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软磁材料,特殊的制造工艺使其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和力学性能。本文综述了软磁材料的分类及其性能对比,介绍了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的结构特征、发展过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软磁材料的动态磁性能测量是工业磁性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与磁性器件的设计和使用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利用虚拟仪器设计工具LabVIEW和硬件电路结合,设计了一种用于软磁材料交流磁特性测量的自动测试系统,通过实际测试案例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测量精确度高、操作简单方便、应用范围广等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3.
磁性材料     
§12.1.概论虽然所有的材料都具有某一种磁的特性,或者是逆磁性,顺磁性,或者是铁磁性,术语“磁性材料”仅仅习惯上应用于显现铁磁性的物质。这样的材料有两类: 1、非常容易被磁化的材料叫做软磁材料,软磁材料适合作为磁路应用。 2、具有很大的韧性保持它们的磁性的材料,称为硬磁材料,适合制造永久磁铁。  相似文献   

4.
制造伪钞既不是一个新问题,也不仅限于一个国家或一种钞票。自2002年欧洲货币发行以来,制造伪钞的技术水平和数量都有所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仪和打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伪钞制造者制造更逼真的钞票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如何辨别真假钞票便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虽然许多防伪钞探测器能够帮助人们识别货币的真伪,但看上去非常像真钞票一样的伪钞则要求用较高分辨能力的光学仪器去识别其真伪。  相似文献   

5.
纳米软磁铁氧体材料液相合成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电子产品向小型化、轻量化和高性能化方向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作为一新材料,纳米软磁铁氧体粉体的制备技术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纳米软磁性铁氧体料的液相合成技术,综述了近年来具有尖晶石结构的纳米软磁性铁氧体材料的液相制备方法。中包括: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喷雾热解法、微乳液法、相转化法、超临界法冲击波合成法和微波场下湿法合成。并对纳米软磁铁氧体材料液相合成技术的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RFID的酒类产品防伪架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银  龙伟  朱莫恕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21):196-198,201
对现有酒类防伪技术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来解决目前防伪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酒类产品防伪架构,主要从酒类EPC标签的功能模块与数据信息、RFID防伪识别器和酒类产品全生命周期追踪的设计来搭建RFID防伪体系,并通过Sense-1864E读写器进行防伪识别器的演示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获得具有优良高频电磁性能的软磁薄膜的合适工艺条件。指出薄膜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薄膜的成分、微观组织、磁致伸缩系数、残余应力状态、有无软磁底层、外加磁场溅射沉积和后续磁场热处理等因素。以Fe70Co30为基的软磁薄膜和Fe(Co)-X-N纳米晶软磁薄膜主要应用于要求高饱和磁化强度的器件如磁头中,磁性纳米颗粒膜具有高的电阻率因而趋肤深度较大,有望应用于高频微磁器件如微电感、微变压器的磁芯中。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软磁铁氧体材料广泛用于VTR和计算机外部存贮器磁头中。由于它的电阻率为1~10~(12)Ω·m,比软磁合金高得多,高频损耗低,并且,高频时仍具有较高的初始磁导率(μ_5MH_2>500)。因此,软磁铁氧体在VTR和计算机外部存贮器磁头领域里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记录密度的不断提高,对磁头材料的磁性能的要求也愈高。用于磁头中的软磁铁氧体要具有高的最大磁导率,以减小记录磁头的输入功率,增  相似文献   

9.
纳米双相永磁材料能够发挥其硬磁相高的磁晶各向异性和软磁相高的饱和磁化强度的优点,受到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这类合金一般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快淬的手段将材料制作成非晶,再通过回火析出纳米晶粒的硬磁相和软磁相。两者的晶粒当尺寸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实现交换弹性耦合,在减  相似文献   

10.
庞骐 《光机电信息》2006,23(3):35-35
造伪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安防部门正在积极寻找先进工具,以帮助防伪人员识别欺诈行为,如护照、身份证、信用卡和钞票等的真伪识别.现行的防伪方法都有缺陷,均要求在被识别物体上加水印、全息图及射频ID芯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AFC自助设备单一的现金找零方式增加了车站现金储备量,阻碍了现金流通,而纸币循环找零方式又缺乏查询与追溯参与循环的伪钞的功能,难以解决伪钞纠纷问题.因此,在纸币循环找零模块中引入钞票冠字码识别与追踪技术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钞票冠字码识别与追踪技术在AFC领域的应用,其中,包括定位可疑钞票、钞票清点过程查询与追溯,以及新型伪钞紧急预防与追溯.钞票冠字码识别与追踪技术能实时地记录流通钞票冠字码,建立交易关联信息,为现金流转提供可靠、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基于软磁非晶丝巨磁阻抗效应(GMI)的传感器是近年来磁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非晶丝具有良好的软磁特性:如低电阻率、高磁导率、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低矫顽力、低损耗以及特殊的磁畴结构等,利用其GMI效应制成磁传感器,其突出优点是微型化、高灵敏度、快速响应、高温度稳定性和低功耗.本文讨论了软磁非晶丝巨磁阻抗效应的机理,叙述了非晶丝GMI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着重对敏感材料性能及制备、GMI器件结构形式、传感电路等作了介绍,并指出了GMI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发展趋势.最后对GMI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根据磁性液体特殊的结构组成及磁场中所呈现的奇异特性,利用自行搭建的场致热效应实验装置,通过控制电流换向器,磁场迅速左右换向,致使磁性液体中磁性颗粒磁矩的取向迅速改变,并通过调节直流电源输入电压,控制磁场强度,使磁性液体处于不同强度的换向磁场下,由此探索磁性液体场致热效应规律及分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处于变化磁场中的磁性液体具有热效应,其温度将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其升温速率与磁场强度及磁极换向频率呈正相关。这将提供一种特殊磁场下诱导磁性液体实现"肿瘤热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谭栋  黎明 《电子技术》2014,(3):74-76,70
在ATM机和纸币清分机中,钞票的厚度检测是必须的功能,通过钞票的厚度特征可以识别钞票上粘贴的胶带和折角等,从而剔除不合格钞票。本文论述了一种电涡流式钞票厚度检测传感器,采用并列的结构相同的多路厚度传感器,通过每路独立的厚度传感器检测出来的信号,拼接成整张钞票的厚度特征,从而识别钞票是否有异常。本传感器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检测范围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对于软磁材料,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其基本磁性参数时,因饱和时的外加磁场远大于软磁材料饱和时的矫顽力,常常会因测量饱和磁化强度Ms而不能保证测量矫顽力Hc的一定精度。文章提出应用非均匀磁场扫描的方法实现饱和时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矫顽力Hc的精密测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种子防伪防窜货问题,采用二维码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一套追溯管理系统。它为产品分配二维代码,以确保一个对象具有一个代码,将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和最终销售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绑定到二维码上,通过互联网技术存储在数据库中,并通过扫描设备扫描二维码,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整个系统分为两部分组成,其一是视觉特征生成系统,通过纹理特征算法实现。其主要功能是收集产品生产和包装过程的信息,包括制作生产任务和创建条形码关联;其二是防伪验证系统,通过同态加密和hash算法实现。其主要功能是对产品的原材料信息、生产信息、仓储信息和销售信息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并制作二维码扫描网站,实现对商品的防伪查询、跟踪查询和预警。实验结果表明,纹理特征和微观特征的防伪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9.6%和99.9%,从而解决了影响企业生产效益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假冒伪劣、窜货以及产品安全质量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17.
红外图像处理在钞票鉴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钞票红外图像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钞票鉴伪方法。首先,设计出合适的阈值算法分割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二值形态运算以提取出钞票的凹凸信息。实验证明,该方法稳定性好、准确率高,弥补了现有的钞票鉴伪设备不能对凹版印刷防伪点进行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Fe-B/Nd2Fe4B系纳米复合磁体添加Cr提高矫顽力的效果飚B/Nd2Fe4B系纳米复合磁体具有软磁相与硬磁。相复合存在的微细金属组织,是剩余磁通密度很高的各向同性磁体,但其固有矫顽力却较低,在汽车等有关要求高耐热性的领域中使用时其耐热性就显得不足。Nd2Fe14B系磁体一般来讲其固有矫顽力越大则不可逆热退磁率就越小,因而在高温下使用时很有必要尽量提高其固有矫顽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QR二维码采用隐形印刷等材料防伪加密比较复杂,只能在证件上使用,现有的数字水印加密技术在用于二维码加密时,没有很好的结合QR二维码自身的编码规则,负载的加密信息较见根据QR二维码的信息存放位置特点和QR二维码图像特征,将水印位置和链码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的二维码水印加密和其解密算法。另外可以结合人体的多重生物特征对QR二维码进行加密,水印位置有限时采用模拟退火算法解决各项特征之间的位置竞争问题。理论和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加密不影响二维码基本信息的识别,加密后的二维码图片能够被主流的QR码识别工具识别。  相似文献   

20.
激光全息防伪标识的机器识别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玉琳 《激光与红外》2000,30(4):214-215,219
概述了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的现状,阐明了在激光全息防伪技术中使用机读设备的必要性;介绍了我们研制的基于设置隐藏信息衍射光栅结构的全息图机器识别系统,并讨论了激光全息防伪标识机读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