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有机/无机类钙钛矿(C12H25NH3)2PbI4的晶体和薄膜的制备,并采用了XRD、SEM、AFM和PL表征材料的结构、形貌及光学特性等.XRD实验表明制备的(C12 H25NH3)2PbI4晶体结晶度高.探索旋涂法制备工艺参数对薄膜结构的影响,在薄膜XRD中几乎只能观察到(0021)晶面的衍射峰,表明有机/无机类钙钛矿层沿平行与基片方向择优生长,SEM和AFM表明薄膜致密性较好,表面粗糙度较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80℃衬底温度下制备了MgxZn1-xO(x=0.23)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喇曼(Raman)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薄膜的结构特性.XRD和HRTEM分析结果表明MgxZn1-xO薄膜为单相六角纤锌矿结构,且具有沿c轴的择优取向,晶格常数与ZnO晶体的近似相等.Raman光谱不仅揭示MgxZn1-xO薄膜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而且也表明MgxZn1-xO薄膜的结晶质量比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ZnO薄膜好.AFM图像则显示出MgxZn1-xO薄膜为多晶结构.  相似文献   

3.
C_2H_2/N_2流量比对沉积Ti(C,N)薄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2H2和N2为反应气体,Ar作载气,用多弧离子法在高速钢基片上沉积Ti(C,N)薄膜。所制备的薄膜分别用SEM,XRD,XPS等技术进行分析与测试。给果表明,薄膜结构比较致密,膜厚在1.5~20μm。薄膜呈现了较强的(111)择优取向,且该取向与流量比r=C2H2/N2有关、薄膜的主要构成是Ti(C,N),但膜中有石墨相存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飞秒脉冲激光沉积系统,在Si(111)衬底上制备了α轴和c轴择优取向的Bi4Ti3O12薄膜.X射线衍射(XRD)表明;室温(20℃)下沉积的Bi4Ti3O12/Si(111)薄膜呈C轴择优取向,晶粒的平均直径为20nm.在500℃沉积的Bi4Ti3O12/Si(111)薄膜呈α轴择优取向.测量了薄膜的电滞回线和,I-V特性曲线,并用分布参数电路研究了Bi4Ti3O12薄膜的,I-V特性曲线和铁电性的关联性.α轴择优取向Bi4Ti3O12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Pr=15μC/cm^2,矫顽力Ec=48kV/cm.  相似文献   

5.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研究了在氩(Ar)气氛下制备的C60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光吸收特性。发现其UV/VIS的强度和吸收峰位置明显不同于在真空中制备的C60薄膜。与真空中制备的C60薄膜比较,所研究薄膜的红外谱没有变化,但X射线衍射表明其结构从面心立方(fcc)相变成fcc相与六角密堆(hcp)相的混合相。AFM表明,在Ar气氛中制备的C60薄膜有较大的表面粒子,并且表面生长岛更尖锐。这将有利于C60薄膜的场电子发射。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弧氧化法以FeSO4溶液在钛金属表面制备超顺磁性薄膜.用IR、XRD和SEM等表征了磁性薄膜的组成和形貌,结果表明磁性薄膜主要由Fe3O4和(Fe2O3)x·2H2O晶体组成.推断了磁性薄膜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以镀有Mo过渡层的Al2O3衬底,在微波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MPCVD)系统中.制备了非晶碳/Mo2C混合结构薄膜.反应气体为CH4和H2。在高真空室中测量了样品场发射特性。开启场强为0.55V/μm,在18V/μm电场下样品的发射电流密度为6.8mA/cm^2。发射点点密度〉10^3/cm^2。用SEM观察了表面形貌.Raman和XRD谱分析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和成分。实验结果表明该薄膜是一种好的场致电子发射体。  相似文献   

8.
利用CaCl2、NH4H2PO4、NH3·H2O和Al(NO3)3溶液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快速水热制取羟基磷石灰,并用红外(IR)、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表征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结构及其结晶度。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羟基磷石灰晶体有较好的结晶度,且该法制备过程简单、制备时间短。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sol-gel)法在si衬底上制备了组分梯度Ba1-xSrxTiO3(x=0,0.1,0.2,0.3,0.4)(简称BST)薄膜。探讨了不同退火温度对组分梯度BST薄膜晶化的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XRD)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薄膜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组分梯度薄膜的最佳制备工艺为600℃预烧5min,700℃退火1.5h,此时薄膜具有完整的钙钛矿相,薄膜表面平整、无裂纹、无孔洞。比较了单组分和组分梯度BST薄膜的微观结构。XRD测试结果显示,组分梯度BST薄膜的衍射峰峰位介于底层和硕层单组分BST薄膜之间,且衍射峰明显宽化;AFM测试结果表明,组分梯度BST薄膜的晶粒明显大于单组分BST薄膜,表面均方根粗糙度(RMS)也大于单组分BST薄膜,这可能是由于组分梯度薄膜较高的预烧温度促进晶粒生长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使用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ECR-CVD),以Fe3O4纳米粒子为催化剂,多孔硅为基底,采用CH4/H2和CH4/B2H6/H2两种气源在连续的CVD过程中大量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管异质结构.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表明:合成的异质结构一端是类竹节状的掺硼碳纳米管,另一端是光滑中空的纯碳纳米管.异质结构采用底端生长模式,先行生长的掺硼纳米管处于纳米管结构的顶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发展一种Si衬底上低温外延生长3C-SiC的方法。采用LPCVD生长系统,以SiH4和C2H4为气源,在超低压(30Pa) ,低温(900℃)的条件下,在Si(111衬底上外延生长出高质量的3C-SiC薄膜材料。采用俄歇能谱(AES),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SiC薄膜的外延层组分,晶体结构及其表面形貌。AES结果表明薄膜中的Si/C的原子比例符合SiC的理想化学计量比,XRD结果显示了3C-SiC外延薄膜的良好晶体结构,AFM揭示了3C-SiC薄膜的良好的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12.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氯化铝(A1C12)/结晶四氯化锡(SnCl4·5H2O)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纤维膜,经过煅烧得到直径为150~800nm的S如/Alz03纳米纤维。XRD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Sn02、A1203的晶粒尺寸增加;随着升温速率降低,其结晶越完整,晶粒...  相似文献   

13.
通过加入不同的有机添加剂,以电沉积一热氧化法制备了3种不同形貌的多孔SnO2薄膜,再电沉积Pt,制备得到不同形貌的多孔Pt/SnO2薄膜。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循环伏安(CV)法分析了薄膜的形貌、结构和电催化氧化甲醇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形貌的多孔Pt/SnO2薄膜具有不同的电催化性能:SnO2镀液中添加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mL/L)和苯甲醛(25mg/L),制得的SnO2薄膜呈一定规则排列的长条状,经氧化和电沉积Pt后的多孔Pt/SnO2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甲醇的活性及耐CO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C4H9NH3)2ZnCl4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泽龙  陈红征  汪茫  唐本忠 《功能材料》2005,36(8):1217-1219
合成了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C4H9NH3)2ZnCl4,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具有规则的层状结构,有序性高,热分析结果表明(C4H9NH3)2ZnCl4在170℃的高温处存在一个固-固相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低温下制备了粒径小于10nm的ZnO纳米晶,用旋涂法制备ZnO纳米晶薄膜,XRD分析ZnO晶相是纤锌矿结构;SEM与AFM表明,纳米晶薄膜在300%退火后薄膜的厚度明显减小到130nm,表面粗糙度降低到3.27nm,粒径明显增大;紫外-可见吸收和透射比光谱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吸收边发生了红移,吸收肩更明显,薄膜具有高的透射率(75—85%);薄膜方阻随温度增加而增大,300℃以下退火方阻增加很小(小于8.5Ω/sq),400℃以上退火方阻大幅增加(大于21.1Ω/sq),因此,ZnO纳米晶薄膜最优退火温度点为300℃。  相似文献   

16.
溶胶-凝胶法制备PZT铁电薄膜的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光滑均匀的PZT(50/50)铁电薄膜。用XRD、FT-IR反射光谱、Raman光谱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薄膜随热处理温度的结构变化过程以及薄膜中有机物的挥发。Raman光谱给出了薄膜中三方和四方相共存及转变的结构变化信息。AFM揭示了PZT薄膜中钙铁矿相的形成是从焦绿石结构中转变而来的,其生长机制可用Rosettes生长模型来解释。薄膜中相交约120°交角的3条延伸的界面线则是为了释放薄膜中的应力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H2C2O4稳定剂对SOl-Gel法制备LiNbO3薄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分别以H2C2O,HNO3,HCOOH和CH3COOH作稳定剂的LiNbO3薄膜先驱液的稳定性,发现H2C2O4作稳定剂的先驱液的稳定性最好,用sol-gel法在Si(110)基板上制备了以H2C2O4作稳定剂的LiNbO3薄膜,并对LiNbO3薄膜进行了IR,XRD和SEM表征,结果表明,生成的LiNbO3为多晶,与HNO3相比,以H2C2O4作稳定剂制备的LiNbO3薄膜形貌较差。  相似文献   

18.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Si(100)基片上制备了高致密的氧化铱(IrO2)薄膜,研究了不同沉积温度对薄膜结构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制备的IrO2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20Pa氧分压,250℃~500℃范围内,得到的薄膜为多晶的IrO2物相,其晶粒尺寸和粗糙度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所得到的IrO2薄膜表面粗糙度低,厚度均匀,与基片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纳米多层膜的电性能及表面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发荣  薛钰芝  张力 《真空》2005,42(4):22-25
用热蒸发沉积和自然氧化法制备纳米量级的Al/Al2O3及Cr/Cr2O3薄膜和多层膜.本文采用三点法测定了常温、低温下的U—I特性,发现常温、低温下纳米量级的Al/Al2O3及Cr/Cr2O3薄膜具有类似负阻的特性。SEM检测表明,薄膜表面均匀,薄膜的厚度和称重法所得的厚度基本相符.AFM和STM观察表明薄膜表面存在着岛状结构,表面粗糙度在纳米尺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化学气相沉积(DBD-CVD)法,以四异丙醇钛(TTIP)作为钛源,氨气(NH3)和笑气(N2O)分别作为氮源的气相反应先驱体,成功制备了不同掺杂量的掺氮二氧化钛(TiO2)薄膜。SEM、XRD、XPS和UV-Vis透射光谱研究表明:所制得的掺氮二氧化钛薄膜均为锐钛矿相,氮源的引入对TiO2薄膜晶粒成长、晶体取向、表面形貌影响很大,并促使光吸收限红移,提高了薄膜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效率,并改善了薄膜表面的亲水性能。且NH3掺氮效果整体好于N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