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固体电解质Ce0.8Gd0.2-xYxO2-δ(x=0,0.05,0.10).用X射线衍射谱、拉曼光谱分析了样品的微观结构,用交流复阻抗谱研究了样品的电学性能.结果表明:800℃焙烧的所有样品均为具有氧缺位的单相立方萤石结构,晶胞参数随钇(Y)掺杂量增加而减小.钇掺杂量x=0.05的样品Ce0.8Gd0.15Y0.05O2-δ的电导率最高,导电活化能最小,(σ700℃=5.58×10-3S·cm-1,Eα=0.92 eV),高于未掺杂Y的Ce0.8Gd0.2O2-δ样品的电导率(σ700℃=5.38×10-3S·cm-1Eα=1.09 eV).说明适量双掺杂Y提高了Ce0.8Gd0.2-xYxO2-δ的电导率并且降低了其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柠檬酸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合成了Ba(Zn1-xCox)。Fe15O27铁氧体纳米粉末.通过XRD和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了粉末样品的晶体结构和电磁参数.实验结果表明,Co的替代可以降低W相的成相退火温度;x=0.35的样品为复相铁氧体,在GHz附近有较高的磁损耗正切角和电损耗正切角;x=0.4的样品为W型六角铁氧体相,其自然共振吸收峰在9.0GHz,1mm厚样品的最大反射功率损耗达35.6dB,但在GHz频段没有明显的吸波特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0.8Ba0.2MnO3粉体,并与纳米Ni粉按不同质量比复合,制得复合材料样品。测量样品在2-18GHz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复磁导率并计算微波反射系数,分析不同组分对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吸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体系比单一组分样品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当La0.8Ba0.2MnO3含量为62、5%时,材料微波吸收效果最佳;当样品厚度为2mm时,大于10dB的吸收频宽达到3.6GHz,最大吸收峰值为24dB;当样品厚度为1.8mm时,大于10dB的吸收频宽达到3.3GHz,最大吸收峰值为44dB;LaMnO,在A位掺杂Ba2+,其电磁性能将发生变化,再与磁性纳米Ni粉复合,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综合作用能使体系的微波吸收效能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氧化物法制备La掺杂Ni-Zn铁氧体,样品的相组成成分、微结构和电磁性能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阻抗分析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进行表征,讨论了Ni0.5Zn0.5LaxFe2-xO4(x=0.002~0.010)铁氧体的结构和电磁性能。结果表明:x=0.008和0.010时,样品中有LaFeO3第二相出现;随着La3+掺杂量的增加,晶格常数、微晶尺寸和介电常数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并且都在x=0.006时出现峰值;电阻率和饱和磁化强度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且均在x=0.006时出现最小值。除了Ni0.5Zn0.5La0.002Fe1.998O4样品外,其他样品的介电损耗角正切均有峰值出现,表现出异常的介电行为。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法结合电荷补偿方式2Sr2+→Eu3+ +Na+,合成了适合白光LED的红色荧光材料NaxSr1-2x MoO4:Eu3+x(x=0.1、0.15、0.2,0.25、0.3)系列样品.对样品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荧光光谱的测定.测试结果表明,NaxSr1-2xMoO4:Eu3+x荧光粉可以被近紫外光(UV)(393 nm)和蓝光(463 nm)有效激发.通过探讨Na+和Eu3+的掺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得出NaxSr1-2xMoO4:Eu3+x系列样品的发光强度比SrMoO4:Eu3+明显增加,且当掺杂量x=0.2时,NaxSr1-2xMoo4:Eu3+x系列样品在616 nm处的发光强度最大.分析了NaxSr1-2xMoO4:Eu3+x系列样品在380 nm紫外光激发下的色坐标,当Na+和Eu3+的掺杂量x=0.15时,样品的红色显色最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稀土元素镧掺杂的Mn0.5Zn0.5Fe2-xLaxO4(x=0、0.01、0.02、0.03、0.04)粉体,通过XRD、SEM、VSM、IR等多种手段对样品表征。结果表明,当掺杂La3+后,La3+会进入Mn-Zn铁氧体晶格中,面心立方尖晶石相晶格结构逐渐被破坏;La3+掺杂量x=0.04时,产物中开始出现杂相;随着x值不断增大,铁氧体球状形貌被破坏,分散性变差。Mn0.5Zn0.5Fe2-xLaxO4颗粒在室温下表现出亚铁磁性。饱和磁化强度随着L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x=0.03时,饱和磁化强度达到最大值64.9emu·g-1。在50k Hz交变磁场作用下,Mn0.5Zn0.5Fe1.97La0.03O2颗粒温度可升温至64.8℃,表现出较好的磁热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掺杂稀土La3+的磁铅石型系列Z型铁氧体,确定了稀土六方铁氧体Ba3-xLaxCo2Fe24O41中La3+的最大掺杂摩尔分数,并对其电磁特性及吸波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La3+的最大掺杂摩尔分数x为0.30,实验发现随着La3+的加入,降低了Co2Z铁氧体的磁化强度、矫顽力,改善了材料的磁性;在2.0\_10.0 GHz的频率范围内,吸波性能随着La3+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化学组成为Sr1-xLaxFe12-xZnxO19(x=0~0.4)的掺杂锶铁氧体纳米颗粒,研究了不同的掺杂量对铁氧体结构和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γ-Fe2O3的是M型锶铁氧体相形成的前驱体,随退火温度的升高,γ-Fe2O3衍射峰强度逐渐减弱直至消失,850℃时已形成单一的M型铁氧体相;随着代换量x的增大,样品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先增大后下降,而矫顽力HC的值则单调减小,这些非常适合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钙钛矿亚锰酸盐在较低磁场下的磁电阻效应,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亚锰酸盐多晶样品La_(0. 7)Ca_(0. 3)Mn_(1-x)Cr_xO_3(x=0,0. 1),测量了两个样品在未加磁场和加0. 25 T磁场的电阻-温度曲线及磁电阻-温度曲线,分析了Mn位Cr掺杂对样品低场磁电阻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r掺杂量从x=0增加到x=0. 1,样品的金属-绝缘体转变温度逐渐向低温推移,磁电阻峰值温度由T_P≈220 K下降到T_P≈190 K。在0. 25 T磁场下,样品在液氮温区具有较明显的磁电阻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La1-xCexMnO3粉体,根据DSC-TGA、FT-IR、XRD分析了样品的晶化过程,用圆柱体法测试了样品的室温电阻率,用微波网络分析仪测试样品的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凝胶在煅烧时经过脱水、剧烈分解、逐渐晶化等过程,900%左右形成稳定的钙钛矿结构并伴有少量CeO2杂相;室温电阻率处于半导体范围,且随掺杂量z增加而减小;样品厚度为2.2mm、x=0.4时,13.2GHz频率位置处微波吸收峰值为27dB,10dB频宽为3.2GHz.分析认为,合适的电阻率、钙钛矿晶体极化驰豫及共振、铁磁团簇转向及共振是材料具有良好微波吸收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