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染色体畸变分析可作为一种估算受照剂量,评价辐射损伤的生物学方法。本文采用G 显带方法对两名健康男性外周血淋巴细胞离体照射后的染色体畸变进行核型分析,对染色体断裂点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和常规法结果进行比较,以了解显带方法是否有助于提高畸变细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多数电离辐射事故均为局部照射。对于局部照射剂量估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采用Dolphin's 模型,该模型需推算出照射部位染色体畸变率,再代入离体均匀照射情况下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来估算局部照射剂量。准确推算照射部位染色体畸变率对于估算剂量十分重要,选用合适的剂量效应曲线对估算剂量也同样重要,而对于局部照射,关于不同剂量率剂量效应曲线对估算结果影响的报道还十分有限。基于此本研究利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估算离体模拟局部照射剂量,分析不同剂量率剂量效应曲线对估算结果的影响。利用60Co γ射线离体照射人外周血样品(样本A和样本B),剂量分别为1 Gy和5 Gy。将照射血与未照射血按25%和75%比例混合以模拟局部照射,分析混合血样中淋巴细胞的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 chromosome,dic)加着丝粒环(r),利用Dolphin's模型估算局部照射dic+r率,并用剂量率不同的两种剂量效应曲线估算局部照射剂量。结果显示,大部分混合血样dic+r分布不符合泊松分布,为过离散分布。利用与实际照射剂量率一致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样品受照剂量大多与实际照射剂量比较接近,相对偏差在10%以内,但两样本的1 Gy 25%组的估算受照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偏差较大。利用与实际照射剂量率不一致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样品受照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相对偏差均超过10%。结果表明dic+r分析用于估算离体模拟局部照射的剂量有可行性,采用剂量率和照射剂量率一致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低传能线密度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存在剂量率效应的问题,以便较为准确地估算不同剂量率受照人员的吸收剂量。用3种不同照射剂量率的低剂量X线照射离体人外周血,CA诱导染色体早熟,收获早熟凝集染色体,采用盲法阅片,计数染色体断片数和畸变细胞数,分析畸变率与照射剂量之间的关系,分别拟合不同剂量率的剂量效应曲线和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剂量率一定的情况下,各剂量点的染色体断片率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加。同一剂量点不同剂量率射线诱发的染色体断片率随剂量率的增加而增加,剂量率效应明显。因此在估算低传能线密度辐射的吸收剂量时,应该考虑剂量率效应,根据受照情况尽量选择剂量率相近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进行估算,从而使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FISH方法在辐射事故评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辐射远后危害效应,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用于剂量重建的可行性。同时,用FISH、常规染色体畸变、G显带、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m B,CB)微核和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PRT)基因位点突变分析方法对3名事故受照射者(F、S、Y)进行了照射后7年半的生物学终点检测,并对宫内受照射者S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测量。FISH方法检测易位的结果显示,在观察足够数量细胞时用易位率估算的生物剂量与照射后模拟的物理剂量非常吻合,证明该方法可用于剂量回顾和剂量重建。从FISH、常规染色体畸变及G显带分析结果发现,受照射7年半后受检者体内仍有明显的染色体畸变,且与受照射剂量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性。实验结果还表明,宫内受照射者S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状况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5.
冈田酸诱导早熟染色体凝聚的辐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冈田酸(Okadajc acid)诱导的染色体凝聚与辐射剂量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采用不同剂量(0、0.5、1.0、2.0、3.0和5.0Gy)的X射线照射离体人外周血,培养48b,终止培养前2 h加入Okadaic acid诱导早熟染色体的凝聚,观察分析其诱导的早熟凝聚染色体(Prcrnaturc condensed chromosome,PCC)的断片率,并与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冈田酸诱导的早熟染色体凝聚方法与常规染色体法相比可获得更高的分裂指数,冈田酸法染色体凝聚断片率与外照射剂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染色体畸变分析作为生物剂量计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离体照射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其在事故受照人员剂量估算中的应用状况,对局部照射和分次照射条件下确定剂量-效应关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今后研究动向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60)Co-γ线低剂量率照射狗染色体畸变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0.427rad/d和0.178rad/d两种剂量率~(60)Co-γ线连续照射狗三年,其累积剂量分别为315.2rad和131.4 rad。在照射期间及停照后三年内对实验狗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染色体畸变主要为一次击中畸变,其中无着丝点断片畸变率与累积剂量呈线性相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考虑作为慢性辐射损伤的灵敏指标。停照后三个月时,无着丝点断片畸变率已接近对照组水平。自停照后六个月开始,照射组动物的畸变率都在自发畸变率范围变动。本实验揭示建立低剂量率长期照射的剂量—效应曲线的可能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德平 《辐射防护》1990,10(1):41-67
本文介绍了根据正确判读的染色体畸变数估算剂量的有关方法、技巧及相应的BASIC机算程序。讨论了目前国内常规判读方法中存在的漏检可能较大的情况及其防止的措施。对用有照射时间修正因子G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剂量及其置信区间和在(n、γ)混合照射时的剂量估算方法,以及对通过泊松分布参数检验判断低LET辐射局部急性照射并估算其剂量的方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考察了在混合辐射照射中是否计入n与γ产生的次损伤间的作用对所估剂量造成的差异。对剂量-效应标准曲线的拟合,强调了它作正确的加权拟合,并应与公认值比较;还给出了畸变率y拟合的变导系数σ_y/y随剂量D和照射时间T的变化。 在附录Ⅰ和Ⅱ中,分别给出了按微剂量学双元作用原理对染色体畸变率产额公式的推导和次损伤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附录Ⅲ给出了由两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率估算剂量的方法。 附录Ⅳ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由畸变率估算剂量的机算程序和另一个包含由畸变率估算剂量和由实验点拟合标准曲线的较完备的机算程序。后者,采用了紧缩的数据贮存技巧,并可按不同参量的顺序主从排队印出结果。在标准曲线的拟合程序中,包括对拟合残差的检验,并能对输入的剂量D和照射时间T给出相应的畸变率及其标准差;还设有产生模拟“实验结果”的检验拟合程序的  相似文献   

9.
大鼠经~(60)Coγ射线全身均匀照射后,胸腔淋巴结(TLN)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总畸变率与受照剂量(0.5—5.0Gy)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 Y=KD_m 表示。虽然 TLN 的畸变细胞率、无着丝粒断片畸变率和总畸变率略高于外周血,TLN 的双着丝粒畸变率又较后者低,但回归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证明,辐射诱发这两种组织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差异不显著。本文在各个剂量点上都观察到了染色单体交换(cte),其发生率比受照离体人血高得多。  相似文献   

10.
韩保光  陈迪 《辐射防护》1993,13(6):401-413
用不纯泊松分布方法,分析新西兰兔离体模拟与活体局部照射后的染色体畸变数据,以检验该法用于局部照射事故生物剂量估计的可能性。为此,首先建立了畸变率与剂量的关系曲线,研究了照射对 于受照淋巴细胞进入中其分裂的几率的影响。兔血经^6^0Coγ射线离体照射1-9Gy后进行两类增养:(a)培养纯受照血(b)将70%的受照血与30%的正常血混合,培养混合血。实验结果表明:(1)兔血照射后的双着粒畸变率与剂量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