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铁铝合金是以铁、铝为主要成分,不含贵重元素的另一类高电磁性能的软磁合金,在微电机中得到应用。本文介绍了利用PW4400荧光光谱仪检测铁铝合金中Mn、Si、Ni、A1、Cr、Cu.元素的含量,分析结果可靠,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铝合金中多元素含量的微波消解-(ICP-AES)法来对铝合金中硅、锰、镁、铁、铜等9种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定的各元素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回收率在(96.08~102.50)%之间,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够满足实际样品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铁坩埚熔炼铝合金ADC12,经不同时间保温后,浇铸成相同的试样,然后对试样进行金相组织分析、拉伸实验及断口扫描,发现在3.5小时的熔炼时间内,铁元素的增加不超过1.2%,对铝合金的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刘辉  孙明先  马力  闫永贵 《材料导报》2011,(Z1):438-441
铝合金牺牲阳极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的阴极保护中,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研究发现除合金元素外,杂质元素种类和含量对阳极性能也有重要的影响,综述了3种常见的杂质元素Fe、Cu、Si对铝合金牺牲阳极性能的作用规律和机理,阐述了降低杂质元素对牺牲阳极性能不利影响的方法,在制备铝合金阳极时,应综合考虑铝锭纯度、阳极配方、制备工艺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海洋设施中使用的两类铝合金存在的严重腐蚀问题,通过室内挂片和电化学试验,结合微观分析,研究了铝合金的腐蚀特性及其主要微观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3%NaCl溶液中,1413铝合金表现为强烈的点蚀倾向,5056铝合金则倾向于均匀腐蚀;1413铝合金中含有数量较多的第二相与第二相中的Si、Fe元素,导致其具有点蚀倾向性,而5056铝合金中第二相含量相对少很多,其腐蚀行为由基体元素决定,表现为均匀腐蚀。  相似文献   

6.
热浸镀低铝含量锌铝合金的耐蚀性优良,铝含量对锌铝合金镀层的性能有较大影响。总结了热浸镀锌铝合金镀层的组成,对热浸镀锌铝合金低铝含量时镀层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描述,分析了钢中Si,Mn,P等常规元素对锌铝合金镀层中Fe-Al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影响;阐述了热镀锌铝合金层的工艺特点及性能评价方法;指出了今后热镀锌铝系多元合金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铝合金牺牲阳极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的阴极保护中,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研究发现除合金元素外,杂质元素种类和含量对阳极性能也有重要的影响,综述了3种常见的杂质元素Fe、cu、si对铝合金牺牲阳极性能的作用规律和机理,阐述了降低杂质元素对牺牲阳极性能不利影响的方法,在制备铝合金阳极时,应综合考虑铝锭纯度、阳极配方、制备工艺等因...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7075铝合金是目前航空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变形铝合金之一。铝合金中的粗大夹杂相(尺寸在1~5μm)对合金的断裂韧性和疲劳性能影响很大。这些夹杂相是在铸造过程中由合金元素与铁、硅杂质元素结合而成的。Mondolfo对Al—Zn—Mg等三元合金中的夹杂相类型进行了评述。Raghavan等人对Al—Zn—Mg—Cu合金夹杂相进行了研究。研究合金的粗大夹杂相,弄清合金元素在组织中分布,能有效地控制粗大夹杂相对断裂韧性的影响。本文对东北轻合金厂生产的7075高强铝合金进行了粗大夹杂相结构类型和成分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试验结果。 二、材料与实验方法 材料化学成分列于表1。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乙酸乙酯萃取法测定高纯金中铁元素含量的影响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加标回收实验和反应体系的酸度测试,证明铁元素含量在测试过程中受到了酸度的较大影响。建议通过多种方法验证比对测试高纯金中铁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铝合金在金属空气电池中作为阳极的电化学性能,本文研究了不同含量的Sn元素对Al-Mg-Ga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不同Sn含量的合金在6 mol/L KOH电解液中的开路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和恒流放电等性能.结果表明:Sn元素能够明显改善铝合金阳极的性能,与纯铝相比,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当加入的Sn含量为0.1wt%时,合金的析氢腐蚀最慢、电化学性能最佳,合金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大阪市立工业研究所成功地开发出一种新型铁铝合金 ,该合金在防振和隔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这种铁铝合金是采用在真空中熔解铁和铝的方法制成的 ,其抑制振动的性能优异 ,强度和一般钢材的相当 ,而且该合金容易加工 ,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使用 ,应用范围颇广日本研制出高性能的铁铝合金  相似文献   

12.
铍铝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玲  赵双群 《材料导报》2005,19(Z2):431-433
回顾了近50年来国外铍铝合金的研究状况,概括了铍铝合金的基本性质以及影响其力学性能的几个主要因素,其中包括铍的含量、生产工艺、环境温度以及其他元素的添加.最后,展望了铍铝合金在民用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Fe、Si杂质元素对7×××系高强航空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Fe、Si主要是以粗大难溶杂质相形式存在。形成含Fe杂质相的种类较多,在含Cu量较高的合金中主要是形成Al7Cu2Fe相;形成含Si杂质相主要是Mg2Si相。Fe、Si杂质元素含量增加对合金强度的影响不大,但形成的富Fe、富Si粗大难溶杂质相含量的增加明显降低合金的塑性、断裂韧性和抗应力腐蚀性能。降低Fe、Si杂质元素含量是发展高综合性能航空铝合金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彭春山  彭博  郑喜平 《材料保护》2019,52(2):137-139
某柴油发动机的铸造铝合金活塞在使用中发生爆裂,采用直读光谱仪、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仪器对铝合金碎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活塞的化学成分中铁含量超标,基体组织中存在大量粗大针状铁相和条状硅共晶相,且材料中有较多的气孔,直接导致零件强度低、韧性差,在使用中承受不了高温下的冲击力,从而造成活塞快速爆裂而最终失效。  相似文献   

15.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铝合金,己有不少文献作了报导。一般铝合金中的元素对铜、锌、锰、镍,镉、铁、银的测定没有影响。唯有硅、钛、锆、磷和合金基体对镁的测定有影响,而铜、铁、镍、镁、钛、锰等元素对铬的测定有干扰。为了消除干扰,通常以8-羟基喹啉、5-磺基水扬酸、氯化锶作为镁的干扰消除剂。以铝和氟化铵,氟化氢铵和硫酸锶以及8-羟基喹啉作为铬的干扰消除剂。  相似文献   

16.
目前,鲜见研究杂质元素含量对铝合金牺牲阳极性能影响的报道。浇铸了不同Si含量的Al-5.00Zn-0.02In-1.00Mg-0.05Ti-xSi-0.10Fe-0.01Cu(质量分数,%)铝合金阳极。采用电化学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金相显微镜对不同Si含量阳极在海水中的形貌、Al,Zn元素溶解量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的加入改善了铝合金的组织均匀性,Al-5.00Zn-0.02In-1.00Mg-0.05Ti-0.09Si(%)铝合金中的等轴晶较多,阳极表面溶解均匀,电流效率达到92%以上;该合金阳极在0.1 mol/L NaCl溶液中浸泡2 h后的Al和Zn溶解量分别为23.00,4.40 g/L,在由海水和KI组成的溶液中浸泡2,48 h后的扫描电流峰值分别为27,36μA,耐蚀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合金中的镁的含量时酸度、干扰元素、干扰抑制剂的加入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大量实验反复验证,确定了测定铝合金中镁元素含量的最佳工作条件,并在最佳工作条件下测定了4个标准试样,准确度高,从而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本方法测定的镁的范围为0.005%-5%。  相似文献   

18.
Mg元素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磷酸盐为主要成分的复合电解液体系,用微弧氧化方法对3种常用的商业铝合金物陶瓷膜分别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等探讨了铝合金中元素Mg对陶瓷层的组织形貌、元素分布和相组成的调制作用,并借助硬度、摩擦磨损测试评价了膜层的性能。结果表明膜的相结构主要为γ-Al2O3,α-Al2O3和AlPO4,并含有少量Mg、Cu、Zn、W元素;随着Mg含量的增加表面组织更加细密,膜层中大尺寸缺陷减少;膜层中α-Al2O3含量随Mg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少,当Mg含量接近2.5%时,膜层中只剩下γ-Al2O3;硬度与摩擦磨损测试显示Mg含量的增加导致硬度和耐磨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JJG768-2005《发射光谱仪》检定规程,对Labspark1000直读光谱仪测定铝合金中Mg、Ni、Ti元素含量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探讨硼元素对铝合金用作牺牲阳极性能的影响,观察了5组不同硼含量铸铝合金的显微组织,通过动电位扫描研究了铸铝合金在不同温度下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硼含量主要影响合金的晶粒大小、树枝晶和第二相粒子的形态分布,硼含量为0.024%时可得到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组织,其开路电位最负,在不同介质温度下极化曲线平缓,阳极表面活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