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8月份,宝钢不锈钢分公司不锈钢边裂缺陷攻关成效显著,430不锈钢这一主打产品的边裂已经从每月最高21.95%下降至目前的6.16%,有效地提升了产品的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对热轧带钢边部各种质量缺陷的有效检测,针对带钢边部常见的边损、拉丝缺陷,基于深度学习SSD网络模型原理,建立钢卷边部缺陷识别模型,通过机器视觉对缺陷图片进行有效标记。模型应用后,提高了产品缺陷的识别精度和人员劳动效率,减少了质量缺陷产品的流出。  相似文献   

3.
采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2205双相不锈钢热轧板边裂缺陷,通过夹杂物和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边裂缺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热轧边裂缺陷是由于边部奥氏体晶粒粗大、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比例不协调引起的.根据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所产热卷板形缺陷多以带卷双侧浪及板形翘曲为主,严重影响了下游用户开平质量、激光落料等质量控制的稳定及生产效率的提升。本文从带钢肋部(距带钢边部100 mm位置)与边部温差控制、热轧工艺参数设定及层冷工艺选用、带钢两侧侧喷开启等方面分析了热轧高强钢板卷DS侧边浪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减小热轧带钢内应力的措施。发现,带钢边部温度较带钢肋部温度低约50~90℃不等,此区域带钢处于热传递最大区域,带钢向外传递出去的热量最多,故该区域温度呈急剧下降趋势,温度变化大,是带钢最终板形产生边浪的主因;热轧带钢肋部与边部温差与定宽机减宽量及终轧温度有关,200~250 mm的定宽量较50~100 mm的定宽量带钢边部温降可减少约20℃,终轧温度由895℃降到885℃,带钢的肋部与边部的温差可减小约10~20℃;而层冷工艺的选择应根据精轧出口带钢横断面温差,结合各钢种、规格在冷却过程中带中与带边组织及晶粒均匀性实施综合考虑,以更好地控制热轧带卷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鞍钢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30Cr13马氏体不锈钢在热轧生产过程中存在分层的质量问题,采用DSC热分析试验方法结合钢坯不同位置能谱分析,确定了芯部严重偏析和出钢温度高是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强化连铸一冷冷却强度、降低热轧出钢温度等措施,中间坯分层程度明显减轻,分层比例下降明显,黑皮成材率提高约2%.  相似文献   

6.
根据日本通产省公布的数据,2002年8月份,日本不锈钢(热轧产品)产量环比减少4.5%至266219吨,其中镍基不锈钢181997吨(Ni-Cr不锈钢169159吨,Ni—Cr—Mo不锈钢12838吨),铬基不锈钢84222吨(13Cr不锈钢25266吨,18Cr不锈钢58956吨)。2002年1—8月份,日本不锈钢产量同比减少4.2%至204.7万吨。  相似文献   

7.
针对鞍钢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在生产200系不锈钢过程中,20LH和20L11两个品种经常出现边裂缺陷的问题,分析了边裂产生的原因.结果认为,铸坯加热制度不合理导致热塑性较差是热轧板边裂缺陷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优化加热制度措施,即铸坯出炉温度从1220℃降至(1210±5)℃,铸坯在炉加热时间由260 min降至200~240 min,20LH和20L11不锈钢热轧板边裂比例稳定降至3%以下,铸坯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丁美良  关建辉  孙林 《钢铁钒钛》2015,36(1):120-124
为改进热轧带钢质量,采用OM、SEM和EDS研究了热轧带钢翘皮及边损缺陷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翘皮缺陷处含有铁氧化物、二次氧化物和结晶器保护渣成分,产生的原因有结晶器保护渣卷渣、铸坯表面裂纹、热轧板表面划伤、轧钢翻边等。边损缺陷处含有铁氧化物、二次氧化物、钙铝酸盐和Mn S,产生的原因有铸坯表面裂纹、炼钢过程中的内生夹杂物等。提高连铸坯质量,控制热轧过程中缺陷的产生,是获取高品质热轧带钢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利用六西格玛质量分析方法对硅钢热轧生产工艺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加热温度、精轧机侧导板开口度余量为影响无取向硅钢热轧边部裂口缺陷的关键因子,通过使用响应曲面回归分析方法,对无取向硅钢热轧生产过程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大幅减少了无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的热轧边部裂口缺陷。  相似文献   

10.
对2205双相不锈钢冷轧NO.1板表面起皮缺陷进行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并结合其冶炼-热轧-退火酸洗整个生产工艺,得出:缺陷的实质是热轧过程中咬入氧化铁皮经过退火酸洗后的表现形式。通过对2205双相不锈钢板坯加热后金相组织、热塑性、热轧板金相组织以及热轧板氧化铁皮结构的分析,得出:板坯边部柱状晶的存在以及热轧加热炉加热温度过高会影响材料的热塑性,导致轧制过程边部出现微裂纹,热轧完成后演变为咬入式氧化铁皮缺陷。提高2205双相不锈钢等轴晶率、控制加热温度在1260℃以下可以有效避免起皮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不锈钢连铸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玉秋 《特殊钢》1997,18(4):1-4
1995年世界不锈钢产量达1430万t.我国不锈钢产量为32万t,仅占世界产量的2%。世界上已广泛采用连铸机浇铸不锈钢,随着我国不锈钢生产的发展,开发和应用连铸工艺生产不锈钢铸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迅速发展的中国不锈钢工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企曾  李成 《钢铁》2006,41(12):3-6
中国不锈钢市场的迅速发展是中国不锈钢消费不断增加的结果,中国近5年来的不锈钢平均消费增长幅度达到22.3%.中国目前不锈钢的产能已经达到875万t,400系列不锈钢的产量和在不锈钢中所占的比例均有很大的提高.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在不锈钢生产技术和装备上有很强竞争实力的不锈钢生产企业.中国不锈钢企业将进行结构调整以提高产业集中度.  相似文献   

13.
康喜范 《不锈》2006,(2):1-8
1 引言中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已连续多年处于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的位置,2004年和2005年分别为447万t和522万t,约占世界消费量的25%。在所消费的钢种结构方面,铁素体不锈钢所占比重偏低,2004年仅占10%。与世界铁素体不锈钢平均消费水平(25%)及某些发达国家(40%)相比,相差甚远。不合理的消费结构致使镍资源大量浪费,这不仅是—经济问题,在达到基本自给的情况下还将危及不锈钢产业链的安全和完整。造成这种不合理的消费,除消费理念外,不具备生产高性能铁素体不锈钢先进生产线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治宇  韩俭  江来珠 《宝钢技术》2007,(4):16-19,32
通过双道次热压缩和热轧试验研究了在线固溶热处理工艺对304和301B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提高终了压缩温度、冷却速度,降低卷取温度,可以改善奥氏体不锈钢微观组织,减少碳化物析出,提高抗晶间腐蚀能力和力学性能.将该工艺应用于工业生产的304奥氏体不锈钢热轧卷板,测试结果表明304各项性能得到改善,冷轧前退火工序可被在线固溶取代.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世界及我国不锈钢发展状况,预计到2000年世界不锈钢产量超1700万t,我国不锈钢需求量达130万t。  相似文献   

16.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连铸圆坯生产中出现较严重的纵裂、结疤、皮下夹渣等表面缺陷,经过试验对比和分析研究,找出了产生上述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合理控制钢水浇注温度、选用适宜的连铸保护渣及浸入式中包水口,大大减少了不锈钢连铸圆坯的表面缺陷,各种缺陷比例均控制在4%以下,铸坯表面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太钢节能减排的进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振武 《钢铁》2012,47(12):81-85
 太钢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自2005年以来,在不锈钢系统改造中,配套建设了相应的节能环保项目,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实施从矿山到轧钢的全流程工艺技术升级,实现了主体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目前已经形成了年产1000万t钢的能力,其中不锈钢产能300万t。通过对钢铁工业整体总的节能方向分析,结合太钢近几年节能现状,从能源管理方面、节能减排工艺与技术方面,围绕各种余热余能利用、高炉渣、钢渣的综合利用和对钢厂废气的净化处理方案,实施了具体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2005至2010年间,吨钢综合能耗由703kg/t下降到559kg/t,降幅达20.5%,吨钢新水消耗由7.18t/t下降到1.91t/t,降幅为73.3%;最后提出了太钢今后节能减排工作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高压水慢应变速率拉伸测试(SSRT)及断口形貌观察研究了pH值和辐照对国产核反应堆堆内构件用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锈钢的SCC敏感性在pH值为7.0溶液中较小,在pH值为6.4与7.5水溶液条件下SCC敏感性显著增加。带电粒子辐照后出现辐照加速SCC(IASCC)现象,主要是由于辐照缺陷与局域形变对裂纹起裂的影响导致的,但由于离子辐照损伤深度的限制,不能从SSRT试样断口形貌观察到离子辐照对SCC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唐山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60万t不锈钢冶炼、连铸工艺方案的选择及主体设备的确定。该工艺路线采用高炉铁水冶炼不锈钢,具有冶炼成本低、钢水纯净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于孟  王春海  张晓峰  文杰  王永强  张清东 《钢铁》2022,57(7):106-114
 针对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在平整轧制过程中极易出现不均匀延伸并导致板形翘曲的行为,建立了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平整轧制过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对已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平整轧制过程的不均匀变形行为及其可能导致的板形翘曲缺陷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均质板、非对称不锈钢/碳钢复合板以及对称不锈钢/碳钢/不锈钢复合板平整轧制过程板形的遗传与演变规律,发现仅非对称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在平整轧制过程中极易产生板形翘曲缺陷,同时对比分析了平整和常规轧制对非对称不锈钢/碳钢复合板轧后翘曲缺陷的影响。揭示了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厚向分层特征以及复合板尺寸参数、平整工艺和平整机设备参数等对其板形翘曲缺陷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对复合板尺寸参数而言,平整过后翘曲高度与厚度比呈正比。对于平整工艺而言,当等张力平整轧制时,平整过后翘曲高度与张力呈正比;当不等张力平整轧制时,前张力的变化对平整过后翘曲缺陷的影响较大;同时平整过后翘曲高度与轧辊和碳钢层表面摩擦因数呈反比。对平整设备参数而言,平整过后翘曲高度与碳钢层表面接触的轧辊辊径、入口侧防皱辊抬起高度以及不锈钢层表面接触轧辊偏向入口侧的距离均呈正比关系。最后,采用轧制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了复合板平整轧制模型的准确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工艺对策,为金属复合板平整轧制过程的板形翘曲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