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黄礼平 《稀有金属》1993,17(6):436-438
在降低钛合金超塑性温度的研究中,发现两相钛合金α+β=β的相转变温度与合金的最佳超塑性温度有密切关系,得出降低合金的相转变温度是降低合金超塑性温度的有效途径,这给超塑性的理论研究带来许多方便。  相似文献   

2.
孟亮  何明 《稀有金属》1990,14(3):195-198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形变热处理的变形温度、变形度、矫正温度及时效温度对TC11钛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合金在500℃、100b热暴露过程中β转变组织内部的相变行为及对合金塑性产生不利作用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形变热处理工艺可使合金获得较好的热稳定性;残余β相的进一步分解及次生α的粗化是使合金在热暴露过程中塑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论述了Al·Zn-Mg-RE超塑性合金的制备过程和超塑性拉伸特性。初步分析了稀土元纱在超塑性变形中的作用。适量RE加入Al-Zn-Mg合金中可加宽超塑性变形的温度范围,降低变形抗力,大幅度提高合金的超塑性变形速度,对合金的超塑性效应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ZnAl5-0.03合金超塑性拉伸变形的力学行为。实验表明,合金具有极优异的超塑性(δ≥5000%)。其超塑性能参量(δ、m)依温度变化的规律不同于一般的细晶材料,不存在呈现δ和m峰值的温度区间。合金在试验选取的范围内,应力对应变速率具有高的敏感性。合金呈现超塑效应的温度和应变速率范围均较宽广。轧制状态下,合金具有变形纤维组织,其对超塑变形有利,轧态合金可直接作为超塑态用于成形加工而不需进行特殊的超塑性处理,有利于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采用氩气雾化INl00合金粉,经真空脱气,装入不锈钢套,封焊后,进行热挤压。挤压棒材具有良好的超塑性,在温度为1040℃应变速率为10~(-2)~10~(-3)/min时,拉伸试样的延伸率可达824~1090%,流动应力仅为1.O~1.5kgf/mm~2。本文研究了挤压工艺参数对合金超塑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探索了最佳超塑性的温度范围,研究了超塑性合金的组织特点以及经热处理后的组织变化。试验结果说明热挤压粉末IN100合金的室温和7000℃的抗张性能以及持久性能均优于铸造IN100合金。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钨合金静液挤压形变及其形变时效强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新近发展的静液挤压加工技术,对传统的W-Ni-Fe合金进行加工形变,并研究了形变时效强化作用。静液挤压加工具有良好的润滑条件和变形均匀等特点,可以提高高密度钨合金的工艺塑性,明显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在对变形合金进行退火时发现,W-Ni-Fe合金在加热到500~600℃时有一形变时效强化区,经过时效处理的合金,其抗拉强度为1530MPa。系统研究了变形量和形变时效温度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合金强化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静液挤压加工技术是高密度钨合金形变加工的最佳工艺;随后的形变时效处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合金强度,其强化主要是钨颗粒和界面强化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比观察Al-Zn-Mg-RE和Al-Zn-Mg两种合金的动态再结晶现象,发现在其各自的最佳超塑性条件下,Al-Zn-Mg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晶粒随着应变的增加而粗化,而Al-Zn-Mg-RE合金在超塑变形的过程中随形变量的增加其晶粒反而细化。从而使Al-Zn-Mg-RE合金的超塑性大大优于Al-Zn-Mg合金。并分析了稀土元素细化Al-Zn-Mg合金动态再结晶晶粒并改善其超塑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应变速率循环法(基于时间间隔)研究了TA15合金的超塑性。在变形温度分别为850,900,950℃,应变速率范围为5×10^-6~5×10^-4s^-1的实验条件下,考察了工艺参数对流变应力、m值及其超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A15合金具有较好的超塑性,最佳变形温度为900℃,伸长率为846%。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利用两相钛合金的α+β→^←β相转变温度计算出其最佳超塑性温度的公式T超=T转-·^Tc(T超为最佳超塑性温度,T转为合金的α+β→^←β相转变温度,Tc为常数,一般为60±20℃,这给超塑性的研究等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
超高碳钢组织超细化的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超高碳钢组织超细化工艺及其机理。这些工艺包括:二阶段热形变处理技术、热形变 离异共析转变处理技术、热形变 DET 形变处理技术、循环热处理技术及复合热处理技术。该超细化组织由极细的铁素体晶粒以及在其中均匀分布的渗碳体颗粒组成。此外,分析了硅、铝、铬等合金元素对相变温度的影响及其对网状碳化物和石墨化的抑制作用,讨论了合金化对超高碳钢的组织超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温度下退火处理后的细晶TC4合金板材进行超塑性拉伸变形,研究该合金在750~850℃,应变速率为3×10-4~1×10-3 s-1条件下的超塑性拉伸变形行为,分析晶粒尺寸、变形温度和β相含量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后的(α+β)型细晶Ti-6Al-4V合金表现出良好的超塑性,并且晶粒越细,最佳超塑性变形温度越低。晶粒直径为2.5μm、β相含量(体积分数)为9.6%的TC4合金在温度为800℃、应变速率为1×10-3 s-1的变形条件下,伸长率最大,达到862%。不同晶粒度合金的应变速率敏感系数m均随变形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最高达0.61。β晶粒处于α晶粒三叉晶界处,升温或拉伸变形时聚集并沿α晶界长大,形成细长的β晶粒并逐渐变粗大,因此在900℃以上高温下合金的超塑性变形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
形变奥氏体→铁素体的热力学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规则溶液模型计算了Fe-C-Mn合金中形变奥氏体→铁素体的相平衡浓度X^E,并详细讨论了合金成分、温度和形变条件对形核体积自由能变化△GV的影响。在大量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未形变和形变条件下计算△GV的回归关系式。并以此为基础,定量讨论了形变条件对铁素体形核速率JS^*的影响,计算结果与文献[8]给出的实验结果在 变化趋势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2011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文 《铝加工》1998,21(4):48-52
主要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2011合金力学性能及电阻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固溶处理温度升高,合金的强度、塑性和电阻率也随之提高。合金在时效前进行预变形虽能提高强度,但塑性下降。提高合金的时效温度,或延长时效时间,合金的强度得以提高,而塑性和电阻率均下降。  相似文献   

14.
粉末冶金工艺对大块非晶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粉末冶金工艺参数对大块非晶性能的影响。通过在过冷温度区间进行超塑性成形,可以将非晶粉末固结成形为致密的大尺寸的非晶合金。在过冷温度区间进行超塑性成形时,压头的速度Ve,压头压力F,挤压比r,以及挤压过程中的温升△Te等工艺参数对大块非晶合金的成形性及随后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与直接凝固制备大块非晶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在非晶形成能力(GFA)相对较低的合金中获得较大尺寸的非晶合金。  相似文献   

15.
针对GH500合金合金化程度高,工艺塑性低,热加工困难的特点,研究了热力学因素(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变形速度)对合金工艺塑性,变形机理及组织影响,通过热模拟试验和高温拉伸变形试验等方法建立了合金的塑性图及金属流动压力曲线。采用金相法建立了合金的再结晶图。根据热力学因素对合金塑性,变形机理及组织等方面影响规律,确定了该合金的最高加热温度为1150-1180℃,终加工温度≥1050℃,最小及最大变形程  相似文献   

16.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钛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NIN)研发的部分高温、高强、低成本、超塑性及低温钛合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指出:使用温度在550~650℃之间的高温钛合金中,550℃高温钛合金已获得应用,Ti-600合金因室温和600℃下综合性能优异,尤其是极佳的蠕变性能,可以用做高推重比发动机压气机轮盘和叶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强度级别为1000~1600MPa的高强钛合金中,Ti—B20合金和Ti-1300合金适宜制作高强或超高强钛合金弹簧;低成本钛合金、超塑性温度较低且应变速率较高的超塑性钛合金、低温钛合金的研究从未间断过,某些合金也已得到应用;NIN今后研究重点是建立已研发合金的规范体系,降低其制造成本,提高其使用性能,最终使其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高温形变后,把超低碳钢在700 ̄920℃之间保温,以此作为开轧温度(FET),测定钢的晶粒度、应力-应变变曲线,并进行显微组织观察。试验的结果是在铁素体已热轧、退火后可得高塑性。  相似文献   

18.
高温氧化对钛合金超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Ti-6Al-4V合金在800℃、850℃和900℃高温条件下进行拉伸试验时空气氧化对超塑性能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该钛合金氧化层的微观形貌和成分组成,并研究其在高温拉伸下的氧化机理。结果表明,高温氧化导致该合金在高温拉伸过程中表面产生氧化层,而在拉伸应力作用下氧化层断裂并向基体扩展,从而严重降低了Ti-6Al-4V合金的超塑性,但不会影响其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19.
(C+N)复合强化的Fe-Cr-Mn(W,V)钢高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于核反应推低放射性结构材料Fe-Cr-Mn(W,V)奥氏体钢。通过(C+N)复合强化有效地提高Fe-12%Cr015%Mn(W,V)钢高温强度和蠕变断裂寿命,并改善高温塑性。在温度673K以下,合金比SUS316钢和JPCAS钢强度和塑性优良。合金强度和塑性与形变的相互关系是和合金形变组织变化;密切相关。对673K以上塑性降低的原因进行断口和显微组织分析,控制晶界碳化物粗化是进一步提高高温  相似文献   

20.
置氢Ti-6Al-4V钛合金超塑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进行超塑性变形试验,研究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置氢TC4合金超塑变形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和TEM分析热氢处理改善钛合金超塑性能的机制.结果表明:置氢可降低超塑成形流变应力、变形温度,提高应变速率和m值;但只有适量的氢才有利于改善钛合金超塑性,即存在一个最佳置氢量;置氢0.35%H(质量分数)的TC4合金在800℃和3×10-3 s-1条件下仍有一定超塑性.分析表明,置氢钛合金超塑变形过程除晶粒转动和滑动机制外,位错滑移和孪生也作为辅助超塑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