系统静刚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对舵机传动系统静刚度特性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形成了对具有间隙、摩擦强非线性因素复杂机构的建模和分析方法,为导弹结构动力学的主动分析和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ABAQUS软件对驾驶室进行了自由模态分析,得到了驾驶室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结合隔振器布置原则确定了隔振器的支撑方式和布置位置;建立了驾驶室的双层隔振系统数学模型;设计了该系统的刚度和阻尼;对隔振系统进行了隔振率台架实验,通过MATLAB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得到隔振系统的隔振率.结果显示,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超空泡运动体结构的随机动刚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杰方  安伟光  蒋运华 《兵工学报》2013,34(9):1103-1108
采用半解析有限元法建立了振动方程,并对其进行解耦和傅里叶变换,得到了确定性动刚度表达式;考虑结构参数随机性,将泰勒展开法和随机因子法相结合,推导了动刚度的随机性表达式,并讨论了各种随机因素对动刚度均值和变异系数的影响。计算表明:弹性模量随机因子的标准差对动刚度随机性的影响最突出;其他随机因素不变,弹性模量随机因子的标准差增大1 倍时, 3 个极小值点的动刚度均值减小比例均为46. 7%,2 个极大值点的动刚度均值减小的比例依次为 27. 4%、3. 6%;结构参数的变异性为弱变异时,极值点的动刚度的变异性则表现为中等变异,甚至强变异。  相似文献   

13.
啮合刚度对人字齿行星传动系统动态载荷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集中参数振动理论,建立了采用双齿联轴器的人字齿行星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引入斜齿轮啮合刚度公式按2 个斜齿刚度并联计算人字齿时变啮合刚度;通过求解系统动力学方程, 获得内外啮合刚度与内外啮合动载系数之间变化关系曲线,进而分析了人字齿啮合刚度对系统动态载荷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共振的情况下,内外啮合动载系数分别随内外啮合刚度平均分量增加而增大;内外啮合刚度交变分量对内外啮合动载系数影响很小;人字齿轮运转平稳, 振动较小,进行人字齿行星传动系统动载系数计算,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以啮合刚度平均分量表示啮合刚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LS—DYNA的行星齿轮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是研究齿轮传动过程中噪声、振动、动力学分析的重要依据.文中采用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了某行星排三维模型,应用非线性动力学软件LS—DYNA软件分析该行星排的齿面接触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并根据轮齿变形和相应的接触应力,得出行星齿轮内外啮合的时变刚度曲线,仿真分析与理论分析相吻合,为进一步研究行星排的动力学特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金属橡胶弹性元件实验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精确的位移加载控制,对圆环形金属橡胶弹性元件进行了静态与动态力学试验,结果表明金属橡胶材料具有明显的高次弹性非线性以及迟滞非线性性质,根据动态试验结果建立迟滞回线拟合分解的高次弹性复合阻尼模型,该模型用非线性刚度和非线性复合阻尼机理构造,模型中的参数由试验数据辨识。用所建模型重构恢复力一位移迟滞回线,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描述这类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特性,为进一步实验建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齿轮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中,轮齿啮合刚度是轮齿接触分析、变形分析和系统刚度计算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以直齿圆柱齿轮为例,分别运用3种轮齿刚度的计算方法:国家标准计算、数值计算和有限元法,进行轮齿啮合刚度的计算,结果表明:数值计算方法较之国标计算方法更为准确和实用,且可以得到轮齿刚度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7.
高普  项昌乐  刘辉 《兵工学报》2022,43(10):2443-2450
频率自适应变刚度扭转吸振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是实现动力传动系统扭转减振的关键。针对某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建立含变刚度扭转减振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系统模型提出瞬态查表和稳态寻优结合的控制策略,有效地消除系统外部激励主导频率识别偏差,使变刚度扭转吸振器能够快速跟随外部激励主频,实现扭转吸振器的半主动控制。仿真和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综合控制方案能有效提升减振性能10%。  相似文献   

18.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四二  董晓  崔永存  胡广存 《兵工学报》2015,36(6):1140-1146
为研究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特性,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建立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仿真分析模型。采用精细积分法和预估-校正Adams-Bashforth-Moulton多步法相结合的算法对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模型进行求解,分析轴承结构参数和工况参数对轴承动刚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沟曲率半径系数对轴承动刚度影响较小,随着内、外沟曲率半径系数的增加,径向刚度略有增大,轴向刚度和角刚度相对减小;增加钢球数有利于提高轴承动刚度;轴向预紧量较大时轴承动刚度较高,但过大的轴向预紧会使轴承寿命降低,应合理确定轴向预紧量;随转速的增大,轴承动刚度先减小后增大,且转速较低时可近似以接触刚度代替轴承动刚度,转速较高时应综合接触刚度和油膜刚度求得轴承动刚度;外载荷对轴承动刚度有较大影响,加大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有利于提高轴承动刚度,随着力矩载荷的增大,轴承动刚度变化较为复杂,但整体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