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限洪水的流量,例如可能最大洪水(PMF),约为大坝使用寿命期间可能发生的最大洪水流量的3倍,对于土石坝出现较小的漫顶过流就可能引起溃坝,而对于高混凝土坝,出现较大的漫顶过流也有可能引起溃坝。对于大多数已有的坝和对于许多新建的坝,原来的总体设计都是根据“设计洪水”进行的,按这种方法设计,库水位要求保持在比坝顶高程低出较多的高程。这种设计洪水的年概率通常都选择在1/500和1/5000之间。而相应于这种洪水发生实际溃坝的概率并不清楚,这种方法忽视了对于泄放极限洪水来说许多低成本费用的技术方案。而一种更为客观实际的方法是依据发生概率可能非常小的所谓“安全校核洪水”(常选用PMF作为安全校核洪水)进行设计,对于这种洪水,库水位可以接近坝顶高程,并允许出现某些有限的破坏。这种情况下,“设计洪水”的意义和重现期就有问题了,而这个术语的存在将会引起概念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2.
斯洛伐克东部的鲁济恩Ⅰ坝闸控溢洪道由坚井式和无闸门控制的旁侧溢洪道组成。这种组合方式较为少见。由于水文数据的改变,坝址处设计洪水频率对应的洪水流量比设计时增大。这迫使安全溢洪道的泄洪能力也要增大,因此除原有闸控竖井式溢洪道以外,增修了一座无闸门控制的旁侧安全溢洪道。这样,大坝管理者就可把两种溢洪道的优化结合起来,协调运行,将洪水对大坝下游地区的负面影响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3.
斯洛伐克东部的鲁济恩Ⅰ坝闸控溢洪道由竖井式和无闸门控制的旁侧溢洪道组成,这种组合方式较为少见.由于水文数据的改变,坝址处设计洪水频率对应的洪水流量比设计时增大,这迫使安全溢洪道的泄洪能力也要增大,因此除原有闸控竖井式溢洪道以外,增修了一座无闸门控制的旁侧安全溢洪道.这样,大坝管理者就可把两种溢洪道的优点结合起来,协调运行,将洪水对大坝下游地区的负面影响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4.
分区填筑的土石坝安全主要取决于安全设计和溢洪道运行情况,经验表明许多大坝的溃决是在洪水未达到设计洪水时发生的,多数土石坝溃决与溢洪道性能有关。阐述了闸控或非闸控溢洪道的优缺点,通过实例说明了同时设置闸控和非闸控溢洪道对提高大坝安全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龙湖大坝位于东枯河将军大桥下游约200m处,为均质土坝,大坝右岸设溢洪道,大坝左侧桩号0+270处上游设放水管。本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水位均为496.00m,校核水位为499.26m。设计洪水流量为552m~3/s,校核洪水流量为1257m~3/s,工程规模为小(1)型,大坝全长330m,底宽110m,高17.5m,顶宽6m,设5个闸门,1座泄洪洞。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拦河坝、溢洪道和基础帷幕灌浆。  相似文献   

6.
6月3日,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交了相关大坝排险后的泄洪安全能力报告,综合结论如下:(1)映秀湾电站闸坝。根据泄洪设施打开的程度复核,当上游出现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5240m^3/s时,坝前最高水位为950.82m,低于坝顶高程951.50m,不会造成漫坝。按现行500年一遇校核的防洪标准,则更安全。(2)太平驿电站闸坝。5孔泄洪闸门及引渠道全部打开,泄洪能力超过5240m^3/s的500年一遇校核洪水水平,大坝险情彻底排除。  相似文献   

7.
设计洪水计算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实践和统计数据显示,极值洪水是大坝水文安全的一种重要风险因子。因洪水漫顶而造成的溃坝占大坝垮坝总数的40%以上,洪水漫顶往往还会引发许多小事故。因此,设计洪水的选择非常重要,一直是大坝工程所关心的问题。分析现行的设计洪水计算标准,发现现行标准(第一代和第二代标准)缺乏客观性,定性描述较多,任意性大,在某些情况下有点过分保守。基于这一认识,提出了设计洪水计算的新趋势(第三代标准),并建立了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将是新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大坝更客观分级的需要,其中之一就是基于大坝安全性最大的目标,它意义明确,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通用。最后,应用确定的和概率的准则,建立一个总的标准,可以根据它选择设计洪水,对于巨灾大坝是:“安全校核洪水”[可能最大洪水(PMF)或5 000~10 000年重现期]和“设计洪水”(PMF百分数或1000~5 000年重现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老鹰嘴水库工程土石坝溃坝洪水研究,预测水库大坝溃口发生的过程(如形状、深度、宽度、溃口扩张的速度等),计算溃口出水流量,通过水库库容演算,预测水库溃口过流量的过程线;对大坝在正常蓄水位、大坝校核洪水、大漫顶三种情况下的溃坝洪水,进行了下游河段洪水非恒定流演进计算,分析最不利为大坝漫顶工况,并在大坝漫顶工况下根据不同溃决状态,分别计算出1/4溃决、1/2溃决、全溃决的下游淹没水位、影响范围人口等数据,为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才庭  董超  董友龙  王冬 《治淮》2012,(8):19-21
刘家道口节制闸是刘家道口水利枢纽的主要建筑物之一,2010年4月竣工,工程规模为大(1)型,工程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泄洪流量12000m3/s,校核泄量14000m3/s.闸室为开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总净宽576m,单孔净宽16.0m,共36孔,工作闸门为弧形钢闸门,闸墩上共安装36台QHLY-2×1000KN-6.0液压启闭机,分别启闭36扇节制闸门,采用“1泵2门”的泵闸驱动方式,分时分组操作弧形闸门的全程开启或任意开度的局部开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采用潇河大坝长短系列及对历史调查洪水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潇河大坝的洪水分析计算,并对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了在设计洪水分析计算中对历史洪水考虑方式的意见和理由。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坝漫顶风险分析理论,建立漫顶失事模糊风险模型,并以新疆玛纳斯河夹河子水库为例,对其土石坝洪水漫顶模糊风险进行评估。得出主要结论,该水库大坝平均漫顶失事模糊风险率为5.02×10^-3,超过了我国大坝风险评价标准。综合评定该大坝的洪水漫顶破坏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2.
大坝洪水漫顶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清富  龙少江 《水力发电》2006,32(7):20-22,30
洪水漫顶是导致大坝溃坝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坝洪水漫顶风险评估是大坝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简要介绍了大坝洪水漫顶的风险模型,并通过实例详细地讨论了模型中各有关参数的不确定性处理方法,探讨了入库洪水的不确定性对洪水漫顶风险率的影响以及按规范设计的大坝的防洪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进 《治淮》2008,(6):34-35
一、工程概况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主要任务是当淮河上、中游发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配合淮河其他防洪工程调蓄洪峰,控泄洪水,确保沿淮重要工矿城市安全。姜唐湖进洪闸工程是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老淮河主槽与49孔浅孔闸的主坝段中部,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高程28.41m.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设计高程29.49m。主要建筑物为1级,导堤为3级。  相似文献   

14.
溢洪道闸堰结合的布置与洪水调节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艳  张庆华  刘经强  王潇 《人民长江》2009,40(16):32-33
溢洪道工程是土石坝水库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溢洪道工程中控制段是设计的重点。在溢洪道控制段采用闸门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段采用闸堰结合的形式,介绍了闸堰结合的布置形式及布置原则;分析了闸堰结合溢洪道泄流的特点;提出了闸堰结合的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包括调洪原则和具体的洪水调节计算过程。并以杨庄水库为例,对溢洪道闸堰结合方案进行了洪水调节计算。  相似文献   

15.
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放水建筑物等组成,安全影响因素较多。通过检测布勒亚水库放水闸外观、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碳化深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其安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布勒克其亚水库3号放水闸闸井侧壁护坡混凝土被侵蚀严重,闸后分水闸闸井混凝土现有强度不满足原设计要求;4号放水闸闸井闸门被遮盖,左侧侧壁下方被水流冲蚀破坏,闸井顶板右侧角混凝土板断裂,钢筋露出,闸井混凝土碳化深度较深。其余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北京举行的第20届国际大坝会议上讨论的专题79,题目是“闸控溢洪道和其他设控泄水设施以及大坝的安全。”在迄今举行过的20次国际大坝会议中,有7次讨论过溢洪道及其运行的设计问题。这次会议提出了许多有关溢洪道设计、运行、维修和检查方面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7.
西蒂坝于1975年投入运行,对大坝进行了坝体加高设计。随着大坝下游土地的占用,预计在百年一遇洪水时会发生大的破坏,因而,对坝体加高进行了重新设计,将增加一座闸控溢洪道和一个新增泄水底孔以更好地控制洪水,并将设置水库管理系统以防止百年一遇洪水时下游地区的洪水泛滥。  相似文献   

18.
300MW的普韦布罗维佳-基沙水力发电工程位于加特马拉中部,并于1986年建成,包括一座130m高的堆石坝和最大泄洪能力为3900m^3/s的无闸门溢洪道。在大坝修建期间,于1979年发生了一场大洪水,导致设计洪水位从千年一遇提高到万年一遇。作为设计修改的一部分,为了安全起见,提出按照初步设计完成土木工程工作,但推迟溢洪道弧形闸门的安装。本文分析了最终采用的方案及其特点,包括在任何条件下能确保闸门正常运行的详细施工说明。工程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堰顶高程来增加洪道泄洪能力,同时安装三个装有混凝土平衡重的4.5m高和12m宽的弧形闸门。 溢洪道改建工程的设计和水力发电设备的选择取决于严格的安全性要求。在工程完成后不久,“麦奇”飓风地1998年11月发生在奇科依流域,洪水通过新的溢洪道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混凝土大坝洪水漫顶的生命风险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以改进传统的评价方法。提出基于Copula函数和三点式变倍比放大法来随机生成年最大入库洪水过程线概率序列的峰量双变量分析方法,同时进行生命风险的评估;并对溃坝生命风险评价标准进行研究,以得出更符合我国大坝现状的生命风险评估标准。以贵州某水电站为例,对其加固后的洪水漫顶生命损失进行评估,依据风险标准进行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加固后该水电站拱坝洪水漫顶对下游村镇造成生命损失的风险较小,属于社会可接受范围。混凝土坝洪水漫顶生命风险评价的方法考虑了洪水特征量间的相互关系,所得洪水发生概率更加贴合实际。  相似文献   

20.
阿尔瓦达坝是一座集灌溉、饮用水供给、防洪和发电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工程。大坝设有一个闸门控制式溢洪道。大坝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建筑物的运行可靠性。闸门及附属设备的选择是根据安全准则(简易性、坚固性等)而定的。本文阐述了自设计阶段起(溢洪道泄洪能力设计)和运行过程中为确保这种安全性而采取的措施:洪水预报、交通通道、足够的控制装置和备用电源、运行规程以及大坝各种装置的监测和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