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针对稳瞄惯导一体化系统中,旋转炮塔相对底盘转角的测量问题,解决目前炮塔转角的动态、高精度、实时性测量存在的不足和限制。文中在刚体姿态动力学、姿态测量技术理论基础上,提出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陀螺、加速度计和磁传感器构建的转角测量系统,设计了基于四元数的姿态估计滤波器。对测量装置进行试验和标定,结果表明:其在坦克内部复杂的环境中,能有效抑制陀螺的随机漂移,满足技术要求,测量精度达80″.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评估坦克火力系统的技术状态,需要对能反映火力系统各部件性能的关键性、综合性指标进行检测。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对坦克火力系统炮闩、反后坐装置的技术指标检测进行了设计和实现。采用并行测试思想,设计了人工后坐及瞄准机功能综合检测装置,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坦克复进过程中各动态技术指标的测试,为装备日常维护保养和临战技术状况检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某型坦克技术状况在线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准确评估坦克武器系统的技术状态,需要对能反映武器系统各部件关键性能的综合性指标进行检测。在虚拟仪器技术的基础上,对坦克武器系统炮闩、反后坐装置的检测进行了设计和研究。采用并行测试思想,设计了人工后坐及瞄准机功能综合检测装置。系统硬件部分包括火炮动作激励平台、PXI主控平台、串口通信及单片机模块。系统软件部分基于Lab Windows/CVI虚拟仪器开发环境,运用多线程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实现检测功能。试验证明该系统能够准确检测坦克复进过程中的各动态技术指标,为装备日常维护保养和临战技术状况检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有限转角力矩电机广泛应用于导弹雷达的无线定位、伺服阀门的运行以及通过小角度旋转的各种驱动系统。由于起步较晚,有限转角力矩电机的起动转矩测试项目在对应的国军标中没有涉及,而它的起动转矩准确与否是一个关键点。本文立足于有限转角力矩电机的发展现状,提出一种有限转角力矩电机起动转矩的测试方法,从测试角度对该方法进行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套有限转角力矩电机的起动转矩测试装置,并对其进行了可行性验证。用该测试装置对有限转角力矩电机的起动转矩进行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实现了有限转角力矩电机起动转矩的测试,并显著提高了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立体视频数据压缩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宏块自适应下采样立体图像编码方案。该方案采用H.264标准,独立编码左通道参考图像。应用视差估计和运动估计联合补偿技术编码右通道目标图像,在目标图像的编码过程中,根据目标图像运动场景的不同,对图像残差块进行选择性的下采样编码。与原始的JMVM算法相比,在相同的峰值性噪比下,该算法具有更高的编码效率。  相似文献   

6.
一种坦克装甲车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坦克装甲车识别在军事图像处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具有重要的实际用途.本文主要围绕复杂背景中目标图像区域识别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阐述了图像二值化迭代选择阈值法、图像特征提取的目标区域Zernike矩计算法、图像分类识别的神经网络技术等重点技术,介绍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识别方法,实现了在包含地面军事战术目标初始图像中对坦克装甲车区域的较准确识别.通过对近百幅坦克、装甲车等图像的试验测试,识别率达到了95%.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遗传算法改进量子神经网络模型的荷电状态估计方法.考虑电池健康状态指标,分析引入内阻参数对电池估计精度的影响.针对传统神经网络及其改进算法的不同估计缺陷,在其基础上进行量子编码并动态自适应调整量子旋转角,缩短搜索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收敛精度.最后在MATLAB仿真测试,验证了所提算法相较传统神经网络的收敛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CCD摄像头的智能小车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路径识别跟踪技术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介绍了一种基于凌阳SPCE061A和89S52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的研制。基于CCD摄像头获取实际道路图像,通过图像特征实时提取道路信息,利用双比例控制快速动态调节舵机转角;基于转角与速度的模糊设定,结合比例微分控制,确保了小车快速稳定的运行,实现了任意路径识别与智能跟踪。实验表明,小车可在任意给定的黑底白线跑道上稳定快速地跟踪,转角跟踪准确,车速切换自平滑,稳态误差小,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高速摄像机的V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三维动态特性测试装置。应用该装置对不同合闸相角下的V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动态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测试,在大量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对V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的动态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应用ANSYS软件对V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的吸力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并与平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V极面智能交流接触器性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不同的继电保护装置人机界面系统,提出了基于点阵图与矢量图的两种图像传输控制策略。研究了行程长度编码,LZW编码和小波变换3种图像压缩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了仿真比较。给出了图像采集、压缩、传输、还原的具体方法,对液晶屏和按键两种输入设备,设计了屏幕图像的控制方法。提出的方案已成功应用于部分继电保护装置和监控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